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6年列支敦士登軍隊紀念郵票上的插圖
列支敦士登 的軍事史可追溯至其前身華杜茲伯國 及施倫堡領地 。列支敦士登於1868年解散常備軍,自此不再擁有正規軍隊 。但根據列支敦士登憲法 ,在面對外來威脅時,每位國民皆有保衛國家的義務,必要時可重組軍隊[ 1] 。
中世紀
華杜茲城堡 ,建於中世紀
華杜茲伯國 與施倫堡領地 各自設有地區民兵,負責保衛本土,成員主要由家臣 組成[ 2] 。與鄰國瑞士 情況相似,兩地男性亦會以僱傭兵身份參與外國戰事,服務地區主要包括法國、那不勒斯王國 、荷蘭、奧地利大公國 及教宗國 [ 3] 。其中最著名的戰事為1499年的施瓦本戰爭 ,當時瑞士軍隊入侵並焚毀華杜茲[ 2] [ 3] [ 4] 。
由於瑞士與奧地利之間持續緊張,兩地憂慮瑞士可能再次入侵,遂於1505年與奧地利簽訂防衛同盟,將華杜茲城堡 及當地民兵交予哈布斯堡王朝 調配,作為回報每年獲得補償金[ 5] 。自15世紀初施瓦本行政圈 於神聖羅馬帝國 成立以來,列支敦士登便有義務向其提供軍隊,該安排一直持續至1803年施瓦本行政圈解散為止[ 2] 。
在三十年戰爭 期間,現今的列支敦士登地區曾先後被奧軍及瑞典軍隊入侵[ 2] 。當時部隊曾有重要軍事行動,例如1647年成功防禦瑞典軍進攻布雷根茨 [ 2] 。
18至19世紀
華杜茲伯國與施倫堡領地分別於1699年及1712年被列支敦士登家族的約翰·亞當一世 收購,並根據神聖羅馬皇帝查理六世 的詔令合併為列支敦士登親王國[ 2] 。因此,兩地的民兵也整合,歸列支敦士登王朝 統一指揮。至1714年,合併後的軍隊僅有19人[ 2] 。
在第一次反法同盟 戰爭期間(1793–1796年),作為神聖羅馬帝國一員,列支敦士登向聯軍派出約20名士兵。第二次反法同盟 戰爭期間,法國於1799年3月6日入侵列支敦士登,劫掠多個城鎮,其中內登 更遭焚毀,導致4人喪生。其後,由奧地利陸軍中將 弗拉尼奥·耶拉契奇 領導的奧地利及福拉爾貝格 地方民兵擊敗由安德烈·馬塞納 率領、駐紮列支敦士登的1.8萬名法軍,至同年5月14日成功解放全國[ 6] 。法軍其後仍佔領列支敦士登數年,直到1815年該國再度獲得獨立。隨後,列支敦士登加入德意志邦聯 ,並需提供軍力,初期人數為55人[ 2] 。同年,列支敦士登的主權由奧地利帝國 、俄羅斯帝國 及普魯士 作為神聖同盟 成員國保證[ 7] 。
彼得·萊因貝格 穿著列支敦士登軍服,攝於1860年
列支敦士登軍隊於1848至1858年間由來自巴伐利亞的陸軍下士魯德維希·馮·法肯豪森 指揮,但由於他信奉新教 ,未能立即獲得當時天主教佔多數的列支敦士登社會所接納[ 8] 。當時,列支敦士登亦如歐洲其他地區一樣,爆發1848年革命 ,不過軍隊未有被用來鎮壓革命,法肯豪森更於同年4月獲准休假[ 2] [ 8] [ 9] 。儘管如此,列支敦士登軍隊仍有參與鎮壓德國境內的巴登革命 [ 2] 。1859年6月15日,約翰二世親王 擢升彼得·萊因貝格 為中尉,任命其為列支敦士登軍隊指揮官,這也是唯一一位由本國人出任此職的軍官。他與安德烈亞斯·瓦爾赫 一同負責重組軍隊及處理軍政事務,當時軍隊人數已擴展至82人[ 2] [ 10] 。
1896年列支敦士登退伍軍人協會合照,圖中為1868年解散軍隊後退役的士兵
1866年普奧戰爭 爆發時,約翰二世親王雖將軍隊交予邦聯調遣,但僅限於「保衛德意志的蒂羅爾 領土」[ 11] 。然而由於事前未諮詢新成立的列支敦士登議會 ,加上戰爭並不受國民支持,因此議會強烈反對出兵[ 12] [ 13] 。最終,約翰二世承諾會向國家提供貸款,並拒絕讓軍隊與其他德國人交戰[ 12] 。列支敦士登軍隊由萊因貝格指揮,進駐斯泰爾維奧山口 ,防備由朱塞佩·加里波第 領導的意大利軍隊入侵奧地利邊境,另有2名士兵留守華杜茲城堡作後備。戰爭於7月22日結束,列支敦士登軍隊凱旋歸國,於華杜茲受到隆重歡迎。民間流傳一段趣聞:80人出征,81人歸來。雖然該名「多出來的人」身份至今存疑,但普遍認為是一名奧地利聯絡軍官在歸途中加入行列,亦有人指其實是一位意大利農夫[ 11] 。
德意志邦聯於1866年解散。由於軍隊不受國民歡迎且開支漸增,列支敦士登遂於1868年2月12日解散由80人組成的軍隊,並宣布永久中立 [ 2] [ 14] [ 15] 。其後,列支敦士登退役士兵於1893年成立退伍軍人協會,至1896年已有141名會員。該會最後一名在世成員安德烈亞斯·基伯 於1939年離世,享年94歲[ 2] [ 15] 。
