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与「
張小燕 (臺灣)」標題相近或相同的条目,請見「
張小燕」。
張小燕 |
---|
 |
|
昵称 | 小燕姐、綜藝大姐大、綜藝教母 |
---|
出生 | (1948-08-11) 1948年8月11日(76歲)
|
---|
职业 | 主持人、演員、企業家 |
---|
教育程度 | 高中 |
---|
母校 | 台北市私立再興小學 台北市私立靜修女子高級中學 |
---|
配偶 | |
---|
儿女 | 1女 |
---|
活跃年代 | 1953年-2019年 |
---|
经纪公司 | 大鵬傳播 |
---|
|
|
繁体字 | 張小燕 |
---|
简化字 | 张小燕 |
---|
汉语拼音 | Zhāng xiǎo yàn |
---|
注音符號 | ㄓㄤˉ ㄒㄧㄠˇ ㄧㄢˋ |
---|
拉丁化 | [tsan1 siau2 ie3(上海話)] 错误:{{Lang}}:指定的書寫系統標籤是拉丁字母,但文本第 51 個字元「海」不是拉丁字母。(帮助) |
---|
上海话拼音 | [tsan1 siau2 ie3(上海話)] 错误:{{Lang}}:指定的書寫系統標籤是拉丁字母,但文本第 51 個字元「海」不是拉丁字母。(帮助) |
---|
客語白話字 | Chông Séu-yen |
---|
|
|
互联网电影数据库(IMDb)信息 |
|
奖项 |
|
女演員獎 1982年 《今夜摘星去》
綜藝節目主持人獎 1980年 《綜藝100》 1982年 《綜藝100》 1983年 《綜藝100》 2000年 《超級星期天》 2001年 《超級星期天》 2013年 《紅白紅白我勝利》
終身成就獎 2019年 | |
亞洲影展最佳童星特別獎 1958年 《歸來》
亞洲影展最佳童星獎 1959年 《苦女尋親記》
亞洲影展最佳童星獎 1960年 《天倫淚》
靜修女中最傑出校友獎 2012年
《讀者文摘》 最受信任綜藝節目主持人獎 2015年 (第三度獲獎)
|
|
張小燕(1948年8月11日—),台灣主持人、演員、企業家,以綜藝節目主持人著稱,人称「小燕姐」,為台灣娛樂圈的「綜藝大姐大」,在台灣電視綜藝界與張菲、胡瓜、吳宗憲合稱為「三王一后」[1][2][3],有「綜藝教母」之稱號。出道至今,張小燕已六次獲頒電視金鐘獎「綜藝節目主持人獎」,以及諸多其他獎項,包括「金鐘獎終身成就獎」(特別貢獻獎)[4][5]。
童年时,张小燕是港台童星之一,与香港的童星萧芳芳、沈殿霞、冯宝宝、陈宝珠等齐名。張小燕1980年與貝鎮坤結婚,離異後與第二任丈夫彭國華結婚,彭國華因肝癌去世之後,張小燕退隱一陣子後復出。2014年,第25屆金曲獎追頒「特別貢獻獎」給已過世13年的彭國華,張小燕代夫領獎[6]。2019年,張小燕獲頒第54屆金鐘獎「終身成就獎」[4][5]。
張小燕在娛樂圈的資歷超過一甲子,她對於提攜演藝圈後輩不遺餘力,許多藝人由她提攜出道,如歌手張惠妹;抑或由其帶領進入主持界,如歌手庾澄慶[7];而陶晶瑩、黃子佼、卜學亮、曹蘭、曾寶儀、陳大天等主持人均和張小燕以師徒相稱,亦各有發展[4][5]。
早年及背景
高雄愛河星光大道的張小燕手印張小燕1948年出生於上海,籍貫福建漳州詔安客家裔,第二次國共內戰後隨雙親移民台灣。作家張愛玲為其表姨媽[8][9],其父張珍曾任臺灣省警務處新聞發言人。[10][11]
演藝生涯
1953年—1993年
1953年,張小燕5歲,開始演戲。1966年,張小燕從靜修女中高中部畢業後繼續演戲,由於受到其童星形象的限制,她總是演配角(例如:與孫越一起在白嘉莉主持的台視綜藝節目《銀河璇宮》裡演出短劇或主持兒童節目)。後來,她離開台視,跳槽至華視,主導華視綜藝節目達30年。1980年代,張小燕以綜藝節目《綜藝100》連續五年入圍電視金鐘獎「綜藝節目主持人獎」,於1980年第15屆金鐘獎、1982年第17屆金鐘獎以及1983年第18屆金鐘獎三度獲得該獎項,創下個人首次二連霸紀錄,並且在第17屆金鐘獎以《今夜摘星去》同時獲得「戲劇節目女主角獎」,奪下該年度雙料大獎。
1980年,張小燕與貝鎮坤結婚;1981年,張小燕生下女兒貝怡儂。至1986年,張小燕與貝鎮坤離異。1990年,張小燕與彭國華結婚。
