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割占的中国领土是指俄罗斯在沙俄、苏俄、苏联时期通过一系列条约、军事或者外交手段割占大清帝国、中华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土。
两国领土本不接壤,17世纪沙俄东越乌拉尔山,征服西伯利亚后,两国成为邻国。自彼得一世开始,沙俄将扩张范围指向蒙古高原、黑龙江流域和中国西北地区。[1]大清帝国通过签订《尼布楚条约》、《布连斯奇界约》和《恰克图界约》,遏制沙俄的扩张。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大清帝国国力逐渐走向衰落,沙俄通过一連串的不平等条约(見列表),取得中国外东北和外西北15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中華民國大陸時期,在苏联的支持下,外蒙古独立,唐努乌梁海则被苏联兼并。
除此之外,1900年俄國在八國聯軍之外,並初次派大軍侵略了東北全境[2],後來因為俄方不撤軍引發日俄戰爭,被劃分為日本取得的利益,直到九一八事變後再度被關東軍佔領,不過最終沒有被併吞而是成立滿洲國,1945年又一度被紅軍佔領,直到東北移交給中華人民共和國。[3]
與蘇俄交涉失去領土的歷史
现时名义上的中国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已不再官方声索历史上被俄国割占领土,主要为民间人士和团体质疑和声索被割占领土。
19世纪中叶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引发太平天国、云南回变、同治陕甘回变、同治新疆回变。大清帝国国力逐渐走向衰落,导致英俄等外国势力趁虚而入展开大博弈。由于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并没有实力完全控制大清疆域,1917年沙俄灭亡后,苏俄在十月革命和俄国内战逐渐控制原沙俄领土,并通过苏俄对华宣言宣称廢除與日本、中國和以前各協約國所締結的一切秘密條約,要把沙皇政府獨自從中國人民那裏掠奪的或與日本人、協約國共同掠奪的一切交還中國人民以後,立即建議中國政府就廢除1896年條約、1901年北京條約、1907年至1916年與日本簽定的一切協定進行談判。但由于北洋政府内部持续军阀混战,中国没有稳定的中央政府与苏俄和苏联签订条约。
1928年完成北伐的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于1932年与苏联复交、并于1945年通过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承认外蒙古独立。中华民国政府在1949年后因中國內戰而無法統治中國大陸而迁往台湾,其历届政府仅名义上维护中华民国主权,事实上搁置领土争议。[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一年内便已经实际取得了中华民国除西藏和台湾以外的全部疆域,196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蒙古人民共和国签订边界条约正式解决了中蒙边界问题。
1960年代中共与苏共历经中苏交恶,一度爆发边界冲突。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最终仍与苏联以及苏联解体后形成的俄罗斯联邦、哈萨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等国签订了边界条约,从而几乎解决了所有陆地边界问题。根据条约和国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法理上和事实上都不再对沙俄、苏俄、苏联以及俄罗斯联邦侵占和继承的领土持有主权争议。[5]
與其他國家割讓領土比較
1980年代中英談判有關中國收回香港問題,《明報》社長金庸批評,中國不去收回俄羅斯侵佔170萬平方公里的外東北和外西北,卻要收回香港這1,100平方公里的彈丸之地。據香港文匯報駐北京站主任程翔在2018年憶述,當年外交部朋友跟他說「金庸怎麼老是給外交部出難題?」,「外交部組織了清史學家與邊疆問題學者研究[...],最終學者感覺難以反駁,只能找鄧小平『做金庸的工作』」[6]。1981年鄧小平在人民大會堂接見金庸,金庸沒有再公開拿蘇聯割地來比較,金庸並於1984年成為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
列表
注释
参考文献
- ^ 1.0 1.1 1.2 1.3 1.4 1.5 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沙俄侵华史·第一卷》. 北京市: 人民出版社. 1976年10月: 第83页、第183页、第187页、第208页、第214页、第251页、第253页.
- ^ 帝俄出兵侵占东北与血洗海兰泡和江东六十四屯. www.historychina.net. [2024-09-21].
- ^ 徐全. 被忘卻的國軍抗俄戰爭 被淡化的忠貞血淚史----紀念中東路戰爭95週年. 2024-03-21 [2024-09-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27) (中文).
