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本文中,
名字是“勒爾錦”。根據滿族傳統,可單獨稱呼其名字或冠以頭銜,但不可與
姓氏“
爱新觉罗”連用。
勒爾錦(满语:ᠯᡝᡵᡤᡳᠶᡝᠨ,转写:Lergiyen[註 1];1652年1月29日—1706年9月7日,順治八年十二月十九日—康熙四十五年八月初一日)[1],滿洲愛新覺羅氏。禮烈親王代善曾孫、穎毅親王薩哈璘孫、順承恭惠郡王勒克德渾第四子。
承襲順承郡王爵位早期
順治九年(1652年)三月,勒克德渾去世,由勒爾錦承襲順承郡王爵位。康熙十一年(1672年),執掌宗人府事務。
康熙十二年(1673年),吳三桂謀反,朝廷命勒爾錦為寧南靖寇大將軍,率領大軍討伐。康熙十三年(1674年),勒爾錦駐守荊州。吳三桂軍隊攻陷沅州、常德,分兵抵達巴東,進逼襄陽,勒爾錦派遣都統鄂內率兵防守。同年三月,吳三桂部將劉之復率水軍進犯彞陵,夾江建立五營,勒爾錦派遣護軍統領額司泰等水陸並擊,大敗敵軍。同年四月,吳三桂部將陶繼智再自宜都來犯,又被勒爾錦打敗。 同年七月,又敗吳三桂部將吳應麒等。康熙十四年(1675年)五月,吳三桂兵犯均州,勒爾錦派遣都統伊裡布擊敗其軍隊。同年六月,叛將楊來嘉來犯,列陣於山巔,自山溝下斷清軍師之道,清軍迎擊,斬三千餘首級。勒爾錦上疏言:“敵逼彞陵,兵眾舟多,請益戰艦以斷運道。”清聖祖聽從其見。同年七月,吳三桂部將王會等合來嘉進犯南漳,又派遣伊裡布與總督蔡毓榮會師迎擊敵軍。同年八月,勒爾錦上疏言:“賊立壘掘塹,騎兵不能衝突。當簡綠旗步兵,造輕箭簾車、炮車併進,填壕發炮,繼以滿洲兵,庶可滅賊。”清聖祖再聽從其見。同年十月,勒爾錦收復興山。十二月,請求發禁旅益師,清聖祖責其遷延。康熙十五年(1676年),自荊州渡江,大破敵軍於文村、於石首,再戰敵軍於太平街,被打敗後退保荊州。同年九月,派遣副都統塞格收復鄖西。康熙十八年(1679年),設置隨徵四營,管轄新增兵一萬二千人。吳三桂既死,再渡江攻克松滋、枝江、宜都及澧州等地,進而攻取常德,敵軍焚毀廬舍、以舟艦先行遁走,所置巡撫李益陽、按察院陳寶鑰等出降。勒爾錦遂遣兵至青石渡,吳世璠部將潘龍迎戰。清軍左右夾擊,追至平峪鋪,斬馘無算,敵軍墮崖死者甚眾。清軍隨即收復衡山,進攻歸州,打敗吳世璠部將廖進忠於馬黃山,追擊至西壤,進而收復歸州、巴東等地。
削爵
康熙十九年(1680年),朝廷下詔儘快攻取重慶。勒爾錦上疏請留將軍噶爾漢於荊州,親自率師開赴重慶,但是勒爾錦又中途率領軍隊退回,具疏自我彈劾,請求解任大將軍之職,到沅州軍中自效,清聖祖責令他回京師。下吏議罪,以軍隊長久駐紮浪費軍餉,因此失去事機之罪,削去其爵位。由勒爾錦第三子勒爾貝承襲順承郡王爵位。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勒爾錦逝世。勒爾錦四位兒子勒爾貝、延奇、充保及穆布巴相繼成為順承郡王。但是最終在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因穆布巴坐事被削爵而由勒爾錦的兄長諾羅布承襲爵位。
家族
- 父:順承恭惠郡王勒克德渾
- 母:繼福晉他塔喇氏[1]
- 妻妾:[1]
- 嫡妻博爾濟吉特氏
- 繼妻舒穆祿氏
- 妾劉氏(劉桂女)
- 妾曹氏
- 妾孫氏
- 妾劉氏(劉照明女)
- 妾羅氏
- 妾李氏
- 妾王氏
- 妾馬氏
- 妾張氏
- 妾伊爾根覺羅氏
- 妾他塔喇氏
