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Big Five personality traits
五大性格特质 (英語:Big Five personality traits ),又叫大五人格 (英語:the five-factor model of personality )或人格海洋 (英語:OCEAN model ),是一种用于研究人格 的五因素分类法。
从20世纪80年代,它在心理特质理论 领域发展起来。在20世纪90年代,该理论确定了五项因素,每项因素可以进一步分为两小项不同的值:[ 1]
O penness to experience 经验开放性 (创新/好奇vs一致/谨慎)
C onscientiousness 尽责性 (高效/有序vs奢侈/粗心)
E xtraversion 外向性 (开朗/活力vs独处/矜持)
A greeableness 亲和性 (友善/同情vs批判/挑剔)
N euroticism 神经质 (敏感/紧张vs坚韧/自信)
当因素分析 应用于性格测试 数据时,个性的各个方面和特定术语之间的语义关联通常应用于同一个人。例如,被描述为恪尽职守 的人更有可能被描述为“时刻准备着”而非“凌乱”。这些关联表明了常用语言中用来描述人类个性、气质 、心灵 的五个广泛维度。[ 2] [ 3]
可以使用首字母缩写词“OCEAN”(中文:海洋 )或“CANOE”(中文:独木舟 )来记住这五项因素的标签。在每个提议的全局因素之下,还有许多相关且更具体的主要因素。例如,外向性通常与亲切、底气、寻求刺激、暖、活跃、积极情绪 等品质有关。[ 4] 这些特质不是非黑即白——每个都应当看作渐变的频谱 。[ 5]
每个性格特质详述
经验开放性
经验开放性 是对艺术、情感、冒险、不同寻常的想法、想象力、好奇心和各种体验的普遍欣赏。对经验持开放态度的人在智性上有无穷的好奇、情感开放、审美敏感、愿意尝试新鲜事物。与封闭的人相比,他们往往更有创造力、更能意识到自己的感受,也更有可能持有非传统的信仰。
样例
我词汇量很大。
我想象力丰富。
我有好主意。
我很快就能理解各种事情。
我使用高级词汇。
我花时间想事情。
我有很多想法。
我很难理解抽象的想法。(反)
我对抽象思考不感兴趣。(反)
我想象力不行。(反)[ 6]
尽责性
尽责性 是一种自律 、安分守己、努力达到内外部成就的倾向,与个人的冲动控制、调节、方向的水平有关。大家常常会认为,高尽责性是固执和专注的表现。低尽责性与灵活性、自发性相关,但也可能表现为草率还有靠不住。[ 7] 高尽责性意味着更倾向于计划的行为,而非自发的行为。[ 8]
样例
我一直准备待续。
我注重细节。
我立马把家务活做完。
我遵循时间表。
我工作中很严谨。
我不喜欢秩序。(反)
我随意乱放我的物品。(反)
我把事情搞得一团糟。(反)
我经常忘记把东西放回原处。(反)
我逃避责任。(反)[ 6]
外向性
外向性 的特点是活动的广度(而非深度)、对外部的活动/情况的急躁 、外部手段的能量创造。[ 9] 外向的人喜欢与人交往,常被大家认为精力充沛。他们往往热情高涨并且善于行动。他们有很高的群体知名度,喜欢交谈并维护自己。在社交场合,外向的人可能比内向的人更具统治力。
样例
我是派对的灵魂。
我感觉和别人在一起很舒服。
我主动开始对话。
我在派对上与很多不同的人交谈。
我不介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我不怎么说话。(反)
我一直在幕后。(反)
我没什么好说的。(反)
我不喜欢引人注目。(反)
我在陌生人面前很安静。(反)[ 6]
亲和性
亲和性 是对社会和谐的一般关注。亲和的个体重视与他人相处融洽,通常体贴、善良、慷慨、信任他人且值得信赖、乐于助人、愿意与他人利益妥协。[ 10] 高亲和性的人也对人性持乐观态度。低亲和性的个体将个人利益置于与他人融洽相处之上,不太关系他人幸福、不太可能为别人付出。
样例
我对人感兴趣。
我同情别人的感受。
我内心柔软。
我为别人抽出时间。
我能感受到别人的情绪。
我让人感到自在。
我真的对别人不感兴趣。(反)
我侮辱他人。(反)
我对别人的问题并不感兴趣。(反)
我对他人的关心很少。(反向)[ 6]
神经质
神经质 是具有强烈消极情绪 的倾向,如愤怒、焦虑、抑郁。[ 11] 有时它被称为情绪不稳定,或者被反转并称为情绪稳定。神经质的人情绪反应敏感、易受压力影响,更可能将普通情况视为威胁、将微小的挫折视为绝望。他们对负面情绪的反应往往持续时间特别长,经常性的情绪低落。
样例
我容易感到压力。
我会担心一些事情。
我容易被打扰。
我容易生气。
我情绪变化很大。
我经常情绪波动。
我很容易生气。
我经常感到忧郁。
我大部分时间都很放松。(反)
我很少感到忧郁。(反)[ 6]
五大性格特質與學業成就
性格在影響學術成就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308名大學生完成了五大性格特质测评,調查顯示其中的兩個特徵,盡責性和親和性,與所有的學習風格(綜合分析、條理研究、注重事實和精細處理)有成正相關關係,而情緒不穩定性與所有的學習風格呈逆相關。此外,外向性和開放性與精細處理的學習風格成正比。五大性格特質可以共同解釋GPA 的14%的方差,表明性格特質可以對學業成績作出巨大影响。此外,反思性學習風格(綜合分析和仔細的處理)能夠调整開放性和GPA之間的關係。這些結果表明,如果學生可以把學術興趣和對信息處理的深思熟慮相結合,對知識的渴望對學業成績具有顯著的增強作用。[ 12]
参考资料
