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乡级行政区列表列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下辖的乡级行政区。德宏州下辖有5个县级行政区:瑞丽市、芒市、梁河县、盈江县和陇川县。截止2018年8月,5个县级行政区下共辖有51个乡级行政区,即2个街道办事处、23个镇和26个乡(包括5个民族乡)。
民国21年(1932年),瑞丽设治局成立,民国23年(1934年)瑞丽始设乡镇[1]:81。1932年梁河设治局成立,初设5区,旋改为乡镇[2]:77。同年在今盈江县内成立莲山设治局和盈江设治局,前者于民国23年(1934年)设乡镇,后者于民国27年(1938年)推行乡镇建制[3]:92。民国23年(1934年),潞西设治局成立,民国25年(1936年)设乡镇,与土司制度的㽘练设置合一[4]:25。民国28年(1939年),陇川设治局始设乡镇[5]:45。至此,德宏境内各县级单位下均改为乡镇建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文化大革命前的社会主义改造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德宏州各县被划分为数个区公所和生产文化站。文化大革命时期,各区公所和文化站改置为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后,1984年废人民公社体制,开始设区建乡体制改革。1986年至1988年间,根据云南省区乡体制改革精神,德宏州所有区级行政改设为乡,原乡改为行政村,逐渐形成如今德宏州乡级行政区划的架构[1]:82[2]:78[3]:94-95[4]:30[5]:46。2008年4月,芒市主城的11个社区从芒市镇中分离,新成立勐焕街道办事处[6]:2552,这是德宏州内最新成立的乡级行政区。值得一提的是,德宏州内著名的边关重镇畹町镇,在1954年至1985年之间的行政级别一度为正县处级[7]:23。
现存乡级行政区列表
本列表中,“区划代码”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的“2017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8]。“建制时间”参考《瑞丽市志》[1]:87-97、《畹町市志》[7]:22、《陇川县志》[5]:45,49、《德宏州志·综合卷》[9]:459-684、《中国政区大典》[10]:1087-1096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 云南省卷》[6]:2540-2652。“面积”数据参考《德宏年鉴2017》[11]:72-122。“人口”数据为20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值,单位是人,参考《中国人口普查分乡、镇、街道资料》[12]:表25。“人口密度”的单位是人/平方千米,由前二项数值计算而来,四舍五入保留两位小数。“工业总产值”的单位是万元人民币,数据为2016年统计,参考《2016中国县域统计年鉴(乡镇卷)》[13]:598-620。“主要民族”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 云南省卷》[6]:2540-2652。“词源”参考《德宏州志·综合卷》[9]:459-684和《中国政区大典》[10]:1087-1096。
列表中的州县市部分,“面积”数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数值,单位是平方千米,四舍五入保留两位小数,参考《云南统计年鉴2017》[14]:534-537,因资料的不统一性,乡镇面积之和不等于州县市面积。
图例:
名称
|
区划代码
|
建制时间
|
面积
|
人口
|
人口密度
|
工业总产值
|
主要民族
|
词源
|
位置图
|
德宏傣族 景颇族 自治州
|
533100000
|
1953
|
11,172.24
|
1,211,440
|
108.43
|
略
|
汉族 傣族 景颇族
|
傣语,意为“怒江下游的地方”
|
|
瑞丽市
|
533102000
|
1992
|
944.75
|
180,627
|
191.19
|
略
|
汉族 傣族
|
以瑞丽江得名
|
|
勐卯街道
|
533102001
|
2021
|
232.3
|
112,578
|
484.62
|
240,067
|
汉族 傣族
|
傣语,说法有二:一、意为“飞蚂蚁多的地方”;二、意为“雾城”
|
|
畹町镇
|
533102102
|
1932
|
103
|
13,906
|
135.01
|
6,039
|
汉族 傣族
|
傣语,意为“太阳当顶的地方”
|
|
弄岛镇
|
533102103
|
2000
|
99
|
15,423
|
155.79
|
8,096
|
傣族
|
傣语,意为“青苔塘”
|
|
姐相镇
|
533102104
|
2021
|
64
|
17,984
|
281
|
5,883
|
傣族
|
傣语,意为“宝石街”
|
|
户育乡
|
533102202
|
1986
|
204
|
9,141
|
44.81
|
2,975
|
景颇族 汉族
|
说法有三:一、景颇语,意为“安营扎寨”;二、傣语,意为“野芭蕉生长的地方”,另一说为“头人住过的地方”
|
|
勐秀乡
|
533102203
|
1986
|
283.3
|
11,595
|
40.93
|
4,346
|
汉族 景颇族
|
傣语,意为“生长野姜的地方”
|
|
芒市
|
533103000
|
1996
|
