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用楫

李用楫
清代辑《江苏宜兴李氏三忠事迹考证》之武舟公像
清代辑《江苏宜兴李氏三忠事迹考证》之武舟公像
大明兵部侍郎肇高廉雷瓊羅巡撫
籍貫南直隶宜兴县
族裔漢族
字號字若济,号武舟
出生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
南直隶宜兴县
逝世永曆六年(清顺治九年,1652年)
广西合浦县
出身
  • 崇禎十二年己卯科舉人應天鄉試第三名舉人
  • 崇禎十六年癸未科同進士出身

李用楫(1617年—1652年),字若济,号武舟南直隶宜兴县人。明末及南明政治人物。

生平

崇祯十二年(1639年)舉應天府鄉試第三(經魁[1],崇祯十六年(1643年)登进士,任廣東瓊州府推官。隆武二年(1646年),永曆帝肇慶即位,李用楫任給事中,正值安南,李用楫受命前往往,歸至廉州李成栋率清軍攻陷海北,用楫逃至琼州。成栋驰檄招降。用楫勸洪天擢及士民投降,被逐。

历官御史太常寺少卿。當時朝廷分楚黨、吳黨,互相傾軋,李用楫為吳黨重要人物。[2]

南明永曆四年(1650年)以兵部侍郎巡抚五府一州。永历六年(清顺治九年,1652年),率兵在广西合浦青头营与清兵激战兵败,投水自尽。[3]

参考文献

  1. ^ 《崇禎十六年癸未科進士三代履歷》
  2. ^ 顧誠《南明史·第十九章》第一节 楚党和吴党:按钱秉镫的说法:“先是,朝士有东西之分,自东粤来者,以反正功气凌西人;而粤西随驾至者,亦矜其发未剃以嗤东人。而东、西又各自为镇。久之,遂分吴、楚两局。主持吴局者,阁臣朱天麟、吏部侍郎吴贞毓、给事张孝起、李用楫,外则制辅堵胤锡也;而江右之王化澄、万翱、雷德复,蜀中之程源、粤东之郭之奇实为之魁。
  3. ^ 《永曆實錄·洪天擢传》:洪天擢,号西崖,直隶歙县人。中崇祯丁丑进士,由部郎升武昌知府,以清刚子惠宜其士民。崇祯末,兴国土寇吕瘦子作乱,袁继咸乎之。余党犹蠕动不息,天擢抚慰安插,乃大定。崇祯十七年,擢副使,分巡下江防道。武昌兵寇频仍,天擢自以恬素,非御乱才,欲致仕去。已而南都陷,归路绝,不果。移海南道,驻琼州。天擢以琼海阻大洋,谓可粗安,便之。莅任两载,楫抚黎、汉,得安堵。隆武中,求崇膴者旦暮九卿,天擢处海外,为安身计,不通请谒,故不迁。
    隆武二年,上即位于肇庆,安南请封,给事中李用楫受命往,归至廉州。清李成栋攻陷海北,用楫走渡琼州。成栋驰檄招琼崖降。天擢会用楫,议阻海抗之。用楫对琼士民大言曰:“今天下已尽去,更为谁守?唯宜早遣纳款以全百姓。”用楫方服所赐一品服,天擢怒,揽其玉带曰:“公此带出谁所赐,而作此语也?”拉碎之,奋臂批用楫颊。部民噪起,逐用楫。顾用楫以此渡海,走钦州,清兵不至,遂得至南宁,达行在。而天擢阻海守,成栋盛兵来攻,城垂陷。天擢投缳,坠地不死。成栋雅重天擢,调护备至。
    天擢不能自坚,乃请以降顺归农。成栋留之军中,未遣归。既反正,天擢以与谋归顺功,特诏起用,擢吏部左侍郎。天擢素无宦情,又以名节不全,用反正功居卿贰,悒悒不自理。恒称疾不视事,绝荤酒,闭户诵佛书。李用楫怀见逐之怨,又畏其扬己海外大言也,每朝会,必以气凌轹之。天擢积不能忍,顾用楫叹曰:“天擢不幸,求死不得耳!公言天下已尽去,更为谁守,今日已得主公,勉力尽忠,玉带尚可补也。”用楫赧退,由是恨天擢刺骨。
    永历三年,天擢九乞骸骨,得请,去寓高州。高州守将李明忠骄愤无度,以贿结用楫为兄弟。用楫为之地,遽以无尺寸功加宫保,封恩平伯,因与用楫为腹心交。用楫谓明忠曰:“天擢旧官海外,有异宝,为少宰,复受多金,可袭杀之,我保其无他。”明忠夜发卒攻天擢,杀之,歼其家,童稚无免者;掠其赀,不满百金。明忠叹曰:“给事第欲报私怨,而使我杀此穷老措大耶!”事露,用楫方与王化澄、吴贞毓比,遂无致诘者。天擢门人武昌郑古爱欲击杀用楫于廷,用楫匿免。
  • 《宜兴人物志》(上册)
Prefix: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

Kembali kehalaman sebelumn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