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局域网鉴别与保密基础结构
无线局域网鉴别与保密基础结构(WLAN Authentication and Privacy Infrastructure,WAPI)是一个关于无线局域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15629.11-2003)。虽然它被设计为基于WiFi运行,但其与IEEE 802.11无线网络标准所用安全协议的兼容性存疑。中国曾两次向ISO提交标准化申请,但最终于2011年11月21日撤回第二次申请[1]。 技术细节WAPI起初是为了解决WEP中的安全漏洞而诞生,主要由WAI(WLAN authentication infrastructure,无线局域网鉴别基础结构)和WPI(WLAN privacy infrastructure,无线局域网保密基础结构)两部分组成。WAI定义了无线局域网中身份鉴别和密钥管理的安全方案。WPI定义了无线局域网中数据传输保护的安全方案,包括数据加密、鉴别和重放保护等。[2] WAPI标准中使用了SM4分组密码算法(GM/T 0002-2012,即原SMS4分组密码算法)[3],ECDSA椭圆曲线数字签名算法以及ECDH密钥交换算法。其中SM4分组密码算法由国家商用密码管理办公室发布。[4]根据不同的情况,也可以使用AES来替代SM4(草案JTC1/SC6 N14619)。 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从2003年开始,中国陆续颁布一系列采用WAPI安全协议的无线局域网基础性国家标准[5]:
暂停发布此专有标准后,中国试图要求外国公司遵守之,引起后者不满,他们只能从中国公司购买许可。在中国2004年宣布的6月1日最后期限前,英特尔宣布停止对华出售WiFi芯片。该年4月的中美商贸联委会会议之后,中国又宣布推迟WAPI的实施,表示会与IEEE商讨修改WAPI,以便和现行WiFi标准兼容[6]。 ISO标准![]() 维基新闻中的相关報導:中国就WAPI进入ISO受挫一事提出申诉 中国在2005年10月提交了修订后的WAPI标准化提案(ISO/IEC JTC1 N7904),不过在次年3月ISO还是通过802.11i(ISO/IEC JTC1 N7903)加密标准,并驳回WAPI提案[7]。2009年6月,中国重新提交WAPI标准申请,期間WAPI的基礎架構虎符TePA(Tri-Element Peer Authentication,三元对等鉴别)通過ISO認證(ISO/IEC 9798-3:1998/Amd 1:2010)。[8][9][10]2011年11月21日,中国政府将申请撤回,ISO随即将WAPI项目取消。[1] 在本国的产业化2008年,WAPI在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WLAN入网测试规范中被定为A类必须满足的测试项[11]。 2008年8月,北京奥运会期间,WAPI在奥运场馆无线覆盖项目中应用[12]。 2008年9月,WAPI产业联盟面向应用市场推出WAPI SOM系列解决方案,开展面向运营商的示范网专案[13]。 2009年1月,全球无线晶片厂商Marvell的核心晶片模组厂商海华科技推出了全系列配合WAPI应用的无线模组IC[14]。 2009年4月,中國政府實行WAPI標准,採用了“支援WAPI兼容WiFi”的方式,推行WAPI。[15]中國大陸市面上銷售的帶WLAN功能的行貨手機均支援之。實際上由於WAPI和WiFi的硬件架構雷同,因此相當於WiFi開禁。[16][17]兼容WiFi實際上是為了加快WAPI產業化成熟,而向IEEE做出的一種妥協。[18] 2009年6月18日,摩托罗拉宣布中国第一款支援WAPI高速无线网络接入的智慧手机MOTO A3100正式上市[19]。 2013年12月,商务部公布的《第24届中美商贸联委会中方成果清单》显示WAPI的核心专利已在美国通过专利。至此,中德英法日韩美等多个国家已经承认相关专利[20]。 2015年5月,WAPI产业联盟成员推出第一款SOHO级WAPI路由器[21], 2016年9月,中国海关启动大规模WAPI网络建设[22][23]。 截至2019年6月,支持WAPI的芯片已达500多个型号,全球累计出货量已超过130亿颗;支持WAPI的移动终端和网络侧设备等已超过13000款[24]。 2020年12月,重庆海关联合中国电信重庆公司建成可接入海关业务网络的WAPI无线局域网投入机场口岸试运行[25]。 2021年1月,中国南方电网首个变电站WAPI网路建成投运。[26][27]。 WAPI产业联盟WAPI产业联盟成立于2006年3月7日。[28]截至2019年7月[update],WAPI产业联盟成员已发展到94家,包括三大电信运营商和ICT领域骨干企业。”其中理事成员有:[29]
评论《知识产权报》将其称为“中国的自主创新标准”, 《知识产权报》写道,“技术独立,才有经济和政治上的独立","我们的企业从战略上被遏制,被标准制定者牵着鼻子走,因为他们掌握和控制着产业发展和升级的方向。因此,中国标准亟待‘自强’”[30] 新华社将其称为“中国自主创新的技术”,并称其“将进入国际市场”。[31] IEEE 802.11工作组认为其使用“未公开的算法”、“无法评估该标准的有效安全性”[32]。 参考文献
相关条目外部連結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