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人名遵循 东斯拉夫命名傳統, 父名是“Геннадьевич(根纳季耶维奇)”, 姓氏为“Черкасов(切尔卡索夫)”。
安德烈·根纳季耶维奇·切斯卡索夫(俄语:Андрей Геннадьевич Черкасов,羅馬化:Andrei Gennadievich Cherkasov,1970年7月4日—),已退役的前苏联/俄罗斯男子网球运动员。[2]他代表苏联参加了1988年汉城奥运会,代表独联体参加了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并获得网球男单铜牌。[3]
职业生涯
安德烈·切尔卡索夫出生于苏联烏法,最初引起网球界的注意是因为他作为青少年选手的出色表现。1987年,他成为世界排名第3的青少年选手,并在美国网球公开赛的青少年男子单打比赛中获得亚军(在决赛中输给了戴维·惠顿)。
切尔卡索夫于1988年转为職業運動員。1990年,他在莫斯科举行的首届克里姆林杯网球赛中赢得了自己首个顶级巡回赛单打冠军,决赛中以6比2、6比1击败了提姆·马约特。同年,他还进入了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和美国网球公开赛八强。
1991年6月,切尔卡索夫达到了职业生涯最高的单打排名世界第13位。同年11月,他成功卫冕克里姆林杯冠军,在一场激烈的决赛中,他以7比6、3比6、7比6战胜雅各布·赫拉塞克,并挽救了两个赛点。
1992年,切尔卡索夫在法国网球公开赛上打入了八强,并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赢得了一枚男子单打铜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在第三轮中从两盘落后的情况下逆转击败了皮特·桑普拉斯。[3]
1993年,切尔卡索夫在特拉维夫的一场历时3小时54分钟的激烈比赛中挽救了三个赛点,最终以6比7、7比6、7比5战胜了意大利的安德烈亚·高登兹,这场胜利成为了巡回赛历史上最长的三盘两胜制比赛。[4]
他在莫斯科克里姆林杯上的两次胜利成为了切尔卡索夫职业生涯中仅有的顶级巡回赛冠军头衔。他在2000年从职业网坛退役时,累计获得了2,259,875美元的奖金。[2]
大奖赛/ATP巡回赛决赛
单打:6次(2个冠军,4个亚军)
图例
|
大满贯赛事 (0–0)
|
ATP年终总决赛 (0–0)
|
ATP大师1000系列赛 (0–0)
|
ATP500系列赛 (0–1)
|
ATP250系列赛 (2–3)
|
|
按场地分类的决赛
|
硬地 (0–1)
|
红土 (0–2)
|
草地 (0–0)
|
地毯 (2–1)
|
|
按比赛环境分类的决赛
|
室外 (0–3)
|
室内 (2–1)
|
|
结果
|
胜-负
|
日期
|
巡回赛
|
级别
|
场地
|
对手
|
比分
|
负
|
0–1
|
000000001989-01-01-00001989年1月
|
悉尼国际赛, 澳大利亚
|
大奖赛
|
硬地
|
阿龙·克里克斯坦
|
4–6, 2–6
|
胜
|
1–1
|
000000001990-11-01-00001990年11月
|
克里姆林杯, 苏联
|
大奖赛
|
地毯
|
提姆·馬約特
|
6–2, 6–1
|
负
|
1–2
|
000000001991-02-01-00001991年2月
|
比利时室内网球锦标赛, 比利时
|
冠军系列赛
|
地毯
|
居伊·福尔热
|
3–6, 5–7, 6–3, 6–7(5–7)
|
胜
|
2–2
|
000000001991-11-01-00001991年11月
|
克里姆林杯, 苏联
|
世界系列赛
|
地毯
|
雅各布·赫拉塞克
|
7–6(7–2), 3–6, 7–6(7–5)
|
负
|
2–3
|
000000001993-05-01-00001993年5月
|
博洛尼亚室外网球赛, 意大利
|
世界系列赛
|
泥地
|
霍尔迪·布里洛
|
6–7(4–7), 7–6(9–7), 1–6
|
负
|
2–4
|
000000001993-09-01-00001993年9月
|
罗马尼亚网球公开赛, 罗马尼亚
|
世界系列赛
|
泥地
|
戈蘭·伊雲尼斯域
|
2–6, 6–7(5–7)
|
双打:2次(2个亚军)
图例
|
大满贯赛事 (0–0)
|
ATP年终总决赛 (0–0)
|
ATP大师系列赛 (0–0)
|
ATP冠军赛系列 (0–0)
|
ATP世界系列赛 (0–2)
|
|
按场地分类的决赛
|
硬地 (0–0)
|
泥地 (0–1)
|
草地 (0–0)
|
地毯 (0–1)
|
|
按比赛环境分类的决赛
|
室外 (0–1)
|
室内 (0–1)
|
|
ATP挑战赛和ITF未来赛
单打:9次(5胜4负)
图例
|
ATP挑战赛 (4–2)
|
ITF未来赛 (1–2)
|
|
决赛场地
|
硬地 (3–0)
