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印寺
密印寺坐落在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沩山乡境内,地处沩山毗庐峰,始建于唐朝元和二年(807年),为裴休任潭州刺史时所建。[1]其开山祖师为高僧灵祐禅师,被誉为沩仰宗的祖庭。[1][參 1] 简史![]() 唐朝唐宪宗八年,司马头陀刘潜游历天下来到湖南宁乡县,发现沩山奇峰飞石,云山雾海。大沩山的天竺峰下分布七座小山如北斗七星,青莲溪流着莲花清香。于是跑到江西百丈山,告知好友怀海禅师:“大沩山峰高岭峻,碧水粼莹,诸山重叠,俨如怀抱莲花,秀丽非常,如一处藏龙卧虎之地。如得此山建寺,真乃佛门之幸也。”怀海禅师随即吩咐弟子灵祐:“沩山胜境,尔当居之,嗣续吾宗,广度后学。”唐宪宗元和八年的八月十五日,灵祐来到沩山,在天竺峰下七星坪结草为庵。经过7年,唐宪宗元和二年(807年),[參 2]大安禅师和灵祐禅师的共同努力,建立起“应禅寺”,太和二年(823年)奉赐“真应寺”[4],后来改名“三塔寺”。[參 1] 唐武宗会昌年间,朝廷曾一度灭佛,时间长达两年,灵祐禅师不得不遣散僧众,过着自耕自食的生活。[參 1] 唐武宗时宰相裴休因谏直言,被贬为湖南都团练守捉观察处置使、潭州刺史,来到宁乡县沩山居住,和灵祐禅师交好,亲自书写了《大藏经》。大中三年(849年)得到唐宣宗敕封“密印禅寺”匾额,大中十三年(859年)请赐“同庆寺”[4]。[參 1]“密印”源出古印度密教:“口诵真言(语密),手结契印(身密),心作观想(意密),三密相印,即可成佛”[8]。灵祐禅师后来在江西宜春仰山传法布道,创建了“沩仰宗”。 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年),宰相裴休捐建密印寺。裴休的二公子裴文德当初代替皇太子出家于密印寺,灵祐禅师赐予他法号“法海”,裴文德即是《白蛇传》中的法海原型人物。 宋朝北宋熙宁(1068年–1077年)年间,安化县梅山匪乱不断,太后胞弟率领士兵围剿反而被劫持,密印寺主持“景慧”率领全寺僧人平定了匪乱,解救了太后胞弟,景慧禅师也被封国师,宋神宗御赐“下马石碑”,敕令“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以示尊敬。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年),密印寺被大火焚毁,空印法师重修密印寺。[參 1] 明朝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密印寺被大火焚毁,彻当法师重修万佛殿。[參 1] 明神宗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密印寺再度被大火焚毁。[參 1] 清朝顺治十二年(1655年),慧山超海修复密印寺,将密印寺改为临济宗。[參 1]雍正十一年(1733年),《沩山语录》进入皇室龙藏,雍正帝给《沩山语录》和《仰山语录》做序,封沩山灵佑为“灵觉禅师”。 中华民国1917年一天黄昏,毛泽东和萧子升游学来到沩山,二人提出要见方丈,小沙弥“法一”婉言拒绝,毛泽东和萧子升旋即递上名帖,方丈见“毛”字寥寥几笔却占三格,“萧”字洋洋上十笔却拘于一格,方丈认定毛泽东不同寻常。[註 1][參 3]二人和方丈在此长谈,毛泽东领悟了“救国救民在于找到大本大源,而大本大源在于工农大众”的深刻道理。