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明德學校
![]() ![]() 天主教明德學校(英語:Meng Tak Catholic School,縮寫為MTCS)是香港東區柴灣一所天主教津貼男女校,為中文授課的小學,於1952年創校,由天主教瑪利諾修會主辦,1975年移交天主教香港教區,2006年轉為全日制小學。創校神父為文顯榮神父。現任校長為許加路先生,校監為譚永明神父。設有法團校董會、家長教師會及舊生會。 簡介校名來源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大學》第一章) 校訓與辦學使命愛人如己(聖經) 校方解說指「親民」解作親近民眾,與聖經中「愛人如己」相符合,本著基督精神,以愛和熱誠培育學生,著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及正確的公民意識,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和參與社會事務的能力,使學生能效法主耶穌,以愛主、愛人及惜物作為生活的取態,有良好的品德及服務他人的精神。 MTCS的深層意義[1]Modest:謙遜、節制 Trustworthy:值得信賴 Conscientious:憑良心盡責做事 Sympathetic:富同情心及憐憫心 校方解說指這些都是學校重視的價值,正好與聯合國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奉行全人教育而提出的教育四大支柱(學會共處、 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做人)有共通的地方。 史略1952 年由文顯榮神父創辦,命名為瑪利諾明德小學校,是東區柴灣的第一所小學,標誌著瑪利諾修會的辦學及管理。 1975 年,瑪利諾修會把辦學權移交給天主教香港教區,學校遂成為一直屬主教管治的教區小學,繼續以基督的精神,以愛及熱誠培育學生,學校由此而易名為「香港柴灣明德小學」。 因應同系聖貞德小學於2002年停辦,此校遂與柴灣天主教海星小學一併接收該校學生[2]。 2006 年遷入新校舍,學校易名為為「天主教明德學校」,為學生提供全日制上課。除著重學生的智能發展外,透過不同的學習活動,如社會服務、德育及公民教育、興趣小組等,以促進學生全人發展。此外,學校四社以四位聖史:馬爾谷、瑪竇、路加及若望命名,由小學開始便拓展及建設社際團隊,學生貫徹始終以各社的主保為學習楷模。 校歌我校矗立東方之珠,愛我明德恪遵詩書, 眾山環抱滄海前橫,地擅形勝玉韻金聲, 校訓法主愛人如己,一堂濟濟誦主聖言, 師道矜式步武前賢,努力學業同報主恩。 歷任校監
歷任校長上午校
下午校
1964至全日制
分社為加強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由小一開始已按班別編入下列四社直至畢業,透過經常舉行的社際活動發揮與人合作,讓各社的老師及同學建立友愛共融、加强師生之溝通,藉此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並建立團隊精神。 瑪竇社(St. Matthew House): 紅社 馬爾谷社(St. Mark House): 紫社 路加社(St. Luke House): 綠社 若望社(St. John House): 黃社 社際活動包括:社領袖生選舉、常識科時事問答比賽、校運會社際比賽項目等。 特色為切合學生需要,有自擬的校本教材,如英語文法、漢語拼音、數學科的調適課程等,也有為能力稍遜的學生安排分開小組學習。 除基本的課外活動,該校重點項目為其四大校本資優小組(English Drama,奧數,小小科學家,剪片特工)、舞蹈小組及新興的花式跳繩隊伍,每學年都積極參加校外比賽,尤其剪片特工小組經常獲得獎項。 另外,近年來政府積極推行STEM教育,該校亦設有機械人製作小組及程式編寫小組,提升學生創意思維及邏輯思考能力。該校已於2016年下半年完成Wifi900工程[4],全校範圍均能無線上網,將致力發展電子學習及移動學習,學生透過利用平板電腦流動應用程式工具進行學習活動,讓學生的學習充滿挑戰及趣味,促進自主學習的機會。2018/19學年開始,部份班別開展了自携裝置(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的電子學習計劃以增強學習果效,從小培養學生運用資訊科技的態度。 由於相鄰的舊校舍業已交還政府,並成為法國國際學校(小學部),故每學年都有不少交流活動。 明德藝術教育明德藝術教育計劃
Arts Studio 藝術工作坊/賞析
藝墟表演
明德藝術節
法團校董會於2014年4月1日成立。 家長教師會於1997年5月19日成立,每年均有製作會訊,舉行會員大會,邀請校外講員為家長提供講座,並致力舉辦各項親子活動如旅行、入營、歷奇、運動,以加強家校的伙伴關係,發展家校合作。 附近地標
著名/傑出校友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