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塞·阿马尔菲塔尼体育场
何塞·阿馬爾菲塔尼體育場(Estadio José Amalfitani),亦稱利涅爾斯堡壘(El Fortín de Liniers)或貝爾斯沙士菲體育場(Estadio Vélez Sarsfield),是一座位於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利涅爾斯區的專業足球場,毗鄰利涅爾斯火車站(Liniers railway station)[1]。該場館為阿根廷足球甲級聯賽俱樂部貝爾斯沙士菲體育會的主場[2],其名稱源自曾擔任貝爾斯沙士菲體育會主席長達30年的何塞·阿馬爾菲塔尼(José Amalfitani)[3]。 該體育場最初於1941年至1943年間以木結構臨時建造,現今的混凝土主體建築則於1947年至1951年間落成。[1]為迎接1978年國際足總世界盃,場館於26年後進行全面翻新與擴建工程。目前場館可容納49,540名觀眾,惟與多數阿根廷體育場相同,並未全數設置座席。 何塞·阿馬爾菲塔尼體育場同時作為阿根廷國家橄欖球隊(別稱「美洲獅」)的國家級主場。儘管該隊於全國各地皆有進行測試賽,但其高規格國際賽事(如對戰紐西蘭全黑隊)通常擇定於此舉行。曾參與超級橄欖球聯賽的美洲虎隊(Jaguares)於2016年至2020年賽季期間,亦以此體育場作為主場館。 歷史前身時期![]() 貝爾斯沙士菲足球隊成立初期,主場賽事皆於社區空地上舉行,使用可移動式球門。1913年,阿根廷足球協會要求俱樂部遷移至更大型的場地,球隊遂轉移至胡安·馬丁·菲加洛(Juan Martín Figallo)位於羅多街(Rodó)與埃斯卡拉達街(Escalada)的莊園內進行主場賽事,該場地為菲加洛出租予俱樂部使用。 1914年,俱樂部召開大會商議租用更適宜的場地,最終選定位於比亞盧羅區(Villa Luro)火車站後方、科爾蒂納街(Cortina)與巴卡凱街(Bacacay)之間的土地。然而俱樂部的永久主場直至1922年才得以奠基——當時球隊租用洛佩斯·班卡拉里兄弟(López Bancalari Brothers)位於國家衛隊街(Guardia Nacional)的土地,並著手興建主看台。此期間球隊仍暫時於比亞盧羅區及其他場地進行賽事,直至1924年體育場正式落成。該場館配備主看台、更衣室、咖啡廳、員工室及秘書處,並以友誼賽對陣河床作為啟用儀式。 1926年至1927年間,俱樂部增建新看台,完成四週看台結構以擴充觀眾容量。1935年,貝爾斯沙士菲主場首度啟用人工照明設施,於夜間賽事中以4-2擊敗普拉騰斯,此舉亦呼應俱樂部暱稱「El Fortín」(意為「小堡壘」),源於1932年記者烏戈·馬里尼(Hugo Marini)對比亞盧羅區舊主場的形容。1940年,因租約到期,俱樂部被迫遷離此營運逾二十年的標誌性場館,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終結。 現址![]() 貝爾斯沙士菲體育會於1940年自阿根廷足球甲級聯賽降級後,被迫遷離原租用的比亞盧羅區場地。三年後(1941年),俱樂部取得現址土地所有權,該地原屬宜諾斯艾利斯西部鐵路公司,為馬爾多納多溪(Maldonado Stream)流經的沼澤區域,施工條件艱困。時任主席何塞·阿馬爾菲塔尼(José Amalfitani)主導首期工程,場館最終於1943年4月11日啟用,並沿用比亞盧羅舊場的木製看台。揭幕戰以2-2戰平河床體育會,貝爾斯沙士菲前鋒胡安·何塞·費拉羅(Juan José Ferraro)攻入場館史上首球(其餘進球者為代表主隊的安赫爾·費爾南德斯與河床的阿道夫·佩德內拉(Adolfo Pedernera)兩度破門)。現今主體結構則於1951年4月22日正式落成。 為表彰阿馬爾菲塔尼的貢獻,體育場於1968年12月7日更名為現稱。隔年(1969年),場館加裝西門子公司現代化照明系統,並完成首個上層看台區段。 何塞·阿馬爾菲塔尼體育場為南美洲最早引入夜間照明系統的足球場之一。其照明技術靈感源自時任俱樂部執行委員勞爾·德奧諾弗里奧(其子羅道夫·德奧諾弗里奧後曾任河床體育會主席)參觀美國棒球場後的構想。儘管最初計劃採用美式球場規格,最終仍與德商西門子簽訂技術合作協議[4][5] 。該系統於1969年與巴西桑托斯足球俱樂部的友誼賽中首度啟用[6][7]。 参考文献![]()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何塞·阿马尔菲塔尼体育场
外部連結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