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桑·納斯魯拉和哈希姆·薩菲丁的葬禮
東歐時間2025年2月23日,黎巴嫩武裝政治組織真主黨第三任總書記哈桑·納斯魯拉和真主黨執行委員會主席哈希姆·薩菲丁的集體葬禮在黎巴嫩貝魯特的卡密拉·夏蒙體育城體育場舉行[2][3]。納斯魯拉於2024年9月27日在哈雷特赫赖克的地堡內遭以色列空襲身亡,五個月後才舉行正式葬禮。而薩菲丁在納斯魯拉被擊斃後曾短暫成為真主黨事實上的領袖,直至2024年10月3日同樣遭以色列暗殺身亡[4]。《美聯社》報導指,這場葬禮是黎巴嫩近二十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3]。 背景在2024年9月以色列對黎巴嫩的空襲行動中,納斯魯拉於9月27日在貝魯特哈雷特赫賴克的真主黨總部遭空襲身亡[5]。他的遺體在葬禮前暫時安置於秘密地點,待正式儀式後,將安葬於貝魯特機場路的一處指定墓地,而哈希姆·薩菲丁則將葬於他的家鄉代爾卡努恩納赫爾[6][7][8]。 納斯魯拉的副手納伊姆·卡西姆成為其繼任者。 葬禮![]() 納斯魯拉的葬禮籌備工作持續數月。《Al-Manar》報導指,儀式由一個最高委員會統籌,並劃分為十個小組負責各項細節,專責安保、現場後勤與國際聯絡等事務,整體動員超過20000名人員參與協調。最終,活動地點選定為廢棄的卡密拉·夏蒙體育城體育場,舉行時間為當地時間上午9時至下午5時30分[9]。 活動包括送葬隊伍穿越貝魯特市區、真主黨總部的追悼儀式、政治與宗教領袖致詞,以及在主要清真寺舉行的喪禮祈禱。靈柩經由貝魯特新舊機場路運送,期間實施嚴格安保措施,包括道路封鎖、黎巴嫩武裝部隊與真主黨人員的重兵部署[9]。媒體報導方面,由納賽爾·阿赫達爾領導的媒體委員會負責[9]。據報導指,這場大規模葬禮吸引數十萬人參與[3]。來自79個國家的代表出席,葬禮也獲得國內外媒體廣泛報導[10]。參與者人數估計在45萬至140萬之間[1]。 葬禮期間,以色列F-15和F-35戰機飛越體育場上空,引發現場關注[11]。 出席者黎巴嫩總理納瓦夫·薩拉姆指派黎巴嫩勞工部部長穆罕默德·海達爾代表其出席葬禮,而黎巴嫩議會議長納比·貝里則代表黎巴嫩總統約瑟夫·奧恩[12]。出席的黎巴嫩政治人物還包括馬拉達運動領袖蘇萊曼·弗蘭吉耶、前總統埃米爾·拉胡德以及黎巴嫩民主黨主席塔拉勒·阿爾斯蘭[13]。 來自抵抗軸心的多個組織也派出大型代表團赴會,包括胡塞武裝與人民動員[14]。伊斯蘭議會議長穆罕默德-巴蓋爾·加利巴夫親自出席,而伊朗外交部部長阿巴斯·阿拉格齊則代表伊朗總統馬蘇德·佩澤希齊揚參加[13]。 反應此次葬禮在真主黨支持者間掀起強烈反響,他們紛紛響應「我們堅守誓約」的口號,並期望納斯魯拉的墓地能成為朝聖之地。另一方面,作為真主黨的政治對手,黎巴嫩力量則認為,納斯魯拉的下葬象徵著真主黨的衰落,尤其是在該組織近期陷入軍事與政治困境的背景下[15][16][17]。 出於安全考量及對貝魯特可能發生動盪的憂慮,法國航空與阿聯酋航空宣佈暫時取消葬禮當日前往黎巴嫩的航班[18]。 國內黎巴嫩總統約瑟夫·奧恩於葬禮舉行期間,在總統府會見了由伊朗伊斯蘭議會議長穆罕默德-巴蓋爾·加利巴夫率領的伊朗代表團。奧恩在會談中強調,黎巴嫩已經厭倦被捲入域外衝突,並認為國家團結是抵禦挑戰與外部威脅的最佳方式。他同時重申,黎巴嫩在捍衛巴勒斯坦事業上付出了巨大代價,並將持續支持「兩國方案」。加利巴夫則表示,伊朗尊重黎巴嫩的任何決定,並承諾協助黎巴嫩進行戰後重建,以減輕該國因衝突而遭受的損失[19]。 國際伊朗確認將以最高層級參與納斯魯拉的葬禮,並派出高級官員出席。伊朗外交部發言人埃斯梅爾·巴卡伊表示,德黑蘭希望藉此機會向外界展示對真主黨的強力支持[20]。 也門新聞部部長穆阿邁爾·艾里亞尼則呼籲黎巴嫩政府逮捕計畫出席葬禮的胡塞武裝領導人,並強調,他們的行動「不只是單純參加葬禮」,而是試圖在遭受襲擊後「重建伊朗軸心的勢力」。艾里亞尼進一步指出,這些行動與近期針對商業船隻及油輪的襲擊密切相關,對區域與全球安全構成威脅。他敦促黎巴嫩政府採取強硬立場,將胡塞武裝成員引渡回也門,並阻止黎巴嫩成為他們的避風港[21][22]。 以色列國防軍的阿拉伯媒體發言人阿維凱·阿德拉伊則在社群媒體發布影片,評論納斯魯拉的葬禮。他在影片中質疑:「今天是哈桑·納斯魯拉的葬禮,他的支持者正在哀悼。但請問,他們究竟在哀悼什麼?是在哀悼那個讓黎巴嫩變成失敗國家的男人?那個為了伊朗利益而犧牲你們未來的人?還是那個摧毀經濟、分裂國家、並將黎巴嫩拖入無休止戰爭的人?自從納斯魯拉掌控真主黨以來,黎巴嫩除了崩潰,一無所有。這個國家已被所謂的『伊斯蘭革命』計畫綁架[23]。」 參見參考文獻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