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東爪哇省 的塞梅魯火山 (遠方冒煙處)與布羅莫火山 (近方冒煙處)。
從國際太空站 眺望東爪哇省與小巽他群島,可觀察到有6座活火山,其中5座在東爪哇省,另1座為龍目島上的林賈尼火山 。
印度尼西亞的地理位置 剛好介於歐亞大陸板塊 與印度-澳洲板塊 的隱沒帶 之間,因而造成此區域容易形成火山 地形。此區域曾發生過多次大規模火山噴發事件,例如於1883年喀拉喀托火山爆發 對全球造成嚴重地影響,並且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火山噴發記錄之一。[ 1] 位於蘇門答臘的多巴湖 是一座超級火山 ,據推測在距今 74,000年前曾發生過一次大規模噴發,隨後造成全球經歷6年的火山冬天 。[ 2] 位於松巴哇島 的坦博拉火山 曾在1815年發生大規模噴發,使全球在隔年成為無夏之年 。[ 3]
印度尼西亞的火山帶屬於環太平洋火山帶 一部分,以下列表共分成6個地理區域,其中4個屬於巽他島弧 的火山弧系統;另2個屬於哈馬黑拉島 系統,其包括哈馬黑拉島周圍的火山島 ,以及從菲律賓火山弧延伸過來的蘇拉威西島 與桑義赫群島 火山帶。目前除了婆羅洲以外,印尼各個地理區域皆有火山。
目前最活耀的火山位於爪哇島 的克盧德火山 與默拉皮火山 ,這2座火山皆曾造成數千人喪生。自公元1000年以來,克盧德火山爆發30多次,其中最高的火山爆發指數 達5級[ 4] ,而默拉皮火山在這段時期內爆發了80多次。[ 5] 由於默拉皮火山的活動頻繁,國際火山學與地球內部化學協會 遂於1995年將其列入十年火山 的觀察對象之一。
2012年,印度尼西亞有127座活火山,目前仍有5百萬的人口生活在這些危險區域,而地震與海嘯等有可能造成地形改變,使原本停止活動的火山再度活耀,例如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 ,可能使自1600年以後從未噴發的錫納朋火山 於2010年後再度活耀。[ 6]
觀測
印尼的火山分布位置。
目前確認火山的方式可從其是不是具有個別的火山口、火山體、火山場來判定,而至今仍沒有單一方式能判定火山。古代火山的內部可能已被侵蝕,並生成出一新的岩漿庫 ,進而從旁分離出新的火山,目前許多新的活火山都是從火山口 側面升起的寄生火山錐 進階形成而來。一些火山錐群體被歸類於同一火山名稱下,例如唐格爾火山口綜合體 ,不過當地人仍將各個火山口分別命名。無論是活躍的 還是休眠的 火山,目前還無法準確定義。科學家們在追溯火山的歷史噴發紀錄時,主要由放射性碳定年法 或地熱活動 來判定。
以下列表的主要來源自湯姆·西姆金(Tom Simkin)和李·西伯特(Lee Siebert)兩位火山學家 彙編的《世界上的火山》 [ a] ,其中列出過去1萬年間(即自全新世 開始)所有有活耀紀錄的火山。[ 7] 特別是在印度尼西亞,西姆金與西伯特參考國際火山學與地球內部化學協會 出版系列來記載。[ b] 西姆金與西伯特所製作的印度尼西亞火山紀錄目前是最完整的,但在近期的爆發活動與死亡人數方面,在不同地區的紀錄也有所不同。其補充資料來自印度尼西亞火山調查所(Volcanological Survey of Indonesia),該政府機構負責調查與觀測火山活動、減輕地質災害,以及整理相關學術資料。[ 8]
以地理區域劃分
蘇門答臘
該地圖顯示蘇門答臘島上的火山分布與地質斷層線位置。
蘇門答臘的山地主要由巴里桑山脈 組成,該山脈長1,700公里(1,100英里),幾乎與蘇門答臘島平行,其形成原因為澳洲板塊 與巽他板塊 碰撞而成。[ 9] 澳洲板塊以每年5.5公分的收斂速度移動,經常造成蘇門答臘西部地區大地震 ,其中包括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 。[ 10] [ 11] 該地區的板塊構造不僅經常造成地震,也常使島下形成新的岩漿庫 。[ 9]
在35座活耀的火山中,只有韋島 火山不在蘇門答臘島上。估計在更新世 時期的一次大噴發,造成海水淹沒兩島之間較低窪的地勢,使韋島與蘇門答臘島分離。島上最大的火山位於多巴湖 ,其破火山口面積達100公里(62英里)乘30公里(19英里),估計在距今 74,000年前的一次噴發造成[ 2] ,那場的火山爆發指數 達到等級8強度,被認為是過去25萬年來地球上最大的一次噴發。[ 12] 另外,島上最高的火山為葛林芝火山 ,其海拔高度為3,800米(12,500英尺)。[ 13]
名稱
類型
海拔高度
最後噴發日期(VEI )
座標
附註
韋島
複式火山
7002617000000000000♠ 617米(2,024英尺)
更新世
5°49′N 95°17′E / 5.82°N 95.28°E / 5.82; 95.28
[ 14]
塞拉瓦阿甘火山
複式火山
7003181000000000000♠ 1,810米(5,940英尺)
000000001839-01-12-0000 1839年1月12日 (2)
5°26′53″N 95°39′29″E / 5.448°N 95.658°E / 5.448; 95.658
[ 15]
秘埃特薩圭火山
混合火山
7003278500000000000♠ 2,785米(9,137英尺)
000000002000-12-25-0000 2000年12月25日 (2)
4°54′50″N 96°19′44″E / 4.914°N 96.329°E / 4.914; 96.329
[ 16]
格勒東山
複式火山
7003288500000000000♠ 2,885米(9,465英尺)
更新世
4°48′47″N 96°49′12″E / 4.813°N 96.82°E / 4.813; 96.82
[ 17] [ 18]
肯巴爾火山
盾狀火山
7003224500000000000♠ 2,245米(7,365英尺)
更新世
3°51′00″N 97°39′50″E / 3.85°N 97.664°E / 3.85; 97.664
[ 19]
西巴亞克火山
破火山口
7003218100000000000♠ 2,181米(7,156英尺)
000000001881-01-01-0000 1881年
3°14′53″N 98°30′04″E / 3.248°N 98.501°E / 3.248; 98.501
[ 20]
錫納朋火山
複式火山
7003246000000000000♠ 2,460米(8,070英尺)
000000002020-09-23-0000 2020年9月23日 (3)
3°10′12″N 98°23′31″E / 3.17°N 98.392°E / 3.17; 98.392
[ 21]
多巴湖
超級火山
7003215700000000000♠ 2,157米(7,077英尺)
距今72000年前
2°35′N 98°50′E / 2.58°N 98.83°E / 2.58; 98.83
[ 22] [ 12]
海拉托巴-打鹿洞火山
火山噴氣孔田
7003110000000000000♠ 1,100米(3,600英尺)
更新世
2°02′N 98°56′E / 2.03°N 98.93°E / 2.03; 98.93
[ 23] [ 24]
伊姆火山
熔岩錐
7003150300000000000♠ 1,503米(4,931英尺)
更新世
2°09′22″N 98°56′02″E / 2.156°N 98.934°E / 2.156; 98.934
[ 25]
西布阿爾布阿利火山
複式火山
7003181900000000000♠ 1,819米(5,968英尺)
未知
1°33′22″N 99°15′18″E / 1.556°N 99.255°E / 1.556; 99.255
[ 26]
盧布克拉亞火山
複式火山
7003186200000000000♠ 1,862米(6,109英尺)
未知
1°28′41″N 99°12′32″E / 1.478°N 99.209°E / 1.478; 99.209
[ 27]
索里馬拉皮火山
複式火山
7003214500000000000♠ 2,145米(7,037英尺)
000000001986-07-05-0000 1986年7月5日 (1)
0°41′10″N 99°32′20″E / 0.686°N 99.539°E / 0.686; 99.539
[ 28]
塔拉克毛火山
混合火山
7003291900000000000♠ 2,919米(9,577英尺)
未知
0°04′44″N 99°58′48″E / 0.079°N 99.98°E / 0.079; 99.98
[ 29]
沙里克-加查火山
火山錐
7002737000000000000♠ 737米(2,418英尺)
未知