1993年12月10日,張小燕成立藝人經紀公司「大鵬傳播」。
1994年—2005年
1994年,台視與華視的週末黃金時段綜藝節目《超級星期天》開播,由張小燕和庾澄慶、吳宗憲、黃子佼和卜學亮搭檔主持;1996年起,主持陣容加入曾寶儀。該節目膾炙人口、紅極多年,而張的主持搭檔後來在演藝圈皆各有發展和表現。張小燕以此節目及其續作《快樂星期天》六度入圍電視金鐘獎「綜藝節目主持人獎」,於2000年第35屆金鐘獎和2001年第36屆金鐘獎再度二連霸獲得該獎項。
另一方面,張小燕發展其經營管理事業,除了與丈夫彭國華於1995年創辦豐華唱片,她也在1996年出任TVBS-G總監。2000年1月1日,張小燕與李四端客串《華視晚間新聞》雙主播,當時彭國華已經重病。2001年7月,彭因癌症過世,張小燕逐漸淡出主持工作,彭國華的事業全由張小燕接手,她的事業重心轉移至經營管理;同年底,張小燕出任東風衛視總監。
直到2003年4月6日,張小燕重回華視主持周日大型綜藝節目《快樂星期天》,至2004年12月,張小燕離開華視。2004年12月20日,張小燕主持的衛視中文台節目《星空新視界》首播。2005年7月,張小燕因與衛視中文台理念不合,離開衛視中文台,《星空新視界》停播;同年,張小燕的父親張珍過世。
2006年—2016年
2006年,張小燕獲選為Discovery頻道《台灣人物誌2》的六名主角之一。同年10月,張小燕出席華視35週年台慶酒會,為員工票選的「經典華視人」之一;同年11月,張小燕擔任第51屆亞太影展總監。2007年1月23日,張小燕與李明依出席華視「飛燕歸巢」記者會,兩人將與包小松、包小柏、黃舒駿搭檔主持華視除夕特別節目《金銀豬寶慶團圓》,此舉意味著張小燕返回華視;1月31日,張小燕回到華視,錄製華視除夕特別節目《金銀豬寶慶團圓》。2008年9月底,張小燕也回到台視主持《百萬小學堂》,開台視八點檔黃金時段播出綜藝節目的先例(開八點檔時段播綜藝節目先例者為沈春華主持的中視益智節目《超級金頭腦》)。
2012年8月30日,張小燕回到臺北市私立靜修高級中學領取「最傑出校友獎」,並向在場學生演講[12]。2013年,張小燕與黃子佼以台視《紅白紅白我勝利》獲得第48屆電視金鐘獎「綜藝節目主持人獎」。2014年,張小燕出席第25屆金曲獎,代替過世的丈夫彭國華領取特別貢獻獎。2015年,張小燕以45%的得票率,第三度獲頒由媒體《讀者文摘》所主辦「最受信任的綜藝節目主持人獎」[13]。
2017年—2019年
2017年,張小燕請辭飛碟電台董事長一職,但仍持有股份[14];同年8月,張小燕再出售豐華唱片版權及經營權,逐漸淡出事業經營[15]。2018年3月13日,張小燕於TVBS的綜藝談話節目《小燕有約》播出最後一集後,節目停播。節目停播後,張小燕暫無主持節目,工作告一段落、暫時休息;她對此表示:「我覺得老天爺要我休息,這個圈子待久了,最習慣的事情就是節目開與停,有捨必有得吧!」張小燕自出道至此,已活躍於演藝圈66年[16][17][18]。
2019年,張小燕獲頒第54屆電視金鐘獎「終身成就獎」[4][5]。
個人生活
父親張珍,曾為警官。1947年來台灣後,曾任中華民國國防部康樂總隊秘書,在2005年7月過世。母親黃家瑞,出身上海名門;外祖父黃定柱,是張愛玲的舅舅,與張愛玲之母黃素瓊為龍鳳雙胞胎。1961年,張愛玲由美國到訪香港和台灣,曾與其表外甥女張小燕會面,這是張愛玲人生中唯一一次造訪台灣。
前夫為貝鎮坤,張小燕與貝鎮坤於1980年結婚,1986年兩人離婚;兩人育有一名女兒貝怡儂(其16歲即出國加拿大溫哥華唸書)。丈夫是彭國華,兩人於1990年結婚,彭因肝癌於2001年7月29日過世,享年47歲。
主持作品
電視節目
日期
|
電視台
|
節目
|
備註
|
1968年1月7日~1976年12月26日
|
台灣電視公司
|
《兒童世界》單元「小燕姐姐說故事」
|
兒童節目,台視節目部製作。1977年1月2日起改名為《愛的世界》[19]
|
1971年10月17日~1976年3月21日
|
《日正當中》
|
12:00~12:30
|
1973年2月9日~1974年2月8日
|
《全家福》
|
20:00~20:30
|