- ^
關於台端所詢唐努烏梁海歸屬乙節,查唐努烏梁海係泛指介於薩彥嶺至唐努山之間狹長地帶,面積17萬平方公里,原屬外蒙古一部份。另查蒙古於1961年10月27日加入聯合國,係一主權國家,與世界140餘國維持外交關係,其中包括中國大陸,我國作為國際社會之一員,自應尊重國際社會的共識。行政院於民國91年元旦修正通過「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施行細則」第3條及第56條修正條文,不再視蒙古為大陸地區,以利我與蒙古正常交往。我國於2002年在蒙古設立代表處,秉持理性及務實的態度,加強雙方實質關係,不涉及固有疆域之爭議,蒙古於2003年在台北設立代表處,推動台蒙雙邊交流,建立互惠互利合作關係。
蘇聯於1921年在唐努烏梁海設立「圖瓦人民共和國」,惟未獲中華民國政府承認。1944年「圖瓦人民共和國」加入蘇聯,改名為「圖瓦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1945年中華民國與蘇聯簽署「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維持外蒙古現狀。中華民國駐蘇聯大使傅秉常於1948年5月照會蘇聯外交部聲明唐努烏梁海係中華民國領土。1949年中華民國宣布廢止「中蘇友好同盟條約」。蘇聯於1991年瓦解後,圖瓦共和國成為俄羅斯聯邦境內83個「聯邦主體(federal subject,類似州或省)」之一。 我作為國際社會的一份子,務實考量國際局勢與實際需求,為拓展與俄羅斯的實質關係,我於民國82年7月在俄國首府莫斯科設立代表處,俄羅斯也於民國85年12月在台北設立代表處,雙邊年度貿易金額已突破40億美元,今後亦將在現有基礎上繼續努力,推動雙邊關係。
- 以上各節,敬請參考。
—— 順頌 時綏 外交部亞西及非洲司
- ^ 5.0 5.1 5.2 5.3 5.4 何羽. 《中哈、中吉、中塔边界问题圆满解决的历史过程及其启示》. 福州市福建省中共党史学会: 《党史研究与教学》2012年第一期. 2012年.
- ^ 影片2:08:17-2:10:40、2:24:49-2:25:30程翔談及鄧小平接見金庸。【第十一講】吳靄儀:金庸.查良鏞--江湖與現實. YouTube. 2013-11-13 [2021-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3). . 此段發言有被媒體報導,但是沒有完整謄錄,見區家麟. 記吳靄儀一席話:金庸的理想.查良鏞的現實. 立場新聞. 2018-11-13 [2020-06-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7).
- ^ 《尼布楚条约》:鸦片战争以前清朝的重大外交胜利. [2024-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23).
- ^ 8.00 8.01 8.02 8.03 8.04 8.05 8.06 8.07 8.08 8.09 8.10 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沙俄侵华史·第二卷》. 北京市: 人民出版社. 1976年10月: 第81页、第133页、第137页、第166页、第215页、第223页、第224页、第227页至第228页.
- ^ 王铁崖. 《中外旧约章汇编》. 上海市: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 第85页至第86页.
- ^ 作者:黎蝸藤;责任编辑:羅元祺. 中日關係再認識(五):庫頁島是被日本「竊佔」嗎?.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2018年7月6日 [2018年7月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10月2日) (中文(繁體)).
- ^ 作者:黎蝸藤;责任编辑:羅元祺. 其實1860年《中俄北京條約》,根本沒有割讓庫頁島.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2018年7月27日 [2018年7月2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3月13日) (中文(繁體)).
- ^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沙俄侵华史·第三卷》. 北京市: 人民出版社. 1976年10月: 第2页至第4页、第258页、第282页、第334页.
- ^ 13.0 13.1 13.2 13.3 李强; 纪宗安. 《十九世纪中后期清政府对帕米尔的政策》. 乌鲁木齐市: 《西域研究》2004年第三期. 2004年.
- ^ 新疆日报. 中塔边界勘定结束 我国新增上千平方公里领土. 凤凰网. 2008年10月5日 [2014年11月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11月9日) (中文(简体)).
