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訊號處理器
![]() ![]() 數位信號處理器(英語: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縮寫:DSP)是一種專用於數位信號處理的微處理器[1][2], 通常由MOSFET制成[3][4],被广泛应用于電信、音訊處理、數位圖像處理、雷達、聲納等领域,以及消費電子產品中[3]。 數位信號處理器的特點
數位信號的處理數位信號的處理可由通用微處理器完成。可能的優化為: ![]() 數據運算指令
程序流程
歷史1978年,AMI發佈了S2811處理器[3][4],它被設計成微處理器的周邊裝置,必須由主處理器初始化後才能工作。S2811在市場上也不成功。 1979年,Intel發佈了一種「模擬信號處理器」——2920處理器[5]。它包含一組帶有一個內部信號處理器的片上ADC/DAC,但由於它不含硬件乘法器,因此在市場上銷售並不成功。 同年,貝爾實驗室發表了第一款單芯片DSP,即Mac 4型微處理器。繼而於1980年的IEEE國際固態電路會議上出現了第一批獨立、完整的DSP,它們是NEC的μPD7720處理器和AT&T的DSP1處理器。這兩種處理器都是在公共交換電話網的遠程通信研究中受到了啟發而產生的[3]。 還有一種早期的DSP,Altamira DX-1,它使用一組帶有延遲轉移和轉移預測機制的四整數組流水線[來源請求]。 通用CPU中有些技術是受到帶有擴展模塊的DSP的影響而出現的,例如Intel的IA-32架構指令集中的MMX擴展。 大部分DSP使用的是定點算法,這是因為在信號處理的一般實際應用中不需要使用浮點運算比定點運算多提供的那部分額外的精度範圍,而使用定點算法犧牲了不需要的精度,卻大大提高了速度。另一方面,浮點DSP則常用在科學計算和某些需要高精度的應用中。 DSP芯片通常採用專用集成電路設計,然而亦可使用FPGA芯片來實現DSP的功能,FPGA的I/O頻寬比DSP頻寬大十多倍。 參見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