1973年3月28日~1974年5月1日
|
《星星星》
|
20:00~20:30或20:30~21:00,共58集
|
1973年9月8日~1977年7月15日
|
《安全島》
|
21:30~22:00,侯善顯製作,以短劇介紹交通安全常識且穿插歌唱表演的公共服務節目。1977年7月8日起改名為《歡樂滿人間》並充實內容[19]。
|
1974年8月3日~1975年5月31日
|
《金曲世界》
|
17:50~18:30
|
1975年10月8日~1984年3月29日
|
《錦繡年華》
|
音樂與短劇類節目。台視節目部製作。初期為劉文正主持。1976年因劉文正跳槽華視而改為孫越、張小燕主持。節目型態轉為短劇類為主。音樂為其次。
|
1976年9月18日~結束時間待查
|
《國富民樂》
|
公共服務節目,欣欣傳播製作。初期每集15分鐘且為台視影歌星輪流主持,1977年7月3日改為每集30分鐘且改為張小燕主持[19]。
|
1977年7月5日~1977年9月8日
|
《小小音樂使節》
|
音樂節目,謝美祝製作,以青少年的音樂演唱為內容。[20]
|
1978年3月19日~1979年2月24日
|
中華電視公司
|
《飛燕迎春》
|
綜藝節目,共51集,每集60分鐘[21]
|
1979年~結束時間待查
|
《小朋友》
|
兒童節目,第一任主持人
|
1979年8月18日~1981年4月18日
|
《精打細算》
|
每周六17:30~18:30
|
1979年8月26日~1984年10月21日
|
《綜藝100》
|
綜藝節目
|
1980年2月~1980年11月
|
《智商一八〇》
|
遊戲節目
|
1982年8月~1984年12月9日
|
《大精彩》
|
綜藝節目,共178集[22]
|
1986年1月4日~1987年
|
《電影介紹》
|
社教節目,三一公司製作[23]
|
1985年8月3日[24]~1987年6月27日
|
《週末派》
|
綜藝節目
|
1986年3月24日~1986年12月31日
|
《連環泡》
|
綜藝節目
|
1987年7月18日~1990年
|
《歡樂週末派》
|
綜藝節目
|
1987年10月12日~1995年4月8日
|
《頑皮家族》
|
第一任主持人,與曹蘭搭檔,後改由何篤霖、陶晶瑩主持。
|
1987年10月31日
|
《人和年豐:李總統就職特別節目》
|
慶祝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就職特別節目,17:00~18:30
|
1988年7月9日~1990年7月15日
|
《TV新秀爭霸站》
|
綜藝節目
|
1989年7月19日~1994年7月2日
|
《好彩頭》
|
第一任主持人,與卜學亮搭檔
|
1990年4月9日~1991年2月28日
|
《今晚有約》
|
訪談節目,葛福鴻製作,夏迪總策劃
|
1990年12月5日
|
《永遠的掌聲:演藝情深愛心晚會》
|
特別節目,20:00~22:00
|
1991年7月1日~1993年4月2日
|
《綜藝萬花筒》
|
第一任節目主持人,與陽帆搭檔主持,後改由徐乃麟 方芳芳主持。
|
1991年7月28日
|
《送愛心到大陸》
|
1991年華東水災賑災特別節目,22:10~00:50
|
1991年10月31日
|
《魅力八點二十年》
|
華視開播20週年特別節目,回顧華視歷年八點檔連續劇
|
1992年(具体时间待查)
|
卫星电视有限公司
|
《卫视中文台周年庆祝晚会》
|
卫视中文台开播一周年特别节目
|
1992年12月26日~1994年3月26日
|
中國電視公司
|
《娛樂星聞 小燕有約》
|
綜藝節目
|
1994年9月18日 ~1996年2月11日
|
台灣電視公司
|
《超級星期天》
|
綜藝節目,後來整個節目移轉到華視。
|
1994年12月9日~結束時間待查
|
TVBS
|
《2100全民開講》
|
代班主持
|
1995年1月8日~1995年5月26日
|
《小燕一番TALK》
|
訪談節目
|
1996年3月3日~2001年
|
中華電視公司
|
《超級星期天》
|
綜藝節目,第一任節目主持人,後交棒給庾澄慶主持
|
1996年6月3日~2001年3月24日
|
TVBS-G
