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录第8章
启示录第8章是新约圣经中《启示录》或称《约翰默示录》的第八章。传统上这部书被归于使徒约翰所著,但作者的确切身份仍是学界争论的焦点。[1]在第一节中,第七印的开启标志着自第八章开始,之后第一至第五节写的都是揭开第七印。第六至十三节以及第9至第11章则记载了“七号”吹响的相关情形。在第八章中,前四位天使依次吹响了号角。[2][3] 揭开第七印(8:1–5)第一节
“天堂的寂静持续约半小时,始于赞美之歌依然回荡的地方。”[5]扩展圣经将这种寂静描述为“由敬畏引发的戏剧性停顿”。[6]几本小先知书都提到了在上帝面前保持静默,其中包括哈巴谷书[7]、西番雅书[8]和撒迦利亚书。[9] 第二节
海因里希·迈耶指出“那七位站在神面前的天使”是“七位特定的天使,虽然没有被称为‘天使長’,却在所有天使之上享有某种优先地位,站立在神面前”。[5]在次经《多俾亞傳》中,拉斐尔自我介绍说:“我是天使拉斐尔,是那七位侍立在主面前者之一。”[11]W·H·辛考克斯在《剑桥学校与学院圣经注释》中认为《多俾亞傳》中的这段话提及了“当时犹太人关于这些天使的普遍信仰”,而“圣约翰的异象正是用这一信仰的术语表达出来的,并且可以合理地认为,他以其先知性的权威对此加以认可。”[2] 第三节
第一句话所指的“香炉”以及“祭坛”是耶路撒冷圣殿香坛的天上对应物[13],圣殿的香坛在旧约的《出埃及记》[14]以及《历代志上》中亦有提及。[15] 第四节
约翰在其他地方[17]明确地将焚香产生的“烟”比作“圣徒的祈祷”,诚如《诗篇》所言“愿我的祷告如香陈列在你面前!愿我举手祈求,如献晚祭!”[18]。在这种情况下,升起的烟雾大概是殉道者们呼吁复仇的恳求[19]。他们的请求现已正式呈交给神并被接受。[13] 第五节
因此,天使的行动从祭司的代祷转向审判。上帝听到了殉道者的恳求,现在要将他们所犯下的谋杀罪报复到未得重生的人类身上。[13]因此他把圣坛上的火盛在香炉里并倒在地上,随有雷轰、闪电、大声、地震。[21] 吹响前四支号角(8:6–12)与前四个印类似,“前四声号角”形成“四重奏”,每次都影响上帝创造的大地、海洋、淡水和天堂这四个区域中的三分之一。[22]因此这场灾难的范围涵盖了所有受造物,整个世界以及其中所有的生物都受到了审判。[23]前四号的审判显然是独立的,昭示了上帝古代子民中饱受苦难和迫害的余民对审判的呼声,在地上所发生的事中得到了回应。[24] 第六节
梅耶指出,“这包括以某种方式抓住喇叭,以便将它们放到嘴边”。[5] 第七节
这场灾祸有时被解释为暴风雨中细红沙与水混合而引起的自然现象,但这混淆了科学假说和末世论的象征意义。从天而降的鲜血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屠杀,世上的居民流了殉道者的血,如今这一行为的后果正以血腥的洪流回归大地。[23]第一号彰显了上帝愤怒的证据,与以色列人在埃及遭受第七灾时所经历的一样,冰雹、火和血都是上帝愤怒的象征。树木和青草被烧毁,其中青草象征着农业和商业的繁荣。一切都将消逝,人类引以为豪的繁荣最终将以巨大的灾难告终。号角审判中反复提到的第三部分指的是罗马帝国。[24] 第八至第九节
一些注释家认为这场灾难间接影射了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的爆发,但这又一次曲解了约翰的意图。[28]如前所述,这些意象出自先知最喜欢的资料之一的《以诺七书》,其中明确提到“七星如同燃烧的大山”。正如族长指南所解释的,这些天体被囚禁是因为它们“违背了耶和华的诫命”。因此这枝号角预示的并非火山爆发,而是一位被逐出天堂的叛逆天使的降临。[28]在圣经中,山象征着一个王国,大海象征着国家。一些国家内部燃起战火,可能预示着革命,最终将沉入动荡不安的国家之海,其结果将是生命和商业遭受更严重的毁灭,正如船只所象征的那样。[24] 第十至第十一节
一些学者再次试图将这场灾难解释为陨石,以此来合理化这一意象,但援引自然现象来解释末世符号,就是误解了这些符号的根本性质。[30]在希伯来圣经中,天使偶尔被拟人化为“星”,这一比喻在后来的基督徒和犹太人中仍然常见。由此推论,坠落的星与“堕落”天使之间存在联系。[30]这颗特殊的“星”的身份仅被称为“茵陈”,这个名字显然更具隐喻性。[30]他或许是最后的敌基督,他起初可能自称是以色列伟大的导师,拥有神圣的权柄,后来却经历了可怕的坠落。[31]抑或是是与撒旦一起被驱逐的天使之一,其结果与前一号角基本相同,但作用于不同领域。前一个火球影响海洋,而后一个火球影响河流和溪流。在这两相作用下,三分之一的水都变得有毒。[30] 第十二节
结果并非如预期般光度成比例地减少,而是间歇性地停止运转,周期性地使世界陷入完全黑暗。[30]太阳象征着最高权威,月亮本身不发光,象征着衍生的权威,星宿则象征着从属的权威。这号角审判的象征意义在于,复兴的罗马帝国境内所有权威都将被上天之手击倒,随之而来的是极其可怕的道德黑暗。[31]这四号角审判预示着繁荣将从地上消失、一个强大的势力燃烧着革命之火并影响着列国、一位伟大的领袖将陨落并化为茵陈、被剥夺和击倒的权威将使罗马帝国的领土陷入最浓重的黑暗之中。[31] 吹响后三支号角之前(8:13)第十三节
三次重复的“祸哉!”对应着即将到来的三支号角。然而这一次毁灭并非从天而降,而是从阴间升起。[30]灾祸目标也发生了变化,其不再针对四个区域,而是直接指向了生活在大地上的人。[30]由于在古希腊语中鹰和天使非常相似,因此有时“鹰”也写作“天使”。[34] 参考文献
书籍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