- ^ 15.0 15.1 15.2 15.3 15.4 陈明远. 《百年租界的数目、面积和起讫日期》. 北京市中国科学院: 《社会科学论坛》2013年第六期. 2013年.
- ^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沙俄侵华史·第四卷·上》. 北京市: 人民出版社. 1976年10月: 第42页、第54页第61页、第80页、第84页至第85页、第135页至第137页、第160页、第184页、第249页至第250页、第272页、第329页.
- ^ 大连市史志办公室. 《大连市志·民俗志》. 北京市: 方志出版社. 2004年: 第332页. ISBN 9787801923950.
- ^ 18.0 18.1 18.2 孙国军. 《论中苏外交中的中东铁路问题》. 赤峰市: 赤峰学院学报2007年第六期(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
- ^ 万福麟; 张伯英. 《黑龙江志稿》. 哈尔滨市道里地段街179号: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92年5月: 第59页. ISBN 7207022425.
- ^ 《清史稿·卷五十七·志三十二·地理四 黑龙江》:江东六十四屯在焉。精奇里江以南,黑龙江以北,东以光绪九年封堆为界,有伯勒格尔沁河、博尔和里鄂模,南北一百四十里,东西五十里至七十里。
- ^ 宋小濂; 黄纪莲. 《北徼纪游》. 哈尔滨市: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4年: 第7页至第8页.
- ^ 孙蓉图; 徐希廉. 《瑷珲县志》. 台北市: 成文出版社. 1974年: 第288页.
- ^ 23.0 23.1 薛衔天. 《江东六十四屯惨案研究》. 北京市: 《近代史研究》1981年第一期. 1981年.
- ^ 24.0 24.1 满洲里界约. 凤凰网. 2008年8月1日 [2014年11月1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9月10日) (中文(简体)).
- ^ 25.0 25.1 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沙俄侵华史·第四卷·下》. 北京市: 人民出版社. 1976年10月: 第137页至第138页.
- ^ 中国新闻网. 阿巴该图洲渚划界完成 记者探访中国领土新边界. 搜狐新闻. 2008年8月28日 [2014年11月1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11月10日) (中文(简体)).
- ^ 27.0 27.1 王春良; 李蓉. 《简论沙俄侵占中国唐努乌梁海》. 聊城市: 《聊城大学学报》2007年第一期(社会科学版). 2007年.
- ^ 28.0 28.1 28.2 中国网. 阿巴该图洲渚划界完成 记者探访中国领土新边界. 2008年10月21日 [2014年11月1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9月23日) (中文(简体)).
- ^ 刘向上. 《“张莘夫事件”与苏军撤出东北》. 北京市: 《环球军事》2009年第七期. 2009年.
- ^ 来源:中新社. 俄罗斯4.7平方公里土地划入中国,珲春增一条河流瑚布图河. 搜狐网>其它>正文. 2015年11月5日 [2015年11月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6月19日) (中文(简体)).
- ^ 来源:搜狐网. 俄罗斯归还的4.7平方公里是哪里来的. 搜狐网>社会>正文. 2017年1月21日 [2017年1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6月19日) (中文(简体)).
- ^ 来源:《人民日报》1999年11月24日第4版. 中哈签署关于两国边界问题获全面解决的联合公报. 人民网>人民日报网络版. 1999年11月29日 [1999年11月2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4月7日) (中文(简体)).
- ^ 来源:外交部网站;责任编辑:臧文丽. 资料:中哈双边关系. 人民网>时政>时政专题>李长春出访哈萨克斯坦、乌克兰、希腊和法国>哈萨克斯坦. 2004年6月18日 [2004年6月1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年7月15日) (中文(简体)).
- ^ 34.0 34.1 来源:中国论文网. 塔归还中国领土内幕. 中国论文网>政治论文发表. 2011年2月15日 [2011年2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6月19日) (中文(简体)).
- ^ 来源:铁血军事. 塔吉克斯坦归还1158平方公里我国领土及影响. 搜狐网>其它>正文. 2016年6月6日 [2016年6月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6月19日) (中文(简体)).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