^ Roccas, Sonia; Sagiv, Lilach; Schwartz, Shalom H.; Knafo, Ariel. The Big Five Personality Factors and Personal Values .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2002, 28 (6): 789–801 [2021-12-17 ] . S2CID 144611052 . doi:10.1177/0146167202289008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2-05-11).
^ Goldberg LR. The structure of phenotypic personality traits . American Psychologist . January 1993, 48 (1): 26–34. PMID 8427480 . S2CID 20595956 . doi:10.1037/0003-066x.48.1.26 .
^ Costa PT, McCrae RR. Revised 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 (NEO-PI-R) and NEO Five-Factor Inventory (NEO-FFI) manual. Odessa, Florida :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Resources. 1992.
^ Matthews G, Deary IJ, Whiteman MC. Personality Traits (PDF) 2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2003. ISBN 978-0-521-83107-9 .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4-12-05).
^ De Bolle, Marleen; Beyers, Wim; De Clercq, Barbara; De Fruyt, Filip. General personality and psychopathology in referred and nonreferred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n investigation of continuity, pathoplasty, and complication models. . 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 2012-11, 121 (4). ISSN 1939-1846 . doi:10.1037/a0027742 (英语) .
^ 6.0 6.1 6.2 6.3 6.4 The 50-item IPIP representation of the Goldberg (1992) markers for the Big-Five structure at ipip.ori.org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Toegel G, Barsoux JL. How to become a better leader . 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2012, 53 (3): 51–60 [2024-05-12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9-10-11).
^ Costa PT, McCrae RR. Neo PI-R professional manual.. Odessa, FL: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Resources. 1992. [页码请求 ] [缺少ISBN ]
^ Laney MO. The Introvert Advantage . Canada: Thomas Allen & Son Limited. 2002: 28 , 35. ISBN 978-0-7611-2369-9 .
^ Rothmann S, Coetzer EP. The big five personality dimensions and job performance. SA Journal of Industrial Psychology. 24 October 2003, 29 . doi:10.4102/sajip.v29i1.88 .
^ Jeronimus BF, Riese H, Sanderman R, Ormel J. Mutual reinforcement between neuroticism and life experiences: a five-wave, 16-year study to test reciprocal causation .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October 2014, 107 (4): 751–64. PMID 25111305 . doi:10.1037/a0037009 .
^ Komarraju M, Karau SJ, Schmeck RR, Avdic A. The Big Five personality traits, learning styles,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September 2011, 51 (4): 472–77. doi:10.1016/j.paid.2011.04.019 .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