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團是由車庫搖滾樂團蜘蛛樂團(The Spiders)的前成員、住在鳳凰城的三位高中同學(傅奈爾、杜納韋和布克斯頓)以及另外兩人(布魯斯和史密斯)組成。他們五人創造了作為團體的一切,也共同寫下了大部分樂團的經典歌曲。[4]尼爾·史密斯的姊妹辛蒂·史密斯·杜納韋(Cindy Smith Dunaway,丹尼斯·杜納韋之妻)設計了樂團成員的服裝並在舞台上擔崗舞蹈表演。[5][6]
在1969年多倫多搖滾復興節(Toronto Rock 'n' Roll Revival Festival)上,傅奈爾向觀眾丟了一隻活雞後,他的樂團成了媒體批評的主題。而那隻雞被觀眾當場撕裂。[8]樂團出現在華納兄弟的採樣專輯《Zapped》上,其特色是由法蘭克·扎帕親自監製。「對我來說,法蘭克是唯一一位會為我們而冒風險的人,」傅奈爾自己回憶道:「他曾說過:『這裡有個大家準備好要嘲笑的樂團……我喜歡他們。』他就和我們一樣都是洛杉磯的棄兒。」[9]埃利斯·庫珀樂團的前三張專輯是由扎帕旗下的Straight唱片(英语:Straight Records)發行的。
與年輕的唱片製作人鮑勃·艾茲林(英语:Bob Ezrin)聯手,埃利斯·庫珀樂團在1970年末發行了單曲〈I'm Eighteen〉,並且驚奇地擠進前40名。該單曲的成功說服了當時剛從扎帕手上買下Straight唱片的華納兄弟唱片公司對樂團商業化可行度的疑慮,使華納兄弟對於樂團的第三張專輯《Love It to Death》增加投資。
隨著《Love It to Death》的成功,埃利斯·庫珀樂團在解散前發行了四張熱門專輯,並在1971年至1974年間舉辦多場主要的巡迴演唱會。樂團的原陣容於1974年4月8日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了最後一場演出。[11]前成員對於樂團解散的理由各執一詞:史密斯的理由是成員們希望空出一年的時間,放慢速度來開始一些個人計畫,然而就沒有下文了;傅奈爾的理由是因為成員們對於需要多少資金重新投入日漸昂貴的舞台表演上存在著意見分歧;布魯斯則認為是布克斯頓失控的藥物濫用問題而加速解散。[12]
布魯斯、杜納韋和史密斯組成了短命的樂團Billion Dollar Babies,並於1977年發行專輯《Battle Axe》。雖然他們偶爾會與布克斯頓一同演出,但與埃利斯·庫珀的重聚是直到1999年10月23日在鳳凰城的Coopers Town舉辦的布克斯頓去世二周年紀念週演出上才發生的(布克斯頓於1997年10月19日去世)。另一場重聚是在2010年12月16日,在鳳凰城的道奇劇院(Dodge Theatre)與史蒂夫·杭特(英语:Steve Hunter)合作的演出。[16]而這個陣容也於2011年3月14日在埃利斯·庫珀樂團原陣容入選搖滾名人堂的表演(電視轉播)、以及2011年5月11日在巴特西發電站由野格官方舉辦的Ice Cold 4D活動(網路直播)上再現。布魯斯、杜納韋和史密斯以及他們與埃利斯合寫的歌曲也出現在埃利斯2011年的專輯《Welcome 2 My Nightmare(英语:Welcome 2 My Nightmare)》。
^P. Auslander, Performing Glam Rock: Gender and Theatricality in Popular Music (Ann Arbor, MI: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2006), ISBN0-472-06868-7, p. 34.
^Edmonson, Jacqueline. "Cooper, Alice (1948 - )".Music in American Life: An Encyclopedia of the Songs, Styles, Stars, and Stories That Shaped Our Culture. ABC-CLIO,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