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縣埔里鎮愛蘭國民小學
南投縣立愛蘭國民小學(英語:Ai-Lan Primary School, ALPS),簡稱愛蘭國小, 是一所位於是位於台灣南投縣埔里鎮的一所公立國民小學,附設有幼稚園[2],校區位於愛蘭台地上並緊鄰暨大附中[3]。 校史日治時期1898年10月1日,當時埔里社公學校設立,當時漢人並不踴躍於就學,反倒是埔里的平埔族人較願意接受新式日式教育,而烏牛欄地區(今愛蘭臺地地區)為埔里平埔族的大型聚落,因此地方於同年10月25日請設「埔里社公學校烏牛欄分教場」,並於11月1日獲准設立。 分教場先是借用烏牛欄基督教會的禮拜堂作為教室上課,並招烏牛欄地區女生33人開學,因當時平埔族較無重男輕女觀念,所以女生的就學比例較高,烏牛欄分教場由於成效良好,而於1899年6月3日更名為「埔里社公學校烏牛欄分校」,1901年3月1日,學校增設男子部,時任南投廳長久保通猷在當年的學事報告說到:「自從埔里社公學校設制烏牛欄分校以來,熟蕃較多入學,女子尤為踴躍就學。由於致力於兒童教育,故今已無需教員勸募,達到學齡者,不論貴賤、不分男女,皆能如期入學,蓋由於渠等向受漢人約束,欲恢復其地位之念殷切故也。至於學童成績,可謂不錯,勿寧說是凌駕漢人。尤其國語發音純正,幾無異於我國人,唯數學不無遜色。」,1911年04月01日,在地方仕紳黃敦仁協助下,成立烏牛欄公學校 ,1941年04月01日,改名為烏牛欄國民學校,1945年4月1日,再改名為烏牛欄青年學校[4][5]。 戰後至今太平洋戰爭結束,國民政府來台後,1945年12月1日,臺中州接管委員會接管烏牛欄青年學校,1946年,因臺灣學制重新制定,日治時期青年學校遭廢除,並於1947年5月25日改名為「臺中縣立鐵山國民學校」,隔年4月15日改名為「愛蘭國民學校」,後因1950年8月臺灣行政區域重畫,南投地區自臺中縣獨立,10月,「愛蘭國民學校」也隨之改隸為「南投縣愛蘭國民學校」,1967年,學校禮堂興建完畢[6],1968年9月1日,因政府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校名改為「南投縣立愛蘭國民小學」,並沿用至今[5]。因學校禮堂年代老舊,且有天花板剝落、漏水與空間過小等問題,學校決議新建活動中心,並將禮堂拆除,2019年1月,學校舉辦舊禮堂拆除感恩活動[7],同年12月22日,學校新建活動中心於建校110周年校慶落成啟用[6]。 學校象徵校名愛蘭國小在日治時期原名為「烏牛欄公學校」,烏牛欄三字,源自於豐原烏牛欄社的巴宰族因清代漢人向內拓墾,而被迫遷移至內地,而烏牛欄社的巴宰族人選擇埔里東側的臺地(今愛蘭臺地)為定居地,並命名此地為「Auran」,而後來台統治的日本人與漢人就以「Auran」的發音將聚落命名為「烏牛欄」(日语:アオラン aoran[8]),烏牛欄公學校即是以聚落名稱命名,在戰後國民政府接收後,當時官員認為「烏牛欄」三字的閩南語發音像「牛的生殖器」,因此在1947年,學校改名為「鐵山國民學校」,1948年再改為「愛蘭國民學校」,1968年改制為「愛蘭國民小學」,沿用至今[9][4]。 校徽![]() 愛蘭國小校徽源於1990年,嘉陽高中美工科的田啟元老師一日拜訪學校謝鎮賢校長時,在談話時表示對設計學校校徽有興趣而生。愛蘭國小校徽上部為蘭花切割圖,而下方六顆心則是代表中國漢代時的「禮、樂、射、御、書、數」六藝[10]。 校園景觀百年緬梔![]() 在愛蘭國小內,有一棵自約1910年創校時種下的緬梔樹,至今樹齡已達百多歲,是國內少數樹齡逾百歲的緬梔,但有近年有一段時間因植樹環境不佳,導致開花量變少、花朵變小,之後在2013年向福田樹木保育基金會請求維護,並在拆除花台與除去周圍柏油後有所好轉[11][12]。 校舍照片
歷任校長日治時期日治時期歷任校長自1911年4月1日,烏牛蘭公學校自埔里社公學校獨立列出:[13][14][15]
戰後戰後愛蘭國小歷任校長自1945年,臺中州接管委員會接收烏牛欄青年學校後列出:[15][16]
校友參考來源
參考書目![]()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南投縣埔里鎮愛蘭國民小學
外部連結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