0°00′27″N 100°11′20″E / 0.0074°N 100.189°E / 0.0074; 100.189
[ 30]
馬拉皮火山
混合火山
7003289100000000000♠ 2,891米(9,485英尺)
000000002023-01-07-0000 2023年1月7日 (2)
0°22′52″S 100°28′23″E / 0.381°S 100.473°E / -0.381; 100.473
[ 31]
坦迪卡特火山
複式火山
7003288500000000000♠ 2,885米(9,465英尺)
000000001924-04-01-0000 1924年4月 (1)
0°23′24″S 100°19′52″E / 0.39°S 100.331°E / -0.39; 100.331
[ 32] [ 33]
塔朗火山
複式火山
7003257500000000000♠ 2,575米(8,448英尺)
000000002007-11-27-0000 2007年11月27日 (2)
0°58′44″S 100°40′52″E / 0.979°S 100.681°E / -0.979; 100.681
[ 34] [ 35]
葛林芝火山
複式火山
7003380000000000000♠ 3,800米(12,500英尺)
000000002022-10-15-0000 2022年10月15日 (2)
1°41′49″S 101°15′50″E / 1.697°S 101.264°E / -1.697; 101.264
[ 13]
胡塔班江火山
複式火山
7003202100000000000♠ 2,021米(6,631英尺)
未知
2°20′S 101°36′E / 2.33°S 101.6°E / -2.33; 101.6
[ 36]
松賓火山
複式火山
7003250700000000000♠ 2,507米(8,225英尺)
000000001921-05-23-0000 1921年5月23日 (2)
2°24′50″S 101°43′41″E / 2.414°S 101.728°E / -2.414; 101.728
[ 37]
坤易火山
複式火山
7003215100000000000♠ 2,151米(7,057英尺)
更新世
2°16′26″S 101°28′59″E / 2.274°S 101.483°E / -2.274; 101.483
[ 38]
彭登火山
複式火山
7003163100000000000♠ 1,631米(5,351英尺)
未知
2°49′S 102°01′E / 2.82°S 102.02°E / -2.82; 102.02
[ 39] [ 40]
伯里拉-貝里提火山
複合火山
7003195800000000000♠ 1,958米(6,424英尺)
未知
2°49′S 102°11′E / 2.82°S 102.18°E / -2.82; 102.18
[ 41] [ 42]
道恩火山
複式火山
7003246700000000000♠ 2,467米(8,094英尺)
未知
3°23′S 102°22′E / 3.38°S 102.37°E / -3.38; 102.37
[ 43]
卡巴火山
複式火山
7003194000000000000♠ 1,940米(6,360英尺)
000000002000-08-01-0000 2000年8月 (1)
3°31′19″S 102°36′54″E / 3.522°S 102.615°E / -3.522; 102.615
[ 44] [ 45]
登波火山
複式火山
7003314200000000000♠ 3,142米(10,308英尺)
000000002023-07-25-0000 2023年7月25日 (2)
4°02′S 103°08′E / 4.03°S 103.13°E / -4.03; 103.13
[ 46]
帕塔山
複式火山
7003283600000000000♠ 2,836米(9,304英尺)
未知
4°15′25″S 103°18′22″E / 4.257°S 103.306°E / -4.257; 103.306
[ 47]
盧穆特巴萊火山
複式火山
7003205500000000000♠ 2,055米(6,742英尺)
未知
4°13′S 103°37′E / 4.22°S 103.62°E / -4.22; 103.62
[ 48]
比薩爾火山
複式火山
7003188900000000000♠ 1,889米(6,198英尺)
000000001940-01-01-0000 1940年 (1)
4°26′S 103°40′E / 4.43°S 103.67°E / -4.43; 103.67
[ 49] [ 50]
拉瑙湖
破火山口
7003185400000000000♠ 1,854米(6,083英尺)
未知
4°50′S 103°55′E / 4.83°S 103.92°E / -4.83; 103.92
[ 51]
塞金召·伯里拉火山
破火山口
7003171700000000000♠ 1,717米(5,633英尺)
未知
5°06′25″S 104°19′01″E / 5.107°S 104.317°E / -5.107; 104.317
[ 52]
蘇沃火山
破火山口
7003100000000000000♠ 1,000米(3,300英尺)
000000001933-07-10-0000 1933年7月10日 (4)
5°15′S 104°16′E / 5.25°S 104.27°E / -5.25; 104.27
[ 53]
胡魯貝魯火山
破火山口
7002849000000000000♠ 849米(2,785英尺)
未知
5°20′02″S 104°35′24″E / 5.334°S 104.59°E / -5.334; 104.59
[ 54]
拉賈巴薩火山
複式火山
7003128100000000000♠ 1,281米(4,203英尺)
未知
5°46′48″S 105°37′30″E / 5.78°S 105.625°E / -5.78; 105.625
[ 55]
巽他海峽與爪哇
巽他海峽 分隔蘇門答臘與爪哇兩島,而喀拉喀托火山 剛好位於海峽中,該火山在1883年爆發期間,將這座火山島的三分之二領土摧毀,在海底造成大面積的破火山口 ,其噴發猛烈到4,800公里外的模里西斯 羅德里格斯島 都能聽到劇烈聲響。[ 1] 1930年後,喀拉喀托火山的破火山口內湧出一名為喀拉喀托之子(Anak Krakatau)的寄生火山錐 ;[ 56] 在1883年喀拉喀托火山爆發時,產生的島嶼還有塞尔通岛(Sertung)、班讓島(Panjang)、拉卡塔島(Rakata)。
與蘇門答臘島相比,爪哇島的面積相對較小,但島上的火山密度與活耀程度都比蘇門答臘還要高。爪哇島上共有45座活火山,但不包括狄昂火山群 中的20個小火山口 與火山錐 ,以及唐格爾火山綜合體 的新火山錐。由於有些火山位置較近,因而在下方列表將其歸類在同一座標中。目前島上最活躍的火山有默拉皮火山 、塞梅魯火山 、克盧德火山 。其中,塞梅魯火山自1967年開始便不斷地爆發[ 57] ,默拉皮火山則在1995年起被選為十年火山 裡的其中一座。[ 58] 另外,伊真火山 的火山口湖散發著五顏六色,而湖水的酸鹼值 為0.3[ 59] ,該處至今仍有人類在此開採礦硫磺岩石。
名稱
類型
海拔高度
最後噴發日期(VEI )
座標
附註
喀拉喀托火山
破火山口
7002813000000000000♠ 813米(2,667英尺)[ c]
000000002021-05-25-0000 2021年5月25日 (2;持續中)
6°06′07″S 105°25′23″E / 6.102°S 105.423°E / -6.102; 105.423
[ 60]
普洛薩里火山
複式火山
7003132400000000000♠ 1,324米(4,344英尺)
未知
6°20′31″S 105°58′30″E / 6.342°S 105.975°E / -6.342; 105.975
[ 61]
卡朗火山
複式火山
7003176800000000000♠ 1,768米(5,801英尺)
未知
6°16′12″S 106°02′31″E / 6.27°S 106.042°E / -6.27; 106.042
[ 62]
奇阿拉貝雷斯-加加克火山
複式火山
7003151100000000000♠ 1,511米(4,957英尺)
000000001939-04-06-0000 1939年4月6日 (1)
6°44′S 106°39′E / 6.73°S 106.65°E / -6.73; 106.65
[ 63] [ 64]
珀爾巴克蒂火山
複式火山
7003172600000000000♠ 1,726米(5,663英尺)
未知
6°45′S 106°42′E / 6.75°S 106.7°E / -6.75; 106.7