|
《小燕WINDOW》
|
訪談節目
|
2000年11月1日~2001年3月24日
|
TVBS
|
《小燕WINDOW娛樂網路》
|
訪談節目
|
2002年1月1日~2002年11月29日
|
東風衛視
|
《小燕有約》
|
訪談節目
|
2003年4月6日~2004年
|
中華電視公司
|
《快樂星期天》
|
第一任 第二任節目主持人,先後與 黃子佼、卜學亮、羅志祥、S.H.E 張宇 搭檔,後改由李明依 巫啟賢主持。
|
2004年12月20日~2005年7月
|
衛視中文台
|
《星空新視界》
|
訪談節目
|
2007年2月17日
|
中華電視公司
|
《金銀豬寶慶團圓》
|
2007年除夕夜特別節目
|
2008年10月3日~2012年3月9日
|
台灣電視公司
|
《百萬小學堂》
|
每周五20:00~22:00 第一任主持人,後改由曾寶儀 小蝦主持
|
2010年2月1日~2010年2月11日
|
《風雲大人物》
|
訪談節目,共8集
|
2012年5月27日~2012年7月29日
|
《紅白紅白我勝利》
|
每周日20:00~22:00
|
2012年8月5日~2012年8月19日
|
《綜藝十八班》
|
每周日20:00~22:00
|
2012年8月26日~2013年5月19日
|
《百萬大明星》
|
每周日20:00~22:00
|
2013年5月26日~2015年4月12日
|
《Super Star 我要當歌手》
|
每周日20:00~22:00
|
2015年4月19日~2015年12月6日
|
《Super Star 我要當歌手2》
|
每周日20:00~22:00
|
2016年4月3日~2016年6月26日
|
《瘋狂開心果》
|
每周日20:00~22:00
|
2014年12月13日~2015年3月7日
|
《女王的密室》
|
每周六20:00~22:00
|
2015年3月14日~2015年12月12日
|
《萬萬沒想到-女王的密室第貳彈》
|
每周六20:00~22:00
|
2015年12月19日~2016年4月30日
|
《女王的密室3》
|
每周六20:00~22:00
|
2016年5月7日~2016年11月5日
|
《奇幻島》
|
每周六20:00~22:00
|
2010年8月2日~2017年1月2日
|
中天綜合台、 中天娛樂台
|
《SS小燕之夜》
|
訪談節目,每周一至周五21:00~22:00
|
2017年7月1日~2017年9月23日
|
中國電視公司
|
《K歌大明星》
|
每周六20:00~22:00
|
2017年10月28日
|
《希望之星》
|
代班主持(與Lulu搭檔) 每周六20:00~22:00
|
2017年3月6日~2018年3月13日
|
TVBS
|
《小燕有約》
|
每周一至周五23:00~24:00
|
除夕特別節目
廣播節目
頻道 |
節目
|
中廣流行網 |
《小燕有約》
|
飛碟電台 |
《陶子晚報》(代班主持)
|
《小燕有約》
|
《飛碟晚餐-小燕有約》
|
《空中愛閱家》
|
頒獎典禮
金曲獎
金鐘獎
金馬獎
金嗓獎
年份 |
節目 |
頻道 |
備註
|
1978年 |
第一屆金嗓獎頒獎典禮 |
華視 |
|
演出作品
電影
年代 |
片名 |
角色 |
主演 |
備註
|
1955年 |
《聖女媽祖傳(媽祖收妖)》 |
童年:林默娘 |
童年:媽祖 |
|
1956年 |
《關山行》 |
小玲 |
乘客任太太之女 |
|
1958年 |
《歸來》 |
|
|
|
《苦女尋親記》 |
黃小燕 |
孤女 |
|
1959年 |
《姊妹花》 |
|
|
香港電懋以旗下影星丁皓交換臺灣童星張小燕拍攝《姊妹花》一片,此片於後榮獲亞洲影展最佳童星獎獎項[25]。
|
1960年 |
《天倫淚》 |
|
|
|
1961年 |
《痴情》 |
|
|
|
《宜室宜家》(英文:Under One Roof) |
|
|
|
1964年 |
《七仙女(續集)》 |
董永 |
七仙女的丈夫 |
(國語,黃梅調歌唱古裝劇)-飾:董永。導演:梁哲夫,監製:賴國財。主要演員:張小燕、柳青、林璣、李冠章、戽斗。台聯影業公司發行。
|
《七仙女(完結篇)》 |
董永 |
