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瑞·福克斯 CC OD 泰瑞·福克斯在橫越加拿大的「希望馬拉松」期間於
多倫多 (1980年7月)
出生 泰倫斯·史丹利·福克斯 (1958-07-28 ) 1958年7月28日溫尼伯 , 曼尼托巴省, 加拿大逝世 1981年6月28日(1981歲—06—28 ) (22歲)新西敏市 , 不列顛哥倫比亞省, 加拿大 死因 癌症 教育程度 西門菲莎大學 知名于 希望馬拉松 头衔 加拿大勳章成員
泰瑞·福克斯 (英語:Terry Fox ,全名为泰倫斯·史丹利·福克斯 (Terrance Stanley Fox );1958年7月28日—1981年6月28日)是加拿大運動員、人道主義者和癌症研究 倡導者。1980年,他因癌症截肢後,發起橫越加拿大的跑步活動,為癌症研究籌集資金和提高關注。首屆泰瑞·福克斯義跑 於1981年舉行,如今已發展成全球60多個國家數百萬人參與的活動,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單日癌症研究募款活動。截至2024年9月,通過泰瑞·福克斯研究所,以他名義籌集的資金已超過9億加元。[ 1]
福克斯曾是高貴林港高中 的長跑運動員和籃球 選手(該校後來以他命名),後就讀於西門菲莎大學 。1977年診斷出骨肉瘤 後,他的右腿被截肢,但仍使用義肢繼續跑步。他還在溫哥華參加輪椅籃球 比賽,贏得三次全國冠軍。
1980年,他開始「希望馬拉松」,為癌症研究籌款。他當時希望從加拿大2400萬人口中每人籌得1加元。那年4月,他從紐芬蘭與拉布拉多省聖約翰斯 低調起跑,每天跑完相當於全程馬拉松 的距離。當福克斯抵達安大略省 時,已成為全國矚目的明星;他與商人、運動員和政治家多次公開露面,努力籌集資金。當癌症擴散到肺部時,他被迫在雷灣 附近結束跑步。他戰勝疾病並完成跑步的希望,在九個月後去世時破滅。
福克斯是最年輕的加拿大勳章 成員,並獲得1980年盧馬什獎 ,成為該國頂尖運動員。加拿大通訊社 兩度評選他為加拿大年度新聞人物(1980年和1981年)。他被視為民族英雄,全國各地有許多建築、雕像、道路和公園以他命名。
早年生活與癌症
泰倫斯·史丹利·福克斯1958年7月28日出生於曼尼托巴省 溫尼伯 ,父母是羅蘭和貝蒂·福克斯 。羅蘭是加拿大國家鐵路 的轉轍員。[ 2] 福克斯在溫尼伯Transcona 郊區度過童年,就讀於瓦約塔小學 。[ 3] 福克斯有一個哥哥弗雷德、一個弟弟達瑞爾和一個妹妹茱蒂絲。[ 4] 福克斯的外祖母是梅蒂人 ,弟弟達瑞爾具有官方認定的梅蒂人身份。[ 5]
1966年,全家搬到不列顛哥倫比亞省 素里市 ,1968年定居於高貴林港 。[ 4] 他父母對他呵護有加,[ 6] 父親回憶說福克斯極具競爭心。[ 7] 福克斯曾嘗試加入學校籃球隊,但因身高不足而受挫。教練建議他改練越野跑,福克斯照做以博得教練青睞。[ 8] [ 9] [ 10] 福克斯持續精進籃球技術,十二年級時獲得學校年度最佳運動員獎。[ 4] 福克斯原本猶豫是否要上大學,但在母親勸說下進入西門菲莎大學 ,主修人體運動學 ,立志成為體育老師。[ 11] 他也是校籃球隊成員。[ 4]
福克斯在「希望馬拉松」期間使用的義肢,現展示於加拿大歷史博物館
1976年11月12日,福克斯開車返回高貴林港家中時,因分心看橋梁施工而追尾一輛皮卡車。車禍中他右膝受傷,12月感到疼痛,但決定忍到籃球賽季結束。[ 12] 到1977年3月,疼痛加劇就醫後,被診斷出骨肉瘤 ,這是一種常見於膝蓋附近的癌症。[ 4] 福克斯認為車禍削弱了他的膝蓋,使其易受疾病侵襲,但醫生表示兩者無關。[ 13] 他被告知必須截肢,需接受化療 ,且近期醫學進步使他的存活率達50%。福克斯了解到兩年前這個數字僅15%;生存率的提升讓他深刻認識到癌症研究的價值。[ 14] 在義肢輔助下,截肢三週後他就能行走。[ 4] 醫生對他積極的態度印象深刻,認為這促進了他的快速康復。[ 15] 福克斯忍受了16個月的化療,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癌症控制中心期間,目睹其他病患的痛苦與死亡令他煎熬。[ 16]
1977年夏天,瑞克·漢森 代表加拿大輪椅運動協會邀請福克斯加入他的輪椅籃球 隊。[ 17] 學習這項運動不到兩個月,福克斯就入選參加亞伯達省埃德蒙頓 全國錦標賽的隊伍[ 18] ,隨隊贏得三次全國冠軍,[ 4] 並在1980年被北美輪椅籃球協會評為全明星。[ 19]
希望馬拉松
泰瑞 1980
