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文學院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文學院(英語:College of Liberal Arts,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隸屬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的學院,創校三學院之一。文學院除了國文、英語、歷史、地理、台灣語文等五學系,另有翻譯研究所、臺灣史研究所兩間研究所[1]。 歷史1955年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下設教育、文、理等三個學院。文學院成立於當年6月5日,初設有國文、英語、史地、藝術、音樂等五個學系[2]。1962年,史地學系分設為歷史、地理兩系,1982年美術學系與音樂學系改隸藝術學院。2011年整合「台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與「台灣研究及母語教師在職進修碩士專班」,設立大學部成立台灣語文學系[3]。 歷任院長
系所國文學系國文學系為臺灣省立師範學院創校七學系之一,最初以培養臺灣中學國文教師為之主要目的。1946年10月,成立「國文學會」,最早成立的系級學生組織,然而35學年度至49學年度(1946年8月至1960年7月)之資料已缺遺。師院初創時不分學院,至1955年改制臺灣省立師範大學時設立文學院,國文學系亦為創院五系之一[8]。 國文學系初期除大學部外,曾先後設有國文專修科、夜間部國文師資專修班等。1956年成立國文研究所碩士班,1957年成立博士班,該系博士班畢業生羅錦堂則為臺灣第一位國家文學博士[9]。1991年,因應教育部系所合一政策,國文學系與國文研究所統合為一[8]。 創系初期,由聲韻學者林尹等人主導學術方向,為台灣中文學界的聲韻學、文字學、訓詁學等考據學科研究中心[10]。當時有魯實先、高明等人於國文學系任教,陳新雄、許錟輝、季旭昇[11]等人都出身該系。當代新儒家學者牟宗三曾於該系任教,時日雖短,然而對該系學子影響重大。港台當代新儒家學者如王邦雄、曾昭旭、林安梧、王財貴等人都畢業於該系,目前該系仍每週舉辦義理組讀書會。文學院不定期舉行的「人文講會」,即繼承牟宗三當年講學的傳統[12]。 出版學報英語學系英語學系創設於1946年,為臺灣省立師範學院創校七學系之一,師院初創時不分學院,至1955年改制臺灣省立師範大學時設立文學院,英語學系即隸屬之。1956年,在學士班的英語學系之外另設獨立的英語研究所,至1996年英語學系與英語研究所合併為含有學士班、碩士班及博士班的英語學系[16]。 學術研究英語學系定期發行以下三本學術期刊[17]:
學生活動英語學系設有「英語學系學會」,成立於1991年,英語系學會舉辦各式活動如英語週、英語之夜等,並代表學生出席相關會議[16]。 歷史學系歷史學系創設於1962年,前身為創設於1946年的史地學系,同為創校七學系之一。學士班之外另設有一班三年制的史地專修科。師院初創時不分學院,至1955年改制臺灣省立師範大學時設立文學院,史地學系即隸屬之。1962年,史地學系分設為歷史學系與地理學系,歷史學系正式成立[21]。1970年,在學士班的歷史學系之外另設獨立的歷史研究所,至1996年實施系所合一制,歷史學系與歷史研究所合併為含有學士班、碩士班及博士班的歷史學系[22]。 地理學系最初為1946年成立之史地學系,1962年獨立設系,1970年地理研究所成立並開始招生碩士班,1988年博士班成立,為全臺灣最早培育地理學人才之學術機構,目前為為臺灣編制最大的地理學系。台師地理系早期目標為培育中等學校地理科師資,長期以來一直由該系負責此任務,直到1993年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成立地理學系才結束,隔年1994年師資培育法成立、師範教育法廢除,讓地理教師培育不再限於師範大學,目前台大亦可培育地理教師,但相較於其他中等學校教學科,全臺灣地理科系並不多,因此地理教師以三所師大為主要來源[23]。 出版品
學生組織臺師大地理系設有「地理學系學會」為學生組織,代表地理系學生出席相關會議,並舉辦地理週、地理營等活動[26]。
台灣語文學系早期台灣本土教育未受重視,教育部在本土化潮流下,鼓勵大學設立本土文化學門的系所,臺師大在2002年2月由莊萬壽教授商請姚榮松教授、許俊雅教授共同規劃[27][28],經教育部核准,於2003年3月開始辦理碩士班招生,8月1日正式成立「台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莊萬壽教授由國文系轉調台文所專任教授兼所長[27]。2006年設立台灣研究及母語教師在職碩士班,提供在職教師及母語支援教師進修。2008年設立博士班,延展台灣研究。2011年學士生開始招生,整併博士班、碩士班、碩士在職專班與學士班為「台灣語文學系」。 出版品外部連結參考資料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