[ 63]
薩拉火山
複式火山
7003221800000000000♠ 2,218米(7,277英尺)
000000001938-01-31-0000 1938年1月31日 (2)
6°43′S 106°44′E / 6.72°S 106.73°E / -6.72; 106.73
[ 65]
格德火山
複式火山
7003302600000000000♠ 3,026米(9,928英尺)
000000001957-03-13-0000 1957年3月13日 (2)
6°46′12″S 106°57′54″E / 6.77°S 106.965°E / -6.77; 106.965
[ 66] [ 67]
帕圖哈火山
複式火山
7003242200000000000♠ 2,422米(7,946英尺)
未知
7°10′S 107°24′E / 7.16°S 107.4°E / -7.16; 107.4
[ 68]
哇楊溫杜火山
火山穹丘
7003218400000000000♠ 2,184米(7,165英尺)
未知
7°12′47″S 107°38′13″E / 7.213°S 107.637°E / -7.213; 107.637
[ 69]
馬拉巴爾火山
複式火山
7003230700000000000♠ 2,307米(7,569英尺)
未知
7°07′55″S 107°38′20″E / 7.132°S 107.639°E / -7.132; 107.639
[ 70]
覆舟火山
複式火山
7003208400000000000♠ 2,084米(6,837英尺)
000000002019-07-26-0000 2019年7月26日 (1)
6°46′S 107°36′E / 6.77°S 107.6°E / -6.77; 107.6
[ 71]
帕潘達揚火山
複式火山
7003266500000000000♠ 2,665米(8,743英尺)
000000002002-11-11-0000 2002年11月11日 (2)
7°19′S 107°44′E / 7.32°S 107.73°E / -7.32; 107.73
[ 72]
肯當火山
複式火山
7003259400000000000♠ 2,594米(8,510英尺)
未知
7°14′42″S 107°42′32″E / 7.245°S 107.709°E / -7.245; 107.709
[ 73]
卡莫章火山
複式火山
7003173000000000000♠ 1,730米(5,680英尺)
更新世
7°07′30″S 107°48′00″E / 7.125°S 107.8°E / -7.125; 107.8
[ 74]
貢圖爾火山
混合火山
7003225100000000000♠ 2,251米(7,385英尺)
000000001847-10-16-0000 1847年10月16日 (2)
7°08′35″S 107°50′24″E / 7.143°S 107.84°E / -7.143; 107.84
[ 75]
坦波馬斯火山
複式火山
7003168400000000000♠ 1,684米(5,525英尺)
未知
6°46′S 107°57′E / 6.77°S 107.95°E / -6.77; 107.95
[ 76]
加隆貢火山
複式火山
7003216800000000000♠ 2,168米(7,113英尺)
000000001984-01-09-0000 1984年1月9日 (1)
7°15′00″S 108°03′29″E / 7.25°S 108.058°E / -7.25; 108.058
[ 77]
塔拉加博達斯火山
複式火山
7003220100000000000♠ 2,201米(7,221英尺)
未知
7°12′29″S 108°04′12″E / 7.208°S 108.07°E / -7.208; 108.07
[ 78]
卡拉哈火山
火山噴氣孔
7003115500000000000♠ 1,155米(3,789英尺)
未知
7°07′S 108°05′E / 7.12°S 108.08°E / -7.12; 108.08
[ 79]
澤勒邁火山
複式火山
7003303900000000000♠ 3,039米(9,970英尺)
000000001951-03-01-0000 1951年3月1日 (2)
6°53′31″S 108°24′00″E / 6.892°S 108.4°E / -6.892; 108.4
[ 80]
士拉末火山
複式火山
7003342800000000000♠ 3,428米(11,247英尺)
000000002014-03-08-0000 2014年3月8日 (2)
7°14′31″S 109°12′29″E / 7.242°S 109.208°E / -7.242; 109.208
[ 81]
狄昂火山群
混合火山
7003256500000000000♠ 2,565米(8,415英尺)
000000002021-04-29-0000 2021年4月29日 (1)
7°12′S 109°55′E / 7.2°S 109.92°E / -7.2; 109.92
[ 82]
孫多羅火山
複式火山
7003314700000000000♠ 3,147米(10,325英尺)
000000001971-10-29-0000 1971年10月29日 (2)
7°18′00″S 109°59′31″E / 7.3°S 109.992°E / -7.3; 109.992
[ 83]
松賓火山
複式火山
7003337100000000000♠ 3,371米(11,060英尺)
000000001730-01-01-0000 1730年 (1)
7°23′02″S 110°04′12″E / 7.384°S 110.07°E / -7.384; 110.07
[ 84]
溫加蘭火山
複式火山
7003205000000000000♠ 2,050米(6,730英尺)
未知
7°11′S 110°20′E / 7.18°S 110.33°E / -7.18; 110.33
[ 85]
特洛莫約火山
複式火山
7003186400000000000♠ 1,864米(6,115英尺)
未知
7°22′S 110°24′E / 7.37°S 110.4°E / -7.37; 110.4
[ 86]
默巴布火山
複式火山
7003311800000000000♠ 3,118米(10,230英尺)
000000001797-01-01-0000 1797年 (2)
7°27′S 110°26′E / 7.45°S 110.43°E / -7.45; 110.43
[ 87]
默拉皮火山
複式火山
7003291000000000000♠ 2,910米(9,550英尺)
000000002020-12-31-0000 2020年12月31日 (1;持續中)
7°32′31″S 110°26′31″E / 7.542°S 110.442°E / -7.542; 110.442
[ 5]
穆里亞火山
複式火山
7003162500000000000♠ 1,625米(5,331英尺)
西元前160±300年
6°37′S 110°53′E / 6.62°S 110.88°E / -6.62; 110.88
[ 88]
拉武火山
複式火山
7003326500000000000♠ 3,265米(10,712英尺)
000000001885-11-28-0000 1885年11月28日 (1)
7°37′30″S 111°11′31″E / 7.625°S 111.192°E / -7.625; 111.192
[ 89]
維利斯火山
複式火山
7003256300000000000♠ 2,563米(8,409英尺)
未知
7°48′29″S 111°45′29″E / 7.808°S 111.758°E / -7.808; 111.758
[ 90]
克盧德火山
複式火山
7003173000000000000♠ 1,730米(5,680英尺)
000000002014-02-13-0000 2014年2月13日 (4)
7°55′48″S 112°18′29″E / 7.93°S 112.308°E / -7.93; 112.308
[ 4]
卡維 -布德格
複式火山
7003265100000000000♠ 2,651米(8,698英尺)
未知
7°55′S 112°27′E / 7.92°S 112.45°E / -7.92; 112.45
[ 91]
阿朱那-維利朗火山
複式火山
7003334300000000000♠ 3,343米(10,968英尺)
000000001952-08-15-0000 1952年8月15日 (0)