癌症手術前一晚,福克斯讀到一篇關於迪克·特勞姆 的文章,他是首位完成紐約馬拉松 的截肢者。[ 4] 這篇文章激勵了他;他開始為期14個月的訓練計劃,告訴家人自己打算參加馬拉松比賽。[ 2] 私下裡,他構思了更宏大的計劃。醫院經歷讓他對癌症研究資金匱乏感到憤怒。他計劃橫穿加拿大以提高癌症意識,這個目標最初只透露給好友道格拉斯·阿爾沃德。[ 20]
福克斯的跑姿獨特,由於義肢彈簧每次著地後需要時間復位,他不得不靠好腿跳躍式前進。[ 21] 訓練過程痛苦不堪,因為雙腿和殘肢承受的額外壓力導致骨頭挫傷、水泡和劇痛。福克斯發現每次跑步約20分鐘後會突破疼痛閾值,之後跑起來較輕鬆。[ 22]
1979年9月2日,福克斯參加了喬治王子城 一場17-英里(27-公里)的公路賽。他以最後一名完賽,落後倒數第二名十分鐘,但他的努力讓其他參賽者感動落淚並報以掌聲。[ 4] 賽後,他向家人透露了完整計劃。[ 23] 母親起初反對,激怒了福克斯,但她後來轉為支持。她回憶道:「他說:『我以為你會是最早相信我的人之一。』而我卻不是。我是第一個讓他失望的人」。[ 24] 福克斯最初希望籌集100萬加元,[ 24] 後將目標提高到1000萬加元,最終希望為當時加拿大2400萬公民每人籌得1加元。[ 25]
準備階段
1979年10月15日,福克斯致信加拿大癌症協會 ,宣布目標並請求資助。他聲明將「戰勝」殘疾,承諾即使「爬完最後一英里」也要完成跑步。解釋籌款動機時,福克斯描述了自己接受癌症治療的親身經歷:
我很快意識到這只是我追求的一半,因為當我經歷16個月身心俱疲的化療時,癌症診所裡的氛圍深深震撼了我。那裡有強顏歡笑的面容,也有放棄微笑的臉龐;有帶著希望否認現實的情緒,也有絕望的感受。我的追求不能是自私的。即使我將從自己的痛苦中解脫,我也無法帶著這些面容和感受離開。必須有人終止這種苦難……我決心為此挑戰自己的極限。[ 26]
福克斯在信末寫道:「我們需要你們的幫助。全世界癌症診所裡的人們需要相信奇蹟的人。我不是空想家,也不認為這能為癌症帶來確切答案或治癒方法。但我相信奇蹟。我必須相信。」[ 26]
「希望馬拉松」使用的廂型車現展示於皇家不列顛哥倫比亞博物館
癌症協會起初懷疑他能否成功,但在福克斯找到贊助商後同意支持,並要求他提供心臟專家的健康證明。診斷顯示福克斯患有左心室肥大 ——一種常見於運動員的心臟擴大症狀。醫生警告相關風險,但認為問題不大。在他承諾出現心臟問題立即停止後,醫生批准了計劃。[ 27]
第二封信發給多家企業,請求贊助車輛、跑鞋及其他費用。[ 28] 福克斯還寫信申請補助購買跑步用義肢。[ 28] 福特汽車公司 捐贈露營車,[ 6] 帝國石油 提供燃油,愛迪達 贊助跑鞋。[ 29] 福克斯拒絕任何要求產品代言的企業,也不接受附帶條件的捐款,堅持不讓任何人從他的跑步中牟利。[ 6]
馬拉松起跑
加拿大聖約翰斯「零英里」處的泰瑞·福克斯雕像
1980年4月12日,「希望馬拉松」在紐芬蘭與拉布拉多省聖約翰斯 啟動,福克斯將右腿浸入大西洋,並裝滿兩瓶海水。他打算留一瓶作紀念,另一瓶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維多利亞 完成旅程時倒入太平洋。[ 25] 道格·阿爾沃德駕駛廂型車支援並負責烹飪。[ 29]
起跑最初幾天,福克斯遭遇強風、暴雨和暴風雪。[ 2] 他起初對冷遇感到失望,但抵達紐芬蘭錢納爾-巴斯克港 時,當地萬名居民捐贈逾萬加元,令他振奮。[ 29] 旅途中,福克斯常對阻礙跑步者表達憤怒,與阿爾沃德頻繁爭執。到達新斯科舍省 時,兩人幾乎不說話,於是安排17歲的弟弟達瑞爾加入緩衝。[ 24]
6月10日離開沿海省份 後,因團隊無人會法語,福克斯在魁北克省 面臨新挑戰[ 30] ,駕駛者不斷逼他離開道路。[ 31] 6月22日抵達蒙特婁 時,他已跑完8,000-公里(5,000-英里)旅程的三分之一,籌得逾20萬加元。[ 21] 福克斯的跑步引起四季酒店 創始人伊薩多·夏普 的注意,其子1978年因黑色素瘤去世,距福克斯確診僅一年。[ 32] 夏普為團隊提供酒店食宿。當福克斯因捐款稀少沮喪時,夏普承諾每英里捐2加元,並說服近千家企业跟進。[ 33] 加拿大癌症協會說服福克斯在加拿大國慶日 抵達渥太華 有利籌款,因此他在蒙特婁多停留幾天。[ 31]
安大略省與馬拉松終點
雷灣的泰瑞·福克斯紀念碑
6月最後一個星期六進入安大略省時,銅管樂隊和數千民眾夾道歡迎,安大略省警察 全程護送。[ 34] 儘管夏日酷暑,他仍堅持每日26英里(42公里)。[ 30] 抵達渥太華 後,福克斯會見總督愛德華·施賴爾 、總理皮耶·杜魯道 ,並成為多場體育賽事榮譽嘉賓。[ 34] 在超過1.6萬名觀眾面前,他在加拿大足球聯盟 渥太華粗騎者隊 對薩斯喀徹溫粗騎者隊 比賽中擔任開球嘉賓,[ 35] 獲得全場起立鼓掌。日記反映出他對熱烈反響日益興奮。[ 36]