[參 3]次日,毛泽东在万佛殿一眼辨认万尊佛像里的一尊纯金佛像,方丈大惊。[註 2][參 3]二人离开密印寺前,方丈对萧子升讲述佛教,委婉规劝萧子升皈依佛门,萧子升拒绝了,方丈遗憾说:“只怕萧施主今日不留沩山,日后也难留中国。”[註 3][參 4] 1922年,永光禅师恢复沩仰宗,并且请八指头陀、虚云和尚、虚太法师、宝生和尚、空也法师、法舫法师、茗山法师等主持密印寺的寺务。[參 1] 1918年,密印寺被张三元放火烧毁,1933年由僧宝募捐重建。[參 1] 中华人民共和国1956年6月,毛泽东在北京市接见了宁乡县委书记张鹤亭,嘱咐他:“沩山是个好地方,有个密印寺,应该好好保护起来!”[參 3] 文化大革命初期,建国前密印寺万佛殿三尊佛像、四壁饰金的12182尊砖佛及房间224间,在文革十年中,被破四旧的暴民砸毁释迦牟尼等三尊大佛,万佛殿四壁12000多尊饰金砖佛被破坏,大部分金身剥落,寺内钟、鼓、法器、藏经等洗劫一空,寺院被毁坏一空。[參 1] 1972年,密印寺被湖南省革命委员会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经文物部门的多次维修使万佛殿的屋面得已保存。[參 1] 2005年9月20日,湖南省佛教协会主办,宁乡县人民政府、沩山密印禅寺承办,在密印寺举办 “2005中国宁乡首届国际佛文化节”。[參 5] 伽蓝![]() ![]() ![]() ![]() 唐宋时期,密印寺僧众有3000余人,寺田3700亩。宋朝大观元年,密印寺铸有5048斤大钟一口,涂以黄金,置之钟楼,晨敲夕叩,声闻数里。[1]密印寺原藏经文5048卷,原有田租5048担,遂有“密印三藏”之称。[1] 寺院现存建筑有山门、钟楼、鼓楼、万佛殿、文殊殿、普贤殿、警策殿、五观堂、后殿、配殿、禅堂、祖堂、御香亭、普同塔等,共计占地面积9000多平方米。寺中万佛殿墙壁嵌有12182尊金佛。[參 5] 山门山门中间上方刻有“密印寺”三个字,下方刻有“般若道场”和一副对联“法雨来衡岳,宗风启仰山”,右边小门上方刻有“祖意”,左边小门上方刻有“禅心”。山门前方有一对石狮子。 万佛殿万佛殿的匾额“万佛殿”是1945年蒋介石题写。寺中万佛殿墙壁嵌有12182尊金佛。[參 5] 警策殿警策殿因沩山灵佑的著作《沩山警策》而得名。《沩山警策》是阐述人生无常和出家修行的佛学典籍,曾风行佛教界。 文殊殿文殊殿供奉文殊菩萨,他是智慧和辩才的象征。 普贤殿普贤殿供奉普贤菩萨,他主一切诸佛的理德和行德,又称“大行普贤菩萨”。 千手千眼观音像2009年,宁乡县地方政府,企业及宗教界投巨资兴建的观音圣像总高99.19米,由600多吨铜制成,表面鎏金。其须弥座总建筑面积3999平方米。高度21.9米,象征观音菩萨的诞辰纪念日。观音圣像眉心的红宝石产自于澳洲,直径25公分。通向圣像的拜道共619级阶梯,在中部设拜祭广场。气势恢宏。现任住持静雄大师。[參 6] 史上名僧![]() ![]() 唐朝宋朝
明朝
清朝中华民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文化唐朝宰相裴休:
明末清初官僚周堪赓《优钵泉》:
明末清初文人陶汝鼐《沩山禅堂》和《登万佛阁》:
清朝政治家、军事家曾国藩:
清朝湘军将领罗绕典:
清朝文人周在炽《大沩凌云》:
民国时任中国国民党湖南省主席何键多次造访密印寺并著书《沩山烬影》。 毛泽东《归国谣》:
评价清朝陶汝鼐说:“衡岳之下,山之大者数十,以沩最著。”[參 5] 脚注
参考文献
来源书目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