現代
儘管列支敦士登在第一次世界大戰 期間保持中立,但由於與奧匈帝國 之間的關稅同盟 ,兩國關係密切,列支敦士登對同盟國 抱有同情態度。居於列支敦士登的外國公民被徵召回原籍服兵役,主要前往奧匈帝國及德意志帝國 ,其中有27人戰後未能歸來。此外,也有不少列支敦士登人自願加入上述兩國軍隊,包括數名王室成員。雖然列支敦士登官方中立,但仍有4名本國公民在戰爭中陣亡,其中包括海因里希王子 ,他是列支敦士登王室中在戰鬥中陣亡的最高成員[ 16] 。戰爭期間,亦有3名列支敦士登人因從事間諜活動而被囚禁[ 17] 。
1918年,奧匈帝國 瓦解,不再能為列支敦士登提供軍事保障。1919年8月,列支敦士登政府向議會提出建立一支民防部隊的議案,以取代奧匈過往提供的軍事保護。該議案於1921年3月8日獲得通過,但民防部隊最終從未成立,並於1925年被正式廢止[ 18] 。1924年,列支敦士登與瑞士建立關稅同盟,因此再建立軍隊的必要性也被視為已不存在[ 19] 。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 期間,列支敦士登仍保持中立立場[ 14] 。為了確保國家能持續中立,該國盡可能與瑞士保持一致,並實際上被納入瑞士的國家供應體系中[ 20] [ 21] 。除此以外,當時的首相約瑟夫·霍普 並未考慮重建軍隊,以避免激怒納粹德國[ 20] 。整場戰爭中,瑞士一直保障列支敦士登的獨立地位[ 22] 。然而,有些列支敦士登內外的勢力試圖透過該國招募國民加入武裝黨衛隊 ,或借助列支敦士登為納粹主義爭取民間支持,這些行動激怒了瑞士政府[ 23] [ 24] 。戰爭期間,部分列支敦士登人曾加入武裝黨衛隊及護衛警察 服役[ 25] 。根據納粹德國的「聖誕樹行動 」計劃,列支敦士登本來與瑞士一樣被列為入侵與吞併對象[ 26] [ 27] 。在瑞士擬定的國土防衛計劃中,若在德軍發動入侵,瑞軍將放棄平原地區、集中防守瑞士阿爾卑斯山脈 ,而列支敦士登不會直接受到瑞軍的保護[ 22] [ 28] 。
當今的列支敦士登警察
冷戰期間的核威脅促使列支敦士登自1960年代起擴展民防設施。1964至1965年間,列支敦士登政府於華杜茲興建了一座具備核爆防護能力的指揮地堡[ 29] 。踏入21世紀後,列支敦士登的國內治安主要由國家警察 負責,該部門共有87名前線警員及38名文職人員,總人數為125人。所有警員皆配備輕型武器[ 30] [ 31] 。然而,根據列支敦士登憲法 ,每位國民在國家遭受外來威脅時皆有保衛國家的義務,軍隊亦可於必要時重建[ 1] 。1968至2007年間,曾數度發生瑞士軍隊誤闖列支敦士登領土等軍事意外事件,但皆未引發爭議[ 32] [ 33] [ 34] [ 35] [ 36] 。
截至2025年1月,列支敦士登無計劃申請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2025年2月,瑞士聯邦委員會 重申,若列支敦士登遭外國攻擊,瑞士亦不會直接出兵防衛,指此舉與自身的中立政策不符[ 37] 。
參見
參考資料
^ 1.0 1.1 CONSTITUTION OF THE PRINCIPALITY OF LIECHTENSTEIN . EUROPEAN COMMISSION FOR DEMOCRACY THROUGH LAW (VENICE COMMISSION). Strasbourg : 22–23. 2002-11-27 [1921-10-05] [2024-02-15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2-02-11).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Frommelt, Fabian; Rupert, Quaderer . Militär . Historisches Lexikon des Fürstentums Liechtenstein . 2011-12-31 [2024-02-23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3-11-23) (德语) .
