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农垦局六十一团场礼堂火灾44°15′21″N 80°29′46″E / 44.255807°N 80.495979°E
伊犁六十一团场火灾是1977年2月18日(春節正月初一)發生於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霍城縣伊犁農墾局六十一團場(今屬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四師)禮堂發生的一場火災。原因是由於兵團不敢處置追悼毛澤東的花圈,拖延五個月,至春節被小孩放爆竹點燃。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新疆軍区生产建设兵团的六十一团在禮堂追悼,並動員军民扎制花圈向毛澤東表忠。[1]按中國喪葬禮儀,追悼後花圈要么烧掉,要么移至墓地。[1]然而,团场政治部恐懼燒花圈會被扣帽子「對毛澤東不忠」,請示伊犁地委後,於禮堂集中保管花圈。[1]五个月后迎来1977年春节,那是文革十年以來第一個正常的春節,氣氛熱烈,[2]因為文革破四舊運動提出「革命化春节」,春节不准回家、不准敬祖宗、不准说“恭喜发财”而要说“祝您今年见到毛主席”,還不准放鞭炮。[3][4][5]1977年春节正月初一,团场在禮堂放朝鮮電影《戰友》,約23时15分放到中国兵和朝鲜兵拥抱的電影尾聲時,一個12歲男童悶極無聊,在禮堂放鞭炮慶祝過年,点燃了兵团五个月来一直不敢处置的毛泽东花圈,結果釀成694人死、161人烧残,其中500餘人是學生。[1]火災後中華人民共和國封鎖國內消息,对国外宣称是“苏修搞破坏,阶级敌人放的火”。[6]死者眾多,主因是1975年上级來召开“学理论、抓路线、促春讲现场会”,团场党委重修礼堂,4道大門堵死了3個、原有17塊落地大玻璃被砌了磚,令逃生出口僅餘一個。[1][2]歷次新疆火災以此死亡最多。 经过兵團不敢處置花圈火灾当天,礼堂内后半部分还堆放着5個月前团场悼念毛泽东之死而扎制的花圈。5個月前,新疆軍区生产建设兵团的六十一团团场(駐霍尔果斯市阿力玛里)在禮堂追悼毛澤東。[1]按中國喪葬禮儀,追悼後花圈要么烧掉,要么移至墓地。[1]然而,花圈是團場動員大家向毛澤東表忠而扎制的,团场政治部恐懼燒花圈會被扣帽子「對毛澤東不忠」,[1]「因為花圈是獻給敬愛的毛主席的,在那個年代誰也不知道該怎樣處置這些花圈。」[2]請示伊犁地委後,伊犁地委不敢擔責任,指示集中保管再聽候處理,團場黨委就在禮堂原地保管花圈,堆到2米高。[1] 春節放电影当晚预定21点在团场俱乐部露天场开始放映朝鲜电影《战友》,講述朝鮮戰爭的中、朝合作。当晚气温约零下10至30度,在电影开始放映前十多分钟,放映組提出改在礼堂放映。[2]負責宣傳的馬姓幹事顧累到礼堂裡的毛澤東悼念花圈,擔心「这可不是一般的花圈,这是毛主席逝世时全场1万多人精心扎制的,如果谁给弄坏了,随便捡顶帽子给你戴上,说你对毛主席不忠,谁担待得了这样的罪名?」,最終批准用禮堂一半場地。 晚21时30分左右,电影开始放映。23时15分放到中国兵和朝鲜兵拥抱的電影尾聲時,12岁的小学生赵广辉悶極無聊,在礼堂内点燃了一个俗称“地老鼠”的花炮慶祝過年。这只花炮窜进了花圈堆,引燃了花圈。火焰又蹿到房顶,银幕以及屋顶上悬着的电线很快着火,礼堂内浓烟弥漫。随后礼堂前半部的屋顶出现明火,屋顶的木板、油毡、沥青坠落。从起火到屋顶塌落,只用了半个小时。[2] 這次春節放電影特別熱鬧,因為1977年是文革十年以來第一個正常的春節。[2]文革破四舊運動提出「革命化春节」,春节要繼續生產不准回家、不准燒香敬祖宗、不准说“恭喜发财”而要说“祝您今年见到毛主席”,還不准放鞭炮。[3][4][5] 逃生出口被堵由于出口大多被堵,大部分人未能逃出。礼堂建于1966年,宽14.52米、长42米、顶高7.2米、墙高3.7米。礼堂设17个落地大窗户和7扇门。屋顶是用木条插拼的棱形格椽,基本没有樑,使用木板盖面,覆盖有两层油毛毡和三层沥青。1972年,礼堂正门外面加建一柱廓,有两个直径1米的柱子。1975年3月,上级部门准备在该团场召开“学理论、抓路线、促春讲现场会”(注:路线指十次路线斗争),团场中共党委决定改造礼堂,用砖将17个大窗户从下往上砌起来,仅留下17个大小为0.6米×1.4米的无玻璃窗洞。1976年2月,在二期改造工程,礼堂南北三个大门被堵死,其余各门皆上锁或用铁丝拧住,不能通行。只有礼堂南侧一个仅1.6米宽的大门能够通行。[2] 善后
火灾死亡694人、烧伤致残161人。死者有500余人是团场学校学生(该校为小学、初中、高中合校,共有在校学生近1600名)。[2]歷次新疆火災以此死亡最多。 1977年2月19日,70公里外霍城惠远的伊犁军分区边防八团收到求救電話。边防八团副团长陈福元任带领机动营两个连共280多名官兵,官兵均携带一把十字镐、一把铁锹、两副口罩。陈福元:「大多数人烧得和煤炭渣一样,有些人像沥青一样粘在一起。空气中充斥着一股令人作呕的味道,不戴口罩根本不可能靠近。我们拿着铁锹和十字镐站在尸体堆里不知如何下手。」 亲属因为悲愤,将怒气撒在六十一团场政委周政夫以及前来调查的马骥。周政夫自己的女儿也在火灾中遇难。2月底,伊犁农垦局中共党委副书记、副局长马骥兼任六十一团场政委,主理火灾善后。[2]有亲属为了泄愤,准备将周政夫女儿的尸体从墓里扒出来暴尸示众。在马骥的要求下,上级公安部门没有抓闹事亲属。[2] 火災後外電有報導,但中華人民共和國封鎖國內消息,对外国宣称是“苏修搞破坏,阶级敌人放的火”。[6]1995年始有公開報導。[1] 纪念地鉴园是1997年该团场将已保留近20年的礼堂残墙推倒后建立的火灾教育主题公园,是少數紀念中國火災的公園。惟该园的建设至2007年尚未完工,僅“一个门楼、一堆土包、一座亭子,一圈围墙”。亲属将鉴园视为纪念地,每年来此凭吊。[2] 文藝作品作家张贤亮1983年去新疆时得知该火灾情况,触动他写下小说《肖尔布拉克》。2006年他在《新疆旧事》一文中提及此事。[2] 相關條目
参考文献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