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每年在1月19至21日之間[1],斗指丑,太陽位於黃經300°。由於受到來自西伯利亞的寒流影響,此时的東亞地區通常处在一年中最冷的時期。近年氣象觀測記錄顯示,中國部分地區,大寒不如小寒冷,但在某些年份和沿海少數地方,全年最低氣溫仍然會出現在大寒節氣內。
律曆
- 《逸周書•周月》:「冬三月中氣:小雪、冬至、大寒。」漢董仲舒《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小雪而物咸成,大寒而物畢藏。」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中,解見前。」《授時通考•天時》引《三禮義宗》:「大寒為中者,上形於小寒,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
天候
大寒,意謂酷寒,極冷,是一年中的寒冷時期,溫低,風大,地表積雪不化,呈現出冰天雪地、地凍天寒的嚴寒景象。《呂氏春秋•盡數》:「大寒、大熱、大燥、大濕、大風、大霖、大霧,七者動精則生害矣。」《新五代史•晉臣傳•吳巒》:「巒善撫士卒,會天大寒,裂其帷幄以衣士卒,士卒皆愛之。」
物候
古代將大寒分為三候:「一候雞乳;二候征鳥厲疾;三候水澤腹堅。」
- 雞始乳:乳,育也。馬氏曰:「雞,木畜,麗於陽而有形,故乳在立春節也。」
- 鷙鳥厲疾:「征鳥厲疾」。征,伐也,殺伐之鳥,乃鷹隼之屬,至此而猛厲迅疾也。 (注:《月令》作征鳥厲疾。《唐書》,及《宋》《金史》志,皆作鷙鳥。《元史志》,始仍作征鳥。)
- 水澤腹堅:陳氏曰:冰之初凝,水面而已,至此則徹上下皆凝,故雲腹堅,腹猶內也。
- 大寒出現的花信風候為「一候瑞香,二候蘭花,三候山礬(生於江南)」。亦可作為判斷大寒的重要徵象。
俗諺
- 小寒大寒凍成一團。
- 小寒不如大寒寒,大寒之後天漸暖。
- 大寒到頂點,日後天漸暖。
-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凍不死的蒜,乾不死的蔥。
- 該冷不冷,不成年景。
- 禽舍豬圈牲口棚,加強護理莫放鬆。
- 春節前後少農活,莫忘魚塘常巡邏。
- 春節前後鬧嚷嚷,大棚瓜菜不能忘。
- 歡歡喜喜過新年,莫忘護林看果園。
題詠
臘酒自盈罇,金爐獸炭溫。
大寒宜近火,無事莫開門。
冬與春交替,星周月詎存?
明朝換新律,梅柳待陽春。
舊雪未及消,新雪又擁戶。
堦前凍銀牀,簷頭冰鍾乳。
清日無光輝,烈風正號怒。
人口各有舌,言語不能吐。
大寒雪未消,閉戶不能出。
可憐切雲冠,局此容膝室。
吾車適已懸,吾馭久罷叱。
拂塵取一編,相對輒終日。
亡羊戒多岐,學道當致一。
信能宗闕裏,百氏端可黜。
爲山儻勿休,會見高崒嵂。
頹齡雖已迫,孺子有美質。
延川未撤警,夕烽照冰雪。
窮邊苦寒地,兵氣相躔結。
主將初臨戎,猛思風前發。
朝笳吹餘哀,疊鼓暮不絕。
淹留未見敵,愁端密如髮。
予聞古烈士,自誓立壯節。
丸泥封函關,長纓繫南越。
本爲朝廷羞,寧計身命活。
功名非與期,冊書豈磨滅。
然由在遇專,醜類易翦伐。
訓士無他才,賞罰在果決。
近聞邊方奏,中覆多沈沒。
罪者既稽誅,功者不見閱。
雖使頗牧生,勇智當坐竭。
或雲廟堂上,與彼勢相戛。
恐其立異勳,欻然自超拔。
不知百萬師,寒刮膚革裂。
關中閑誅斂,農產半匱竭。
我欲叫上帝,願帝下明罰。
早令黠虜亡,無爲生民孽。
大寒偏易暖,寒向小寒時。
亦有空林雪,梅花似不知。
病煩春色早,貧恐水仙遲。
多謝萋萋草,穿冰已作絲。
計算
大寒的日子可以透過此方法計算:
定義:
是計算y年的世紀的函數。如
,及
是整數x的最後二位。如
,及
,及
,及
,
那麼,
。
而大寒於y年的日子便為1月
日。
註釋
- ^ 大寒時間計算公式:[Y*D+C]-L 公式解讀:Y=年數的後2位,D=0.2422,L=閏年數,21世紀C=20.12,22世紀C=20.84。舉例說明:2089年大我寒日期=[89×0.2422+20.12]-[(89-1)/4]=41-22=19,1月19日大寒。
參考文獻
- 《七十二候考》,清·曹仁虎著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元·吳澄著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