^ 3.0 3.1 Küng, Heribert. Fremde Dienste (Söldnerwesen, Reisläuferei) . Historisches Lexikon des Fürstentums Liechtenstein . 2011-12-31 [2024-04-18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5-02-10).
^ Niederstätter, Alois. Der «Schweizer-» oder «Schwabenkrieg» von 1499. Ursachen, Verlauf und Auswirkungen 99 . Vaduz: Jahrbuch des Historischen Vereins für das Fürstentum Liechtenstein . 2000: 139–158.
^ Burmeister, Karl Heinz. Öffnungsvertrag . Historisches Lexikon des Fürstentums Liechtenstein . 2011-12-31 [2024-04-18 ] (德语) .
^ Wanner, Gerhard. Koalitionskriege . Historisches Lexikon des Fürstentums Liechtenstein . 2011-12-31 [2023-09-28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2-03-20) (德语) .
^ Heinz Dopsch, Roland Steinacher. Österreich . Historisches Lexikon des Fürstentums Liechtenstein . 2011-12-31 [2023-09-28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2-08-30) (德语) .
^ 8.0 8.1 Stahl, Oliver. Falkenhausen, Ludwig Freiherr von . Historisches Lexikon des Fürstentums Liechtenstein . 2011-12-31 [2024-04-25 ] (德语) .
^ Quaderer, Rupert . Revolution 1848 . Historisches Lexikon des Fürstentums Liechtenstein . 2011-12-31 [2023-12-24 ] (德语) .
^ Rheinberger, Rudolf. Rheinberger, Peter . Historisches Lexikon des Fürstentums Liechtenstein . 2011-12-31 [2024-03-08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5-02-21) (德语) .
^ 11.0 11.1 Ospelt, Josef . Der 1866er Feldzug fürstlich leichtensteinischen Bundeskontingentes . Jahrbuch des Historischen Vereins für das Fürstentum Liechtenstein. 1924, 24 [2023-12-20 ] .
^ 12.0 12.1 Quaderer, Rupert . Preussisch-Österreichischer Krieg . Historisches Lexikon des Fürstentums Liechtenstein . 2011-12-31 [2024-02-22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5-02-06) (德语) .
^ Rheinberger, Rudolf. Liechtensteiner Ärzte des 19. Jahrhunderts 89 . Vaduz: Jahrbuch des Historischen Vereins für das Fürstentum Liechtenstein . 1991: 75 [2025-05-13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5-04-17).
