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英語為第二語言(英語: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ESL)、以英語为外語(英語: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EFL)、以英語為附加語言(英語:English as an Additional Language, EAL)、或操其他語言者英語(English for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ESOL)皆指英語為其他非母語人士使用的情形或研究。這四個專有詞彙跟語言學習和教學很有關係,也常用於人口統計學的領域。
在美國、加拿大和澳洲,英語的使用稱為英語為第二語言(ESL),但此名稱遭到諸多批評,主要是因為許多學習者已會兩種以上的語言,但贊成方提出反論,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並不假設英語為學習者第二個學會的語言("the" second acquired language)。
在英國、愛爾蘭和紐西蘭,學者並不使用ESL,改用ESOL(English for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操其他語言者英語),TESOL一詞指的是針對這群人士做英語的教學。在英國,EAL一詞專門用來指涉初等與中等的教育體系下的英語,目的在於釐清英語並非學生的第一語言,而是第二甚至是第三語言。[3]
英語母語人士常常以非重讀央元音(schwa)取代非重音音節裡的母音,如 Where are you from? 裡的 from 在重讀時會有短捷的 'o' 音,然而在 I'm from London. 時非重讀,因此變成 schwa。有些情況下,非重讀母音會完全消失,如巧克力 chocolate 在西班牙語有四個音節,在英語時只有兩音節 choc-lit。
時態、體、語氣:英語有大量的時態、語體和語氣的文法規範,其不同的用法語意上會造成語意的不同,如過去式 "I ate" 和現在完成式 "I have eaten" 的差別,進行式和完成進行式更是增加語意的複雜度(見英語動詞)。
助動詞的功用:英語學習者經常會覺得助動詞的用法非常難以掌握,包括否定用法(如He hasn't been drinking.)、疑問句主詞與助動詞顛倒形成法(如Has he been drinking?)、簡答用法(如Yes, he has.)和附加問句用法(如has he?)。更複雜的部份則是假助動詞 do / does / did,需要在現在簡單和過去簡單式的狀況下使用以上用法時使用。
情態動詞:英語存在滿多的情態動詞,每一個都有自己的用法,如 "You must be here at 8"(義務性)的反義為 "You don't have to be here at 8"(非義務性,可選擇),然而 "You must not drink the water"(禁止)裡的 "must" 與 "You must not be a native speaker"(推測)的 "must" 的意思不同。情態動詞的複雜用法需要學習者長久學習才能掌握。
熟語:英語存在相當多的熟語,如 try to learn、help learn 和 avoid learning" 的動詞組合的規範不同,學習者需要熟記。此外,犯錯"make a mistake"需使用"make"而不是"do",幫忙"do a favor"需使用"do"而不是"make"。
劍橋大學英語能力檢測系列(University of Cambridge ESOL Examinations):提供18種全球性的測驗,包含:初級英語認證(Key English Test;KET)、中級英語認證(Preliminary English Test;PET`)、中高級英語認證(First Certificate in English;FCE)、高級英語認證(Certificate in Advanced English;CAE)和最高級英語認證(Certificate of Proficiency in English;CPE)等。
雅思(IELTS;International English Language Testing System):為英國、澳洲、紐西蘭、加拿大等之大英國協國家、以及歐洲多數國家官方認可之測驗;現今美國多數學校亦採用。考試分為移民組與學術組,供不同需求之用。
托福(TOEFL;Test of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美國教育測驗服務中心所發展之學術英語測驗,為美國學術機構共同發展和使用的英語測驗,加拿大、紐西蘭、澳洲、英國及愛爾蘭也有採用此測驗。
多益(TOEIC;Test of English for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美國教育測驗服務中心所開發的商業英語測驗,全球120個國家有超過一萬間組織企業使用。
^Cf. Quirk, Randolph (1981),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the Concept of Nuclear English”, in: Smith, Larry E. (ed.), English for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151-165, London: Macmillan, and Stein, Gabriele (1979), “Nuclear English: Reflections on the Structure of Its Vocabulary”, Poetica (Tokyo) 10: 64-76.
^Jin, L., & Cortazzi, M. (1998). "The culture the learner brings: A bridge or a barrier? In M. Byram & M. Fleming (Eds.), Language learning in intercultural perspective: Approaches through drama and ethnography. Cambridge, Engla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McGuinness, Diane. (2004). Early Reading Instruction Cambridge: MIT Press 41.
^Abbott, M. (2000). Identifying reliable generalizations for spelling words: The importance of multilevel analysis.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101(2), 233-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