7°43′30″S 112°34′48″E / 7.725°S 112.58°E / -7.725; 112.58
[ 92]
潘拿古南火山
複式火山
7003163100000000000♠ 1,631米(5,351英尺)
未知
7°37′S 112°38′E / 7.62°S 112.63°E / -7.62; 112.63
[ 93]
瑪琅平原
低平火山口
7002662000000000000♠ 662米(2,172英尺)
更新世
8°01′S 112°41′E / 8.02°S 112.68°E / -8.02; 112.68
[ 94]
塞梅魯火山
複式火山
7003365700000000000♠ 3,657米(11,998英尺)
000000002017-06-06-0000 2017年6月6日 (4;持續中)
8°06′29″S 112°55′19″E / 8.108°S 112.922°E / -8.108; 112.922
[ 95]
唐格爾山
複式火山
7003232900000000000♠ 2,329米(7,641英尺)
000000002020-12-26-0000 2020年12月26日 (1)
7°56′31″S 112°57′00″E / 7.942°S 112.95°E / -7.942; 112.95
[ 96]
拉蒙安火山
複式火山
7003164100000000000♠ 1,641米(5,384英尺)
000000001898-02-05-0000 1898年2月5日 (2)
7°58′44″S 113°20′31″E / 7.979°S 113.342°E / -7.979; 113.342
[ 97]
盧魯斯火山
混合火山
7002507000000000000♠ 507米(1,663英尺)
更新世
7°44′20″S 113°34′48″E / 7.739°S 113.58°E / -7.739; 113.58
[ 98] [ 99]
伊陽-阿爾加普拉火山
混合火山
7003308800000000000♠ 3,088米(10,131英尺)
未知
7°58′S 113°34′E / 7.97°S 113.57°E / -7.97; 113.57
[ 100]
拉翁火山
複式火山
7003326000000000000♠ 3,260米(10,700英尺)
000000002022-05-14-0000 2022年5月14日 (2)
8°07′08″S 114°03′22″E / 8.119°S 114.056°E / -8.119; 114.056
[ 101] [ 102]
伊真火山
複式火山
7003276900000000000♠ 2,769米(9,085英尺)
000000001999-06-28-0000 1999年6月28日 (1)
8°03′29″S 114°14′31″E / 8.058°S 114.242°E / -8.058; 114.242
[ 103]
巴魯蘭火山
複式火山
7003124700000000000♠ 1,247米(4,091英尺)
未知
7°51′S 114°22′E / 7.85°S 114.37°E / -7.85; 114.37
[ 104]
小巽他群島
小巽他群島 位於爪哇島東方,是由一群小島所組成的群島 ,由西向東分別為巴里島 、龍目島 、松巴哇島 、弗洛勒斯島 、松巴島 、帝汶島 等,所有島嶼皆位於澳洲大陸棚 邊緣。此區域的火山主要成因為兩海洋地殼 移動並碰撞而成[ 105] ,很多島嶼為火山島,例如桑厄昂火山島 。松巴哇島上的坦博拉火山曾在1815年4月5日發生過大爆發,其火山爆發指數 等級為7,其程度在人類歷史紀錄中為最大規模的火山爆發。[ 3]
名稱
類型
海拔高度
最後噴發日期(VEI )
座標
附註
默布火山
未知
7003135900000000000♠ 1,359米(4,459英尺)
更新世
8°13′34″S 114°39′11″E / 8.226°S 114.653°E / -8.226; 114.653
[ 106]
布拉坦火山
破火山口
7003224400000000000♠ 2,244米(7,362英尺)
未知
8°16′59″S 115°07′59″E / 8.283°S 115.133°E / -8.283; 115.133
[ 107] [ 108]
巴杜爾火山
破火山口
7003171100000000000♠ 1,711米(5,614英尺)
000000001999-03-15-0000 1999年3月15日 (1)
8°14′31″S 115°22′30″E / 8.242°S 115.375°E / -8.242; 115.375
[ 109]
阿貢火山
複式火山
7003299700000000000♠ 2,997米(9,833英尺)
000000002017-11-21-0000 2017年11月21日 (3)
8°20′31″S 115°30′29″E / 8.342°S 115.508°E / -8.342; 115.508
[ 110]
林賈尼火山
複式火山
7003372600000000000♠ 3,726米(12,224英尺)
000000002016-08-01-0000 2016年8月1日 (2)
8°25′S 116°28′E / 8.42°S 116.47°E / -8.42; 116.47
[ 111]
坦博拉火山
複式火山
7003285000000000000♠ 2,850米(9,350英尺)
000000001967-01-01-0000 1967年 ±20年(0)
8°15′S 118°00′E / 8.25°S 118.00°E / -8.25; 118.00
[ 112]
亞比火山
混合火山
7003191200000000000♠ 1,912米(6,273英尺)
000000002022-02-17-0000 2022年2月17日 (2)
8°12′S 119°04′E / 8.2°S 119.07°E / -8.2; 119.07
[ 113]
哇伊桑諾火山
破火山口
7003131900000000000♠ 1,319米(4,327英尺)
未知
8°43′S 120°01′E / 8.72°S 120.02°E / -8.72; 120.02
[ 114]
波科勒奧克火山
複式火山
7003167500000000000♠ 1,675米(5,495英尺)
更新世
8°41′S 120°29′E / 8.68°S 120.48°E / -8.68; 120.48
[ 115]
拉納卡峰
火山穹丘
7003228800000000000♠ 2,288米(7,507英尺)
000000001991-03-01-0000 1991年3月 (1)
8°37′S 120°31′E / 8.62°S 120.52°E / -8.62; 120.52
[ 116]
伊尼耶里耶火山
複式火山
7003224500000000000♠ 2,245米(7,365英尺)
西元前8050年
8°52′30″S 120°57′00″E / 8.875°S 120.95°E / -8.875; 120.95
[ 117]
伊涅利卡火山
混合火山
7003155900000000000♠ 1,559米(5,115英尺)
000000002001-01-11-0000 2001年1月11日 (2)
8°44′S 120°59′E / 8.73°S 120.98°E / -8.73; 120.98
[ 118]
厄布洛博火山
複式火山
7003209600000000000♠ 2,096米(6,877英尺)
000000001969-02-27-0000 1969年2月27日 (2)
8°49′S 121°11′E / 8.82°S 121.18°E / -8.82; 121.18
[ 119]
伊亞火山
複式火山
7002618000000000000♠ 618米(2,028英尺)
000000001969-01-27-0000 1969年1月27日 (3)
8°53′49″S 121°38′42″E / 8.897°S 121.645°E / -8.897; 121.645
[ 120]
蘇卡里亞火山
破火山口
7003150000000000000♠ 1,500米(4,900英尺)
未知
8°47′31″S 121°46′12″E / 8.792°S 121.77°E / -8.792; 121.77
[ 121] [ 122]
恩德地納普火山
火山噴氣孔
7002750000000000000♠ 750米(2,460英尺)
未知
8°43′S 121°47′E / 8.72°S 121.78°E / -8.72; 121.78
[ 123] [ 124]
克里穆圖火山
混合火山
7003163900000000000♠ 1,639米(5,377英尺)
000000001968-06-03-0000 1968年6月3日 (1)
