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克·德雷珀
Jack Draper 2023年蒙地卡罗大师赛上的德雷珀 |
全名 | 杰克·亚历山大·德雷珀 Jack Alexander Draper |
---|
國家/地區 | 英国 |
---|
出生 | (2001-12-22) 2001年12月22日(23歲) 英国伦敦萨顿 |
---|
身高 | 1.93米(6英尺4英寸) |
---|
體重 | 85公斤(187磅) |
---|
教練 | 詹姆斯·特罗特曼(2021-) |
---|
轉職業年 | 2018年 |
---|
持拍 | 左手持拍(雙手反拍) |
---|
職業獎金 | $8,057,973美元 |
---|
|
職業戰績 | 108–60(64.29%) |
---|
冠軍頭銜 | 3 |
---|
最高排名 | 第4名(2025年6月9日) |
---|
現今排名 | 第5名(2025年7月14日) |
---|
|
澳網 | 第四輪(2025) |
---|
法網 | 第四輪(2025) |
---|
溫網 | 第二轮(2022、2024、2025) |
---|
美網 | 四強 (2024) |
---|
|
奧運會 | 第二輪(2024) |
---|
|
職業戰績 | 6–4(60%) |
---|
冠軍頭銜 | 0 |
---|
最高排名 | 第203名(2025年4月21日) |
---|
|
溫網 | 第一轮(2019) |
---|
最近更新日期:2025年7月14日 |
傑克·亞歷山大·德雷珀(英語:Jack Alexander Draper;2001年12月22日—)是英國職業網球選手。德雷珀在2025年3月印地安泉大師賽奪得首座ATP1000大師賽冠軍,並在法網賽後創生涯最高單打世界排名(第4名)。大滿貫最佳成績為2024年美國網球公開賽四強。
家庭和個人生活
德雷珀出生於倫敦薩頓 [1][2]。他的父親是英格蘭體育組織(Sport England)和草地網球協會前首席執行官Roger Draper,母親是前英國青少年網球冠軍Nicky Draper。
網球生涯
德雷珀本身的慣用手為右手,但他使用左手持拍。[3]
德雷珀曾在2018年溫網打進青少年組大滿貫決賽,但以1–6、7–6(7–2)、4–6輸給臺灣選手曾俊欣,[4]獲得他唯一一座大滿貫青少年組亞軍,並在同年底達到他在青少年時期世界排名第七的巔峰。
2024年:ATP250和ATP500冠軍、大滿貫四強
德雷珀1月在阿德萊德國際賽二度打進ATP巡迴賽決賽,但敗給捷克選手伊日·莱赫奇卡。[5]
2月在墨西哥公開賽首次進入ATP500賽事四強。對上衛冕冠軍亚历克斯·德米纳尔,在第三盤比分0–4大幅落後的情況下退賽。賽後世界排名時隔一年重返前40名(第37名)。
6月在斯圖加特公開賽先後擊敗三名美國選手(包括馬科斯·吉隆、衛冕冠軍弗朗西斯·蒂亞福,以及布蘭登·中島),並在決賽戰勝馬泰奧·貝雷蒂尼,成為2024年度第八位獲得生涯首座ATP巡迴賽冠軍頭銜的選手。同月在女王俱樂部錦標賽第二輪擊敗衛冕冠軍卡洛斯·阿尔卡拉斯,[6]但八強賽輸給了托米·保羅。賽後排名首次進入前30名(第29名)。
8月在巴黎奧運首輪打敗錦織圭,[7][8]但第二輪敗給泰勒·弗里茨。[9]隨後在辛辛那提公開賽接連打敗斯特凡諾斯·西西帕斯、費利克斯·奧熱-阿利亞西姆等排名前20的選手,[10][11]最後敗給霍爾格·魯內止步八強。[12]
9月在美網前五場比賽以一盤未失的極佳狀態下晉級,[13]成為自2012年安迪·穆雷以來首位在美網打進四強的英國男子選手 ;[14]但不敵最終奪冠的揚尼克·辛納。賽後排名上升至第20名。
10在日本公開賽擊敗排名第八的胡貝特·胡爾卡奇順利晉級八強後,在對戰于戈·安貝爾時因傷退賽。[15]
在三週後的維也納公開賽重返賽場,[16][17]以直落二戰勝卡倫·哈查諾夫獲得他生涯首座500級別賽事的冠軍。排名上升至第15名。
2025年:大師賽冠軍、世界排名前五
德雷珀因臀部傷勢退出聯合盃,也將缺席英國對陣日本的台維斯盃。[18][19]
1月在澳網前三輪每場比賽皆打滿五盤後勝出;首次打進第四輪,對陣阿尔卡拉斯在輸掉前兩盤後選擇退賽。[20]
3月在印地安泉大師賽擊敗阿尔卡拉斯後,首次進到ATP1000大師賽決賽,與鲁内的比賽也是首場由兩位2000年後出生球員對陣的大師賽決賽。直落二奪得生涯首座大師賽冠軍的德雷珀是2021年卡梅伦·诺里之後第二位英國冠軍;賽後排名首度進到世界前十(第7名),也是繼格雷格·鲁塞德斯基、蒂姆·亨曼、穆雷和诺里之後第五位達成的英國球員。[21]
生涯統計
- 指引:
W
|
F
|
SF
|
QF
|
#R
|
RR
|
LQ (Q#)
|
A
|
P
|
Z#
|
PO
|
SF-B
|
F-S
|
