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沟古墓群
洞沟古墓群是位于中国吉林省集安市通沟河附近的山麓、河谷和平原的一片高句丽时期古墓群,是墓葬数量最多、分布最集中的一处高句丽墓群。现为中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 概述公元3年,高句丽由今辽宁省的纥升骨城迁都至集安的国内城,直至公元427年迁都平壤。集安作为高句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达四百余年之久。即使迁都平壤后,集安作为别都仍保持繁荣。高句丽700多年的历史在集安留下了丰富的遗迹和遗物。[2] 洞沟平原是鸭绿江中游一处狭长的冲积平原,高句丽时期的国内城和今日集安市即坐落于此。洞沟古墓群因"通沟"清末又名"洞沟"而得名[3]。古墓群分布范围长约35公里,南北宽2-4公里,总占地面积34.2平方公里。1966年清点时有古墓葬一万余座,大多为高句丽于公元3~7世纪留下的遗存[4],但也包含一些渤海时期和其他时代的墓葬,但占比例极小。[3]墓群现划分7个墓区,自东而西为长川墓区、下解放墓区、禹山墓区、山城下墓区、万宝汀墓区、七星山墓区、麻线墓区。[4] 墓葬大体可分为石坟和土坟两类,石坟年代较早,是高句丽人固有的埋葬方式;土坟年代稍晚,为高句丽人受汉文化影响或是在高句丽的其他民族的墓葬。石坟可分为积石墓、方坛积石墓、阶坛积石墓和阶坛石室墓等;土坟可分为封土石室墓、方坛封土石室墓和封土洞室墓。洞沟古墓群中有将军坟、太王陵、千秋墓等大型的王陵,还在30余座墓葬中发现有壁画,比如舞俑墓、三室墓、冉牟墓、长川一号墓、五盔坟四、五号墓等。[4] 墓区分布洞沟古墓群中的高句丽墓葬分区埋葬、有序排列,反映出家族葬的特点。然而洞沟古墓群目前七个墓区是以行政区划划分,虽便于文物的保护管理,但并不符合墓葬的历史背景、自然环境及当时的埋葬观念。同一墓区中可能存在着几个部族墓地,同样,同一部族的墓地可能被划分入两个墓区中。[5] 长川墓区长川墓区又名长川古墓群,位于市区东北25千米的青石镇长川村北台地上,总占地31.12公顷。2001年被中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划归洞沟古墓群。长川古墓群在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曾遭到严重破坏。1983年5月文物普查时存有墓葬105座,2005年重新测绘时有古墓120座。[2]著名墓葬包括—— 长川一号墓(JCM001)贵族墓,列入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世界文化遗产。 长川二号墓(JCM002)贵族墓,列入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世界文化遗产。 长川四号墓(JCM004)贵族墓,列入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世界文化遗产。 下解放墓区下解放墓区是洞沟古墓群最东端的墓区,在龙山南麓坡地及鸭绿江右岸的台地上,总占地40.32公顷。有墓葬52座,除平地两座外大多数分布于山坡。[2]著名墓葬包括—— 冉牟墓(JXM001)贵族墓,列入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世界文化遗产。 31号壁画墓(JXM031)环纹墓(JXM033)贵族墓,列入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世界文化遗产。 禹山墓区禹山墓区是洞沟古墓群中的第一大墓区,有古墓3680座,总占地面积509.05公顷。禹山墓区的墓葬兼有封土墓和石坟墓,并有许多大型的王陵。[2]著名墓葬包括—— 长寿王陵(将军坟)(JYM0001)王陵,列入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世界文化遗产。 长寿王陵(将军坟)一号陪坟(JYM0002)贵族墓,列入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世界文化遗产。 临江墓(JYM0043)王陵,列入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世界文化遗产。 角觝壁画墓(JYM0457)贵族墓,列入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世界文化遗产。 舞踊墓(JYM0458)贵族墓,列入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世界文化遗产。 JYM0540号墓太王陵(JYM0541)王陵,列入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世界文化遗产。 JYM0992号墓王陵,列入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世界文化遗产。 马槽墓(JYM1894)贵族墓,列入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世界文化遗产。 散莲花墓(JYM1896)贵族墓,列入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世界文化遗产。 五盔坟一号墓(JYM2101)贵族墓,列入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世界文化遗产。 五盔坟二号墓(JYM2102)贵族墓,列入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世界文化遗产。 五盔坟三号墓(JYM2103)贵族墓,列入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世界文化遗产。 