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庫拉
凱庫拉(英語:Kaikōura)是位於紐西蘭南島東岸北部的小鎮兼二級行區域,即凱庫拉區(英語:Kaikōura District)。位於紐西蘭1號國道上,基督城北邊約180公里處。永久居住人口數約2,400人(2020年6月統計)。 本小鎮是凱庫拉區區治所在地,行政區劃上屬於坎特伯雷大區的一部分。[2] 凱庫拉是南半球第一個達EarthCheck標準認可的社區。[3] 凱庫拉是紐西蘭熱門的觀光景點之一,當地旅遊最主要的特色是賞鯨,其次是跟海豚近距離接觸或一起游泳。本小鎮也是觀察新澳毛皮海獅最佳觀賞處。 本小鎮的基礎設施在2016年的地震遭到嚴重毀損,地震更引發了小型海嘯,更使海灣及周邊區域被抬升2米左右。地震造成了2人死亡、57人受傷,阻斷了交通通行,使往返凱庫拉的車輛和鐵路列車因公路和鐵路毀壞而無法進出,一千名遊客和數百名居民受困。[4][5]由於陸上交通都遭到毀壞無法進出,政府當局派出空軍直升機將許多人運送出來,海軍方面派出坎特伯雷號多任務艦L421運送數百名遊客撤離。[6] [7] 名稱地名原文「Kaikōura」意思是“龍蝦料理”,毛利語「kai」是食物,「kōura」是龍蝦[8]。本地盛產一種分布在紐西蘭的龍蝦,至今龍蝦依然在小鎮扮演重要角色,不少餐廳都會提供用龍蝦做成的料理 。 歷史毛利人在登陸紐西蘭後立即定居在此地,恐鳥骨骼在此地出現的證據顯示毛利人曾在這狩獵恐鳥。[9] 從1670年起納塔胡部落便一直住在凱庫拉。至少有14到40個定居點位址在凱庫拉出現過。[10][11] 庫克船長在1770年有經過凱庫拉但沒登陸。但曾紀錄過這裡有四艘雙殼舟,總共57位毛利人試圖接近奮進號。[12][13] 在1827–1828年,納提托亞部落和納塔胡部落發生了較大規模的部落衝突,造成數百人傷亡。[12] 納塔胡部落對納提托亞部落突襲感到驚訝,因為他們正在期待納提卡杭谷努部落的來訪,而該兩個部落之間互相友好。[9] 凱庫拉第一間捕鯨站在1842年由羅伯特·菲夫設立,其後約翰·加德(John Guard)在1844年至1846年跟他的家人一起加入捕鯨業,總計初期有40位男性員工在此捕鯨站工作。1845年,他在南部海灣買了第二間捕鯨站,隨後第二間捕鯨站成了小鎮的中樞到1867年。因此區域的鯨魚受濫捕影響導致數量大幅減少,菲夫只好轉行運輸業和農業持續做他的生意直到逝世。[13] 但捕鯨站直到1922年持續運作著。[12] 紐西蘭政府於1847年從納提托亞部落購買了凱庫拉以北的土地。納塔胡部落對此提出質疑,納塔胡部落認為納提托亞部落無權出售不屬於他們的土地。1857年紐西蘭政府以200英鎊的價格購買阿什利河(Ashley River)和懷奧河(Waiau River)之間的土地,由納塔胡部落簽署並完成了所有土地交易。當地毛利人只分配到少數區域,這些保留給毛利人的區域在1900年被紐西蘭政府以興建鐵路和改善“地景”為由強制徵收更多土地後,空間更少了。[9] 1850年代時,凱庫拉獲得的土地都會出售給歐洲開拓者,他們在這些區域開設綿羊牧場。半島周圍很多區域被出售,小鎮開始逐漸發展,1870年代開通了道路和橋樑,一座小型碼頭於1863年建成。通往羅瑟勒姆的公路於1888年建成,這條路在1890年代修建成了紐西蘭1號國道,增加了跨越亨達利山丘的路段,1914年建成跨河橋樑。 從1853年至1876年,凱庫拉劃定為尼爾森省的一部分。