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政黨列表
在2012年5月議會選舉之前,希臘的典型政治製度的就是兩黨制。在此前的歷史上,希臘佔據主導地位的政黨分別是新民主黨和泛希臘社會主義運動。依據希臘的選舉制度,任何一個政黨只要獲得大選選票中的3%就可以進入希臘議會。而直至2023年之前,議會選舉中的最大黨通常還會額外獲得50個議席的獎勵,表面上是為了確保選舉誕生的最大黨可以獲得組閣的多數票。2023年5月議會選舉是希臘歷史上第一次也是目前唯一一次沒有採用“多數獎勵”制度的選舉;而在這次選舉中,儘管新民主黨獲得了40.7%的支持率並勝過第二名的支持率超過20%,但新民主黨依舊距離單獨組閣的門檻還差5票。因此希臘政府不得不任命一位看守總理。而在最近舉行的2023年6月議會選舉中,由於重新採用了多數獎勵制度,因此新民主黨以158個議席拿下單獨組閣的權力,而該黨候選人基里亞科斯·米佐塔基斯也自動成為候任希臘總理。 歷史變遷在近代希臘歷史上,自康斯坦丁一世於1913年首次執政開始至1967年希臘軍政府上台之前,希臘政壇基本由右翼和中間派政黨統治。此時具有代表性的政黨即右翼的人民黨和中間派的自由黨。希臘共產黨則於1926年進入希臘議會,它在很長時間的內定義內希臘政壇的左翼力量。在1950年到1963年之間,贏得這一時期希臘全部選舉的主要政黨是人民黨(後來是希臘集會黨)和全國激進聯盟等右翼政黨。 七年獨裁政權結束後,全國激進聯盟前領導人康斯坦蒂諾斯·卡拉曼利斯結束流亡並被召回希臘組建新政府;他隨後就創建了新民主黨。而當希臘在1974年廢除君主制後,政黨就成了決定希臘政治的唯一決定因素。也在當年,安德烈亞斯·帕潘德里歐創立了泛希臘社會主義運動;該黨代表了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泛希臘社會主義運動與新民主黨成為希臘政壇的兩大主要政黨並由此形成了強大的兩黨政治;此時的希臘共產黨是第三大黨。這一時期政黨制度的特點是強烈的官僚侍從主義。 全球經濟危機對希臘造成了重大影響,進而重塑了數十年停滯不前的希臘政黨制度。希臘社會對傳統兩大主要政黨的信心在下降,這導致希臘政壇的兩黨制及一黨政府的結束。成立政黨聯盟成了新的舉措,而進入議會的政黨數量也出現了增加。最先度過危機的政黨是激進左翼聯盟,它在關鍵的2012年5月議會選舉中成為第二大黨並在隨後的2015年1月選舉中獲得勝利。這是希臘歷史上第一個贏得選舉的左翼政黨。 經濟危機期間產生的政黨制度意識形態新分歧是親歐與反歐兩大立場的對立。這一情況在2012年的兩場議會選舉中表現得格外明顯,在經歷了5月選舉但組閣失敗後,在緊接著的6月選舉中,傳統右翼政黨新民主黨與左翼政黨激進左翼聯盟及民主左翼達成前所未有的結盟並促使阿東尼斯·薩馬拉斯內閣的上台。同樣的,在2015年的1月選舉和9月選舉中,左翼的激進左翼聯盟都選擇了與右翼的獨立希臘人組建執政聯盟,而這個基礎都是源自他們對歐洲一體化的立場。也是在這個動蕩時期,極具爭議的金色黎明在希臘政壇崛起並在2015年的兩次議會選舉中拿下了全國第三大黨的地位。 2018年,作為過去的傳統大黨泛希臘社會主義運動聯合其他中間派政黨發起並成立了爭取變革運動聯盟。 而在2019年選舉結束後,一直佔據希臘政壇的新民主黨重返執政地位並導致希臘一黨政府的恢復。 議會政黨
會外政黨
歷史政黨相關條目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