7月11日抵達多倫多 時,萬人聚集彌敦菲臘廣場 迎接他。[ 37] 跑向廣場途中,國家冰球聯盟 明星達瑞爾·西特勒 等人加入行列,西特勒將1980年全明星賽球衣贈予他。癌症協會估算當日籌得10萬加元。[ 4] 當晚他在展覽體育場 為多倫多藍鳥隊 對克里夫蘭印地安人隊 的棒球賽開球。穿越南安大略期間,冰球名人堂 成員鮑比·奧爾 贈予2.5萬加元支票。福克斯視與奧爾會面為旅程亮點。[ 4]
福克斯橫越加拿大東部的路線。他從東海岸聖約翰斯出發向西奔跑。
隨著名氣增長,癌症協會安排更多活動和演講。[ 38] 福克斯盡量配合任何他認為有利籌款的請求,無論多繞路。[ 39] 但他厭惡媒體干涉私生活,例如《多倫多星報 》報導他約會。[ 40] 當《環球郵報 》等媒體開始發表負面文章,包括指他因誤診怨恨醫生而跑步,他稱這些指控「垃圾」,對媒體信任動搖。[ 41] [ 42]
每日馬拉松對身體造成嚴重負擔。除了應癌症協會要求在蒙特婁休息外,他拒絕休假,即使22歲生日也不例外。[ 43] 他常有脛骨應力綜合症 和膝蓋發炎,殘肢長囊腫並頭暈。[ 44] 有次腳踝疼痛持續,他擔心疲勞性骨折 仍跑了三天才就醫,確診肌腱炎 後用止痛藥治療。[ 45] 福克斯拒絕定期體檢的呼籲,[ 46] 否認危害未來健康。[ 41] 8月下旬,福克斯描述自己每天起跑前已精疲力盡。[ 47] 9月1日雷灣郊外,他因劇烈咳嗽和胸痛被迫暫停,在沿途群眾鼓勵下繼續。[ 48] 幾英里後呼吸困難、胸痛持續,他要求阿爾沃德送醫。[ 49] 次日記者會上,他含淚宣布癌症復發並轉移肺部,歷時143天、跑完5,373公里(3,339英里)後被迫終止。[ 50] 福克斯拒絕他人代跑,堅持親自完成。[ 4]
全國響應
福克斯被迫中止時已籌得170萬加元(相當於2024年的5萬加元)。[ 51] 一週後,CTV電視網 舉辦全國電視馬拉松 支援他和加拿大癌症協會。[ 52] 在加國及國際名人支持下,五小時活動籌得1050萬加元(相當於2024年的33萬加元)。[ 4] 其中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和安大略省政府各捐100萬,前者用於創建以福克斯命名的新研究所,後者捐給安大略癌症治療研究基金會。[ 53] 整個冬季捐款持續,至次年4月已超2300萬加元(相當於2024年的64萬加元)。[ 54]
全球支持者信件和禮物湧來。有段時間他收到的郵件比高貴林港其他居民加起來還多。[ 55] 他名氣之大,以致美國寄來僅寫「加拿大,泰瑞·福克斯」的信件也能送達。[ 56]
1980年9月,福克斯在特別儀式上獲頒加拿大勳章 ,至今仍是最年輕獲此殊榮者。[ 57] [ 58] 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省督 授予他省最高榮譽道格伍德勳章 。[ 59] 加拿大體育名人堂 設立永久展區,[ 60] 他獲1980年盧馬什獎 年度最佳運動員。[ 61] 當選加拿大1980年度新聞人物。《渥太華公民報 》稱全國對馬拉松的反應是「加拿大史上最強烈的情感與慷慨爆發之一」。[ 62]
病逝
泰瑞·福克斯之墓,位於高貴林港
此後數月,福克斯接受多次化療,但癌細胞持續擴散。[ 63] 病情惡化時,加拿大人期盼奇蹟,教宗若望保祿二世 發電報表示為他祈禱。[ 64] 醫生嘗試實驗性干擾素 治療,儘管其對骨肉瘤 的效果未知。[ 65] 首次治療出現不良反應,[ 66] 休息後繼續療程。[ 67]
1981年6月19日,福克斯因胸悶再度入住新西敏市 皇家哥倫比亞醫院 ,併發肺炎 。[ 68] 陷入昏迷後,於6月28日PDT 凌晨4:35逝世。[ 69] [ 70] 加拿大政府下令全國降半旗,這通常是政治人物才能享有的殊榮。[ 71] 杜魯道在下議院 演說:「一個國家的生命中,很少能見到一個人的勇氣精神團結全體人民共同慶祝其生命、哀悼其離世……我們不認為他是被不幸擊敗的人,而是以人類精神戰勝逆境的典範激勵我們。」[ 72]
葬禮與紀念活動
福克斯的葬禮在高貴林港 舉行,40名親屬和200名賓客出席[ 72] ,並通過全國電視轉播。加拿大各地數百個社區也同步舉行追悼會[ 73] ,渥太華 的國會山 舉辦了公開悼念儀式[ 74] 。加拿大民眾再次向癌症協會辦公室湧入大量捐款[ 75] 。福克斯安葬于高貴林港市立公墓[ 76] 。
歷史地位
