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哥窟:失落的石頭之林

吳哥窟:失落的石頭之林
正體中文版封面:吳哥城城門,菲利沛·蒙奇法语Philippe Munch德拉波特英语Louis Delaporte之版畫所繪。
原名 Angkor : la forêt de pierre
作者布魯諾·戴尚英语Bruno Dagens
类型非虛構作品
语言法語
主题吳哥窟的發現史及考古史
出版資訊
出版設計封面設計:菲利沛·蒙奇法语Philippe Munch
出版机构加利瑪出版社 (法國版)
時報文化 (正體版)
上海書店出版社 (簡體版)
出版日期1989
出版地法國巴黎
媒介紙本書
开本125 × 178 mm
页数192 (法文原版)
198 (正體中文版)
系列作品
系列發現之旅 (第71冊)
前作印加文明:太陽的子民
續作拜占庭:燦爛的黃金時代
權威控制
ISBN978-2-0705-3091-5
OCLC936882962
中文譯本
譯者馬向陽 (正體版)
顧微微 (簡體版)
出版日期2003 (正體版)
2007 (簡體版)

吳哥窟:失落的石頭之林》(簡體版譯名:《吴哥:石林》;法語:Angkor : la forêt de pierre,直譯:「吳哥:石頭之林」)是法國考古學家、藝術史學家兼吳哥窟專家布魯諾·戴尚英语Bruno Dagens的插畫專題論著,專論吳哥窟的發現史及考古史。法文原版於1989年由加利瑪出版社在巴黎發行,是為該出版社旗下的「加利瑪發現文庫」第64種書目[1];臺灣時報文化於2003年推出中譯本,作為其旗下的「發現之旅叢書第71集[2];簡體譯本在2007年推出,由上海書店出版社發行[3],為簡體版「發現之旅」第90冊。該書在2002年改編成同名紀錄片[4]

簡介

封底圖:《吳哥窟,塔的背面》,鋼筆水彩畫,孚內侯/繪,1889年3月。巴黎國立高等藝術學院藏。

《吳哥窟:失落的石頭之林》原屬「迷你」口袋叢書「加利瑪發現文庫」中的「考古」系列(Série Archéologie),也就是說,本書的主題是吳哥窟的發現史,以及對其考古遺跡遺物和文獻資料的研究(吳哥窟考古史),而非這座「寺城聖殿」本身的歷史。

作者用編年體方式追溯這座高棉帝國的舊都——吳哥窟的發現過程。這段歷史中包含來自世上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發現者、探險家:13世紀的元朝使節周達觀對這「寺城」留下深刻印象,返國後寫下《眞臘風土記》;16、17世紀的歐洲傳教士將之比做另一個羅馬、巴別塔;日本訪客到訪王城,以為置身古印度。作者聚焦於歐洲探險者的勘探經過[5],例如:亨利·穆奧都達·德拉格雷德拉波特英语Louis Delaporte加尼耶亨利·馬沙英语Henri Marchal等。

依「加利瑪發現文庫」的「圖像閱讀」傳統,該書奠基於一套豐富的圖像文獻,用平滑度高且光澤感強的雪銅紙印製,將文本和高品質的視覺圖像巧妙結合,達成圖文互動的影像蒙太奇式編排,為閱讀增添趣味,猶如觀賞一部電視紀錄片[6][7]。換言之,「貨眞價實的專題論著,以藝術圖書的標準編輯出版」[8],幾乎有如一本充滿彩色插畫的「圖像小說」。

章節

吳哥窟,東西縱剖面修復圖局部 (pp. 4–5)。鋼筆水彩畫,孚內侯/繪,1889年3月,巴黎國立高等藝術學院的圖書館藏。

開卷「片花」(pp. 1–9),為一系列佔據整頁的19世鋼筆水彩畫,由法國探險家和考古學家呂襄·孚內侯法语Lucien Fournereau繪製,發表於1889年。正文內容分為六個章節——第一章:眞的是新發現嗎?(pp. 13–29);第二章:「發現者」(pp. 31–43);第三章:探勘的經過(pp. 45–61);第四章:探險家的時代告終(pp. 63–81);第五章:回歸王國的吳哥(pp. 83–113);第六章:吳哥,柬埔寨的榮耀(pp. 115–127)。

該書的第二部份「見證與文獻」,收集了摘錄自各種文獻或文學來源的資料,分成五個部份——1. 吳哥之旅(pp. 130–157);2. 具有宇宙觀的象徵主義(pp. 158–167);3. 年表(pp. 168–171);4. 修復與原物重建(pp. 172–177);5. 漫遊吳哥與展覽會場(pp. 178–183)。最後,該書以「圖片目錄與出處」(pp. 184–188)和「索引」(pp. 189–193)作結。

反響

Babelio英语Babelio上,基於11條評分,《吳哥窟》平均得分3.64(最高5分)[9]。在Goodreads上,基於30條評分,平均得分3.83/5[10]。表示「普遍反響良好」。

改編

《吳哥窟》在2002年改編成紀錄片,法國導演尙-克勞德·呂伯康斯基執導,法國演員賽吉·阿維德奇安英语Serge Avédikian西薇‧莫羅法语Sylvie Moreau (actrice française)擔任旁白,製片公司包括德法公共電視台、跨歐電影公司以及加利瑪出版社,並於德法公共電視台的系列節目《人類探險之旅英语The Human Adventure (TV series)》中首播[11]。這部紀錄片另有德文配音版——《Angkor: Werk des Königs der Engel[12]

參見

參考資料

  1. ^ Angkor : La forêt de pierre, Collection Découvertes Gallimard (n° 64), Série Archéologie. gallimard.fr. 1989-11-10 [2020-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5) (法语). 
  2. ^ 吳哥窟(XB0071)──失落的石頭之林. readingtimes.com.tw. 2003-08-20 [2020-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7-14) (中文(繁體)). 
  3. ^ 吳哥——石林. ewen.com.cn. 2007 [2020-12-02] (中文(简体)). [失效連結]
  4. ^ L'Aventure humaine — Programmation spéciale : Cambodge (PDF). pro.arte.tv. 2002 [2020-12-0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12-01) (法语). 
  5. ^ Angkor, la forêt de pierre par Bruno Dagens. bibliomonde.com. [2020-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7) (法语). 
  6. ^ 藜芙荷 (编). 【法國】伽利瑪的「發現」之旅. 《中國圖書商報》 (北京). 2007-02-08 [2020-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2) (中文(繁體)). 
  7. ^ 牯嶺街小劇場文化報:《亞維儂——劇場的王國》 (PDF). glt.org.tw. 2011 [2020-12-0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11-12) (中文(繁體)). 
  8. ^ Garcia, Daniel. L'invention des Découvertes. lexpress.fr英语L'Express. 2005-11-01 [2020-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2) (法语). De véritables monographies, éditées comme des livres d'art. 
  9. ^ Angkor : La Forêt de pierre. babelio.com. [2020-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0) (法语). 
  10. ^ Angkor: Heart of an Asian Empire. goodreads.com. [2020-12-02] (英语). 
  11. ^ Cazenave, Agnès. Angkor, la forêt de pierre. lavie.fr英语La Vie. 2002-10-03 [2020-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3) (法语). 
  12. ^ Programmübersicht — Angkor: Werk des Königs der Engel. programm.ard.de. 2012-04-04 [2020-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6) (德语). 

外部連結

Prefix: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

Kembali kehalaman sebelumn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