- 妾納喇氏
- 妾方氏
- 子:[1]
- 勒綬,母妾伊爾根覺羅氏
- 蘇爾佛,母繼妻舒穆祿氏
- 順承郡王勒爾貝,母妾李氏
- 順承郡王延奇,母妾曹氏
- 已革順承郡王穆布巴,母妾孫氏
- 碩穆布,母妾曹氏
- 順承郡王充保,母繼妻舒穆祿氏
- 錫達布,母妾羅氏
- 賓圖,母妾劉氏(劉照明女)
- 新圖,母妾張氏
- 巴爾丹,母妾劉氏(劉照明女)
- 林圖,母妾馬氏
- 康喀喇,母妾張氏
- 多爾賽,母妾他塔喇氏
備註
- ^ 滿語意思是「度量大」。
参考資料
勒爾錦 順承郡王世系 出生于:1652年1月29日逝世於:1706年9月7日
|
王室頭銜
|
前任: 父 順承恭惠郡王勒克德渾
|
順承郡王 順治九年八月-康熙十九年十一月,革爵 1652年-1680年
|
繼任: 子 順承郡王勒爾貝
|
|
---|
崇德 | 睿親王 多爾袞(三年,奉命) · 貝勒岳託(三年,揚威) · 貝勒阿巴泰(七年,奉命) |
---|
順治 | 睿親王 多爾袞(元年,奉命) · 英親王阿濟格(元年,靖遠) · 豫親王多鐸(元年,定國) · 貝勒勒克德渾(二年,平南) · 內大臣輕車都尉何洛會(二年,定西) · 肅親王豪格(三年,靖遠) · 貝勒博洛(三年,征南) · 豫親王多鐸(三年,揚威) · 恭順王孔有德(三年,平南) · 都統譚泰(五年,征南) · 貝子屯齊(五年,平西) · 鄭親王濟爾哈朗(五年,定遠) · 英親王阿濟格(五年,平西) · 敬謹郡王尼堪(六年,定西) · 端重親王博洛(六年,定西) · 禮親王滿達海(六年,征西) · 謙郡王瓦克達(六年,征西) · 敬謹親王尼堪(九年,定遠) · 貝勒屯齊(十年,定遠) · 安郡王岳樂(十年,宣威) · 都統二等子陳泰(十年,定南靖寇) · 簡親王世子濟度(十一年,定遠) · 都統一等子阿爾津(十二年,寧南靖寇) · 都統一等伯伊爾德(十二年,寧海) · 都統鎮國將軍洛託(十四年,寧南靖寇) · 平西王吴三桂(十四年,平西) · 信郡王多尼(十五年,安遠靖寇) · 都統三等子劉之源(十六年,鎮海) |
---|
康熙 | 順承郡王 勒爾錦(十二年,寧南靖寇) · 貝勒尚善(十三年,安遠靖寇) · 康親王傑書(十三年,奉命) · 簡親王喇布(十三年,揚威) · 貝勒董額(十三年,定西) · 安親王岳樂(十三年,定遠平寇) · 平南王尚之孝(十四年,平南) · 信郡王鄂扎(十四年,撫遠) · 大學士一等男圖海(十五年,撫遠) · 貝勒察尼(十七年,安遠靖寇) · 平南王尚之信(十七年,奮武) · 貝子彰泰(十八年,定遠平寇) · 都統賚塔(十九年,平南) · 裕親王福全(二十九年,撫遠) · 恭親王常颖(二十九年,安北) · 領侍衛內大臣一等伯費揚古(三十四年,撫遠) · 領侍衛內大臣馬斯喀(三十五年,平北) · 貝子允禵(五十七年,撫遠) · 輔國公延信(六十一年,撫遠) |
---|
雍正 | 川陝總督三等公 年羹尧(元年,撫遠) · 領侍衛內大臣三等公傅爾丹(七年,靖邊) · 川陝總督三等公岳钟琪(七年,寧遠) · 大學士一等公馬爾賽(九年,撫遠) · 康親王崇安(九年,撫遠) · 順承親王錫保(九年,靖邊) · 署陝西總督查郎阿(十年,寧遠) · 平郡王福彭(十一年,定邊) · 領侍衛內大臣一等公慶復(十三年,定邊) |
---|
乾隆 | |
---|
咸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