1876年凱庫拉郡組成,隨後到1900年便在這些平坦空地種了59顆異葉南洋杉,這些樹現在以“保育類樹種”的狀態由區議會成員保護著。[10] 1935年,由於修建鐵路需要大量勞動力,人口一度大幅增加。1945年12月鐵路建成,由基督城至皮克頓的鐵路正式在凱庫拉竣工,當時約有5,000人慶祝這條鐵路線開通。[14][9] 1970年代,由於漁業資源逐漸枯竭,導致凱庫拉賴以為生的產業衰退,經濟發展逐漸停滯,使得本區不得不轉型朝旅遊業發展。1975年,已可提供304張汽車旅館床位和500張露營地床位及旅館床位。馬爾堡區發展委員會指出,這裡有人投資住宿,但沒人投資旅遊景點。1984年工黨新任首相當選後的經濟重置也對本區產生不利影響,農場沒了收入,公共部門就業受到嚴重影響,本年足足失去了170個工作崗位。[9] 1985年,一群當地有志人士在凱庫拉建立了旅遊中心,將本區的特色作為旅遊目的地進行宣傳。此時的重點在於吸引觀光客,賺取觀光收入以建設步道和風景區。[9] 1987年賞鯨業的來臨,開始使本區的經濟復甦,當地部落領導人擔心當地失業問題,抵押他們的房屋而買了6.7米長的賞鯨船,開啟了賞鯨業務,以吸引觀光客觀賞抹香鯨為賣點。第一年就有超過3,000位觀光客來本區賞鯨。至此成了本區一大支柱的產業,每年吸引100,000人次來賞鯨,成為凱庫拉目前最大的收入來源。[15][16][13] 地理凱庫拉區最重要的海岸線是從康維河河口到克拉倫斯河河口這一段,通稱為「凱庫拉海岸」。該段海岸線在南島東海岸頗為特殊,因為幾乎沒有沿海平原地形。瀕海的凱庫拉嶺為南阿爾卑斯山脈的一條分支,直接從海洋聳起。 凱庫拉的環境特色是優美的景色,可映入眼簾地觀看凱庫拉嶺,正因如此,本小鎮建造了很多步道上山穿過山脈,讓遊客到不同區域觀賞不同景色。最常用的步道是往菲夫山(Mountain Fyffe)的步道,在菲夫山的山頂就可看到凱庫拉半島的全景。 菲夫山(Mountain Fyffe)的名稱是為紀念菲夫家族而得名,他們是第一個居住在凱庫拉的歐洲移民家族。其於1842年建造的村舍至今仍屹立不搖,現在是凱庫拉熱門的旅遊景點,由紐西蘭遺產局管理。該村舍最大的特色在於其基礎結構是由鯨骨製作而成的。[17] 本小鎮位於凱庫拉半島,從本島延伸至小鎮以南海域,產生了上升海流,吸引很多從希庫朗伊海溝附近地帶游來此處的生物聚集。受惠於當地海流帶來的豐富漁業資源,凱庫拉成了當時紐西蘭捕鯨業的中心。但隨著捕鯨禁令的實施,凱庫拉受到影響而衰退,如今靠著轉型成賞鯨業吸引大量觀光客,這項產業成功地使凱庫拉成了紐西蘭賞鯨業的中心。 本小鎮東部邊緣也是一大群新澳毛皮海獅群聚地,退潮時可更好地觀察海獅群。由於位置是在較能步行的岩石區塊,在這可在此區域步行一段距離,較近地觀察海岸的生態。本小鎮也是世界上觀賞信天翁、海燕及海鷗等海鳥的最佳賞鳥地點之一。[18] 氣候
人口
根據2018年度紐西蘭人口統計,凱庫拉區人口數為3912人,較2013年度人口統計的增加360人, 更比2006年度人口統計增加291人。區內總戶數為1458戶。性別方面,男性1998人、女性1911人,性別比為1.05。年齡方面, 630人(16.1%)為15歲以下、600人(15.3%)為15至29歲、1,848人 (47.2%)為30至64歲、831人(21.2%)為65歲以上。 種族構成歐裔占86.0%、毛利人占18.4%、太平洋民族占0.8%、亞裔占4.1%、其他民族占2.6%。 海外出身者占15.7%,較全國平均27.1%少。 