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伦尼亚在前18世纪到前6世纪之间存在过一系列苏美尔-阿卡德人建立的政权。这些政权的君主统治次序,被记录为「巴比伦王表」。
以文物形式存在的巴比伦王表主要有三份[1]:
- 巴比伦王表A(BKLa),文物为BM 33332。巴比伦王表的框架文件;
- 巴比伦王表B(BKLb),文物为BM 38122。补全了第一王朝、第二王朝的细节;
- 巴比伦王表C(BKLc),文物为AS 15,03。补全了第四王朝的细节。
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细碎的王表记录,如乌鲁克王表[2]和一系列亚述-巴比伦的对观王表。
以下是巴比伦的各王朝统治者的王表内容。
第一王朝
第一王朝又称「阿摩利王朝」(Amorite Dynasty),但巴比伦王表A的原文称之为「巴比伦王朝」。平常所谓的「古巴比伦王国」就是这一时期。
巴比伦王朝 / 𒁄 𒁷𒌁𒆠
王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苏姆·阿布姆 Šūmû-abum |
𒋢𒈬𒀀𒁍𒌝 |
前1894-前1881 |
他不一定是纯粹的巴比伦王,也可能是一个控制巴比伦、基什等各城邦的领主。
|
苏姆·拉·埃尔 Šūmû-la-el |
𒋢𒈬𒆷𒀭 |
前1880-前1845 |
|
萨比乌姆 Sābium |
𒍝𒁉𒌝 |
前1844-前1831 |
|
阿皮尔·辛 Apil-Sîn |
𒀀𒉈𒀭𒌍 |
前1830-前1813 |
|
辛·穆巴里特 Sîn-muballiṭ |
𒀭𒌍𒈬𒁀𒉌𒀉 |
前1812-前1793 |
|
汉谟拉比 Ḫammu-rāpi |
𒄩𒄠𒈬𒊏𒁉 |
前1792-前1750 |
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的作者。 他统一了两河流域大部分地区。
|
萨姆苏·伊鲁纳 Šamšu-iluna |
𒊓𒄠𒋢𒄿𒇻𒈾 |
前1749-前1712 |
|
阿比·埃苏赫 Abī-ešuḫ |
𒀀𒁉𒂊𒋗𒄴 |
前1711-前1684 |
|
阿米·狄塔那 Ammī-ditāna |
𒄠𒈪𒁲𒋫𒈾 |
前1683-前1647 |
|
阿米·萨杜卡 Ammī-ṣaduqa |
𒄠𒈪𒍝𒁺𒂵 |
前1646-前1626 |
阿米萨杜卡8年是从阿卡德帝国到古巴比伦的纪年锚点。 基于天文数据,它有前1638年、前1574年、等多种说法。我们采用了中年表的观点,将其定为前1638年。
|
萨姆苏·地塔那 Šamšu-ditāna |
𒊓𒄠𒋢𒁲𒋫𒈾 |
前1625-前1595 |
|
年份采用中年表
|
第二王朝
第二王朝原文称之为「吴鲁库格」王朝,这个地名至今不清楚地址。此王朝大部分时间仅能控制两河流域入海口附近一带的「海国」,因此也被现代人称作「海国王朝」,但需要注意不能和同样被称作海国王朝的第五王朝混淆。
吴鲁库格王朝 / 𒁄 𒌷𒆬𒆠
王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伊鲁马·伊鲁姆 Ilum-ma-ilī |
𒀭𒈠𒀭 |
?1年 |
此处残缺,具体数值不明,个位是「1」。 曾有学者认为其是61(Poebel 1947),但如今认为这一数字过长了,不太可能(SANER 20:77)。
|
伊提·以利·尼比 Itti-ili-nībī |
𒆠𒀭𒉌𒁉 |
?5年 |
此处残缺,具体数值不明,个位是「5」。 Grayson(1980-83)认为可能是45、46、55、56年;Glassner认为是56年。
