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嶼山醫院
![]() ![]() ![]() ![]() ![]() 北大嶼山醫院(簡稱北大、嶼院;英語:North Lantau Hospital,醫院管理局內部代碼:NLTH),是香港離島區大嶼山東涌的一所小型公立醫院,屬於九龍西醫院聯網,於2013年第二季落成,同年9月24日起分階段啟用,至2014年9月25日起提供24小時急症室及住院服務[1][2]。 北大嶼山醫院由醫院管理局九龍西醫院聯網管理,轄下以瑪嘉烈醫院為主的各醫院支援北大嶼山醫院的服務及資源[3]。 歷史香港國際機場、亞洲國際博覽館、香港迪士尼樂園、迪欣湖、愉景灣、港珠澳大橋及昂坪360纜車等設施及旅遊景點皆座落在大嶼山,其唯一新市鎮——北大嶼山新市鎮已經擁有相當龐大的人口,而且人數持續上升,大嶼山居民及訪客對醫療服務的需求殷切,但當時大嶼山缺乏設備完善的醫院,嚴重病人都要經青馬大橋送到位於荔景的瑪嘉烈醫院,甚至經直升機送往東區醫院或轉送至瑪麗醫院接受治療。 2009年12月,立法會撥款約24.8億港元興建北大嶼山醫院,首期位置建於東涌第25區松仁路上(前身為安東街臨時遊樂場),毗鄰逸東邨及裕泰苑,佔地約1.9公頃,主樓呈彎月形,樓高7層,設有急症室、專科門診及日間康復中心等。北大嶼山醫院亦將會設有緊急病理化驗室、放射診斷室、電腦斷層掃描機、超聲波掃描機及血庫等等。 2011年1月21日,時任行政長官曾蔭權、食物及衛生局局長周一嶽、醫院管理局主席胡定旭和行政總裁梁柏賢主持奠基典禮,北大嶼山醫院的首期工程預料於2012年12月完成,屆時可以提供160張住院病床及20張日間病床,急症室及診斷及治療設施,亦會提供日間的護理服務,包括專科門診診所、基層健康診所、日間復康中心、日間手術及程序中心及社區護理服務等等,期望可以應付區內3年間的服務需求。[4] 根據醫院管理局的文件顯示,由於人力資源不足,北大嶼山醫院於啟用後首階段只會提供有限度服務,4個專科門診,包括內科、外科及骨科等,需要等待至2016年,聘請到足夠的650名醫療護理人員才會啟用,當中包括約60名醫生、170名護士及80名專門醫療人員[5][6][7]。預計於2012年年底前聘請到逾80名醫護人員以執行北大嶼山醫院啟用的籌備及相關事務[8];預計於2014年前多聘請最少400名醫護人員[9]。 2012年年底,北大嶼山醫院落成,於2013年9月24日啟用[10],每日提供8小時的有限度服務[11][12][13][14],普通科及部分專科門診於同月30日起提供服務,於2014年1月7日起提供16小時(上午8時至午夜12時)急症室及住院服務[15][16]。 2019年,政府已為北大嶼山醫院的第二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預留毗鄰土地,展開該院第2期發展工作,目標增設多320張病床,共提供500張病床。 此外,毗鄰的土地亦將興建醫院管理局支援服務中心,而該大樓將由香港寶嘉建築(布依格子公司)承建,樓高6層,預計建造工程於2020年11月展開,2023年完工[17]。 為了應付日益增加的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2021年2月26日啟用新翼香港感染控制中心。疫情結束後,2023年11月,該控制中心關閉,改為備用狀態,並於2024年8月由發展局宣佈釋出用地,作為亞洲國際博覽館第二期擴建工程用地[18][19][20] 組織架構
設施及服務
公共交通
除上述交通外,還可沿裕東路及順東路,步行至東涌消防局或裕東苑乘搭巴士往返。 參考來源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