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見區
伏見區(日语:伏見区/ふしみく Fushimi ku */?)是京都市11区之一,位於京都市南部,區內主要為住宅區,為京都市內人口最多的區。[2] 地理山地
河川人口
历史現在的伏見區範圍在令制國時期分屬山城國紀伊郡、乙訓郡、宇治郡、久世郡、綴喜郡。平安時代此地多為京都貴族的別莊,16世紀末豐臣秀吉晚年在此建立了伏見城,此後開始以城下町的形勢發展,因此出現大量的武士住宅[3],雖然一度遭遇慶長伏見地震損毀,但很快地有完成重建,而豐臣秀吉最終過世於伏見城內。此後伏見城成為德川家康監視位於大阪的豐臣秀賴的據點,1600年關原之戰前發生的伏見城之戰,西軍先進攻了德川家康所擁有的伏見城,造成伏見城再次燒毀,但德川家康為了繼續監視豐臣家,再次迅速的完成重建;最終德川家康在此就任征夷大將軍,此後建立了江戶幕府。 在江戶時代初期伏見城遭到廢除,改建淀城,並成為淀藩的領地,由於位於京都與大阪之間,此地藉由淀川的水上運輸成為港口伏見港及宿場町伏見宿繼續發展。 由於鄰近京都,在19世紀江戶時代末期的動亂中,著名的兩次寺田屋事件即發生於伏見,決定德川幕府結束的關鍵戰爭鳥羽伏見之戰也發生於此,此戰也造成伏見半數的民宅遭到焚毀。[4] 1889年,日本實施町村制,現在的伏見區範圍在當時分屬:伏見町、深草村、向島村、堀內村、竹田村、下鳥羽村、横大路村、納所村、醍醐村、久我村、羽束師村、淀村、淀町、美豆村。 在1929年,伏見町改制為伏見市,但由於市區逐漸與京都市相連,在1931年與周邊的深草村、向島村、堀內村、竹田村、下鳥羽村、横大路村、納所村、醍醐村一同併入京都市,並成為新設立的伏見區;1950年至1957年期間,久我村、羽束師村、淀町也先後被併入京都市,並劃入伏見區,形成現在的伏見區範圍。[5] 經濟![]() ![]() ![]() 第一級產業農業伏見區西部與南部有許多水田。 第二級產業伏見區除了以傳統日本酒的名產地聞名外,也擁有許多先進的電子工業與資材製造的事業所。 工業專攻尖端技術的大企業京瓷與村田機械總部、創味食品的本社工廠、總部位於愛媛縣八幡濱市的菓子製造商淡島堂(あわしま堂)的工廠也位於伏見區。 第三級產業教育・研究機關![]() 大学
高等学校
義務教育学校
中学校
小学校
特別支援学校
交通鐵道※ 此外,東海道新幹線(JR東海)的京都站 - 新大阪站約150米間通過此區西部(菱川地区)。 高速自動車国道一般国道區内的一般国道全部由国土交通省直轄管理。 觀光![]() ![]() ![]() ![]() 名所・遺跡
著名出身人物
參考文獻
相關條目外部連結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