|
达米克·伊利舒 Damiq-ilīšu |
𒁮𒆠𒉌𒉌𒋗 |
?6年 |
此处残缺,具体数值不明,个位是「6」。 Glassner认为是36年。
|
伊什其巴勒 Iškibal |
𒅖𒆠𒁄 |
15年 |
|
舒乌什 Šušši |
𒋗𒍑𒅆 |
24年 |
|
古勒祺沙 Gulkišar |
𒄢𒆠𒊹 |
55年 |
据称,他讨伐了萨姆苏·地塔那,征服了巴比伦城。
|
|
𒀸𒌋𒂗 |
|
仅在同步王表中记录,读法和统治时间皆未知。
|
佩什伽勒杜剌美什 Pešgaldarameš |
𒄫𒃲𒁰𒈦 |
29年 |
王表记载为50年,但出土文物只支持到29年。
|
阿雅杜剌伽拉马 A'adaragalamma |
𒀀𒀀𒁰𒌦𒈠 |
28年 |
|
阿库尔杜冉那 Akurduranna |
𒀀𒆳𒌌𒀭𒈾 |
26年 |
|
美棱库尔库剌 Melemkurkurra |
𒈨𒉈𒆳𒆳𒊏 |
7年 |
|
伊亚-加米尔 Ea-Gamil |
𒄫𒃲𒁰𒈦 |
9年 |
他被喀西特的乌拉木布里亚什攻击,逃亡埃兰。
|
第三王朝
第三王朝即加喜特人建立的王朝。它是巴比伦王朝里持续时间最长的。
加喜特王朝 / 𒁄 𒁉𒅆𒄿
王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甘达什 Gandaš |
𒃶𒁹 |
26年 |
|
阿古姆一世 Agum Šiašu |
𒀀𒄖𒌝 𒅆𒀀𒋙 |
22年 |
原文作老阿古姆。
|
卡什提里阿什一世 Kaštiliašu |
𒁉𒁁𒅀𒋗 |
22年 |
|
|
......𒅆𒀀𒋙 |
8年 |
仅在巴比伦王表A出现。部分学者复原为「(乌)什亚苏」。
含义不明,【𒅆𒀀𒋙】可能是名字的一部分,也可能是形容词「老」。
|
阿比腊塔什 Abi-rattaš |
𒀀𒁉𒋥𒌨 |
?年 |
|
卡什提里阿什二世 Kaštiliašu |
𒁉𒁁𒅀𒋗 |
?年 |
仅在同步王表出现。一些学者猜测他和卡什提连舒一世是同一人。
|
乌尔兹古如玛什 Urzigurumaš |
𒌨𒍣𒌋𒈦 |
?年 |
一些资料拼其为Tazzigurumaš,即「塔尔兹古如玛什」。
|
哈尔巴·什帕克 Ḫarba-Šipak |
𒄯𒁀𒅆𒄷 |
?年 |
𒅆𒄷的解读有争议,可能发音为Šipak——「什帕克」,也可能发音为Šiḫu——「什胡」。
|
提普塔克孜 Tiptakzi |
𒋾𒅁𒋫𒀝𒍣 |
?年 |
|
乌尔兹古如玛什之子阿古姆·卡克里美,将巴比伦城的马尔杜克、萨尔帕尼的偶像从哈那人手里夺回。此事往往被认为是加喜特王朝的开端。
|
阿古姆二世 Agum Kakrime |
𒀀𒄖𒌝 𒅗𒀝𒊑𒈨 |
?年 |
即阿古姆·卡克里美。
|
布尔那布里亚什一世 Burna-buriaš |
𒁓𒈾𒁓𒅀𒀾 |
?年 |
|
乌拉木布里亚什 Ulam-buriaš |
𒌑𒇴𒁓𒅀𒀾 |
?年 |
他消灭海国王朝,统一了巴比伦尼亚地区。
|
卡什提里阿什三世 Kaštiliašu |
𒁉𒁁𒅀𒋗 |
?年 |
|
阿古姆三世 Agum |
𒀀𒄖𒌝 |
?年 |
|
卡拉因达什 Kaia-indaš |
𒅗𒅀𒅔𒁕𒀾 |
?年 |
|
卡达什曼·哈尔贝一世 Kadašman-ḫarbe |
𒅗𒁹𒎙𒄯𒁁 |
?-前1391 |
|
库瑞噶尔祖一世 Kurigalzu |
𒆪𒊑𒃲𒍪 |
前1390-前1374 |
|
卡达什曼·恩利勒一世 Kadašman-enlil |
𒅗𒁹𒎙𒀭𒂗𒆤 |
前1373-前1360 |
|
布尔那布里亚什二世 Burna-buriaš |
𒁓𒈾𒁓𒅀𒀾 |
前1359-前1333 |
|
