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熱帶國家和地區![]() ![]() 傳統而言,參與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都為天氣寒冷的國家,但歷史上也有一些熱帶國家和地區參加這綜合運動會。由於熱帶國家/地區的氣候炎熱,而且少見降雪,因而不利冬季運動的發展,更難以在冬季奧運會取得獎牌。正因如此,參與這項奧運會的熱帶國家/地區往往能引起傳媒的興趣[1][2][3]。 首個參與冬季奧運會的熱帶國家是墨西哥,該國在北回歸線以北,而且大部份國土是沙漠,歸半乾旱氣候,所以墨西哥嚴格來說並非熱帶國家。1928年,該國派出5名男子冬季兩項選手參與在瑞士聖莫里茨的冬季奧運會[4]。此後,直至1984年,墨西哥再沒有參與冬季奧運會[5]。 而首個參與冬季奧運會的真正熱帶國家是菲律賓,他們在1972年的札幌冬季奧運會中派出兩名運動員參加高山滑雪比賽[6]。賓·納納斯卡(Ben Nanasca)在超級大回環賽中在73人中位列第42名,而隊友胡安·穆拉諾(Juan Cipriano)則未能完成賽事。隨後舉行的曲道賽中,二人也未完成賽事。哥斯達黎加是第二個參加冬季奧運會的熱帶國家[7],該國派出了阿圖羅·欣克(Arturo Kinch)參與於1980年在美國紐約寧靜湖舉行的奧運會,此人隨後繼續參賽,直到2006年的那一屆,他已49歲。當屆,他轉戰越野滑雪,並在男子15公里賽中以倒數第二名到達終點[8]。 1988年的冬季奧運會在加拿大的卡爾加里進行,這屆奧運會吸引了大量熱帶國家和地區參賽。當中除哥斯達黎加外,還有斐濟、關島、危地馬拉、牙買加、荷屬安的列斯、菲律賓、波多黎各以及美屬處女島[9]。牙買加雪車隊在這屆賽事中成名[10],其事跡在1993年被改編為電影《凉快的跑道》)。在1994年,他們力壓美國和俄羅斯等隊以第14名完成賽事,成員拉錫利斯·布朗(Lascelles Brown)在轉籍加拿大後更先後取得2006年都靈冬季奧運會和2010年溫哥華冬季奧運會的銀牌和銅牌。 之後,一直有新的熱帶國家/地區參與冬季奧運。比如在2006年,就有埃塞俄比亞和馬達加斯加[11]。2010年則有開曼群島、哥倫比亞、秘魯和加納[12]。而在2014年,有多哥、津巴布韋、湯加和東帝汶[13]。2018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厄立特里亞、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將首次參加。其後的2022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海地首次參加。 參賽國家或地區列表![]() ![]() 下表列出參與過冬季奧運會的熱帶國家或地区,以及參賽的年份。
此外,還有一些溫帶和亞熱帶橫跨熱帶的國家或地區參與過冬季奧運會,其中包括澳洲、百慕達、中华台北、中国香港、印度(其中包含喜馬拉雅山的一部分)、墨西哥、南非、斯威士蘭和烏拉圭,以及埃及、阿爾及利亞和摩洛哥這三個北非國家。值得一提的是,澳洲在2002年成為首個贏得冬季奧運會金牌的南半球國家,得主是他們的短道速滑運動員斯蒂芬·布拉德伯里[14]。 另外,大洋洲島國湯加本來會參與2010年的冬季奧運會。該國原打算派出男子雪橇選手富赫·塞米(Fuahea Semi)參賽。然而,由於他在賽前的資格賽意外出局而無緣當屆的冬季奧運會[15]。2013年12月,他取得所需的參賽資格,得以參加2014年在俄羅斯索契舉辦的冬季奧運會[16]。 著名的參賽運動員![]() ![]()
冬季殘奧會直至2022年,只有3個熱帶國家參與過冬季殘奧會[17]。來自烏干達的杜菲力·基布卡(Tofiri Kibuuka)參與了1976年和1980年的越野滑雪比賽[18]。之後,基布卡轉為挪威籍,並代表該國出戰1984至2000年的夏季殘奧會,獲得5銀1銅的獎牌。 2014年,巴西也參與了當年的賽事。2022年,波多黎各也參與了當年的賽事。
青年奧運會五個國家/地區參加了在奥地利因斯布鲁克的首屆青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隨後的兩屆比賽,陸續有國家/地區完成各自的冬季青年奧運會首秀。
注釋
資料來源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