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4月9日德勒巴克湾战役后正在沉没的德国重型巡洋舰“布吕歇尔”号
1920至1940年代间,世界各国海军的众多重巡洋舰 因战损、人为处置或其他原因(如作为靶舰 或试验舰)相继沉没。根据1922年《华盛顿海军条约 》和1930年《伦敦海军条约 》定义,重巡洋舰指主炮口径大于155毫米但不超过203毫米的巡洋舰。历史上首艘沉没的重巡洋舰是英国皇家海军 的“罗利”号 ,该舰1922年8月在纽芬兰 海岸搁浅,因无法脱困于数年后被拆解。首艘战沉的重巡洋舰是西班牙海军 的“巴利阿里”号 [ a] ,1938年3月西班牙内战 期间的帕洛斯角海战中遭鱼雷击沉。
1939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 期间发生了绝大多数重型巡洋舰的沉没事件。首艘为德国海军 “施佩伯爵海军上将”号 ,该舰在1939年12月拉普拉塔河口海战 后被自行凿沉。欧洲战场的各次战役导致德国海军和意大利皇家海军 多数重巡洋舰 沉没,法国海军 半数的该型舰艇 也因水面交战、空袭或船员自沉而损失。然而最大规模的损失发生在太平洋战场 的多次战役中:日本帝国海军 几乎所有重巡洋舰 被击沉,美国海军和英国皇家海军也有相当数量舰艇损毁,澳大利亚皇家海军 亦损失一艘。战争中最后沉没的重巡洋舰是遭潜艇鱼雷击沉的美国海军“印第安纳波利斯”号 。
战后初期另有若干重巡洋舰损毁。日本帝国海军两艘被英国皇家海军俘获的舰艇,分别于1946年7月和10月在马六甲海峡 被故意击沉。最后还有四艘作为武器试验靶舰沉没,其中两艘属德国海军,两艘属美国海军。美舰“彭萨科拉”号于1948年11月在太平洋 试验中沉没,成为历史上最后一艘沉没的重巡洋舰。多数沉船仍以不同保存状态留存海底,但不少在浅水区沉没的舰艇残骸在二战结束后数年间被拆解。
损失
历史上首艘沉没的重型巡洋舰是英国皇家海军的“罗利”号,该舰1922年8月8日在纽芬兰贝尔岛海峡 因浓雾搁浅,被宣布全损后于1928年销毁。而首艘战沉的重巡洋舰是西班牙海军的“巴利阿里”号,1938年3月6日西班牙内战期间的帕洛斯角海战中遭共和派 驱逐舰多次鱼雷击中沉没。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损失了最多数量的重型巡洋舰。首艘为德国海军 的“施佩伯爵海军上将”号,该舰在1939年12月17日拉普拉塔河口海战中受损后,于拉普拉塔河 自沉。欧洲战场多艘舰艇相继损失:挪威战役 期间,德国海军的“布吕歇尔”号于1940年4月9日在德勒巴克海峡战役中被挪威奥斯卡堡要塞守军鱼雷和炮火击沉,英国皇家海军的“埃芬厄姆”号5月18日在博德 搁浅后被凿沉。意大利皇家海军几乎所有重巡洋舰在地中海战役中损失:先是“阜姆”号、“波拉”号和“扎拉”号于1941年3月29日马塔潘角海战 被英国战列舰和驱逐舰击沉,接着“特伦托”号1942年6月15日遭飞机和潜艇鱼雷攻击沉没,“的里雅斯特”号1943年4月10日被美军空袭击沉,“博尔扎诺”号1944年6月21日在拉斯佩齐亚 停泊时被潜水员炸沉。其间英国皇家海军“约克”号1941年5月22日在苏达湾遭意大利快艇鱼雷攻击后自沉,法国海军“科尔贝”号、“福煦”号、“迪普莱克斯”号及“阿尔及尔”号为避免被德军俘获,于1942年11月27日由船员在土伦自沉 。战争最后数月德国海军损失三舰:未完工的“塞德利茨”号和“希佩尔海军上将”号分别于1945年1月29日和5月3日自沉,“舍尔海军上将”号4月9日遭英军空袭击沉。
太平洋战区作战中损失的重型巡洋舰数量更为庞大。首批损失的是1942年3月1日沉没的美国海军“休斯顿”号与英国皇家海军“埃克塞特”号——前者在巽他海峡海战、后者在爪哇海海战中被日本水面舰艇击沉。4月5日,英国皇家海军“康沃尔”号与“多塞特郡”号在印度洋遭日军空袭沉没;6月6日中途岛战役期间,日本海军“三隈”号被美军空袭击沉。8月9日萨沃岛海战中,美国海军“阿斯托里亚”号、“昆西”号与“文森斯”号沉没;澳大利亚皇家海军“堪培拉”号遭重创后被迫自沉。次日,参与该海战的日本海军“加古”号被美军潜艇鱼雷击沉,其姊妹舰“古鹰”号10月12日在埃斯佩兰斯角海战中被多次炮击后损失。11月13日瓜达尔卡纳尔海战中,日本海军“衣笠”号亦遭空袭沉没。12月1日塔萨法隆加海战中,美国海军“北安普敦”号被日本驱逐舰鱼雷击中;其姊妹舰“芝加哥”号1943年1月30日在伦内尔岛海战中被日军飞机击沉。1944年10月莱特湾海战中,日本海军损失六艘重巡:23日,“爱宕”号与“摩耶”号被美军潜艇鱼雷击沉,“最上”号遭海空联合打击至无法挽救;25日,“铃谷”号与“筑摩”号被空袭击沉,“鸟海”号重伤后被自沉。次月日本海军续有损失:5日“那智”号与25日“熊野”号相继被空袭击沉。1945年5月16日马六甲海峡海战中,日本海军“羽黑”号遭英军伏击沉没;6月6日其姊妹舰“足柄”号被英国潜艇鱼雷击沉。日本海军最后损失是7月24日“青叶”号与“利根”号被美军空袭击沉。战争中最后沉没的重巡洋舰是美国海军“印第安纳波利斯”号,该舰7月30日在非战斗状态下航行时被日本潜艇鱼雷击沉。
另有数艘重巡洋舰在战后数年内沉没。日本帝国海军的“妙高”号和“高雄”号被英国皇家海军俘获后,分别于1946年7月8日和10月29日在马六甲海峡 被凿沉。德国海军的“欧根亲王”号作为战利品移交美国海军,在十字路口行动 核试验中受损后于12月22日沉没。而德国海军的“吕佐夫”号 被苏联海军 缴获,1947年7月22日在武器测试中击沉。最后,美国海军的“盐湖城”号和“彭萨科拉”号分别于1948年5月25日和11月10日作为靶舰击沉。
列表
战斗中沉没
凿沉
其他原因
脚注
注释
引文
^ Calamur, Krishnadev. Wreck Of World War II-Era U.S. Ship Dubbed 'Galloping Ghost' Is Found . NPR . 2014-08-19 [2024-05-18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25-07-06).
