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执信中学
![]() ![]() 广州市执信中学,简称执信中学,校本部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州市越秀区执信南路,是孙中山于1921年为纪念近代民主革命家朱执信而创办的学校,校内有朱执信墓。执信中学曾率先推进新学制。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执信中学已是国内37所重点中学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78年再次被定为省市重点中学;1994年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目前执信中学是广州重点中学之一和首批创办24所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之一, 常年入选百强中学[3]。 学校历史![]() 執信中學始創於1921年,初名執信學校,并于当年10月1日举行了开学典礼。孙中山携夫人宋庆龄出席并在开幕典礼上发表演说。其内容如下[4]:
周恩来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期间,曾多次到校会见师生。邓颖超当时在执信学校任教,其母杨振德女士亦任学校舍监[5]。 校内的朱执信墓原为衣冠冢,1936年因位于先烈东路127号的原朱执信墓有白蚁,将朱执信遗骸迁入现执信中学的朱执信墓,而原墓改为衣冠冢[6]。 早期校董金曾澄、汪精卫、胡汉民、林森、廖仲恺、伍朝枢、许崇清、邹鲁、陈璧君、李石曾、吴稚晖、孙科、邓泽如、古应芬,林云陔、胡清瑞、陈廉伯、陈耀祖、陈融、郭标、戴传贤、李大钊、张继、霍芝庭、曾醒、谭延恺、何香凝、陈公博、曾仲鸣、马洪焕、刘纪文、褚民谊等。 校名变迁
![]() 历任校长
校歌民国时期校歌
共和国时期校歌
校训崇德瀹智 “瀹”意为浸渍、疏通。“崇”与“瀹”为互体结构,意为崇尚、陶冶、培育、养成。合成为一个词组:“崇德瀹智”,意为“追求达德广才,修养大德大智”。[7] 部分知名校友
执信中学文物建筑
执信中文物建筑为广州市的一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类型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公布时间为1999年7月,历史年代为近代。 执信中学现存文物建筑主要有门楼、南座、北座、执信荷塘的三孔小桥、执信墓等。 门楼与南座、北座均为红砖外牆,绿琉璃瓦顶。门楼为三个券门,当中一间为歇山顶。南座与北座均为硬山顶,高二层,加一层石砌的基础层。北座有民国十五年(1926年)的奠基石,为汪兆铭所题,另外门额刻有「忠孝 仁爱 信义 和平」;南座有石额刻有「厚德载物」及「仁慈博厚以育万物为女德之要义」等字句,年款为「民国二十年春月」。 旧图书馆建于1923年,和东座、南座教师办公楼均为两层红牆绿瓦建筑,其外貌至今尚保持完好。三座建筑分立三面,互相呼应,绿琉璃瓦顶,贯通一、二层的朱红色圆柱。 其他校区及分校执信中学除校本部外还有二沙岛校区、水荫路校区和天河校区,分校包括番禺星执学校、南海执信中学、执信中学琶洲实验学校、从化流溪中学、执信中学南沙学校和执信中学清远实验学校。天河校区于2021年8月28日正式启用[8]。 校区及分校由四种教育组团方式成立:第一种是建立分校区直接领导管理,教学和领导人员统一由校本部指派调配, 教学备课工作统一进行, 但是存在一定的独立性,如天河校区和水荫路校区, 值得注意的是, 二沙岛校区长期作为国际部教学校区, 因为教学性质的特殊性享有更大的独立权, 具体管理措施暂不清楚;第二种是委托管理,如执信中学琶洲实验学校由海珠区政府委托执信中学管理, 该校作为独立编制单位, 但是存在人员借调情况, 即执信中学南沙学校的教师会首先在校本部体系, 包括水荫路校区等地教学, 然后调回南沙学校;第三种是帮扶合作,如执信中学对从化流溪中学实施深度帮扶,建立合作共建关系[9]; 第四种是民办学校挂靠, 即番禺星执学校, 该校与广州市执信中学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并且为执信中学输送优质生源, 采用执信中学校服.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23°8′4.76″N 113°17′15.13″E / 23.1346556°N 113.2875361°E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