中央俱樂部中央俱樂部組織(英語:Central Club,簡稱CC)是中國國民黨在1930至1950年代之主要派系,也有人認為CC的領導是陳立夫與陳果夫兄弟都姓陳(Chen),所以簡稱CC。[1]陳果夫及陳立夫,人稱二陳,是蔣中正的結義兄長陳其美之姪子;憑此關係,1928年2月,蔣中正任命陳立夫代理中國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部長,由二陳著手組建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在八年抗战爆发前夕它的顶峰期间,CC派已有上万成员,成為四大家族之一,民間有所謂「蔣家天下陳家黨,宋家姐妹孔家财」之說,陳果夫被譽為“國民黨之教父”。[2] 成因CC名稱的來歷源於1927年9月在上海成立的“中央俱樂部”(Central Club的簡稱)之説流傳甚廣,但除了一些口耳相聞的憶述文字之外,從未得到有力的直接證實。 而据CC骨幹成員蕭錚回憶,1927年9月,他们曾在上海成立过一个名为“十七省黨部聯席會議辦事處”的組織。其大略情形如下:
後來有研究學者[4]認爲蕭錚回憶之“十七省黨部聯席會議辦事處”與“中央俱樂部”疑似為同一組織,但無相關佐證,目前尚無法確認。 而据1929年1月31日《上海小報》一篇題爲《丁陳暗鬥之又一幕》文内談到:
這是目前最早提到有關“中央俱樂部(CC)”的具體報道。文中明確指出中央俱樂部乃陳果夫所組織。 但當時也有不同看法,如1932年12月15日上海出版的《社會新聞》有文否認CC與“二陳”之間的聯係[6],該文提出時人對“CC團”這一名稱耳熟能詳;其次“CC團”是“二陳”的組織在當時已經是一個相當普遍的看法;再次作者承認“CC團”確有其組織但非“二陳”之組織,而是李壽雍、汪寳瑄的組織,其活動僅限於江蘇一省;最後作者承認李汪與“二陳”關係密切。而且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之後中國大陸出版的一些CC系分子回憶中,亦指認李汪與為CC系成員。[7] 除此之外,《社會新聞》有文對“CC團”提出了如下解釋:
該文亦指認“CC團”為李壽雍、汪寳瑄等人所組織,並指明其成立時間及其在江蘇省黨界的勢力,至於“CC團”名稱之由來及其與二陳兄弟是否有直接關聯,則未有交代。另外關於《社會新聞》本身的派系屬性,亦有不同説法,像美國學者易勞逸認爲《社會新聞》屬藍衣社的刊物[10],而CC系分子譬如趙澍、黃靜齋等人觀點認爲是CC系屬下的刊物。[11] 而陳氏兄弟自CC系建立起到去世之前就一直在相關回憶裏否認CC系的存在,有位研究學者在自己的相關研究著作當中總結了二陳的如下幾點:[12]
但是二陳在否認CC系的存在的同時也提到一個由蔣介石命令其兄弟二人組建的稱之爲“青白團”的組織,但陳立夫在其回憶錄[17]裏面反復申明是“奉命成立”,且“CC”一名最初源自Central Club,但後來得以廣泛流傳的原因在於“CC”其名恰恰與二陳兄弟英文姓氏的第一個字母相吻合,也含有貶義且具有濃厚的“私姓”色彩。 消亡否定CC的人則認為,黨同伐異,大陸失守,CC派難辭其咎。中華民國政府撤退到臺灣時,李宗仁、白崇禧桂系集團已徹底崩潰,CC派的利用價值已經降低,加上蔣中正決定培植蔣經國,於是決定削藩。蔣中正召見陳立夫,問他對“國民黨改造”有何想法,陳立夫說:大陸失敗,黨、政、軍三方面都應有人出面承擔責任,黨的方面由他和陳果夫承擔,因此他們兄弟不宜參加黨的改造。蔣中正默默不語。蔣中正下令免去陳果夫中國國民黨中央財務委員會主任職務,裁撤中央合作金庫、中國農民銀行,削弱CC對經濟的控制權力。[來源請求] 不久陳誠以坐擁軍權攻陳立夫,陳誠曾說“把陳立夫送上火燒島”。陳果夫久病在床,陳立夫以參加“道德重整會議”的名義自願放逐流亡美國紐澤西州湖林城外养鸡,直至陳誠死後才被蔣中正召回臺灣。[2] 唐德剛稱,20世紀初中共黨員自呼CP(西披),國民黨則叫KMT(老K),復興社員有時自稱CF,共青團員則自稱CY;只是歷史發展的一個偶然,只餘「中央俱樂部」自稱CC(西西)長留史冊[18]:24。周恩來以共產黨員身分「跨黨」加入國民黨時,入黨介紹人是蔣介石,周恩來一直尊稱陳潔如為「蔣師母」[18]:11。 評價雷震《制憲述要》:「因為國民黨籍的國大代表,主要的是CC分子,他們是素來不講信用的,對於蔣先生的決定,他們常是陽奉陰違,表面上是服從領袖,實際上是圖謀自己派系的利益,所以大家都不敢與CC分子為對手,君邁老師一直視CC如蛇蠍的。」[19] 參考文獻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