福克斯至今仍是加拿大民間傳說中的重要人物。他的決心凝聚了整個國家,各行各業的人們支持他的長跑壯舉,他的精神持續激勵著加拿大各地的民眾[ 77] 。1999年全國調查將他列為加拿大最偉大的英雄[ 78] ,而在2004年加拿大廣播公司 節目《最偉大的加拿大人》中,他僅次於湯米·道格拉斯 位居第二[ 79] 。福克斯的英雄形象源于他作為普通人挑戰非凡壯舉的感染力[ 80] [ 81] 。也有觀點認為,他的偉大在於大膽的願景、對目標的執著追求,以及克服缺乏經驗、孤獨前行等挑戰的能力[ 80] [ 82] 。媒體人Sook-Yin Lee 在節目中將他比作傳遞馬拉松戰役消息的古希臘英雄菲迪皮德斯 ,並稱福克斯「體現了加拿大最珍視的價值觀:同情、承諾與毅力」。她特別指出福克斯既創造了令人難忘的公眾形象,又拒絕名人光環的反差[ 83] 。與許多加拿大偶像一樣,福克斯並非完美無缺的英雄,這種特質反而使他的成就更具親和力[ 84] 。《加拿大家庭醫生》的訃告強調了他作為普通人的憤怒——對病情、媒體誤報和干涉者的憤怒——這種真實性格反而證明他的成就是人人可企及的[ 80] 。
對殘障的認知影響
安大略省渥太華 的泰瑞·福克斯雕像
福克斯拒絕被視作殘障者[ 85] ,也不接受憐憫。他曾對多倫多電臺表示,截肢後的人生"更充實且充滿挑戰"[ 80] 。他的壯舉重塑了加拿大社會對殘障的理解,推動了包容性 發展[ 86] [ 87] 。他的行動提升了殘障群體的能見度[ 87] [ 88] ,通過積極形象改變了殘障者的自我認知[ 87] 。裡克·漢森 評價道:「這場長跑讓社會開始關注能力而非缺陷。所謂的局限變成了機遇,殘障群體收穫了巨大的自豪感」[ 89] 。
不過也有批評指出,媒體過度聚焦殘障者的「超人式」成就,忽視了日常生活的價值[ 90] [ 91] [ 92] 。演員艾倫·托伊質疑:「當然,這為癌症研究籌了款,也展現了人類潛能。但許多殘障者會因未能完成非凡事蹟而感到失敗。他們可能是銀行職員或工廠工人——這已足夠證明社會價值。我們非得成為『超級殘障者』才有效嗎?」[ 90] 另有批評認為媒體將福克斯理想化,過度強調「征服身體」的個人奮鬥,而非關注社會殘障模型 中的系統性障礙[ 93] [ 94] 。
泰瑞·福克斯義跑
2007年義大利米蘭義跑參與者的號碼牌
福克斯長跑期間,夏普提議以他的名義舉辦年度籌款活動。福克斯同意但堅持活動須非競技性且全民參與[ 95] 。該計畫起初遭遇阻力:癌症協會擔心影響四月傳統募款,其他慈善組織則憂慮資源分流[ 96] 。經夏普、四季酒店和福克斯家族努力,首屆義跑於1981年9月13日舉行[ 95] 。
首次義跑吸引30萬人參與,籌得350萬加元[ 97] 。1982年第二屆義跑定於9月19日,全國學校積極回應[ 98] ,後發展為「全國學校義跑日」[ 99] 。前六年籌款超2000萬加元[ 96] ,1999年更擴展至60國百萬人參與,單年籌款1500萬[ 100] 。至25周年時,年度參與者已超300萬。義跑基金會資助的科研項目推動多項癌症研究突破[ 101] 。該活動現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單日癌症研究籌款活動[ 102] ,截至2022年5月累計籌款超8.5億加元[ 103] 。
榮譽
泰瑞·福克斯紀念觀景台 ,位於桑德貝 附近橫加公路 旁,即當年長跑終止處
加拿大境內以福克斯命名的實體紀念設施包括[ 104] :
2009年冬季航行於薩格奈河 的破冰船「泰瑞·福克斯號」
去世後不久,福克斯獲選1981年度新聞人物[ 113] 。加拿大郵政 打破「逝者十年後方可發行紀念郵票」的慣例,于同年宣佈為其制紀念郵票[ 114] 。英國搖滾巨星洛·史都華 受"希望馬拉松"感動,在1981年專輯《今夜屬於你 》中創作歌曲《永不放棄夢想》獻給他,並將1981-1982年加拿大巡演命名為"泰瑞·福克斯巡演"[ 115] 。1982年,加拿大團結理事會 籌建渥太華「泰瑞·福克斯加拿大青年中心」,供全國高中生交流學習[ 116] ,後發展為遇見加拿大 項目[ 117] ,建築現稱加拿大歷史 中心。
2012年,福克斯以「建設者」身份入選加拿大醫學名人堂 ,表彰其推動科研籌款的貢獻[ 118] 。
1994年設立的泰瑞·福克斯名人堂 表彰改善殘障者生活的傑出人士[ 108] [ 119] 。溫哥華的泰瑞·福克斯實驗室 致力於癌症病因與治療研究。
2005年,加拿大皇家鑄幣廠 發行斯坦利·威滕 設計的紀念幣,慶祝「希望馬拉松」25周年[ 120] [ 121] ,此為加拿大流通貨幣首次印刻本國公民肖像[ 122] 。
貝蒂·福克斯 (左一)在2010年冬季奧運會開幕式 攜奧林匹克會旗 進入卑詩體育館
2008年,福克斯被列為加拿大國家歷史人物 ,政府認定其「永恆象徵」地位、「希望馬拉松」對國民精神的深刻影響符合國家歷史意義標準[ 123] 。
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 開幕式上,其母貝蒂·福克斯 作為八名旗手之一攜奧林匹克會旗 入場[ 124] 。賽事設立泰瑞·福克斯獎 ,頒發給體現其堅韌精神的運動員[ 125] 。