卡拉哈尔达什 Kaia-ḫardaš |
𒅗𒅀𒄯𒁕𒀾 |
前1333 |
|
那兹·布噶什 Nazi-bugaš |
𒈾𒍣𒁍𒂵𒀾 |
前1333 |
|
库瑞噶尔祖二世 Kurigalzu |
𒆪𒊑𒃲𒍪 |
前1332-前1308 |
|
那兹·玛鲁塔什 Nazi-Marttaš |
𒈾𒍣𒉠𒌨 |
前1307-前1282 |
|
卡达什曼·图尔固 Kadašman-turgu |
𒅗𒁹𒎙𒉣𒇬𒄖 |
前1281-前1264 |
|
卡达什曼·恩利勒二世 Kadašman-enlil |
𒅗𒁹𒎙𒀭𒂗𒆤 |
前1263-前1255 |
|
库杜尔·恩利勒 Kudur-enlil |
𒆪𒁺𒀭𒂗𒆤 |
前1254-前1246 |
|
沙噶拉克提·舒瑞亚什 Šagarakti-šuriaš |
𒊮𒂵𒊩𒋾𒋩𒅀𒀾 |
前1245-前1233 |
|
卡什提里阿什四世 Kaštiliašu |
𒁉𒁁𒅀𒋗 |
前1232-前1225 |
|
卡什提里阿什年间巴比伦军入侵亚述,反被亚述人击溃。亚述王图库尔蒂·尼努尔塔一世征服了整个巴比伦,他安插傀儡进行统治。
|
恩利勒·那定·舒密 Enlil-nādin-šumi |
𒀭𒂗𒆤𒈾𒁷𒈬 |
前1224 |
|
卡达什曼·哈尔贝二世 Kadašman-ḫarbe |
𒅗𒁹𒎙𒄯𒁁 |
前1223 |
|
阿达德·舒玛·以底那 Adad-šuma-iddina |
𒀭𒅎𒈬𒈬 |
前1222-前1217 |
|
在埃兰人的骚扰、巴比伦军事贵族的抵抗下,三个傀儡接连离职,亚述王决定直接统治;与此同时,巴比伦南部独立并恢复了加喜特王朝的统治。
|
阿达德·舒玛·乌促尔 Adad-šuma-uṣur |
𒀭𒅎𒈬𒌶 |
前1216-前1187 |
|
美利·什帕克 Meli-šipak |
𒈨𒇷𒅆𒄷 |
前1186-前1172 |
𒅆𒄷的解读有争议,可能发音为Šipak——「什帕克」,也可能发音为Šiḫu——「什胡」。
|
马尔杜克·阿普拉·以底那一世 Marduk-apla-iddina |
𒀭𒋙𒀀𒈬 |
前1171-前1159 |
即麦若达赫巴拉丹一世,注意他不是圣经中的「麦若达赫巴拉丹」。
|
扎巴巴·舒玛·以底那 Zababa-šuma-iddina |
𒀭𒍝𒂷𒂷𒈬𒈬 |
前1158 |
|
恩利勒·那定·阿赫 Enlil-nādin-aḫi |
𒀭𒂗𒈬𒋀 |
前1157-前1155 |
|
第四王朝
第四王朝王表称之为「伊新王朝」,因为其统治家族来自伊新。第四王朝和第三王朝往往被合称作「中巴比伦」时期。
第五王朝
第五王朝原文称之为「海国王朝」,可能是因为此时巴比伦尼亚遭到亚兰人的侵扰,难以控制南部入海口「海国」之外的其他地区。
海国王朝 / 𒁄 𒆳𒌓𒁴
王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西姆巴尔·什帕克 Simbar-šipak
|
𒉆𒁇𒅆𒄷
|
前1021-前1004 |
|
埃崖·穆钦·泽里 Ea-mukīn-zēri
|
𒀭𒁁𒈬𒆥𒆰
|
前1004 |
|
喀舒·那定·阿赫 Kaššu-nādin-aḫḫē
|
𒀭𒁉𒋙𒌑𒋧𒋀
|
前1003-前1001 |
|
第六王朝
第六王朝原文称之为「巴孜王朝」。「巴孜」是一个加喜特时代就存在的氏族部落。
第七王朝
第七王朝只有一位君主。在巴比伦王表A中,并没有给第七王朝起一个总结性的名字,我们根据其他王表才知道他是埃兰人。
虽然他是埃兰人,但他并不是埃兰王,此时的埃兰陷入黑暗时代,并不清楚其政治情况。
埃兰王朝
王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马尔庇提·阿普拉·乌促尔 Marbīti-apla-uṣur
