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拉特斯一世是安息國王弗里阿帕提烏斯的長子,而弗里阿帕提烏斯是阿爾沙克二世的侄子[2]。弗里阿帕提烏斯有四個兒子,分別為弗拉特斯一世、米特里達梯一世、巴卡西(英语:Bagasis)與阿爾達班一世[3]。從尼薩考古遺跡出土的刻文證據顯示,似乎在弗里阿帕提烏斯於前170年逝世後有一位阿爾沙克四世短暫統治了兩年,後來才是弗拉特斯一世的統治[3][4]。然而歷史學者馬雷克·揚·奧爾布里希特(Marek Jan Olbrycht)駁斥這點,並認為這是「完全臆測」[5]。自從前208年阿爾沙克二世被塞琉古帝國擊敗後,安息被迫淪為屬國[6],但從前180年代開始塞琉古帝國開始衰弱,安息王國開始重新獲得之前失去的大部分主權[7]。
統治
在弗拉特斯一世成為安息國王後,在前165年開始弗拉特斯一世對希爾卡尼亞西南方邊境與米底亞東部交界的阿勒布爾茲山脈馬爾狄人發動強力征討[8][9],由於該地戰略地理位置讓馬爾狄人可以威脅到希爾卡尼亞、帕提亞西部到伊朗高原西部的商貿路線,也是如此安息的攻勢可能是要確保希爾卡尼亞的控制,並致力在伊朗高原核心的區域擴張。安息的主要目標是征服米底亞地區,為此弗拉特斯一世向米底亞的拉格斯地區發動攻勢並大獲成功,成攻奪取裏海門(英语:Gates of Alexander)和城市查拉克斯(英语:Charax, Rhagiana),該城市靠近米底的大城市拉格斯[8]。弗拉特斯一世進一步鞏固從塞琉古帝國手中奪回的希爾卡尼亞地區[9],讓一群馬爾狄人遷移到查拉克斯為他屏護裏海門[10][11],也把安息帝國境內的塔普里人遷徙到裏海希爾卡尼亞沿岸,歷史上這塊地區後來改名為塔巴里斯坦[11][12]。弗拉特斯一世的征服行動為後世他的安息繼承者擴大疆土鋪好了道路[13]。
弗拉特斯一世其中一項很有名的事跡,就是他指定自己的弟弟米特里達梯一世為王位繼承人。在中亞遊牧民族的習俗中統治者採用「兄終弟及」來替代「父死子繼」的制度相當常見,可能是安息王室起源遊牧民族,這習俗措施還存在王室之中[8]。二世紀的古羅馬歷史學家查士丁提到弗拉特斯一世指定米特里達梯為王位的繼承人,然而現代學者馬雷克·揚·歐布萊希(Marek Jan Olbrycht)卻認為是其父弗里阿帕提烏斯指定的,並認為弗拉特斯一世因為在位時間很短,他並未幫自己兒子去改動這個繼位順序[10],此外查士丁還提到弗拉特斯一世重視國家穩定的重要性遠高於對自己兒子的繼承重視,學者歐布萊希認為這是弗拉特斯一世尊重自己父親當時的繼承決議[8]。弗拉特斯一世在前165年或前164年去世,王位由弟弟米特里達梯一世繼承[15][16]。
Overtoom, Nikolaus Leo. Reign of Arrows: The Rise of the Parthian Empire in the Hellenistic Middle East.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20. ISBN 978-0-19-088832-9.
Strootman, Rolf. Imperial Persianism: Seleukids, Arsakids and Fratarakā. Strootman, Rolf; Versluys, Miguel John (编). Persianism in Antiquity. Franz Steiner Verlag. 2017: 177–201 [2022-05-14]. ISBN 978-3-515-113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30). 含有內容需登入查看的頁面 (link)
Sinisi, Fabrizio. The Coinage of the Parthians. Metcalf, William E. (编). The Oxford Handbook of Greek and Roman Coinag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2. ISBN 978-0-19-5305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