2,900.91
|
389,891
|
134.40
|
略
|
汉族 傣族
|
由茫蛮、茫施蛮等部落名演化而来,1443年立御夷长官司时改称芒市
|
|
勐焕街道
|
533103001
|
2008
|
14.7
|
99,970
|
6800.68
|
不明
|
汉族
|
傣语,意为“黎明之地”
|
|
芒市镇
|
533103101
|
1936
|
340.75
|
46,353
|
136.03
|
32,325
|
汉族 傣族
|
由茫蛮、茫施蛮等部落名演化而来,1443年立御夷长官司时改称芒市
|
|
遮放镇
|
533103102
|
1936
|
413.68
|
51,477
|
124.44
|
66,944
|
傣族 汉族
|
傣语,说法有三:一、意为“沼泽之城”;二、放氏居民开辟的城;三、意为“玫瑰城”,阳光照在水面呈“放”(傣语,玫瑰色)而得名
|
|
勐戛镇
|
533103103
|
1936
|
352.26
|
24,344
|
69.11
|
135
|
汉族
|
傣语,意为“贵重的地方”
|
|
芒海镇
|
533103104
|
1988
|
106.31
|
5,641
|
53.06
|
—
|
汉族 景颇族
|
傣语,意为“榕树寨”
|
|
风平镇
|
533103105
|
1998
|
394.42
|
69,586
|
176.43
|
185,765
|
傣族
|
傣语,意为“波浪散开”
|
|
轩岗乡
|
533103201
|
1936
|
160.38
|
21,501
|
134.06
|
3,380
|
傣族 汉族
|
傣语,意为“斜坝”
|
|
江东乡
|
533103202
|
1988
|
219.69
|
25,240
|
114.89
|
—
|
汉族
|
因地处龙江之东而得名
|
|
西山乡
|
533103203
|
1988
|
252.71
|
12,296
|
48.66
|
—
|
景颇族
|
因地处遮放坝西部山区而得名
|
|
中山乡
|
533103204
|
1988
|
279.4
|
10,170
|
36.40
|
10,764
|
汉族 景颇族
|
以山为名
|
|
三台山 德昂族乡
|
533103205
|
1988
|
146.6
|
7,068
|
48.21
|
4,672
|
德昂族 汉族
|
因山形地貌为三级台地而得名
|
|
五岔路乡
|
533103206
|
1988
|
195.98
|
16,245
|
82.89
|
—
|
汉族 景颇族
|
不明
|
|
梁河县
|
533122000
|
1952
|
1,136.69
|
154,175
|
135.64
|
略
|
汉族 傣族
|
以境内的小梁河得名
|
|
遮岛镇
|
533122101
|
1935
|
30.4
|
22,290
|
733.22
|
45,325
|
汉族 傣族
|
傣语,意为“下城”
|
|
芒东镇
|
533122102
|
2002
|
237.8
|
29,587
|
124.42
|
10,161
|
傣族 汉族
|
傣语,意为“田坝里的村庄”
|
|
勐养镇
|
533122103
|
2002
|
263.7
|
17,371
|
65.87
|
6,190
|
傣族 汉族
|
傣语,意为“养人坝”(养人是古代居于此的氏族)
|
|
平山乡
|
533122201
|
1984
|
125.8
|
16,209
|
128.85
|
150
|
汉族
|
不明
|
|
小厂乡
|
533122202
|
1988
|
56.3
|
9,415
|
167.23
|
98
|
汉族
|
不明
|
|
大厂乡
|
533122203
|
1988
|
39.6
|
8,184
|
206.67
|
—
|
汉族
|
1740年,大厂乡的驻地建村,取名“下大厂”,1851年发展为集市后改名“大厂街”
|
|
九保 阿昌族乡
|
533122204
|
1988
|
161.2
|
13,673
|
84.82
|
23,260
|
汉族 阿昌族
|
1913年,李根源将之划归腾冲县城关镇,命名“九保街”(因腾冲县有一至八保街)
|
|
曩宋 阿昌族乡
|
533122205
|
1988
|
116.3
|
20,115
|
172.96
|
4,890
|
汉族 阿昌族
|
傣语,意为“双河”。曩宋河与大盈江在此交汇
|
|
河西乡
|
533122206
|
1939
|
127.9
|
17,331
|
135.50
|
2,044
|
汉族
|
因辖区在大盈江西岸而得名
|
|
盈江县
|
533123000
|
1951
|
4,316.97
|
305,167
|
70.69
|
略
|
汉族 傣族 景颇族
|
以大盈江流经县境得名
|
|
平原镇
|
533123101
|
1984
|
386.13
|
80,481
|
208.43
|
392,080
|
汉族 傣族
|
傣语称“棒龙”,意为“小平原”,位于盈江坝
|
|
旧城镇
|
533123102
|
1987
|
133.3
|
22,383
|
167.91
|
214
|
傣族 汉族
|
“旧城”为傣语“姐告”意译,历史上曾是干崖土司驻地
|
|
那邦镇
|
533123103
|
1996
|
87.35
|
3,495
|
40.01
|
39
|
汉族
|
景颇语,说法有二:一、意为“迷路的地方”;二、意为“出毒气的地方”
|
|
弄璋镇
|
533123104
|
2001
|
345.6
|
45,270
|
130.99
|
92,614
|
傣族 汉族
|
傣语,意为“象塘街”
|
|
盏西镇
|
533123105
|
2001
|
351.41
|
21,515
|
61.22
|
59,785
|
傣族 景颇族
|
傣语,说法有二:一、意为“晒渔网的台地”;二、意为“失败伤心的台地”