|
泥地 (2–4)
|
草地 (0–0)
|
地毯 (0–0)
|
|
结果
|
胜-负
|
日期
|
巡回赛
|
级别
|
场地
|
对手
|
比分
|
胜
|
1-0
|
000000001989-04-01-00001989年4月
|
波尔图, 葡萄牙
|
挑战赛
|
泥地
|
哈维尔·桑切斯
|
7–6, 7–5
|
胜
|
2-0
|
000000001989-04-01-00001989年4月
|
里斯本, 葡萄牙
|
挑战赛
|
泥地
|
托马斯·卡沃内利
|
7–6, 6–3
|
负
|
2-1
|
000000001993-05-01-00001993年5月
|
卢布尔雅那, 斯洛文尼亚
|
挑战赛
|
泥地
|
丹尼尔·奥尔萨尼奇
|
6–4, 2–6, 5–7
|
胜
|
3-1
|
000000001995-09-01-00001995年9月
|
新加坡, 新加坡
|
挑战赛
|
硬地
|
山本育史
|
6–1, 6–3
|
胜
|
4-1
|
000000001996-12-01-00001996年12月
|
代托纳比奇, 美国
|
挑战赛
|
硬地
|
托米·哈斯
|
7–6, 3–6, 7–5
|
负
|
4-2
|
000000001998-08-01-00001998年8月
|
华沙, 波兰
|
挑战赛
|
泥地
|
伊日·瓦涅克
|
6–7, 5–7
|
胜
|
5-2
|
000000002001-04-01-00002001年4月
|
美国 F9, 石山
|
未来赛
|
硬地
|
罗伯特·肯德里克
|
6–1, 6–1
|
负
|
5-3
|
000000002002-07-01-00002002年7月
|
丹麦 F1, 哥本哈根
|
未来赛
|
泥地
|
爱德华·罗歇-瓦瑟兰
|
2–6, 3–6
|
负
|
5-4
|
000000002002-08-01-00002002年8月
|
拉脱维亚 F1, 尤爾馬拉
|
未来赛
|
泥地
|
蒂莫·涅米宁
|
6–4, 4–6, 2–6
|
双打: 7 (3胜7负)
图例
|
ATP挑战赛 (2–3)
|
ITF未来赛 (1–1)
|
|
决赛场地
|
硬地 (3–0)
|
泥地 (0–4)
|
草地 (0–0)
|
地毯 (0–0)
|
|
结果
|
胜-负
|
日期
|
巡回赛
|
级别
|
场地
|
搭档
|
对手
|
比分
|
负
|
0–1
|
000000001996-09-01-00001996年9月
|
塔什干, 乌兹别克斯坦
|
挑战赛
|
泥地
|
劳伦斯·蒂尔曼
|
马塞洛·查尔彭捷 阿爾伯特·波爾塔斯
|
1–6, 2–6
|
胜
|
1–1
|
000000001997-09-01-00001997年9月
|
亚速尔群岛, 葡萄牙
|
挑战赛
|
硬地
|
加斯頓·埃特利斯
|
尼尔斯·霍尔姆 拉尔斯-安德烈斯·瓦尔格伦
|
6–7, 7–5, 6–3
|
胜
|
2–1
|
000000001997-12-01-00001997年12月
|
埃拉特, 以色列
|
挑战赛
|
硬地
|
帕特里克·鲍尔
|
桑德·格伦 罗杰·瓦森
|
6–3, 7–6
|
负
|
2–2
|
000000001998-04-01-00001998年4月
|
佩吉特教区, 百慕大
|
挑战赛
|
泥地
|
罗多尔夫·吉尔贝尔
|
道格·弗拉奇 里奇·雷内伯格
|
6–3, 4–6, 2–6
|
负
|
2–3
|
000000001999-08-01-00001999年8月
|
波兹南, 波兰
|
挑战赛
|
泥地
|
雨果·阿曼多
|
马西莫·阿丁吉 達維德·桑圭內蒂
|
4–6, 4–6
|
负
|
2–4
|
000000002002-08-01-00002002年8月
|
拉脱维亚 F1, 尤爾馬拉
|
未来赛
|
泥地
|
Dmitri Kotchetkov
|
Aleksander Jerinkic 史蒂文·兰杰洛维奇
|
3–6, 1–6
|
胜
|
3–4
|
000000002004-06-01-00002004年6月
|
西班牙 F11, 兰萨罗特岛
|
未来赛
|
硬地
|
奥列斯特·特雷什丘克
|
杰蒙·克拉布 Brodie Stewart
|
6–3, 4–6, 6–3
|
青少年大满贯
单打:1次(1个亚军)
职业生涯表现
- 指引:
W
|
F
|
SF
|
QF
|
#R
|
RR
|
LQ (Q#)
|
A
|
P
|
Z#
|
PO
|
SF-B
|
F-S
|
G
|
NMS
|
NH
|
NQ
|
W:冠軍;F:亞軍;SF:四強;QF:八強;#R:前四輪;RR:小組賽;LQ:止步資格賽;A:缺席;P:比赛延期;Z#:戴维斯杯/联合会杯组别赛(#表示级别);PO:參與戴維斯盃/联合会杯附加赛;SF-B:奧運會銅牌;F-S:奧運會銀牌;G:奧運會金牌;NMS:非ATP1000大師賽系列;NH:該賽事本年度未舉行;NQ:未入圍。
单打
参考
外部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