^ 14.0 14.1 Marxer, Roland. Neutralität . Historisches Lexikon des Fürstentums Liechtenstein . 2011-12-31 [2023-09-28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2-07-16) (德语) .
^ 15.0 15.1 Beattie, David. Liechtenstein: A Modern History. London: I.B. Tauris . 2004: 30. ISBN 978-1-85043-459-7 .
^ Quaderer, Rupert . Erster Weltkrieg . Historisches Lexikon des Fürstentums Liechtenstein . 2011-12-31 [2023-09-28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1-07-11) (德语) .
^ Geiger, Peter ; Quaderer, Rupert . Spionage . Historisches Lexikon des Fürstentums Liechtenstein . 2011-12-31 [2025-05-13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5-02-17) (德语) .
^ Quaderer, Rupert . Landeswehr . Historisches Lexikon des Fürstentums Liechtenstein . 2011-12-31 [2024-04-19 ] (德语) .
^ Marxer, Roland. Zollanschlussvertrag . Historisches Lexikon des Fürstentums Liechtenstein . 2011-12-31 [2023-10-25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3-10-30) (德语) .
^ 20.0 20.1 Peter Geiger . Hoop,_Josef_(1895–1959) . Historisches Lexikon des Fürstentums Liechtenstein . 2011-12-31 [2022-10-26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3-07-27) (德语) .
^ Streitwireless, Clarence. GUARANTEE SOUGHT BY LIECHTENSTEIN; Principality Wants to Join Switzerland if Powers Fail to Back Independencece GERMAN INVASION FEARED . The New York Times . 1938-04-10 [2023-05-16 ] .
^ 22.0 22.1 Sele, Patrick; Hochuli, Gerhard; Büchel, Donat. Schweiz . Historisches Lexikon des Fürstentums Liechtenstein . 2011-12-31 [2024-04-19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3-02-28) (德语) .
^ Liechtenstein Jails Nazi For Attempt at Uprising . The New York Times . 1939-04-27 [2023-05-18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09-07).
^ Marxer, Wilfried. Volksdeutsche Bewegung in Liechtenstein (VDBL) . Historisches Lexikon des Fürstentums Liechtenstein . [2023-11-14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3-11-14) (德语) .
^ Das Kriminalgericht führt die Schlussverhandlung im Prozess gegen die Putschisten durch . e-archiv.li. [2023-11-28 ] .
^ Angelo Codevilla, Between the Alps and a Hard Place: Switzerland in World War II and Moral Blackmail Today (Washington, D.C.: Regnery, 2000) 57–58.
^ Weinberg 2005, A World At Arms , p. 174
^ Büchel, Donat. Schweizer Armee . Historisches Lexikon des Fürstentums Liechtenstein . 2011-12-31 [2024-06-29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3-02-28) (德语) .
^ Büchel, Donat. Kalter Krieg . Historisches Lexikon des Fürstentums Liechtenstein . 2011-12-31 [2023-09-28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2-08-29) (德语) .
^ Liechtenstein – facts and figures (PDF) . [2010-05-02 ] .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06-01-07). . Office for Foreign Affairs of Liechtenstein.
^ Landespolizei Structure (PDF) .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3-05-16).
^ Pocket 'war' . The Canberra Times . 1968-10-16 [2025-05-13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1-06-04).
^ Swiss Soldiers Inadvertently Invade Liechtenstein . Sarasota Herald-Tribune . 1976-09-01 [2025-05-13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1-06-27).
^ Swiss Inform Liechtenstein of Error in Troop Maneuvers . New York Times . 1992-10-18 [2009-11-27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1-12-22).
^ Swiss in Liechtenstein 'invasion' . BBC News . 2007-03-03 [2007-03-03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7-08-03).
^ Whoops! Swiss Accidentally Invade Liechtenstein . ABC News . 2007-03-03 [2007-03-03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1-04-13).
^ Kaufmann, Gary. Bundesrat bestätigt: Schweiz würde Liechtenstein nicht verteidigen . Liechtensteiner Vaterland . 2025-02-21 [2025-02-21 ] (德语) .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