G
|
NMS
|
NH
|
NQ
|
W:冠軍;F:亞軍;SF:四強;QF:八強;#R:前四輪;RR:小組賽;LQ:止步資格賽;A:缺席;P:比赛延期;Z#:戴维斯杯/联合会杯组别赛(#表示级别);PO:參與戴維斯盃/联合会杯附加赛;SF-B:奧運會銅牌;F-S:奧運會銀牌;G:奧運會金牌;NMS:非ATP1000大師賽系列;NH:該賽事本年度未舉行;NQ:未入圍。
統計至2025年溫布頓網球錦標賽
|
2018
|
2019
|
2020
|
2021
|
2022
|
2023
|
2024
|
2025
|
奪冠率
|
勝–負
|
勝率
|
大滿貫賽事
|
澳網
|
A
|
A
|
A
|
A
|
A
|
1R
|
2R
|
4R
|
0 / 3
|
4–3
|
57%
|
法網
|
A
|
A
|
A
|
A
|
A
|
1R
|
1R
|
4R
|
0 / 3
|
3–3
|
50%
|
溫網
|
Q1
|
Q1
|
NH
|
1R
|
2R
|
A
|
2R
|
2R
|
0 / 4
|
3–4
|
43%
|
美網
|
A
|
A
|
A
|
A
|
3R
|
4R
|
SF
|
|
0 / 3
|
10–3
|
77%
|
勝–負
|
0–0
|
0–0
|
0–0
|
0–1
|
3–2
|
3–3
|
7–4
|
7–3
|
0 / 13
|
20–13
|
61%
|
國家代表
|
奧運
|
NH
|
A
|
NH
|
2R
|
NH
|
0 / 1
|
1–1
|
50%
|
ATP1000大師賽
|
印地安泉
|
A
|
A
|
NH
|
A
|
A
|
4R
|
1R
|
W
|
1 / 3
|
9–2
|
82%
|
邁阿密
|
A
|
A
|
NH
|
1R
|
2R
|
A
|
2R
|
2R
|
0 / 4
|
2–4
|
33%
|
蒙地卡羅
|
A
|
A
|
NH
|
A
|
A
|
2R
|
1R
|
3R
|
0 / 3
|
2–3
|
40%
|
馬德里
|
A
|
A
|
NH
|
A
|
2R
|
A
|
2R
|
F
|
0 / 3
|
7–3
|
70%
|
羅馬
|
A
|
A
|
A
|
A
|
A
|
A
|
2R
|
QF
|
0 / 2
|
4–2
|
67%
|
加拿大
|
A
|
A
|
NH
|
A
|
QF
|
A
|
1R
|
|
0 / 2
|
3–2
|
60%
|
辛辛那提
|
A
|
A
|
A
|
A
|
A
|
A
|
QF
|
|
0 / 1
|
3–1
|
75%
|
上海
|
A
|
A
|
NH
|
A
|
A
|
|
0 / 0
|
0–0
|
–
|
巴黎
|
A
|
A
|
A
|
A
|
2R
|
A
|
3R
|
|
0 / 2
|
3–2
|
60%
|
勝–負
|
0–0
|
0–0
|
0–0
|
0–1
|
6–4
|
4–2
|
8–8
|
15–4
|
1 / 20
|
33–19
|
63%
|
數據統計
|
|
2018 |
2019 |
2020 |
2021 |
2022 |
2023 |
2024 |
2025
|
奪冠率
|
勝–負
|
勝率
|
參賽
|
0
|
0
|
0
|
3
|
13
|
11
|
22
|
10
|
59
|
冠軍/決賽
|
0
|
0
|
0
|
0
|
0
|
0 / 1
|
2 / 3
|
1 / 3
|
3 / 7
|
硬地勝負
|
0–0
|
0–0
|
0–0
|
0–1
|
13–10
|
16–9
|
26–13
|
13–3
|
2 / 34
|
68–36
|
65%
|
紅土勝負
|
0–0
|
0–0
|
0–0
|
0–0
|
1–1
|
3–3
|
5–7
|
12–4
|
0 / 15
|
21–15
|
58%
|
草地勝負
|
0–0
|
0–0
|
0–0
|
2–2
|
5–3
|
0–0
|
8–2
|
4–2
|
1 / 10
|
19–9
|
68%
|
勝–負
|
0–0
|
0–0
|
0–0
|
2–3
|
19–14
|
19–12
|
39–22
|
29–9
|
3 / 59
|
108–60
|
64%
|
勝率
|
–
|
–
|
–
|
40%
|
58%
|
61%
|
64%
|
76%
|
64.29%
|
年終排名
|
561
|
338
|
303
|
265
|
42
|
61
|
15
|
|
|
ATP巡迴賽
單打:7次(3冠)
賽事級別
|
大滿貫(0-0)
|
ATP1000大師賽(1-1)
|
ATP500賽(1-1)
|
ATP250賽(1-2)
|
|
場地材質
|
硬地(2-3)
|
紅土(0-1)
|
草地(1-0)
|
|
|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