2015年起,曼尼托巴省 將原「公民日」(8月第一個週一)更名為「泰瑞·福克斯日」[ 126] 。2020年9月13日,Google 以首頁塗鴉紀念福克斯[ 127] 。
影視與舞臺
1983年傳記電影《泰瑞·福克斯的故事 》由HBO 製作,在美國以電視電影形式播出,加拿大則院線上映[ 128] 。該片由截肢演員埃裡克·弗賴爾 和羅伯特·杜瓦爾 主演,是首部專為付費電視製作的電影[ 129] 。影片評價褒貶不一[ 128] ,但家屬批評其過度渲染福克斯的暴躁性格[ 130] 。影片獲八項吉尼獎 提名並贏得五項,包括最佳影片 和最佳男主角 [ 131] 。
搖滾音樂人伊恩·湯瑪斯 創作歌曲《跑者》致敬福克斯,該曲被收入電影原聲帶,後經曼弗雷德·曼恩地球樂隊 翻唱登上1984年公告牌百強單曲榜第22位。2005年,CTV電視網 製作電視電影《泰瑞 》,聚焦「希望馬拉松」,由肖恩·阿什莫爾 主演。通過數位技術模擬義肢效果,該片獲家屬認可,更正面刻畫其性格[ 130] 。NBA球星史蒂夫·納什 童年受福克斯激勵,2010年執導紀錄片《逆風而行》,作為ESPN《30 for 30》系列播出[ 132] [ 133] 。2016年,德雷頓娛樂公司將福克斯事蹟搬上音樂劇舞臺,作品名為《希望馬拉松》。
史蒂夫·豐尼奧與裡克·漢森
福克斯並非橫跨加拿大長跑的首創者。馬克·肯特曾為1976年奧運加拿大代表團籌款於1974年完成此壯舉[ 2] [ 134] 。生前福克斯拒絕他人代完馬拉松,承諾康復後親自完成[ 95] 。1984年,18歲同病截肢者史蒂夫·豐尼奧 發起"生命之旅"長跑[ 135] 。3月31日從聖約翰斯出發後,他於11月底抵達福克斯當年終止處[ 136] ,1985年5月29日完成全程[ 137] ,共籌得1300萬加元[ 138] 。
殘奧會 選手裡克·漢森 1977年曾招募福克斯加入輪椅籃球隊,受「希望馬拉松」啟發[ 139] 。他1974年萌生輪椅環遊世界構想,1985年啟動「行者無疆」之旅,目標為脊髓損傷研究籌款1000萬加元[ 140] 。與豐尼奧相同,漢森特意在福克斯止步處停留致敬[ 105] 。歷時792天、行程40,073公里(24,900英里)後,他於1987年5月完成穿越34國的壯舉[ 141] ,籌款超2600萬[ 142] 。
政府文件
2013年版加拿大護照 印有福克斯形象[ 143] 。2024年12月,福克斯獲選成為新版5加元紙幣人物[ 144] 。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引用
^ 癌症倖存者及親友參與泰瑞·福克斯日義跑為研究籌款 . CBC新聞. 2024年9月15日 [2025年3月27日]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年9月25日).
^ 2.0 2.1 2.2 2.3 Scrivener, Leslie. 泰瑞為癌症協會而跑 . 蒙特婁公報. 1980年4月28日: 21 [2010年2月25日] .
^ 曼尼托巴人紀念泰瑞·福克斯 . CBC新聞. 2005年4月13日.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最偉大的加拿大人:泰瑞·福克斯 . CBC. [2010年2月25日]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08年7月4日).
^ Bailey, Ian. 馬拉松般的家譜追尋 . 環球郵報 . 2017年1月6日 [2018年1月7日]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9年3月21日).
^ 6.0 6.1 6.2 Scrivener, 2000, pp. 13–14.
^ Inwood, Damian. 泰瑞·福克斯:25週年;慶祝他的夢想:12版特別紀念第25屆泰瑞·福克斯義跑. 溫哥華省報. 2005年9月18日.
^ 泰瑞·福克斯基金會宣布新董事會成員 . Terryfox.org. [2017年3月16日]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6年4月4日).
^ Rod Mickleburgh. 銘記泰瑞·福克斯 . 環球郵報 . [2017年3月16日] .
^ Scrivener, 2000, p. 18.
^ Scrivener, 2000, p. 23.
^ Scrivener, 2000, p. 25.
^ Scrivener, 2000, p. 27.
^ Scrivener, 2000, p. 30.
^ Scrivener, 2000, p. 35.
^ Scrivener, 2000, pp. 37–38.
