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
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简称华博,是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清源山南麓[1]、丰泽区东湖街732号[2][3]的一座华侨史专题博物馆。博物馆为泉州市归国华侨联合会下属的事业单位,亦是中国侨联系统第一家华侨博物馆[4]。 目前,有关方面确定博物馆为“国家三级博物馆”、“全国侨联系统先进基层组织”[4]、首批“中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5]、“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4]、“泉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福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5]、“福建省第四届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福建省首批省级公共文化设施学雷锋志愿服务示范单位”、“泉州市机关党组织主题党日教育基地”等,亦与华侨大学、泉州师范学院等多所高校签约共建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4]。 历史1982年,泉州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开始酝酿筹建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1987年4月,成立筹委会,推举王今生担任主任委员[2],由王今生、吕敦村筹划建馆事宜[5]。海外乡亲共捐款一千多万元人民。中共泉州市委、泉州市政府批给东湖街北侧的12亩土地和三百多元土地征用款,用以建馆、布馆[2]。 1993年12月25日,动工兴建。1995年12月25日,完成一期工程——主楼及馆前区配套设施。1996年元宵节(3月4日),第一馆——《泉州华侨出国史馆》开馆。“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的馆名由新加坡诗人、书法家潘受题写[2]。 1997年,泉州市编委批准为全额拨款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1]。同年,建立华侨史图书资料中心[1]。或称“李成智华侨华人图书资料中心”,专门收集侨史资料和部分泉州地方史料[5]。 2016年11月,第三个陈列馆(展)——“故土情深——泉籍华侨华人奉献史”开幕[6]。 建筑博物馆建筑由1座主楼、2座馆前区附属楼组成[2]。 主楼建筑面积6523平方米,高24米,为拱门形五层大楼[2]。共有10个展厅,12个库房,1个图书资料室,以及一个108座席的学术报告厅和一个45座席的贵宾厅[1]。 馆前区为二层楼房,分别位于主楼西侧,建筑面积1006平方米[2]。 常设展览建馆之初,博物馆即规划有三个基本陈列馆[7],即目前常设的三个展览——“出国史馆”、“泉州人在南洋”、“故土情深——泉籍华侨华人奉献史”[4]。 “出国史馆”是第一个开幕的陈列馆(展)[2],展陈面积200多平方米,展现自唐代以来,不同历史时期泉州籍民众移民海外的原因、类型、方式、过程及其影响[7]。 “泉州人在南洋”馆展陈面积约700平方米,展现海外泉州人生存、发展的历史及海外泉州人社会变迁和现状[7]。 2015年时,博物馆第三个,即最后一个基本陈列馆——“奉献史”馆进行建设[7]。2016年11月24日,“故土情深——泉籍华侨华人奉献史”开幕,是为二十周年馆庆献礼[6]。展陈面积约700平方米[7]。展览分成四个部分:革命志士 抗战英豪;侨界翘楚 群星璀璨;投资家乡 发展经济;情系桑梓 热心公益[6]。 注释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