8°46′S 121°49′E / 8.77°S 121.82°E / -8.77; 121.82
[ 125]
羅卡滕達火山
複式火山
7002875000000000000♠ 875米(2,871英尺)
000000002012-10-08-0000 2012年10月8日 (3)
8°19′12″S 121°42′29″E / 8.32°S 121.708°E / -8.32; 121.708
[ 126]
埃貢火山
複式火山
7003166100000000000♠ 1,661米(5,449英尺)
000000002008-04-15-0000 2008年4月15日 (2)
8°40′34″S 122°27′18″E / 8.676°S 122.455°E / -8.676; 122.455
[ 127] [ 128]
伊利穆達火山
複式火山
7002881000000000000♠ 881米(2,890英尺)
更新世
8°28′44″S 122°45′40″E / 8.479°S 122.761°E / -8.479; 122.761
[ 129] [ 130]
勒沃托比火山
複式火山
7003170300000000000♠ 1,703米(5,587英尺)
000000002003-05-30-0000 2003年5月30日 (2)
8°32′31″S 122°46′30″E / 8.542°S 122.775°E / -8.542; 122.775
[ 131]
勒羅博倫火山
混合火山
7003109500000000000♠ 1,095米(3,593英尺)
000000002003-06-26-0000 2003年6月26日 (3)
8°21′54″S 122°49′59″E / 8.365°S 122.833°E / -8.365; 122.833
[ 132] [ 133]
日昂科田火山
火山噴氣孔
7002200000000000000♠ 200米(660英尺)
更新世
8°18′04″S 122°54′25″E / 8.301°S 122.907°E / -8.301; 122.907
[ 134]
伊利博倫火山
複式火山
7003165900000000000♠ 1,659米(5,443英尺)
000000001993-06-01-0000 1993年6月 (1)
8°20′31″S 123°15′29″E / 8.342°S 123.258°E / -8.342; 123.258
[ 135]
勒沃托洛山
複式火山
7003143100000000000♠ 1,431米(4,695英尺)
000000002020-11-27-0000 2020年11月27日 (2;持續中)
8°16′19″S 123°30′18″E / 8.272°S 123.505°E / -8.272; 123.505
[ 136]
伊利拉巴勒坎火山
複式火山
7003101800000000000♠ 1,018米(3,340英尺)
未知
8°33′S 123°23′E / 8.55°S 123.38°E / -8.55; 123.38
[ 137]
伊利沃龍火山
混合火山
7002583000000000000♠ 583米(1,913英尺)
000000002021-11-28-0000 2021年11月28日 (0)
8°32′S 123°34′E / 8.53°S 123.57°E / -8.53; 123.57
[ 138]
孔巴島
複式火山
7002633000000000000♠ 633米(2,077英尺)
000000002007-01-01-0000 2007年1月 (2)
7°47′28″S 123°35′06″E / 7.791°S 123.585°E / -7.791; 123.585
[ 139] [ 140]
錫龍火山
混合火山
7002862000000000000♠ 862米(2,828英尺)
000000002021-07-21-0000 2021年7月21日 (1)
8°30′29″S 124°07′48″E / 8.508°S 124.13°E / -8.508; 124.13
[ 141]
耶爾希火山
海底火山
2996620000000000000♠ −3,800米(−12,500英尺)
未知
7°32′S 123°57′E / 7.53°S 123.95°E / -7.53; 123.95
[ 142] [ 143]
班達海
班達海 位於摩鹿加群島 南方,海上分布著許多島嶼 。此海域正處在歐亞大陸板塊 、太平洋板塊 、印度-澳洲板塊 的交界處,這3個板塊自中生代 會合後持續相互擠壓。另外,目前此區域多為火山島以及海底火山 。[ 144]
蘇拉威西島與桑義赫群島
蘇拉威西島 由4座半島 所組成,島上中部多為高山,但此區較無火山,其火山活動多集中在最上方的半島,並延伸至桑義赫群島 [ 158] :9 ,而桑義赫群島同時標誌著印尼與菲律賓的邊界。位於托米尼灣 的科洛火山 曾在1983年7月18日發生火山爆發指數 5的噴發活動,這是近期內於此區域火山活動規模最大的事件。[ 158] :8
名稱
類型
海拔高度
最後噴發日期(VEI )
座標
附註
科洛火山
複式火山
7002404000000000000♠ 404米(1,325英尺)
000000001983-07-18-0000 1983年7月18日 (4)
0°09′43″S 121°36′04″E / 0.162°S 121.601°E / -0.162; 121.601
[ 159] [ 160]
安邦火山
混合火山
7003179500000000000♠ 1,795米(5,889英尺)
000000002005-12-22-0000 2005年12月22日 (1)
0°45′N 124°25′E / 0.75°N 124.42°E / 0.75; 124.42
[ 161]
索普坦火山
複式火山
7003178500000000000♠ 1,785米(5,856英尺)
000000002020-03-23-0000 2020年3月23日 (2)
1°06′43″N 124°44′13″E / 1.112°N 124.737°E / 1.112; 124.737
[ 162]
森普火山
破火山口
7003154900000000000♠ 1,549米(5,082英尺)
未知
1°07′48″N 124°45′29″E / 1.13°N 124.758°E / 1.13; 124.758
[ 163]
通達諾火山
破火山口
7003120200000000000♠ 1,202米(3,944英尺)
更新世
1°14′N 124°50′E / 1.23°N 124.83°E / 1.23; 124.83
[ 164]
洛孔 -恩蓬 火山
複式火山
7003158000000000000♠ 1,580米(5,180英尺)
000000002015-08-30-0000 2015年8月30日 (2)
1°21′29″N 124°47′31″E / 1.358°N 124.792°E / 1.358; 124.792
[ 165]
馬哈武火山
複式火山
7003129900000000000♠ 1,299米(4,262英尺)
000000001977-11-16-0000 1977年11月16日 (0)
1°21′07″N 124°51′54″E / 1.352°N 124.865°E / 1.352; 124.865
[ 166] [ 167]
克拉巴火山
複式火山
7003196800000000000♠ 1,968米(6,457英尺)
未知
1°27′14″N 125°01′52″E / 1.454°N 125.031°E / 1.454; 125.031
[ 168] [ 169]
通科科火山
複式火山
7003133400000000000♠ 1,334米(4,377英尺)
000000001880-01-01-0000 1880年 (1)
1°31′05″N 125°11′06″E / 1.518°N 125.185°E / 1.518; 125.185
[ 170] [ 171]
魯昂火山
複式火山
7002725000000000000♠ 725米(2,379英尺)
000000002002-09-25-0000 2002年9月25日 (4)
2°18′N 125°22′E / 2.3°N 125.37°E / 2.3; 125.37
[ 172]
卡蘭吉田火山
複式火山
7003179700000000000♠ 1,797米(5,896英尺)
000000002018-11-25-0000 2018年11月25日 (2;持續中)
2°46′52″N 125°24′25″E / 2.781°N 125.407°E / 2.781; 125.407
[ 173]
巴努阿武胡火山
海底火山