^ Edwards, Peter. 「行動者」漢森準備紀念好友泰瑞·福克斯. 多倫多星報. 1987年1月3日: A13.
^ Scrivener, 2000, p. 45.
^ Scrivener, 2000, p. 47.
^ Scrivener, 2000, p. 58.
^ 21.0 21.1 單腿跑者欲橫跨全國 . 蒙特婁公報. 1980年6月23日: 1 [2010年2月26日] .
^ Scrivener, 2000, p. 57.
^ Coupland, 2005, p. 29.
^ 24.0 24.1 24.2 MacQueen, Ken. 泰瑞·福克斯「希望馬拉松」25週年 . 麥克林雜誌 (加拿大歷史基金會). 2005年4月4日 [2015年9月6日] .
^ 25.0 25.1 泰瑞·福克斯的希望遺產 . CBC. 2006年6月27日 [2010年2月25日]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年9月25日).
^ 26.0 26.1 Cosentino, Frank. 還不錯吧?:加拿大體育史上的偉大時刻 . 通用商店出版公司. 1990: 63–64. ISBN 978-0-919431-29-4 .
^ Scrivener, 2000, pp. 69–70.
^ 28.0 28.1 Scrivener, 2000, p. 63.
^ 29.0 29.1 29.2 Murphy, 2005, p. 33.
^ 30.0 30.1 Scrivener, 2000, p. 232.
^ 31.0 31.1 Scrivener, 2000, p. 97.
^ Sandra Martin, 訃聞 互联网档案馆 的存檔 ,存档日期2012年10月25日,.:貝蒂·福克斯守護「希望馬拉松」的純粹與泰瑞·福克斯的遺產,環球郵報 ,2011年6月17日
^ Martin, 訃聞:貝蒂·福克斯守護「希望馬拉松」的純粹..., 環球郵報 , 2011年6月17日
^ 34.0 34.1 Murphy, 2005, p. 34.
^ 渥太華歡呼獨腿跑者 . 渥太華公民報. 1980年7月2日: 2 [2025年3月29日] .
^ Scrivener, 2000, p. 118.
^ 泰瑞·福克斯的遺產在逝世三十載後延續 . CTV新聞. 2011年6月28日 [2014年7月14日]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年11月26日).
^ Scrivener, 2000, p. 123.
^ Coupland, 2005, p. 91.
^ Scrivener, 2000, p. 130.
^ 41.0 41.1 Scrivener, 2000, p. 144.
^ Johnson, Arthur. 跑者懷著對病痛的怨恨投入希望馬拉松. 環球郵報. 1980年8月15日.
^ Scrivener, 2000, p. 138.
^ Coupland, 2005, p. 47.
^ Scrivener, 2000, p. 147.
^ Harper, Tim. 癌症跑者嘲諷體檢「愚蠢」 . 渥太華公民報. 1980年7月30日: 1 [2010年2月28日] .
^ Scrivener, 2000, p. 150.
^ Scrivener, 2000, pp. 153–154.
^ Scrivener, 2000, p. 155.
^ 泰瑞·福克斯的希望遺產 . CBC新聞在線. 2006年6月27日: 1 [2010年6月16日]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年9月25日).
^ Scrivener, 2000, p. 163.
^ 電視節目為癌症籌款900萬 . 蒙特婁公報. 1980年9月8日: 1 [2010年2月28日] .
^ Scrivener, 2000, p. 168.
^ 福克斯的夢想籌得2340萬. 三城先驅報. 1981年4月12日: 44.
^ 泰瑞·福克斯收到如山信件 . 渥太華公民報. 1980年12月24日: 8 [2010年2月28日]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5年2月21日).
^ 粉絲來信:致「加拿大,泰瑞·福克斯」 . 斯波坎每日紀事報. 1980年12月26日: 6 [2010年2月28日] .
^ 加拿大表彰獨腿抗癌跑者. 斯波坎每日紀事報. 1980年9月20日.
^ 泰瑞·福克斯將獲加拿大勳章 . 蒙特婁公報. 1980年9月16日: 1 [2010年2月28日] .
^ 卑詩省將頒獎給本省之子泰瑞·福克斯 . 蒙特婁公報. 1980年10月18日: 28 [2010年2月28日] .
^ 跑者獲獎 . 斯波坎評論報. 1981年2月8日: B4 [2010年2月28日]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5年6月7日).
^ 勇敢的泰瑞·福克斯獲盧馬什獎 . 蒙特婁公報. 1980年12月18日: 57 [2010年2月28日] .
^ MacQueen, Ken. 泰瑞·福克斯:他的奔跑教會加拿大人希望 . 渥太華公民報. 1980年12月29日: 42 [2010年2月28日]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5年1月23日).
^ 福克斯癌症擴散 . 蒙特婁公報. 1981年1月29日: 1 [2010年2月28日] .
^ 教宗為癌症患者祈禱 . 薩拉索塔先驅論壇報. 1981年3月7日: 8A [2010年2月28日]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5年2月20日).
^ Scrivener, 2000, p. 176.
^ 警衛守護泰瑞病房 . 渥太華公民報. 1981年2月23日: 8 [2010年2月28日] .
^ 醫生表示福克斯「狀況不佳」,疼痛加劇 . 渥太華公民報. 1981年6月23日: 8 [2010年2月28日] .
^ 福克斯病情惡化. 代托納海灘晨報. 1981年6月23日: 8B.