^ Holmes, Oliver; Harding, Luke. British second world war shipwrecks in Java Sea destroyed by illegal scavenging . The Guardian . 2016-11-16 [2024-05-18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6-11-16).
^ Kozak, Garry. Mapping the Ghost Fleet of Iron Bottom Sound . Ocean News & Technology Magazine. 2015-06-01 [2024-05-18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9-10-26).
^ Hackett, Bob; Kingsepp, Sander. IJN Furutaka: Tabular Record of Movement . Combined Fleet. 2020-09-01 [2021-11-04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09-05-01).
^ Hackett, Bob; Kingsepp, Sander. IJN Maya: Tabular Record of Movement . Combined Fleet. 2019-11-01 [2021-11-04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1-11-04).
^ Hackett, Bob; Kingsepp, Sander. IJN Haguro: Tabular Record of Movement . Combined Fleet. 2018-12-01 [2021-05-23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3-05-19).
^ Hackett, Bob; Kingsepp, Sander. IJN Aoba: Tabular Record of Movement . Combined Fleet. 2019-04-06 [2021-11-04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2-07-07).
^ Hackett, Bob; Kingsepp, Sander. IJN Tone: Tabular Record of Movement . Combined Fleet. 2019-05-01 [2021-05-25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1-11-06).
^ Hackett, Bob; Kingsepp, Sander. IJN Mogami: Tabular Record of Movement . Combined Fleet. 2019-10-01 [2021-11-04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1-01-25).
^ Hackett, Bob; Kingsepp, Sander. IJN Chokai: Tabular Record of Movement . Combined Fleet. 2018-05-01 [2021-11-04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6-02-29).
^ Grinberg, Emanuella. USS Indianapolis discovered 18,000 feet below Pacific surface . CNN . 2017-08-20 [2024-05-18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5-07-06).
参考书目
Ballard, Robert ; Archbold, Rick. The Lost Ships of Guadalcanal: Exploring the Ghost Fleet of the South Pacific. Toronto: Warner/Madison Press. 1993. ISBN 0-446-51636-8 (英语) .
Gröner, Erich. German Warships: 1815–1945. Vol. I: Major Surface Vessels.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0. ISBN 978-0-87021-790-6 .
Hogg, Gordon E.; Wiper, Steve. Warship Pictorial 23: Italian Heavy Cruisers of World War II. Classic Warships Publishing. 2004. ISBN 0-9710687-9-8 .
Jordan, John; Moulin, Jean. French Cruisers 1922–1956. Seaforth Publishing. 2013. ISBN 978-1-84832-133-5 .
Konstam, Angus. British Heavy Cruisers 1939–45. New Vanguard. Osprey Publishing. 2012. ISBN 978-1-84908-686-8 .
Prager, Hans Georg. Panzerschiff Deutschland, Schwerer Kreuzer Lützow: ein Schiffs-Schicksal vor den Hintergründen seiner Zeit. Koehler. 2002. ISBN 978-3-7822-0798-0 .
Stille, Mark E. Imperial Japanese Navy Heavy Cruisers 1941–45. New Vanguard. Oxford: Osprey Publishing. 2011. ISBN 978-1-84908-148-1 .
Stille, Mark E. US Heavy Cruisers 1941–45: Pre-war Classes. New Vanguard. Oxford: Osprey Publishing. 2014. ISBN 978-1-7820-0629-9 .
Whitley, M. J. Cruisers of World War Two: An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1995: Arms and Armour Press. 1996 [1995]. ISBN 1-85409-225-1 (英语) .
刘致. 世界鱼雷艇战史 下. 济南: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14-10. ISBN 978-7-5474-1096-7 (中文(中国大陆)) .
期刊来源
王义山. 世界重巡洋舰全集. 舰船知识 = NAVAL & MERCHANT SHIPS (北京: 舰船知识杂志社). 2010, (增刊). ISSN 1000-7148 (中文(中国大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