2999500000000000000♠ −5米(−16英尺)
000000001918-07-18-0000 1918年7月18日 (3)
3°08′17″N 125°29′28″E / 3.138°N 125.491°E / 3.138; 125.491
[ 174]
阿武火山
複式火山
7003131800000000000♠ 1,318米(4,324英尺)
000000002004-06-02-0000 2004年6月2日 (2)
3°40′N 125°30′E / 3.67°N 125.5°E / 3.67; 125.5
[ 175]
1922年海底火山
海底火山
2996500000000000000♠ −5,000米(−16,000英尺)
1922年
3°58′N 124°10′E / 3.97°N 124.17°E / 3.97; 124.17
[ 176] [ 177]
哈馬黑拉島
哈馬黑拉島 位於摩鹿加群島 的北邊,由於此地正好位於三個主要板塊 交接處,在島上形成兩座相交的山脈,造成島上共有四座岩石半島,將周圍海域分割成三個海灣。島上的火山弧 從西側由北向南延伸,其中有一些是火山島 ,例如瓜馬拉馬火山 和蒂多雷島 。瓜馬拉馬火山位於特爾納特島 上,自葡萄牙帝國 在1512年於此建造一座堡壘 後,該島成為香料貿易 中心。由於哈馬黑拉島在地理大發現 時即為香料貿易中心,島上的火山爆發記錄可追溯到十六世紀初。目前此區域最活耀的火山為杜科諾火山 ,自1933年至今仍持續地噴發著[ 178] ,而伊布火山 自2008年後,至今仍有斷斷續續地噴發活動。[ 179]
名稱
類型
海拔高度
最後噴發日期(VEI )
座標
附註
打拉根火山
火山碎屑錐
7002317000000000000♠ 317米(1,040英尺)
未知
1°50′N 127°50′E / 1.83°N 127.83°E / 1.83; 127.83
[ 180]
杜科諾火山
混合火山
7003127300000000000♠ 1,273米(4,177英尺)
000000001933-08-13-0000 1933年8月13日 (3;持續中)
1°41′35″N 127°53′38″E / 1.693°N 127.894°E / 1.693; 127.894
[ 178] [ 181]
托巴魯火山
複式火山
7003103500000000000♠ 1,035米(3,396英尺)
未知
1°38′N 127°40′E / 1.63°N 127.67°E / 1.63; 127.67
[ 182] [ 183]
伊布火山
複式火山
7003132500000000000♠ 1,325米(4,347英尺)
000000002008-04-05-0000 2008年4月5日 (1;持續中)
1°29′17″N 127°37′48″E / 1.488°N 127.63°E / 1.488; 127.63
[ 179]
甘科諾拉火山
複式火山
7003163500000000000♠ 1,635米(5,364英尺)
000000002007-07-08-0000 2007年7月8日 (2)
1°23′N 127°32′E / 1.38°N 127.53°E / 1.38; 127.53
[ 184]
托多科-拉努火山
破火山口
7002979000000000000♠ 979米(3,212英尺)
未知
1°15′N 127°28′E / 1.25°N 127.47°E / 1.25; 127.47
[ 185]
賈伊洛洛火山
複式火山
7002993000000000000♠ 993米(3,258英尺)
未知
1°04′48″N 127°26′20″E / 1.08°N 127.439°E / 1.08; 127.439
[ 186] [ 187]
希里火山
複式火山
7002630000000000000♠ 630米(2,070英尺)
未知
0°54′N 127°19′E / 0.9°N 127.32°E / 0.9; 127.32
[ 188]
瓜馬拉馬火山
複式火山
7003171400000000000♠ 1,714米(5,623英尺)
000000002018-10-04-0000 2018年10月4日 (1)
0°48′N 127°20′E / 0.8°N 127.33°E / 0.8; 127.33
[ 189]
蒂多雷島
複式火山
7003171300000000000♠ 1,713米(5,620英尺)
000000001210-01-01-0000 1210年 ±26年(3)
0°39′29″N 127°24′00″E / 0.658°N 127.40°E / 0.658; 127.40
[ 190]
馬雷島
複式火山
7002308000000000000♠ 308米(1,010英尺)
未知
0°34′N 127°24′E / 0.57°N 127.4°E / 0.57; 127.4
[ 191]
莫蒂島
複式火山
7002927000000000000♠ 927米(3,041英尺)
未知
0°27′14″N 127°24′40″E / 0.454°N 127.411°E / 0.454; 127.411
[ 192] [ 193]
馬基安島
複式火山
7003135700000000000♠ 1,357米(4,452英尺)
000000001988-07-29-0000 1988年7月29日 (3)
0°19′N 127°24′E / 0.32°N 127.4°E / 0.32; 127.4
[ 194]
蒂加拉魯火山
複式火山
7002422000000000000♠ 422米(1,385英尺)
未知
0°04′N 127°25′E / 0.07°N 127.42°E / 0.07; 127.42
[ 195]
阿馬辛火山
複式火山
7003103000000000000♠ 1,030米(3,380英尺)
未知
0°32′S 127°29′E / 0.53°S 127.48°E / -0.53; 127.48
[ 196]
比比諾伊火山
複式火山
7002932000000000000♠ 932米(3,058英尺)
未知
0°45′40″S 127°43′30″E / 0.761°S 127.725°E / -0.761; 127.725
[ 197] [ 198]
一張描繪
瓜馬拉馬火山 於18世紀爆發的場景,山下的建築物為葡萄牙在該地建築的堡壘。
歷年火山噴發事件
目前最多火山爆發指數 超過4噴發紀錄的火山為克盧德火山 ,已確認紀錄為8次。[ 4] 坦博拉火山 則在1815年發生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火山爆發,其火山爆發指數為7,預估至少造成71,000人死亡。[ 199] 位於蘇門答臘 的多巴湖 ,據推測在距今約74,000年前發生一場大規模爆發,其火山爆發指數為8。[ 12] 以下為歷年印度尼西亞境內火山爆發指數 達到4或以上的噴發事件列表。
參見
註解
參考文獻
引用
^ 1.0 1.1 1.2 Winchester, Simon. Krakatoa: The Day the World Exploded: August 27, 1883 . HarperCollins. 2003. ISBN 0-06-621285-5 (英语) .
^ 2.0 2.1 2.2 Oppenheimer, C. Limited global change due to the largest known Quaternary eruption, Toba ≈74 kyr BP?. 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 2002, 21 (14–15): 1593–1609. Bibcode:2002QSRv...21.1593O . doi:10.1016/S0277-3791(01)00154-8 (英语) .
^ 3.0 3.1 3.2 Stothers, Richard B. The Great Tambora Eruption in 1815 and Its Aftermath. Science . 1984, 224 (4654): 1191–1198. Bibcode:1984Sci...224.1191S . PMID 17819476 . doi:10.1126/science.224.4654.1191 (英语) .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Kelut Eruptive History . 全球火山作用計劃. 史密森尼學會 . [2006-12-19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11-25) (英语) .