^ 泰瑞·福克斯逝世 . 渥太華公民報. 1981年6月29日: 1 [2010年2月28日]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年11月26日).
^ 泰瑞·福克斯逝世 . CBC檔案館. [2015年9月6日]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2年2月14日).
^ 福克斯不敵癌症. 聖彼得堡晚間獨立報. 1981年6月29日: 2C.
^ 72.0 72.1 Scrivener, 2000, p. 182.
^ Canada televises funeral of young cancer victim . New York Times. July 3, 1981 [February 28, 2010]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11-26).
^ Memorial service slated for Hill . Ottawa Citizen. June 30, 1981: 8 [February 28, 2010] .
^ Phones 'ringing off wall' pledging cancer donations . Ottawa Citizen. June 30, 1981: 8 [February 28, 2010] .
^ The legacy of Terry Fox . macleans.ca. April 8, 1985 [March 16, 2021] . (原始内容 存档于February 19, 2022).
^ Coupland, Douglas. Canada's true hero. Maclean's Magazine. July 5, 2004: 58–63. ISSN 0024-9262 .
^ About Terry Fox . Simon Fraser University. [March 5, 2010]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1-03-10).
^ The Greatest Canadian . CBC. [March 5, 2010] . (原始内容 存档于August 1, 2008).
^ 80.0 80.1 80.2 80.3 McCaffery, Margaret; Murray, Terry. Terry Fox: Heroes Aren't Saints . Canadian Family Physician. August 1981, 27 : 1184–1186. PMC 2306103 . PMID 21289776 .
^ Rak, 2008, p. 62.
^ Jubas, Kaela; Jubas, K. Theorizing Gender in Contemporary Canadian Citizenship: Lessons Learned from the CBC's "Greatest Canadian" Contest (PDF) . Canadian Journal of Education. 2006, 29 (2): 563–583 [September 6, 2015] . JSTOR 20054177 . doi:10.2307/20054177 .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22-10-09).
^ Rak, 2008, pp. 62–63.
^ New, William H. Borderlands: how we talk about Canada . Vancouver: UBC Press. June 1, 1998: 44–45. ISBN 978-0-7748-0659-6 .
^ McMurray, Anne. Community health and wellness: a socioecological approach . St. Louis: Mosby. June 15, 2003: 10. ISBN 978-0-7295-3673-8 .
^ Terry Fox left a great legacy . Kitchener Record. April 12, 2010 [April 24, 2010] . [永久失效連結 ]
^ 87.0 87.1 87.2 Wheeler, Garry David; Steadward, Robert Daniel; Watkinson, Elizabeth Jane. Adapted Physical Activity . Edmonton, Alberta, Canada: University of Alberta Press. 2003: 36 –37. ISBN 978-0-88864-375-9 .
^ Brown, Roy. Quality of Life for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Models, Research and Practice . Cheltenham, U.K: Nelson Thornes. 1997: 255. ISBN 978-0-7487-3294-4 .
^ Scrivener, 2000, p. 227.
^ 90.0 90.1 Nelson, Jack A.; Ross, Susan Dente. The invisible cultural group: Images of disability. Images that injure: pictorial stereotypes in the media . New York: Praeger. 2003. ISBN 978-0-274-97846-4 .
^ Smith, Linda C.; King, Gillian A.; Brown, Elizabeth Mills. Resilience: learning from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and the turning points in their lives . New York: Praeger. October 2003: 81. ISBN 978-0-275-97943-0 .
^ Shapiro, Joseph P. No Pity: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Forging a New Civil Rights Movement . Crown Publishing Group. June 22, 2011: 16–17. ISBN 978-0-307-79832-9 .
^ Seale, Clive. Media and health . Thousand Oaks, Calif: Sage. 2002: 112. ISBN 978-0-7619-4730-1 .
^ Harrison, Deborah. The Terry Fox story and the popular media: a case study in ideology and illness . Canadian Review of Sociology. 1985, 22 (4): 496–514. doi:10.1111/j.1755-618X.1985.tb00378.x .
^ 95.0 95.1 95.2 Scrivener, 2000, p. 187.
^ 96.0 96.1 Scrivener, Terry. A millionaire keeps Terry's memory alive. Toronto Star. September 13, 1987: D1.
^ Scrivener, Leslie. Marathon of Hope . The Terry Fox Foundation. [March 1, 2010] . (原始内容 存档于April 20, 2010).
^ Join Fox run, schools urged . Montreal Gazette. August 17, 1982: A11 [March 1, 2010] .
^ Terry Fox Run – Largest event in Canadian history . Ontario Public School Boards Association. March 1, 2005 [March 1, 2010] . (原始内容 存档于June 29, 2010).
^ Terry Fox's memory, goal live on . CBC. September 19, 1999 [March 1, 2010] .
^ Canadians celebrate the life of Terry Fox . CBC. September 17, 2005 [September 6, 2015]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5-06-07).
^ El Shammaa, Dina. Terry Fox 'never gave up and had positive attitude' . Gulf News. February 17, 2010 [March 7, 2010]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2-10-10).
^ Terry's Story . The Terry Fox Foundation. [January 29, 2018] .
^ Scrivener, Leslie. How Terry Fox changed Canada . Toronto Star. April 11, 2010 [April 20, 2010] . (原始内容 存档于April 15, 2010).
^ 105.0 105.1 Wilkes, Jim. Hansen stops to honor Terry's dream of hope. Toronto Star. January 5, 1987: A2.