|
𒀭𒀀𒂍𒀀𒌶
|
前980-前975 |
|
第八王朝
在巴比伦王表A中,第八王朝的名字是残缺不全的,只能识别到一个「𒂊」。此王朝的君主们也不属于同一个家族。
第九王朝
从第九王朝开始,巴比伦的王朝划分就不再完全依照楔形文字文献的记载了。
「第九王朝」一般被用来指代亚述统治时期,但也有观点会将第八王朝分割成两个王朝,那么这一章节就变成了「第十王朝」[3];此外还有做法将第八、第九王朝合并为「不确定王朝」(Uncertain Dynasty)[4]。
红色部分代表了亚述人的统治。
王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那布·穆钦·泽里 Nabû-mukīn-zēri
|
𒀭𒀝𒁺𒆰
|
前731-前729 |
来自迦勒底亚磨刊部(Bit-Amukkani)的一个名为沙毗(Šapi)的家族。
|
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在前729年征服了巴比伦。
|
普卢 Pulu
|
𒁍𒇻
|
前729-前727
|
圣经和合本载提革拉毗列色(希伯來語:תגלת-פלאסר)。
|
乌卢拉宇 Ulullayu
|
𒀭𒅎𒂟𒃮
|
前727-前722
|
圣经和合本载撒缦以色(希伯來語:שלמנאסר)。
|
亚述的萨尔贡二世上台。与此同时,来自雅琴部的迦勒底人马尔杜克-阿普拉-以底那恢复了巴比伦的独立。
|
马尔杜克·阿普拉·以底那二世 Marduk-apla-iddina
|
𒀭𒋙𒀀𒋧
|
前722-前710
|
圣经和合本载米罗达巴拉但(希伯來語:מרדך-בלאדן)。 迦勒底的雅琴部(Bit-Yakin)出身。
|
萨尔贡二世在十二年后的前710年第三次征服巴比伦。
|
萨尔贡二世 Šarr-ukīn
|
𒈗𒁺
|
前710-前705
|
圣经和合本载撒珥根(希伯來語:סרגון)。
|
辛那赫里布 Sîn-aḫḫē-eriba
|
𒀭𒌍𒉽𒎌𒍪
|
前705-前703
|
圣经和合本载西拿基立(希伯來語:סנחריב);希罗多德载桑那卡里布(古希臘語:Σαναχάριβον)。
|
辛那赫里布的统治不得巴比伦人欢迎。接下来巴比伦迎来了一系列叛乱。
|
马尔杜克·扎其尔·舒密二世 Marduk-zâkir-šumi
|
𒀭𒀫𒌓𒍝𒄫𒈬
|
前703 |
在位一个月。
|
马尔杜克·阿普拉·以底那 Marduk-apla-iddina
|
𒀭𒋙𒀀𒋧
|
前703 |
复位,在位9个月。
|
辛那赫里布很快平定了前703年的叛乱。他先是扶持一个贵族统治巴比伦,又派自己的太子统治。
|
拜力-伊卜尼 Marduk-zâkir-šumi
|
𒀭𒂗𒅁𒉌
|
前703-前700 |
|
亚述·那定·舒密 Aššur-nādin-šumi
|
𒀭𒊹𒈬𒈬
|
前700-前694
|
辛那赫里布的长子。
|
巴比伦人杀死了辛那赫里布的太子,在埃兰人的支持下再次发动叛乱。
|
内伽勒·乌摄孜卜 Nergal-ušēzib
|
𒀭𒌋𒄥𒋼𒀀
|
前694-前693 |
|
穆摄孜卜·马尔杜克 Mušēzib-marduk
|
𒋼𒀀𒀭𒋙
|
前693-前689 |
辛那赫里布的长子。
|
辛那赫里布拆毁了巴比伦城。至此巴比伦已经无力再次发动叛乱了。阿萨尔哈东继位后,修缮了被毁的巴比伦城。
|
辛那赫里布 Sîn-aḫḫē-eriba
|
𒀭𒌍𒉽𒎌𒍪
|
前689-前681
|
复位。
|
阿萨尔哈东 Aššur-aḫa-iddina
|
𒀭𒊹𒉽𒋧𒈾
|
前681-前669
|
