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士坦丁一世 (伊梅雷蒂王國)
君士坦丁一世(喬治亞語:კონსტანტინე I, 君士坦丁一世;—1327年), 是伊梅雷蒂國王(1293年至1327年在位),屬於巴格拉季昂王朝的分支。君士坦丁一世是大衛六世的兒子,繼承父親的王位後統治西格魯吉亞地區,並在蒙古帝國衰落期間鞏固伊梅雷蒂的獨立地位。 登基與內戰君士坦丁一世是格魯吉亞國王大衛六世·納林與妻子塔瑪爾·阿瑪涅利斯澤[1](或帕里奥洛格斯王朝公主)的兒子[2]。 [2]1293年,君士坦丁在父親過世後繼承西格魯吉亞的王位。與東格魯吉亞諸侯不同,君士坦丁一世始終獨立於伊兒汗國的霸權,但由於其弟米哈埃里反對其繼位並奪取拉恰、萊奇胡米和阿爾格維蒂地區的控制權,君士坦丁一世面臨著嚴重的內部動亂。伊梅雷蒂的貴族們試圖調解兄弟倆的茅盾以達成和解,但徒勞無功,內訌持續不斷,國家陷入動盪[1][3]。 大貴族們利用這一形勢來維護自己的自治。薩梅格雷洛公爵喬治一世·達迪亞尼征服茨胡米公國的大部分地區,並將其領地擴張至阿納科皮亞城堡。沙爾瓦希澤家族駐紮在阿布哈茲,古列利家族駐紮在古里亞,瓦爾達尼澤家族駐紮在斯瓦涅季,他們對王室權威幾乎不臣服[3]。 君士坦丁一世於1327年在這些動亂中去世,他沒有子嗣,他的兄弟米哈埃里繼承了他的王位[1][3]。 文化眾所周知,君士坦丁一世於1305年將耶路撒冷的十字架修道院恢復為格魯吉亞人所有。君士坦丁一世還對修道院進行翻新和重新粉刷。一份文件強調了他的貢獻,該文件規定在他生前,即5月21日,即君士坦丁大帝的瞻禮日,舉行愛宴。君士坦丁一世可能是正是上斯瓦內蒂(Upper Svaneti)伊納希(Ienashi)壁畫中某位未具名的王室人物。他與該地區的聯繫亦可從其頒發給斯萬人戈什科捷利亞尼氏族(Svan Goshkoteliani clan)的特許狀中得到佐證。[4]。 參考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