^ Terry Fox 'better name' for school than Fathers . Montreal Gazette. November 6, 1981: 3 [March 3, 2010] .
^ The Terry Fox story (PDF) . Terry Fox Secondary School. [March 3, 2010] .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March 8, 2010).
^ 108.0 108.1 Facts . The Terry Fox Foundation. [March 5, 2010] . (原始内容 存档于July 11, 2010).
^ New Terry Fox memorial unveiled in Vancouver . CBC News. September 16, 2011 [September 16, 2011]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12-07).
^ Mountain in Rockies named for Terry Fox . Ottawa Citizen. July 7, 1981: 16 [March 5, 2010]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5-06-07).
^ Howell, Elizabeth. Rideau Hall grounds to get $2.5M facelift . Ottawa Business Journal . May 11, 2012 [July 24, 2012] . (原始内容 存档于September 20, 2012).
^ CGCS Terry Fox . Fisheries and Oceans Canada. [September 6, 2015]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8-02-10).
^ Poll again names Fox Canadian of the Year. Montreal Gazette. December 18, 1981: 13.
^ Krebs, Albin; Thomas, Robert. Canada finds way to honor Terry Fox with a Stamp . New York Times. June 27, 1981 [March 2, 2010]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11-26).
^ Rod Stewart writes a song for Terry Fox . Montreal Gazette. November 13, 1981: 48 [March 2, 2010] .
^ The Canadian Unity Council presents plans for the Terry Fox Canadian Youth Centre . Encounters With Canada. 5 December 2018 [September 11, 2021] . (原始内容 存档于September 11, 2021).
^ Encounters with Canada . The Canadian Encyclopedia. [September 11, 2021]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5-01-23).
^ Terry Fox . Canadian Medical Hall of Fame. [September 6, 2015] . (原始内容 存档于September 16, 2015).
^ Terry Fox Hall of Fame . Canadian Paraplegic Association. [April 24, 2010] . (原始内容 存档于July 25, 2011).
^ Stan Witten | The Terry Fox one-dollar Commemorative Circulation Coin. In Memory of a Canadian Hero . mint.ca. [2020-03-22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June 16, 2020).
^ Terry Fox's Marathon of Hope Commemorated on New $1 Coin . The Ottawa Citizen. March 15, 2005: 6.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1-03-08).
^ Dollar coin honours Terry Fox . CBC. March 14, 2005 [September 6, 2015]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5-04-26).
^ Fox, Terry National Historic Person . Directory of Federal Heritage Designations . Parks Canada . Retrieved July 24, 2012.
^ Bartel, Kate. Fox: 'I was there in place of Terry' . Tri-City News. February 16, 2010 [March 5, 2010] . (原始内容 存档于April 30, 2010).
^ Terry Fox Award to recognize courageous Olympic athlete . CBC. December 11, 2009 [September 6, 2015]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5-01-19).
^ Manitoba Terry Fox Day honours memory of famed Winnipeg runner . CBC. August 3, 2015 [January 27, 2016]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5-06-07).
^ Celebrating Terry Fox . Google. 13 September 2020.
^ 128.0 128.1 More raves than boos for 'Terry Fox Story' . Montreal Gazette. May 24, 1983: D10 [March 6, 2010] .
^ People will remember this... . Ottawa Citizen. September 20, 1982: 37 [March 6, 2010] .
^ 130.0 130.1 McKay, John. Terry Fox: A hero's story . Maclean's Magazine. September 9, 2005 [March 6, 2010] . (原始内容 存档于October 19, 2009).
^ Lawson, Michael. Terry Fox Story awarded best picture, actor Genies . Ottawa Citizen. March 22, 1984: 93 [March 6, 2010]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11-29).
^ Nash to make film about Terry Fox . Vancouver Sun. July 12, 2008 [March 6, 2010] . (原始内容 存档于November 9, 2012).
^ Into the Wind . ESPN. [September 6, 2015] .
^ Run across Canada with Mark . Montreal Gazette. September 27, 1974: 4 [March 3, 2010]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5-01-23).
^ Amputee will follow Terry Fox . Montreal Gazette. March 17, 1984: C4 [March 3, 2010] .
^ Fonyo passes spot where Terry Fox abandoned his run . Montreal Gazette. November 30, 1984: B1 [March 3, 2010] .
^ 14-month Journey for Lives ends today . Montreal Gazette. May 29, 1985: B1 [March 3, 2010] .
^ Kidd, Kenneth. Steve Fonyo: Out of Order . Toronto Star. January 31, 2010 [March 3, 2010] . (原始内容 存档于February 4, 2010).
^ Footprints: Rick Hansen . Historica-Dominion Institute of Canada. [March 3, 2010] . (原始内容 存档于December 29, 2010).
^ Stallings, Dianne. Wheelchair marathoner rolls through on tour of the world. St. Petersburg Times. June 19, 1985: 1.
^ Hansen's heroic feat. Toronto Star. May 22, 1987: A18.
^ Kassam, Ashifa. Rick Hansen to be inducted into Canada's Walk of Fame . Toronto Star. June 9, 2007 [March 3, 2010]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3-06-03).
^ Decision to remove Terry Fox from passport criticized . CBC Vancouver. 11 May 2023 [4 September 2024] –通过YouTube.
^ Zimonjic, Peter. Terry Fox on the $5, big money for the border — what we learned from the economic statement . CBC News . 16 December 2024 [17 December 2024]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5-06-07).
書目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