|
|
卡场镇
|
533123106
|
2002
|
347.12
|
10,111
|
29.13
|
33,606
|
景颇族 傈僳族
|
景颇语,意为“浅流河”
|
|
昔马镇
|
533123107
|
2002
|
299.3
|
11,740
|
39.22
|
28,880
|
汉族
|
说法有二:一、因商人在此放马休息而得名;二、太平大寨赵姓商人曾在此洗马而得名
|
|
太平镇
|
533123108
|
2005
|
419.03
|
30,032
|
71.67
|
27,876
|
傣族 汉族
|
传说中,大盈江西岸的莲花山像一朵莲花,太平街似一片荷叶,无论江水怎样暴涨荷叶都漂浮在水面,太平无事
|
|
新城乡
|
533123201
|
1988
|
290.05
|
18,142
|
62.55
|
8,012
|
傣族 景颇族
|
干崖土司于1662年迁至此,故名
|
|
油松岭乡
|
533123202
|
1988
|
83.34
|
12,142
|
145.69
|
—
|
汉族
|
不明
|
|
芒章乡
|
533123203
|
1987
|
360.63
|
11,583
|
32.12
|
2,656
|
景颇族 傣族
|
傣语,意为“石榴村”
|
|
支那乡
|
533123204
|
1988
|
374.37
|
13,765
|
36.77
|
11,007
|
景颇族 傣族
|
傣语,说法有二:一、意为“腊人城”;二、意为“田坝中的村镇”
|
|
苏典 傈僳族乡
|
533123205
|
1988
|
466.22
|
8,217
|
17.62
|
17,535
|
傈僳族
|
傈僳语,意为“雾茫茫的坝子”
|
|
勐弄乡
|
533123206
|
1987
|
228.12
|
9,832
|
43.10
|
186
|
汉族
|
傣语,意为“水塘地方的集市”
|
|
铜壁关乡
|
533123207
|
1987
|
314.41
|
6,459
|
20.54
|
714
|
景颇族
|
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云南巡抚陈用宾在此设“铜壁关”防御外敌
|
|
陇川县
|
533124000
|
1951
|
1,872.91
|
181,580
|
96.95
|
略
|
汉族 景颇族 傣族
|
说法有二:一、陇川为麓川故地,以其谐音得名;二、陇川土司原驻陇把,原属麓川,遂各取一字得名
|
|
章凤镇
|
533124101
|
1939
|
146
|
53,370
|
365.55
|
45,056
|
汉族 傣族
|
傣语,意为“大象吼叫的地方”
|
|
陇把镇
|
533124102
|
1988
|
217
|
18,474
|
85.13
|
25,466
|
汉族 景颇族
|
傣语,意为“驻兵防守森林的地方”
|
|
景罕镇
|
533124103
|
1988
|
250.4
|
23,536
|
93.99
|
98,568
|
汉族 景颇族
|
傣语,意为“金子城”
|
|
城子镇
|
533124104
|
1939
|
199.5
|
24,768
|
124.15
|
16,558
|
景颇族 傣族 傣族
|
明朝在此建“景永城”,俗称“城子”
|
|
户撒 阿昌族乡
|
533124201
|
1988
|
251.9
|
22,773
|
90.40
|
45,457
|
阿昌族 景颇族
|
傣语,意为“构皮树坝头”
|
|
护国乡
|
533124202
|
1988
|
160.4
|
6,181
|
38.53
|
1,849
|
汉族 景颇族
|
传说中有仙牛在此斗架,以其中一牛“护角”取名(角在汉语德宏方言中读作“guó”)
|
|
清平乡
|
533124203
|
1988
|
196.7
|
11,020
|
56.02
|
1,410
|
景颇族 傣族
|
民国时期陇川设治局派员到此收税,视此地清净平安,故名
|
|
王子树乡
|
533124204
|
1988
|
262
|
13,976
|
53.34
|
1,128
|
汉族 景颇族
|
传说中此地有一棵树王而得名
|
|
勐约乡
|
533124205
|
1988
|
200.15
|
7,482
|
37.38
|
6,920
|
景颇族
|
傣语,意为“生长野芭蕉的地方”
|
|
地图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乡级行政区划图
已撤销乡级行政区列表
本列表中,“建制时间”参考《瑞丽市志》[1]:96、《瑞丽市志 1978-2005》[15]:58、《畹町市志》[7]:24-26、《陇川县志》[5]:48与《德宏州志·综合卷》[9]:459-684。“撤销时间”与今属政区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 云南省卷》[6]:2540-2652。“词源”参考《德宏州志·综合卷》[9]:459-684和《中国政区大典》[10]:1087-1096。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德宏州实行区乡体制改革(各县市时间不同),改革前乡为区公所下辖的行政区;改革后,各区改为乡,原乡改为行政村。因改革前后体制差异过大,本列表仅列出区乡体制改革后曾经设置、并撤销了的乡级行政区。
图集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部分乡级行政区图集
注释
- ^ 原作“曼棒乡”,1994年中缅联检勘界时确定将畹町地名中的“曼”改为“芒”。
参考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