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宜新線
北宜新線,亦稱為北宜直線鐵路、北宜直鐵,是針對臺灣鐵路公司宜蘭線臺北—宜蘭間現有的95.9公里路線過於冗繞而提出的截彎取直方案所規劃的新路線,並以「臺鐵南港至花蓮提速改善計畫(北宜鐵路提速工程計畫)」的名義進行規劃[1]。目前全線規劃起自南港車站至頭城車站[2],尚待環境影響評估中[1]。目前已由納入高鐵方案取代直鐵為一個選項,預計起自南港車站至高鐵宜蘭站[3],目前正併同高鐵延伸宜蘭進入第二階段環評審查中[4]。 簡介![]() 北宜新線興建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宜蘭線因線路迂迴,所導致行車時間過長的問題。建設北宜新線可以縮短台北至宜蘭的鐵路客運時間,取代公路運輸的部分功能,以期減輕北宜高速公路的塞車問題。 2011年交通部鐵路改建工程局的「南港至花蓮提速改善計畫可行性研究期末審查會」確定將北宜新線鐵路被評為最優先方案,同時該案也已經報中華民國交通部審查[5] 本線台北端起自南港車站(已經於南港專案施工時預留月台與隧道銜接介面),宜蘭端則選定在頭城鎮武營橋北岸,沿線計畫高架路段長10.09公里,原宜蘭線礁溪車站配合路線遷址,其中(方案1B)為穿越翡翠水庫集水區,但在雪山隧道開工後發現問題,為了避開水源地問題,路線東移計劃:
2014年4月22日鐵工局決定採用新的方案二[6],工期預計為十年,完工後移轉給台鐵經營。預期可縮短北部與東部往來的時間,台北=宜蘭行車時間將縮為47分鐘。 但柯文哲於2014年當選臺北市市長後,重新提出最短路線方案,認為如果翡翠水庫的環保問題可以解決,仍不放棄爭取[7],其方案南港─頭城間36.3公里,以3座長隧道連接,台北─宜蘭間行車時間可望縮短至39分鐘(目前台鐵傾斜式列車行車時間約1小時5分)。[8] 2019年7月24日交通部鐵道局召開「台鐵南港至花蓮提速改善計畫(北宜新線)綜合規劃及路線方案選定會議」,從地方需求及交通運輸面考量,將以新方案1提報交通部核定。[9] 2019年8月交通部將高鐵延伸宜蘭納入北宜新線替代方案。 高鐵延伸宜蘭在國土整體計畫與區域均衡發展的政策架構下,北宜直鐵及高鐵延伸宜蘭均具備容量擴充、縮時優勢,不過高鐵速度較快花費時間上也比台鐵來得少,也更能有效解決近年國道五號嚴重塞車問題,且可提供北宜間廊帶台鐵及高鐵共四軌化的軌道系統,助於移轉台北-宜蘭間的台鐵座位需求,更利於台鐵花東城際列車長程座位供給,並重新命名以「北宜鐵路提速工程計畫(含替代方案高鐵延伸宜蘭)」名義進行規劃。由於高鐵延伸宜蘭是「北宜鐵路提速工程計畫」替代方案,先前計畫就已通過可行性評估而不需另外重新做可行性評估,可直接進入綜合規劃。目前高鐵取代台鐵機率較高,已正在進行第二階段環評審查中[10]。 路線資料
計劃車站[11]
環境評估問題北宜新線興建案,於2006年5月19日送至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時,環保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作出「不應開發」決議,建議另尋替代方案,退回北宜新線鐵路開闢計畫[14]。 環評審議不應開發的四點理由:
然而宜蘭地方人士仍積極爭取中,前宜蘭縣縣長呂國華表示:「交通部應未雨綢繆,提早做好興建規劃。」。[15] 2010年12月7日,宜蘭縣國民黨籍立法委員林建榮安排宜蘭縣縣長林聰賢等30名地方首長及政商代表,拜會交通部部長毛治國,得到2011年上半年就會完成北宜新線規劃評估的回覆。 交通部同意投入新台幣近千萬元,重新規劃替代路線(分三段整建方案)進行可行性評估。[16]鐵路改建工程局於2011年8月曾在宜蘭一場會議中評述此三方案[17]之優劣。
經專家學者對此三方案的「旅遊週期」、「建設成本」、「工期」、「施工風險」、「環境影響」與「經濟效益」等各方權重評析後,第2方案以略優第1方案(差距0.02分)獲選。時任交通部長毛治國於2011年11月21日於宜蘭視察時表示,行政院已經於11月14日核定通過此案之可行性評估,交通部亦逐步執行綜合規劃與相關環評資料,倘作業順利計1年半內可動工興建,屆時台北到宜蘭可縮短至少40分鐘,台北至台東也可縮短至3個小時內完成。 礁溪、頭城鐵路高架2019年3月11日宜蘭縣政府與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達成共識,鐵路高架化決議先行施作宜蘭及羅東段,頭城及礁溪段則與北宜直鐵合併辦理,但選擇高鐵延伸宜蘭則此高架化計畫將暫緩辦理。 暫代措施![]() 由於北宜新線尚未通過環境評估,台鐵為了減低北宜高速公路通車後,國道客運對運量所帶來的衝擊,同時縮短宜蘭線東北角段的路線彎曲所拉長的行車時間,自2006年起引進能高速過彎的傾斜式列車,即太魯閣號與普悠瑪號,將台北=宜蘭的行車時間從80分鐘縮短至67分鐘,加強與國道客運的競爭力。但傾斜式列車也有缺點,在於其傾斜機制會比一般列車對鐵軌造成更多的磨損[18]。 參考資料
參見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