宗教方面,49.5%沒有宗教信仰、38.9%為基督教、4.3%為其他宗教。 教育及就業方面,417人(12.7%)擁有學士或更高學歷、738人(22.5%)不符就業資格、收入中位數為$32,400紐西蘭元($22768.74美元)。1,806人 (55.0%)為全職、564人(17.2%)為兼職、39人(1.2%)為失業。 經濟根據2013年統計,凱庫拉區最大的行業是住宿及食品服務約19.5%、其次是農業、林業、漁業約17.7%和零售業約11.5%。[21] 其經濟收入在過去最主要是捕鯨產業,現在是以觀光業及轉型來的賞鯨產業為最主要收入來源。 文化在毛利人神話中,凱庫拉半島是英雄毛伊在北島大海捕魚時來到的覓境之處。[12] 塔卡杭加集會所(Takahanga Marae)是納塔胡部落位於塔庫拉的集會所。[22][23] 政府地方政府歷史依行政區劃,此區當初是屬於尼爾森省的一部分。當馬爾堡省從尼爾森省分裂出來時,凱庫拉成了馬爾堡省的一部分,而康維河成了本區的南部邊界。「省」於1876年廢止,改制為「郡」。[24] 本區在1877年組成了凱庫拉郡,[25] 1940年本郡的邊界向北調整,接管了阿沃特郡(Awatere County)東海岸大部分區域,當時有請願將切奧維特郡的土地轉移至凱庫拉郡,但失敗。1952年有人提議將在本區設為自治市鎮,但所產生的問題在皆在多年後解決而沒有設立。1971年成立胡魯努伊郡(Hurunui County)的計畫將使凱庫拉納郡失去亨達利山丘以南的地區,結果沒有實行。[26] 1989年紐西蘭地方政府重組,廢止了所有的郡,取而代之的是區和大區議會。凱庫拉便是從郡直接變為區,而亨達利山丘以南的土地轉移至胡魯努伊區,如同1971年的計畫一樣。在大區層面上,凱庫拉屬於尼爾森–瑪德堡大區議會,然而該大區議會短短三年就宣告解散,其職能轉交至數個單一管理區之議會。凱庫拉轉移至坎特伯雷大區議會之下。1993年凱庫拉區選民發起請願,要求將凱庫拉區北部59%土地轉移至瑪爾堡區,但遭到地方政府委員會拒絕。2009年再發起了一次請願,要求將凱庫拉區和胡魯努伊區合併,同樣也被拒絕。[26] 以省週年紀念日來說,凱庫拉因歷史淵源會慶祝馬爾堡省紀念日。這意味著2011年坎特伯雷地震紀念日法案規定的公共假日不適用於凱庫拉區,它僅適用於慶祝坎特伯雷週年紀念日的地區。[27] 凱庫拉區凱庫拉區總面積約2,046.41平方公里(790.12平方英里),包括如下地區:
區代表凱庫拉鎮在1860年時,是由尼爾森省議會的阿穆里(Amuri)社區選民當選代表。此選舉經驗促成了此後每年從本區數個社區候選,高票選出區代表的傳統。[25] 交通航空凱庫拉有一座小型簡易機場,位在城鎮中心西南方約6公里處。該機場主要迎接賞鯨旅遊觀光團,其次是用於停駐小型私人飛機和包機搭送。曾有峽灣航空的航班在此機場往返威靈頓和基督城。威靈頓的航班現在是由凱庫拉航空服務。 陸上凱庫拉由南島主幹線鐵路之主北線延伸通過,以北路線於1944年3月13日開通,以南路線於1945年12月15日開通,後者完成基督城至皮克頓的全線通車。 凱庫拉車站有太平洋海岸號長途客運列車停靠,向南連接基督城,向北連接皮克頓及庫克海峽渡輪。該車站亦是紐西蘭最後為乘客提供茶點的車站,於1988年停辦,該項服務是由太平洋海岸號特快列車引入的。 貨運列車也經過城鎮,主要是在基督城的米德爾頓和皮克頓的島際鐵路渡輪之間運送貨物。 圖輯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