五盔坟四号墓(JYM2104)贵族墓,列入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世界文化遗产。 五盔坟五号墓(JYM2105)贵族墓,列入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世界文化遗产。 四盔坟一号墓(JYM2106)贵族墓,列入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世界文化遗产。 四盔坟二号墓(JYM2107)贵族墓,列入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世界文化遗产。 四盔坟三号墓(JYM2108)贵族墓,列入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世界文化遗产。 四盔坟四号墓(JYM2109)贵族墓,列入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世界文化遗产。 JYM2110号墓王陵,列入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世界文化遗产。 JYM2112号墓贵族墓,列入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世界文化遗产。 四神墓(JYM2113)贵族墓,列入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世界文化遗产。 三室墓(JYM2231)JYM3319号墓贵族墓,列入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世界文化遗产。 山城下墓区山城下墓区位于禹山脚下,丸都山城城下的通沟河谷两岸,有墓葬1881座,占地194.7公顷。[2]著名墓葬包括—— JS砖M0001号墓JS砖M0036号墓JS砖M0145号墓王字墓(JSM0332)贵族墓,列入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世界文化遗产。 兄墓(JSM0635)贵族墓,列入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世界文化遗产。 弟墓(JSM0636)贵族墓,列入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世界文化遗产。 莲花墓(JSM0983)龟甲壁画墓(JSM1204)贵族墓,列入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世界文化遗产。 折天井墓(JSM1298)贵族墓,列入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世界文化遗产。 万宝汀墓区万宝汀墓区在丸都山城西南,七星山东麓,有古墓1638座,占地面积9917公顷。[2]著名墓葬包括—— JWM0645号墓JWM0709号墓JWM1368号墓七星山墓区七星山墓区在集安市城区以西的七星山的南坡,在通沟河入鸭绿江口西岸,有古墓1638座,占地面积99.17公顷。[2]著名墓葬包括—— JQM0001号墓JQM0211号墓王陵,列入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世界文化遗产。 JQM0871号墓王陵,列入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世界文化遗产。 麻线墓区麻线墓区是仅次于禹山墓区的洞沟古墓群的第二大墓区,毗邻七星山墓区,有墓葬2576座,总占地面积354.00公顷。[2]著名墓葬包括—— 麻线沟一号墓(JMM0001)西大墓(JMM0500)王陵,列入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世界文化遗产。 JMM0626号墓王陵,列入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世界文化遗产。 JMM0682号墓千秋墓(JMM1000)王陵,列入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世界文化遗产。 JMM2100号墓王陵,列入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世界文化遗产。 JMM2378号墓王陵,列入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世界文化遗产。 JMM2381号墓采石场遗址采石场遗址位于集安市太王镇高台子村附近的山坡上。遗址内布满巨石,大都是当年开采后没来得及加工运输的石料。这里石质与太王陵、将军坟等陵墓的石材相同,应为为古墓群内王陵供应石材的采石场。该采石场也是目前唯一确认的高句丽时期的采石场。[6]2001年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代发现与保护洞沟古墓群作为一处重要的古代文化遗存,早在明清之际就为世人所知。清光绪年间,好太王碑及拓本流传,引起中外学者注意。国内外部分学者相继来到集安。尤其20世纪30年代,一些日本学者对洞沟古墓群少数墓葬做了调查、清理、测绘和著录,并发表了一批影响颇深的著作。[2] 1961年,洞沟古墓群(包含好太王碑)被公布为中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中国公布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川古墓群和采石场遗址被归入洞沟古墓群保护单位中。 参考文献
参见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