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漫畫
推理漫畫,是以推理方式解開故事謎題的一種漫畫。通常其故事都要有謎團與主要負責解開謎團的人,題材以兇殺案為主,解謎主角大多是偵探/警察/業餘偵探。因日本漫畫業的發達,現今市面上主流原創推理漫畫主要為日系推理漫畫,且大多為翻譯作品。日本以外地區所出品的推理漫畫仍然很少,在推理漫畫界中仍為小眾文化,尚在起步階段。 歷史早期的推理/侦探漫畫多以名著為腳本并加以改編,原創的推理漫畫非常少,總體市場也不熱門。80年代較熱門的有弘兼宪史的《偵探物语》、石森章太郎的《草壁署迷宮課迷宮先生》等。另外還有一些如野間美由紀的偵探拼圖遊戲、神谷悠的迷宮殺人事件、森次千尋的神探北詰拓等少女風格的推理漫畫。 這個狀況直到1992年開始在讲谈社旗下的《週刊少年Magazine》上連載的純本格推理漫畫《金田一少年之事件簿》獲得强烈的反響與巨大的成功后才改觀。接著,做為競爭對手小學館為了能在這市場上分一杯羹,漫畫《名偵探柯南》從1994年開始在《週刊少年Sunday》雜誌上連載[1]。 在這2個作品的帶動所引發的神秘推理熱潮下,其它同類作品也陸續加入這個新市場競爭。如1995年的《傀儡師左近》、1996年的《心理搜查官草薙葵》、1997年的《名侦探21休》、1998年的《少年偵探Q》等。但大多都因人氣不佳而最後草草停刊。 然而因為製作成本較高的關係,基於商業利益考慮,市場上通常沒有純原創的推理動畫。大多數作品都是基於原作改編的二度創作,如《鴨子偵探》、《金田一少年之事件簿》等。至於其他的像是以福爾摩斯為原型的《名偵探福爾摩斯》或是《名偵探柯南》的劇場版則是藉著原作品的知名度而創作的商業衍生作品。 基本資料特徵形式通常是以推理解謎至上為準則,注重公平與理性邏輯。優點是可以滿足以解謎為樂趣的讀者,通常儘可能地讓讀者和偵探擁有同樣線索、站在同一視角。部份作品中會有「給讀者的挑戰狀」的宣言(例如:《少年偵探推理日記》),也就是告訴讀者「到這裡你已擁有足以解開謎題的線索」,挑戰讀者是否能與偵探一樣解開謎題。 推理漫畫指的是一定要有推理成份的漫畫。但日語中偵探小説等於推理小説,造成這偵探和推理兩個名稱的混談[2]。另外,由於推理漫畫的作品不多,因此出版商把偵探漫畫和推理漫畫歸類成“偵探推理”。為此有許多只有悬疑、科幻、恐怖卻沒有推理成份的偵探漫畫以及犯罪漫畫也"被"歸類到推理漫畫中。 由於漫畫的對象通常是少年、青年,所以這類的漫畫大多採用主要登場人物的時序凍結的方式(主要的人物永遠都不會變老,年齡也不會增加,但時間卻在移動)。 題材常見的推理漫畫題材都包括:
專有名詞whodunit、whydunit、howdunit在古典推理小說中,有「whodunit」、「whydunit」和「howdunit」這三大元素。分別表示:
漫畫中的名偵探
常見漫畫作品部分作品由於類型比較模糊或主題的轉變因而難以明確分類。 純推理漫畫
包含其它元素的推理漫畫
犯罪偵探漫畫(偽推理漫畫)該類漫畫常因為有偵探、刑警的關係,常被當成推理漫畫。
參考資料相關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