^ 5.0 5.1 5.2 5.3 5.4 5.5 Merapi Eruptive History . 全球火山作用計劃. 史密森尼學會 . [2006-12-19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1-02-04) (英语) .
^ Indonesia Miliki 127 Gunung Api Aktif . pikiran rakyat. 2012-05-02 [2017-07-01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8-11-17) (印度尼西亚语) .
^ Volcano Data Criteria . 全球火山作用計劃. 史密森尼學會 . [2015-06-14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1-02-01) (英语) .
^ Centre of Volcanology & Geological Hazard Mitigation . Volcanological Survey of Indonesia. [2006-12-31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06-12-16) (英语) .
^ 9.0 9.1 Simoes, M., Avouac, J.P., Cattin, R., Henry, P. The Sumatra subduction zone: A case for a locked fault zone extending into the mantle (PDF) .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2004, 109 : B10402 [2017-07-01 ] . Bibcode:2004JGRB..10910402S . doi:10.1029/2003JB002958 .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21-01-02) (英语) .
^ Subarya, C., Chlieh, M., Prawirodirdjo, L., Avouac, J.P., Bock, Y., Sieh, K., Meltzner, A., Natawidjaja, D.H., McCaffrey, R. Plate-boundary de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the great Sumatra-Andaman earthquake (PDF) . Nature . 2006, 440 (7080): 46–51 [2017-07-01 ] . Bibcode:2006Natur.440...46S . PMID 16511486 . doi:10.1038/nature04522 .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21-01-02) (英语) .
^ Lay, T., Kanamori, H., Ammon, C., Nettles, M., Ward, S., Aster, R., Beck, S., Bilek, S., Brudzinski, M., Butler, R., DeShon, H., Ekstrom, G. The Great Sumatra-Andaman Earthquake of 26 December 2004 (PDF) . Science . 2005, 308 (5725): 1127–1133 [2017-07-01 ] . Bibcode:2005Sci...308.1127L . PMID 15905392 . doi:10.1126/science.1112250 .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21-01-02) (英语) .
^ 12.0 12.1 12.2 Chesner, C.A.; Westgate, J.A.; Rose, W.I.; Drake, R.; Deino, A. Eruptive history of Earth's largest Quaternary caldera (Toba, Indonesia) clarified (PDF) . Geology (Michigan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March 1991, 19 (3): 200–203 [2008-08-23 ] . Bibcode:1991Geo....19..200C . doi:10.1130/0091-7613(1991)019<0200:EHOESL>2.3.CO;2 .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7-03-29) (英语) .
^ 13.0 13.1 Kerinci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Pulau Weh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Seulawah Agam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Peuet Sague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Geureudong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Geureudong volcano . Volcano Discovery. 史密森尼學會 . [2017-06-30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9-06-09) (英语) .
^ Kembar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Singkut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21.0 21.1 Sinabung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9-08-30 ] .
^ Toba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Helatoba-Tarutung . 全球火山作用計劃. 史密森尼學會 . [2017-06-30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2-12-10) (英语) .
^ Helatoba-Tarutung volcano . Volcano Discovery. 史密森尼學會 . [2017-06-30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9-06-09) (英语) .
^ Imun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Sibualbuali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Lubukraya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Sorikmarapi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Talakmau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Sarik-Gajah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Marapi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Tandikat-Singgalang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Tandikat volcano . Volcano Discovery. 史密森尼學會 . [2017-06-30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9-06-09) (英语) .
^ Talang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Talang volcano . Volcano Discovery. 史密森尼學會 . [2017-06-30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10-23) (英语) .
^ Hutapanjang volcano . Volcano Discovery. 史密森尼學會 . [2017-06-30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10-23) (英语) .
^ Sumbing, Sumatra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Kunyit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Pendan . 全球火山作用計劃. 史密森尼學會 . [2017-06-30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2-12-14) (英语) .
^ Pendan volcano . Volcano Discovery. 史密森尼學會 . [2017-06-30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10-28) (英语) .
^ Belirang-Beriti . 全球火山作用計劃. 史密森尼學會 . [2017-06-30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2-12-11) (英语) .
^ Belirang-Beriti volcano . Volcano Discovery. 史密森尼學會 . [2017-06-30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9-06-11) (英语) .
^ Bukit Daun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Kaba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Kaba volcano . Volcano Discovery. 史密森尼學會 . [2017-06-30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1-02-13) (英语) .
^ Dempo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Patah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Bukit Lumut Balai volcano . Volcano Discovery. 史密森尼學會 . [2017-06-30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9-05-30) (英语) .
^ Besar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Besar volcano . Volcano Discovery. 史密森尼學會 . [2017-06-30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9-05-29) (英语) .
^ Ranau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Sekincau Belirang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53.0 53.1 Suoh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Hulubelu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Rajabasa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Whittaker, R. J.; Bush, M. B. Anak Krakatau and old Krakatau: a reply. GeoJournal. 1993, 29 (4): 417–420. doi:10.1007/BF00807545 (英语) .
^ Semeru Weekly Reports . 全球火山作用計劃. 史密森尼學會 . [2006-12-07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11-06) (英语) .
^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Volcanology and Chemistry of the Earth's Interior . Decade Volcano Update. Bulletin of Volcanology. 1995, 57 (1): 82–83. Bibcode:1995BVol...57...76. . doi:10.1007/BF00298711 (英语) .
^ Ansje Löhr; Thom Bogaard; Alex Heikens; Martin Hendriks; Sri Sumarti; Manfred van Bergen; Kees C.A.M. van Gestel; Nico van Straalen; Pieter Vroonand & Budi Widianarko. Natural Pollution Caused by the Extremely Acid Crater Lake Kawah Ijen, East Java, Indonesia.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2005, 12 (2): 89–95. doi:10.1065/espr2004.09.118 (英语) .
^ 60.0 60.1 Krakatau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9-06-30 ] .
^ Pulosari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Karang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63.0 63.1 Perbakti-Gagak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Gagak volcano . Volcano Discovery. 史密森尼學會 . [2017-06-30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9-06-10) (英语) .
^ Salak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Gede-Pangrango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Gede-Pangrango volcano . Volcano Discovery. 史密森尼學會 . [2017-06-30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9-06-09) (英语) .
^ Patuha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Wayang-Windu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Malabar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Tangkubanparahu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Papandayan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Kendang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Kawah Kamojang . Volcano Discovery. 史密森尼學會 . [2017-06-30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3-10-06) (英语) .
^ Guntur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Tampomas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77.0 77.1 77.2 Galunggung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Talagabodas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Kawah volcano . Volcano Discovery. 史密森尼學會 . [2017-06-30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9-06-05) (英语) .
^ Cereme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Slamet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Dieng Volcanic Complex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Sundoro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Sumbing, Java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Ungaran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Telomoyo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Merbabu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Muria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Lawu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Wilis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Kawi-Butak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Arjuno-Welirang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Penanggungan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Malang Plain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95.0 95.1 Semeru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96.0 96.1 Tengger Caldera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Lamongan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Lurus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Lurus volcano . Volcano Discovery. 史密森尼學會 . [2017-06-30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10-01) (英语) .
^ Iyang-Argapura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101.0 101.1 101.2 101.3 Raung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Raung volcano . Volcano Discovery. 史密森尼學會 . [2017-06-30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1-01-21) (英语) .
