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孟海
沙孟海(1900年6月11日—1992年10月10日),原名沙文若,字孟海,号沙邨、兰沙、石荒、决明等,浙江省鄞县(现宁波市鄞州区)塘溪镇沙村人,中国书法家、篆刻家。 生平![]() 1914年,入读宁波浙江省立第四师范学校。1919年夏,毕业至镇海县立高等小学任教。1920年至鄞县梅墟小学任教。下半年辞去教职。1921年至1922年期间,曾担任家庭教师。1925年2月,在修能学社任国文教师。1927年在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国文函授社任教。1928年在沪因接近革命友人、传递信件遭解职。同年2月,到杭州,至浙江省政府秘书处任科员[1]。 1929年7月,赴广州中山大学任预科国文教授。1930年8月,受杭州两浙盐运使公使公署之邀,任盐政史编纂。1931年,任南京中央大学秘书,兼校长朱家驊私人秘书。1932年,随朱家驊,调任教育部秘书。1933年1月,至交通部任秘书。1936年5月,任中英庚款董事会干事。12月,调任浙江省政府秘书处秘书。1937年离职,年底离开杭州,至汉口[1]。 1938年1月,沙孟海复任中英庚款董事会干事。9月随中英庚款董事会迁至陪都重慶。1941年6月,由陳布雷推荐,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從室二处四组兼任秘书。1945年1月,调任教育部秘书,仍在中英庚款董事会办公[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夕的1949年8月,沙孟海任浙江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1952年,任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常务委员。1963年,任浙江美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教授。1979年,任浙江美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硕士研究生班导师。1979年,当选西泠印社社长。1980年,任西泠书画院院长。1981年,任浙江省博物馆名誉馆长。同年,当选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2]。1982年,当选中国书法家协会浙江分会主席。1989年,任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终身教授。 1992年10月10日,沙孟海在杭州逝世[1]。 家庭
![]() 著作沙孟海的著作有很多,其中《印学史》等专著均有很高学术价值。
题字![]() 沙孟海存世墨迹很多,字体以“雄强”著称,号为“沙体”。他为许多名胜题过字,如灵隐寺大雄宝殿、中山公园等。[3] 有多所浙江高校的校名都采用沙孟海的字迹,例如浙江理工大学、中国计量大学、浙江财经大学、浙江传媒学院。[4] 参考文献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