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县城隍庙旧址
31°34′32″N 120°17′35″E / 31.57548°N 120.29304°E 无锡县城隍庙旧址位于中国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恒隆广场(Center 66)南侧的后西溪广场上。该建筑建造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历经变迁,现存庙门戏台和一些附属建筑。 简介无锡之有城隍庙始于宋代,原建筑位于无锡县衙西侧。明洪武二年(1369年),知县熊懋徙建城隍庙于三皇街,正统二年(1437年)庙毁,知县项伾重修。后知县范泽又修,邵宝撰写了重修记。渐至明末,迭有修葺。清康熙初,无锡知县吴兴祚又重修。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大殿倒塌,地方人士进行募资修建。嘉庆年间,增建了西偏厅、堂屋、走廊、庑舍等建筑。咸丰十年(1860年),城隍庙被太平軍烧毁,仅剩头门及仪门。直到光绪二年(1876年),邑人吴汝渤等集资兴修,才重建内殿。[1] 当时整座庙的建筑,由门头、仪门、庑舍、大殿、庭院等部分组成,其中门头挂“城隍庙”竖匾,仪门书“你来了吗”横额一块,戏台直通大殿,中间有一空地,可容千人。正中大殿屋檐下挂有一把大算盘,两旁写有四句歇语:“人有千算,天只一算,阴谋暗算,总归失算。”殿内神龛中供城隍神像,旁立判官,神案前有八个泥塑皂隶,还有牛头马面。大殿后是庭院,庭院内有后殿,供有比大殿中略小的城隍神像一尊,是要每年农历三月廿八抬至惠山朝拜东岳行庙之用。另有内殿,为城隍卧室,供奉城隍夫人。[1] 辛亥革命后,庙宇作为民居、学校。1983年改为崇安区少年宫,存有偏厅、廊庑、廊亭、侧门等建筑。[2]其中,戏台与庙门相连,呈凸字形,门旁置抱鼓石一对,浮雕日月麒麟图案,两边厢房构成戏台的两翼,是化妆间、道具室。过去有习俗每逢农历五月廿八为城隍诞辰,每于前一日请戏班演京戏两天酬神,民众聚观于殿内。戏台高约3米。台口两侧立花岗石方柱一对。石柱北面和东西两面内侧各镌楹联一付。北面楹联,其上联为:“神听和平,雅奏重番新乐府”,下联为:“民钦正直,崇台式焕旧规模。”[3] 2008年11月,因建恒隆广场,东大街各建筑悉数拆除,崇安区少年宫内的城隍庙亦在列。2013年9月,随着无锡恒隆广场的开幕,拆迁时悉心保存的城隍庙旧址原建筑构件亦予重组回迁,使六十余年内一直藏于其他建筑内的城隍庙重得面世。[2][4] 逸事
参考资料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