七仙女的丈夫 |
黃梅調國語古裝片,導演:梁哲夫。
|
1965年 |
《鳳鳳》 |
|
|
|
《意難忘》 |
|
|
|
《我們六個》 |
|
|
|
《村姑淚》 |
|
|
|
1966年 |
《浪淘沙》 |
|
|
|
《故鄉劫》 |
陳桃 |
|
|
1967年 |
《悲歡歲月》 |
|
|
|
《梨山春曉》 |
|
|
|
《苔痕》 |
|
|
|
《家家戶戶》 |
|
|
|
《挑女婿》 |
|
|
|
1968年 |
《少女心》 |
|
|
|
《過關》 |
|
|
|
1969年 |
《南刀北劍》 |
|
|
|
《劍中之王》 |
|
|
|
《丈夫與我》 |
|
|
|
《新娘與我》 |
|
|
|
《福祿壽》 |
|
|
|
1970年 |
《家在台北》 |
夏之霞 |
|
此片榮獲第8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獎
|
《重慶一號》 |
|
|
|
《馬家溝》 |
|
|
|
《路客與刀客》 |
|
|
|
《雪路血路》 |
袁則玉 |
|
|
1973年 |
《13個半房客》 |
|
|
|
1976年 |
《君子好逑》 |
|
|
|
1978年 |
《雞飛狗跳牆》 |
|
|
|
《白雲長在天》 |
|
|
|
《楓林小雨》 |
|
|
|
1979年 |
《錦標》 |
|
|
|
1981年 |
《中國女兵》 |
|
|
|
1983年 |
《台上台下》 |
|
|
|
1985年 |
《老少江湖》 |
|
|
|
1987年 |
《大頭兵》 |
張燕燕 |
|
|
1988年 |
《丑探七個半》 |
咪咪貓 |
|
|
2009年 |
《愛到底》 |
大賣場顧客 |
|
|
2011年 |
《幸福額度》 |
郭英英 |
|
|
電視劇
舞台劇
音樂作品
單曲
- 在1982年華視綜藝節目《臨風高歌》中,張小燕與高凌風合唱〈只愛我一個〉。
- 在華視綜藝節目《綜藝100》每一集的結尾,張小燕用她的五音不全的嗓音唱〈再見歌〉。
- 在1985年由飛碟唱片發行的陶大偉《'85專輯》中,張小燕與陶大偉合唱〈溫暖的家〉與〈歡喜冤家〉。
- 在中視綜藝節目《娛樂星聞 小燕有約》每一集的結尾,張小燕唱:「輕輕、一聲再見,願你、歡笑永遠。」
兒童故事唱片
- 《小蝸牛的故事》,歌林唱片發行,編號KL-8002
獎項紀錄
亞洲影展
年份 |
頒獎典禮 |
得獎作品 |
獎項名稱 |
結果
|
1958年 |
第五屆亞洲影展 |
《歸來》 |
最佳童星特別獎 |
獲獎
|
1959年 |
第六屆亞洲影展 |
《苦女尋親記》 |
最佳童星獎 |
獲獎
|
1960年 |
第七屆亞洲影展 |
《天倫淚》 |
最佳童星獎 |
獲獎
|
金鐘獎
其他
年份 |
獎項名稱 |
結果
|
1997年 |
「菁鑽大獎」 |
獲獎
|
|
國稅局 納稅楷模獎 |
獲獎
|
2015年 |
《讀者文摘》最受信任綜藝節目主持人獎(第三度獲獎) |
獲獎
|
參考來源
參考資料
參考文獻
- 《台視二十年》編輯委員會 編,《台視二十年:中華民國五十一年至七十一年》,台北市:台灣電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2年4月28日出版。
- 金開鑫 總編輯,《華視二十年:中華民國六十年至八十年》,台北市:中華電視公司,1991年10月31日出版。
外部連結
|
---|
|
1980年代 | |
---|
1990年代 | |
---|
2000年代 | |
---|
2010年代 | |
---|
2020年代 | |
---|
|
---|
|
|
1980年代 | |
---|
1990年代 | |
---|
2000年代 | |
---|
2010年代 | |
---|
2020年代 | |
---|
|
|
---|
|
1970年代 | |
---|
1980年代 | |
---|
1990年代 | |
---|
2000年代 | |
---|
2010年代 | |
---|
2020年代 | |
---|
註: 表示追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