^ Ijen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Baluran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H. A. Brouwer. Exploration in the Lesser Sunda Islands . The Geographical Journal (Blackwell Publishing). July 1939, 94 (1): 1–10. JSTOR 1788584 . doi:10.2307/1788584 (英语) .
^ Merbuk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Buyan-Bratan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Bratan volcano . Volcano Discovery. 史密森尼學會 . [2017-06-30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9-06-05) (英语) .
^ Batur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110.0 110.1 110.2 Agung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111.0 111.1 Rinjani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Tambora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113.0 113.1 Sangeang Api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Wai Sano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Poco Leok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Ranakah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Inierie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Inielika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Ebulobo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Iya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Sukaria Caldera . 全球火山作用計劃. 史密森尼學會 . [2017-06-30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2-12-11) (英语) .
^ Sukaria volcano . Volcano Discovery. 史密森尼學會 . [2017-06-30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3-10-06) (英语) .
^ Ndete Napu . 全球火山作用計劃. 史密森尼學會 . [2017-06-30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2-12-12) (英语) .
^ Ndete Napu volcano . Volcano Discovery. 史密森尼學會 . [2017-06-30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08-10) (英语) .
^ Kelimutu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Paluweh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Egon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Egon volcano . Volcano Discovery. 史密森尼學會 . [2017-06-30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9-06-10) (英语) .
^ Ilimuda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Ilimuda volcano . Volcano Discovery. 史密森尼學會 . [2017-06-30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10-30) (英语) .
^ Lewotobi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Leroboleng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Leroboleng volcano . Volcano Discovery. 史密森尼學會 . [2017-06-30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9-06-09) (英语) .
^ Ilikedeka volcano . Volcano Discovery. 史密森尼學會 . [2017-06-30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1-08-03) (英语) .
^ Iliboleng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Lewotolo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Ililabalekan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Iliwerung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Batu Tara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Batu Tara volcano . Volcano Discovery. 史密森尼學會 . [2017-06-30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9-06-05) (英语) .
^ Sirung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Yersey . Deepsea Waters. [2017-06-30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9-06-07) (英语) .
^ Yersey volcano . Latitude. [2017-06-30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9-06-26) (英语) .
^ Christian Honthaasa; Jean-Pierre Réhaulta; René C. Maurya; Hervé Bellona; Christophe Hémonda; Jacques-André Maloda; Jean-Jacques Cornéeb; Michel Villeneuveb; Joseph Cottena; Safri Burhanuddinc; Hervé Guilloud; Nicolas Arnaud. A Neogene back-arc origin for the Banda Sea basins: geochemical and geochronological constraints from the Banda ridges (East Indonesia) . Tectonophysics. 1998, 298 (4): 297–317. Bibcode:1998Tectp.298..297H (英语) .
^ Emperor of China volcano . Volcano Discovery. 史密森尼學會 . [2017-06-30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11-13) (英语) .
^ Nieuwerkerk volcano . Volcano Discovery. 史密森尼學會 . [2017-06-30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7-08-23) (英语) .
^ Gunungapi Wetar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Wurlali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149.0 149.1 Teon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Teon volcano . Volcano Discovery. 史密森尼學會 . [2017-06-30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11-16) (英语) .
^ Nila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152.0 152.1 Serua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Serua volcano . Volcano Discovery. 史密森尼學會 . [2017-06-30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10-30) (英语) .
^ Manuk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Manuk volcano . Volcano Discovery. 史密森尼學會 . [2017-06-30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9-06-13) (英语) .
^ Banda Api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Banda Api volcano . Volcano Discovery. 史密森尼學會 . [2017-06-30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12-05) (英语) .
^ 158.0 158.1 Tony, Whitten; Greg S., Henderson. Ecology of Sulawesi. Tuttle Publishing. 2012. ISBN 9781462905072 (英语) .
^ 159.0 159.1 Colo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Una Una volcano . Volcano Discovery. 史密森尼學會 . [2017-06-30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11-11) (英语) .
^ Ambang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Soputan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Sempu volcano . Volcano Discovery. 史密森尼學會 . [2017-06-30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3-10-06) (英语) .
^ Tondano Caldera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Lokon-Empung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Mahawu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Mahawu volcano . Volcano Discovery. 史密森尼學會 . [2017-06-30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9-06-08) (英语) .
^ Klabat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Klabat volcano . Volcano Discovery. 史密森尼學會 . [2017-06-30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9-06-11) (英语) .
^ 170.0 170.1 Tangkoko-Duasudara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Tangkoko volcano . Volcano Discovery. 史密森尼學會 . [2017-06-30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9-05-30) (英语) .
^ 172.0 172.1 Ruang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Karangetang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Banua Wuhu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175.0 175.1 175.2 Awu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Unnamed volcano . Volcano Discovery. 史密森尼學會 . [2017-06-30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10-30) (英语) .
^ G. Submarine . Volcanological Survey of Indonesia. [2017-06-30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9-06-05) (印度尼西亚语) .
^ 178.0 178.1 Dukono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179.0 179.1 Ibu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Tarakan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Dukono . Volcano Discovery. 史密森尼學會 . [2017-06-30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11-28) (英语) .
^ Tobaru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Tobaru . Volcano Discovery. 史密森尼學會 . [2017-06-30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9-06-12) (英语) .
^ 184.0 184.1 Gamkonora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Todoko-Ranu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Jailolo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Jailolo . Volcano Discovery. 史密森尼學會 . [2017-06-30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10-23) (英语) .
^ Hiri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Gamalama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Tidore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Mare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Moti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Moti volcano . Volcano Discovery. 史密森尼學會 . [2017-06-30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9-06-11) (英语) .
^ 194.0 194.1 194.2 194.3 Makian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Tigalalu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Amasing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Bibinoi . 全球火山作用计划. 史密森尼学会 . [2017-06-30 ] .
^ Bibinoi volcano . Volcano Discovery. 史密森尼學會 . [2017-06-30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10-01) (英语) .
^ 199.0 199.1 Oppenheimer, Clive. Climatic, environmental and human consequences of the largest known historic eruption: Tambora volcano (Indonesia) 1815 . Progress in Physical Geography. 2003, 27 (2): 230–259. doi:10.1191/0309133303pp379ra (英语) .
^ Mount Merapi Erupts . ANTARA . 2010-10-26 [2013-11-19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2-05-25) (英语) .
^ Katili, J.A. & Sudradjat, A. Galunggung: the 1982-1983 eruption. Volcanology Survei Indonesia. 1984: 102. OCLC 758289241 (英语) .
^ Galunggung, Java, Indonesia . Volcano World. Department of Geosciences at Oregon State University. [2006-12-30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2-12-14) (英语) .
^ 203.0 203.1 Michael R. Rampino & Stephen Self. Historic eruptions of Tambora (1815), Krakatau (1883), and Agung (1963), their stratospheric aerosols, and climatic impact. Quaternary Research. 1982, 18 (2): 127–143. Bibcode:1982QuRes..18..127R . doi:10.1016/0033-5894(82)90065-5 (英语) .
^ B.H. Choi; E. Pelinovsky; K.O. Kim; J.S. Lee. Simulation of the trans-oceanic tsunami propagation due to the 1883 Krakatau volcanic eruption (PDF) . Natural Hazards and Earth System Sciences. 2003, 3 (5): 321–332 [2017-07-01 ] . doi:10.5194/nhess-3-321-2003 .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06-09-12) (英语) .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