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3′58″N 121°30′56″E / 25.065986°N 121.515514°E / 25.065986; 121.515514
大同區位於臺灣臺北市西部,西側為淡水河,為臺北市發展最早的區域。面積約為5.6815平方公里,是臺北市面積最小的行政區。全區範圍大致涵蓋大稻埕與大龍峒等地,其中大稻埕曾繁華一時,有許多早期洋房,也是傳統食材(南北貨)、中藥、紡織品及工業用品的集散地。境內的臺北孔子廟與大龍峒保安宮為主要的觀光景點。
2010年臺北市舉辦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而制定區花,大同區為茶花,臺北市政府民政局也特別製作區花版門牌。
歷史
本區北部原名巴浪泵社,為臺灣平埔凱達格蘭族(巴賽族)的一支系部落。乾隆28年(1763年)余文儀續修臺灣府志時,載有「大浪泵庄」。道光24年(1844年)之契字述及「大隆同四十四坎」,即稱「大隆同」[1]。南部則為圭武卒社(奎府聚社)活動範圍。
清同治年間,本區北部屬淡水廳大加臘堡「大隆同庄」,南部屬「奎府聚庄」。
1879年,屬臺北府淡水縣大加蠟堡大隆同庄、奎府聚庄。[2]。
1895年,日治初期原臺北府改設臺北縣,1901年臺北縣裁撤,改隸臺北廳[2]。
1909年,臺北廳直轄地方分為艋舺、大稻埕、大龍峒、古亭村4區,其中大龍峒區橫跨今大同、中山兩區部分地區。戰後大同區包含大龍峒區之大龍峒街、番仔溝庄,以及部分的牛埔庄、山子腳庄,部分大稻埕區之大稻埕。
1920年,施行市制,臺北州及臺北市設立,街庄改制為大字。1922年町名改正,市區大字改劃為町,大龍峒町、河合町、蓬萊町及部分太平町、大橋町在戰後大同區轄內。
1946年1月,戰後被中華民國政府接管而改制省轄市時,臺北市被重新劃為十區。本區合併日治時代的大龍峒町、河合町、蓬萊町及部分太平町、大橋町,但因轄區內有臺北孔廟及大同路(改名大同街,現已解編),為了紀念孔子禮運大同之精神,以舊地名「大龍峒」縮略命名為「大同區」[2]:135。
1990年,臺北市行政區重劃,大同區合併大稻埕地區之建成區、延平區。
地理
位置
人口
历史人口年份 | 人口 | ±% |
---|
1991 | 149,817 | — |
---|
1996 | 134,183 | −10.4% |
---|
2001 | 131,343 | −2.1% |
---|
2006 | 126,923 | −3.4% |
---|
2011 | 126,640 | −0.2% |
---|
2016 | 130,071 | +2.7% |
---|
2021 | 120,772 | −7.1% |
---|
來源:內政部統計月報-各鄉鎮市區人口數. 內政部. [2018-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3). |
根據臺北市大同區戶政事務所統計,2024年底大同區戶數約5.4萬戶,人口約11.9萬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約2.1萬人,在全臺灣所有鄉鎮市區中,人口密度高居全臺第八[註 1]。區內人口最多與最少的里分別是雙連里與景星里,2024年底兩里人口分別為9,112人與2,335人[3]。
大同區歷年人口變化(1990年-2030年)
[4]
政治
區政組織
大同區公所是臺北市政府在大同區的派出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市政府綜理區政的執行機關,上級業務監督機關為臺北市政府。区长由市長任命,其任期為無任期保障。在區長及主任秘書之下,設有5課4室等9個內部單位[5]。
行政區劃
臺北市大同區次分區位置圖:蘭州次分區(左上)、大龍次分區(右上)、延平次分區(左下)、建成次分區(右下)。
教育
高級中等學校
國民中學
國民小學
幼兒園
- 永樂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 明倫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 大橋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 大同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 雙蓮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 延平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 大龍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 蓬萊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 太平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 日新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 啟聰學校幼兒部
- 榮星幼兒園
- 徳星幼兒園
- 聖心幼兒園
- 信愛幼兒園
- 太原幼兒園
- 功文成長幼兒園
特殊教育學校
圖書館
醫療機構
1898年臺灣總督府關於臺北大稻埕居民對檢疫相關建議書之公文封面
交通
捷運
- 台北捷運
道路
- 國道
- 省道
客運
- 臺北轉運站:市民大道一段209號(承德路、市民大道口)
未來
捷運
- 台北捷運
輕軌
體育場館
政黨團體
- 時代力量總部:位於臺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一段17號16樓之5
- 勞動黨總部:位於台北市大同區南京西路344巷25號6樓
文化與相關事物
台北孔子廟大成殿
迪化街廣和堂藥舖
大稻埕千秋街店屋
大稻埕仁安醫院(今臺北市社區營造中心)
民宅與祠堂
宗教建築
公園
溝渠
- 番子溝,今已不存在,大致在重慶北路與淡水河間之高速公路南側一帶。
歷史街區
藝術空間
古蹟、歷史建築
購物
奇景
- 臺北大橋機車瀑布:新北市三重區連接到台北市大同區的台北橋,每逢上下班時間,就會出現的「機車瀑布」景象,曾多次登上國際新聞版面,舉世聞名。[17]
慶典
相關條目
注釋
參考資料
- 引用
- ^ 歷史沿革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大同區公所
- ^ 2.0 2.1 2.2 2.3 《臺北市志》卷一 沿革志 封域篇. 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1988-06: 126–140.
- ^ 戶政資訊-人口統計. 臺北市大同區戶政事務所. [2022-1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9) (中文(臺灣)).
- ^ 各鄉鎮市區人口數. 內政部統計月報. 2020-02-10 [2020-07-31]. (原始内容 (XLS)存档于2020-05-01) (中文(臺灣)).
- ^ 機關介紹-組織架構. 臺北市大同區公所. [2021-09-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0) (中文(臺灣)).
- ^ 臺北市2015年區里界說. 臺北市政府民政局: 3. [2019年2月2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3月14日).
- ^ 國順、國慶2里原本皆屬大龍峒。但1990年西側(大橋町)星耀里併入、2002年將東側劃給國慶里後,現國順里為大稻埕牛磨車街。國順里. 臺北市鄰里服務網. [2019-04-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1).
- ^ 原有文昌里,因戶數過少,在2002年9月1日區里行政區域調整中併入老師里。老師里. 臺北市鄰里服務網. [2019-04-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1).
- ^ 延平分館. [2018-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9).
- ^ 大同分館. [2018-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1).
- ^ 建成分館. [2018-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1).
- ^ 蘭州民眾閱覽室. [2018-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1).
- ^ 《爽報》(台灣)Charm 2013/03/08 第9版
- ^ 《爽報》(台灣)Charm 2013/03/12 第3版
- ^ 〈台北都會〉飯店將開幕 葉金塗古宅受矚目. 自由時報. 2014-12-15 [2015-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30).
- ^ 大稻埕葉金塗古宅 將變身故事咖啡館. 自由時報. 2014-09-24 [2015-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30).
- ^ 報時光. 曾因「機車瀑布」紅到國外!擁有百年歷史的台北橋. 聯合新聞網. 2023-05-20 [2024-06-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28).
- 書籍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