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氏红淡比
森氏紅淡比(学名:Cleyera japonica var. morii (Yamamoto) Masamune)是五列木科、紅淡比屬、紅淡比下的一個變種,常綠喬木。紅淡比原生於日本、臺灣、中國、緬甸、尼泊爾、印度北部的溫暖地區[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而森氏紅淡比是臺灣特有變種。紅淡比是常綠橡木林中第二層的常見樹種,在日本神道中被視為神聖的植物,也是神社中的常見樹種。 形態高度可達10公尺,單葉互生,無托葉,葉片6-10公分長,卵形,先端鈍圓、圓或微凸,葉全緣,表面光滑,革質,近軸面深綠色有光澤,遠軸面黃綠色,側脈不明顯,葉柄有深溝。樹皮光滑,是深紅褐色。花朵小型具香氣,鮮奶油白,具初夏開放。兩性花,簇生於葉腋;花萼5枚;花瓣5枚,與雄蕊交錯;雄蕊多數;雌蕊1枚,子房上位,無被毛,3心皮,中軸胎座,胚珠多數。漿果為球形,紅色,成熟後變黑,內含多種子。[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用途紅淡比的木材可用於器皿用具(尤其是梳子)、建材、以及燃料,並廣泛種植於花園、公園、和神社中。 紅淡比在日本神道信仰中,是神聖的樹,另外還有其他常綠樹木如檜木、被稱為"kansugi(神杉)"的柳杉。傳統的神社常由神木圍繞,而在祭神儀式中,會出現紅淡比的枝條以"紙垂(shid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裝飾後做成的"玉串(tamagushi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名稱背景紅淡比的英名和日名為"sakaki",在漢字寫作"榊",也就是神木、神聖之樹的意思。詞典編纂者Michael Carr寫道:
"Sakaki",也就是"榊",的名稱首次出現於"今昔物語集"(12世紀),但有兩篇8世紀的文本則稱之為"賢木"(古事記)和"坂木"(日本書紀)。源式物語第十章的標題就是"賢木",即"Sakaki"。此章名來自這段內容:
將sakaki寫作"榊"的詞源尚不明暸。語言學家一致同意,字尾"-ki"來自"樹"。而兩個最有可能的來源則是:"sakae-ki"("栄樹",即常綠樹木),或者"sakai-ki"(境樹)。Carr依日本傳統和古聲韻學,支特後者的說法。 参考文献
扩展阅读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