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米兹号
概况
名称
尼米兹级航空母舰 建造者
纽波特纽斯造船公司 使用者
美国海军 前级
小鹰级 航空母舰 及 企业级 航空母舰 次级
福特级 航空母舰
服役期
1975年5月3日 规划数
10艘 完成数
10艘 现役数
尼米兹号 (CVN-68)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号 (CVN-69)卡尔·文森号 (CVN-70)西奥多·罗斯福号 (CVN-71)亚伯拉罕·林肯号 (CVN-72)乔治·华盛顿号 (CVN-73)约翰·C·斯坦尼斯号 (CVN-74)哈里·S·杜鲁门 (CVN-75)罗纳德·里根号 (CVN-76) 乔治·H·W·布什号 (CVN-77)
技术数据 船型
航空母舰 排水量
100,000–104,600长吨 (101,600–106,300公吨) 船長
全长:1,092英尺(332.8米) 水线:1,040英尺(317.0米) 型宽
全长:252英尺(76.8米) 水线:134英尺(40.8米) 吃水
最大:37英尺(11.3米) 限制:41英尺(12.5米) 動力來源
2座西屋 A4W核反应堆 4座蒸汽涡轮发动机 4轴 260,000马力(194兆瓦) 船速
30节以上(56千米每小时以上;35英里每小时以上) 續航力
无限距离;20-25年 乘員
水兵:3200 飞行大队:1500 其他:500 传感与 处理系统
AN/SPS-48E 3-D空中搜索雷达 AN/SPS-49(V)5 2-D空中搜索雷达AN/SPQ-9B 目标截获雷达 AN/SPN-46空中管制雷达 AN/SPN-43C空中管制雷达 AN/SPN-41着陆辅助雷达 4个Mk 91 NSSM引导系统 4个Mk 95雷达 电子战&诱饵
SLQ-32A(V)4电战反制系统 SLQ-25A Nixie鱼雷反制系统 武器裝備
装甲
在关键部位設置有2.5英寸(64毫米)厚度的凯芙拉 裝甲[ 1] 艦載機
85–90架标准舰载机与直升机
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 (英語:Nimitz Class Aircraft Carrier )是美國海軍 所使用的超級航空母艦 ,為美國海軍第二代核動力 航空母艦 。自1975年時正式啟用後美國一共建造了10艘同型艦。在後繼的福特級核動力航空母艦 於2017年正式就役前,此級航空母艦蟬聯世界最大軍艦頭銜四十多年。装备4座升降机 、4台蒸汽弹射器 和4条拦阻索 。舰载作战联队中的机型配备根据作战任务性质的不同也有所不同,可搭载不同用途的舰载飞机对敌方飞机、船只、潜艇和陆地目标发动攻击,并保护海上舰队。以它为核心的战斗群通常由4至6艘巡洋舰 、驱逐舰 、潜艇和补给舰只构成。
簡介
所有的尼米茲級航空母艦皆是由位於弗吉尼亚州 紐波特紐斯 的紐波特紐斯造船廠 建造,該單位也是美國境內唯一一個有能力建造核動力艦艇的設施。相比企業號 ,尼米茲級搭載的核反應堆由8座減少到2座,以節省空間及成本。艦上的其他系統也作出了一定改進。根據美國國防部的簡介,尼米茲級的船員約有5000名,其中負責維持軍艦正常運作的水兵有3000至3200名,飛行大隊1500名,其他工作人員500名。[ 2]
尼米茲號 是这个级别的航空母舰中的第一艘,它於1966年7月1日获得建造经费,1975年启用,布希號 是其第十艘和最后一艘,它已于2008年完工。它同时也是一艘向一个新的级别(福特級航空母艦 )过渡的艦種,福特級自2009年起開始建造。尼米茲級的前三艘船(尼米茲号、艾森豪威尔號、卡爾文森號)和后来的五艘(从羅斯福號 开始)的規格略有不同,因此也有人将五艘称为羅斯福级核动力航空母舰。不过,美国海军 官方構型並不做区别,一律稱呼為尼米茲級。
1998年,尼米茲号成為第一艘在服役多年後回廠添加推进用核原料的航空母舰,整個过程一共用了33个月。核反应爐加一次燃料可運作約25年。換言之,在50年的設計壽命期內,只需進行一次中期大修。根據美國海軍最新規劃,該艦將於2027年除役[ 3] 。這標誌著尼米茲級航空母艦將開始退役。
同級艦
尼米茲級艦隻在美國航空母艦群中所佔的比例
流行文化
註釋
參考文獻
傳統動力航空母艦
輕型航空母艦
未建成艦
艾塞克斯級 中途島級
CV-44 未命名
CVB-56 未命名
CVB-57 未命名
美國級
CVA-58 美國號
無舷號及未命名艦一
無舷號及未命名艦二
無舷號及未命名艦三
無舷號及未命名艦四
企業級
無舷號及未命名艦一
無舷號及未命名艦二
無舷號及未命名艦三
無舷號及未命名艦四
無舷號及未命名艦五
註1: CV-67 約翰·F·甘迺迪號基於小鷹級改良,一般稱作「改良小鷹級」並歸類至小鷹級中,而有時會被單獨分類出一級 註2: 尼米茲級是整體艦級,也是其的子艦級之一 註3: 此艦級為尼米茲級的子艦級之一,與之前的同型艦性能規格上有差別
美國海軍航空母艦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