圣经和合本载以撒哈顿(希伯來語:אסרחדון)。
|
沙马什·舒玛·乌钦 Šamaš-šuma-ukīn
|
𒎙𒈬𒁺
|
前668-前648
|
亚述巴尼拔的兄弟,被埃萨尔哈东任命。 名义上亚述巴尼拔统治亚述、他统治巴比伦,但实际上巴比伦尼亚的权力大部分都在亚述巴尼拔手中。
|
坎达拉奴 Kandalanu
|
𒃶𒁕𒆷𒉡
|
前647-前627
|
亚述巴尼拔扶持的傀儡。
|
辛沙里施昆应是坎达拉奴之后巴比伦的接班人。他平定了辛-舒姆-利希尔之乱,坐上亚述王的王座。 然而巴比伦本地贵族也发动起义反抗亚述。辛沙里施昆可能仅仅当了一年巴比伦王,巴比伦就独立了。
|
辛沙里施昆 Sîn-šarr-iškun
|
𒀭𒌍𒃻𒌦
|
前626
|
|
新巴比伦王国
新巴比伦王国亦称迦勒底帝国,因为其君主为迦勒底人出身。《圣经》中出场的迦勒底帝国、巴比伦帝国,就是这个国家。
迦勒底帝国
王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那布·阿普拉·乌促尔 Nabû-apla-uṣur
|
𒀭𒀝𒀀𒌶
|
前626-前605 |
即古典文献里的那波帕拉萨尔(古希臘語:Ναβοπολάσσαρ;英語:Nabopolassar)。
|
那布·库杜里·乌促尔二世 Nabû-kudurrī-uṣur
|
𒀭𒀝𒃻𒁺𒌶
|
前605-前562 |
圣经和合本载尼布甲尼撒(希伯來語:נבוכדנצר);英語:Nebuchadnezzar)。 古典文献载拿布果(古希臘語:Ναβουχοδονόσωρ;英語:Nabuchodonosor)。
|
阿末勒·马尔杜克 Amel-marduk
|
𒇽𒀭𒀫𒌓
|
前562-前560 |
圣经和合本载以未米罗达(希伯來語:אויל-מרודך);英語:Evilmerodach)。
|
内伽勒·沙尔·乌促尔 Nergal-šarr-uṣur
|
𒀭𒌋𒄥𒈗𒌶
|
前560-556 |
即古典文献里的涅里格利沙尔(古希臘語:Νεριγκλισσάρ;英語:Neriglissar)。
|
拉巴士·马尔杜克 Labaši-marduk
|
𒆷𒁀𒅆𒀭𒀫𒌓
|
前556 |
仅统治了两个月。
|
那布·那伊德 Nabû-naʾid
|
𒀭𒀝𒈾𒀪𒀉
|
前556-前539 |
即古典文献里的那波尼德(古希臘語:Ναβοναΐδ;英語:Nabonidus)。 统治期间其子伯沙撒摄政。
|
מנא מנא תקל ופרסין
|
公元前539年,波斯帝国的居鲁士二世占领巴比伦。巴比伦并入波斯帝国。
此后除亚历山大大帝曾经以巴比伦作为自己的首都外,巴比伦再没有过独立的国家或者作为某个国家的首都。
外部链接
|
---|
|
第一王朝 约前1894–1595年 | |
---|
第二王朝 前18世纪–前15世纪 |
- 伊鲁马·伊鲁姆
- 伊提·以利·尼比
- 达米克·伊利舒
- 伊什其巴勒
- 舒乌什
- 古勒祺沙
- 佩什伽勒杜剌美什
- 阿雅杜剌伽拉马
- 阿库尔杜冉那
- 美棱库尔库剌
- 伊亚-加米尔
|
---|
第三王朝 前18世纪–前1155年 | |
---|
第四王朝 前1155年–前1025年 | |
---|
第五王朝 前1025年–前1004年 | |
---|
第六王朝 前1004年–前985年 | |
---|
第七王朝 前985年–前979年 | |
---|
第八王朝 约前979–729年 | |
---|
第九王朝 前731年-前626年 | |
---|
新巴比伦帝国 前626年–前539年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