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
生卒年 |
字 |
籍贯 |
出任年 |
卸任年 |
备注
|
嵇曾筠 |
1670年—1738年 |
松友 |
江蘇無錫 |
乾隆元年(1736年) |
乾隆三年(1738年) |
乾隆元年正月以總理浙江海塘工程兼管兩浙鹽政,任浙江巡撫兼浙江總督加太子太傅;三年兼理永定河務,八月卒於任。
|
盧焯 |
1693年—1767年 |
光植 |
奉天盛京 |
乾隆三年(1738年) |
乾隆六年(1741年) |
隸漢軍鑲黃旗。乾隆三年九月由福建巡撫調任浙江巡撫兼管鹽政,六年六月左都御史劉吳龍彈劾其營私受賄,皆事實,遂革職、判刑充軍。
|
德沛 |
1688年—1752年 |
濟齋 |
滿洲鑲藍旗 |
乾隆六年(1741年) |
乾隆六年(1741年) |
愛新覺羅氏,第八代鄭親王。乾隆六年六月中以閩浙總督兼任署理,十一月交卸。
|
常安 |
1683年—1747年 |
履坦 |
滿洲鑲紅旗 |
乾隆六年(1741年) |
乾隆十二年(1747年) |
葉赫那拉氏。乾隆六年十二月以兵部右侍郎、右副都御史銜漕運總督調任;乾隆十二年九月為閩浙總督喀爾吉善彈劾貪汙索賄,遂罷職、下獄,後卒於獄中。
|
顧琮 |
1685年—1754年 |
用方 |
滿洲鑲黄旗 |
乾隆十二年(1747年) |
乾隆十三年(1748年) |
伊爾根覺羅氏。乾隆十二年十月由漕運總督調任;十三年二月遷河東河道總督。
|
愛必達 |
1711年—1771年 |
以仁 |
滿洲鑲黃旗 |
乾隆十三年(1748年) |
乾隆十三年(1748年) |
鈕祜祿氏。三月由署理江蘇布政使陞任,隨改貴州巡撫。
|
方觀承 |
1696年—1768年 |
宜田 |
安徽桐城 |
乾隆十三年(1748年) |
乾隆十四年(1749年) |
乾隆十三年四月由直隸布政使升巡撫加右副都御史;乾隆十四年七月升直隸總督兼理河道。
|
永貴 |
1706年—1783年 |
心齋 |
滿洲正白旗 |
乾隆十四年(1749年) |
乾隆十六年(1751年) |
拜都氏。乾隆十四年八月由浙江布政使陞任、兼署閩浙總督;乾隆十六年閏十二月因屬下溫州賑災不力,奪職,赴北路軍董理糧餉。
|
雅爾哈善 |
1708年—1759年 |
蔚文 |
滿洲正紅旗 |
乾隆十七年(1752年) |
乾隆十九年(1754年) |
覺羅氏。乾隆十七年正月自戶部右侍郎調任,兼管兩浙鹽政;乾隆十九年五月陞任軍機大臣、兵部右侍郎。
|
鄂樂舜 |
1704年—1756年 |
鈍夫 |
滿洲鑲藍旗 |
乾隆十九年(1754年) |
乾隆十九年(1754年) |
西林覺羅氏。乾隆十九年六月自甘肅巡撫調任;十月遷安徽巡撫。
|
周人驥 |
1695年—1763年 |
芷囊 |
天津道天津 |
乾隆十九年(1754年) |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 |
十一月以浙江布政使護理,隔年正月實授;乾隆二十一年二月改署理廣東巡撫。
|
楊廷璋 |
1689年—1772年 |
奉峨 |
奉天開原 |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 |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 |
隸漢軍鑲黃旗。乾隆二十一年三月由湖南布政使陞任;乾隆二十四年三月升閩浙總督。
|
明山 |
1711—1779年 |
岱雲 |
滿洲正藍旗 |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 |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 |
伊爾根覺羅氏。乾隆二十四年四月以浙江布政使署理,五月擢江西巡撫。
|
莊有恭 |
1713年—1767年 |
容可 |
廣東廣州府番禺 |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 |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 |
乾隆二十四年五月由湖北巡撫晉兵部侍郎、右副都御史調任浙江巡撫兼管兩浙鹽政;乾隆二十七年十月遷江蘇巡撫。
|
熊學鵬 |
1703年—1779年 |
雲亭 |
江西南昌 |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 |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 |
乾隆二十七年十一月由廣西巡撫調任浙江巡撫兼管兩浙鹽政、署理閩浙總督;乾隆三十三年二月丁父憂離任。
|
永德 |
約1716—1784年 |
玉亭 |
滿洲正藍旗 |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 |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 |
覺羅氏。三十三年三月以浙江布政使陞任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浙江兼管海防事務、兩浙鹽政;乾隆三十四年十月遷江蘇巡撫。
|
熊學鵬 |
1703年—1779年 |
雲亭 |
江西南昌 |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 |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 |
乾隆三十四年十一月複任兼署北新關印務,乾隆三十五年十一月丁母憂離任。
|
富勒渾 |
1724—1795年 |
惠堂 |
滿州鑲白旗 |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 |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 |
章佳氏。乾隆三十五年十二月以浙江布政使陞任;乾隆三十七年六月遷陝西巡撫。
|
熊學鵬 |
1703年—1779年 |
雲亭 |
江西南昌 |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 |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 |
乾隆三十七年七月回任署理,乾隆三十八年正月複遷廣西巡撫。由布政使王亶望護理交接。
|
三寶 |
1718年—1784年 |
文敬 |
滿洲正紅旗 |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 |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 |
伊爾根覺羅氏。乾隆三十八年二月由山西巡撫調任,加兵部侍郎、右副都御史銜兼管兩浙鹽政;乾隆四十二年五月擢任湖廣總督。
|
王亶望 |
1730年—1781年 |
誕鳳 |
山西臨汾 |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 |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 |
乾隆四十二年六月以甘肅布政使,加兵部侍郎、右副都御史銜兼管兩浙鹽政擢任;四十五年三月因甘肅冒賑案逮治下獄,明年判刑斬首。
|
李質穎 |
1708年—1794年 |
公質 |
熱河承德 |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 |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 |
乾隆四十五年四月由廣東巡撫、兵部侍郎加右副都御史銜調任,十二月升署理閩浙總督加奉宸苑卿銜。
|
三寶 |
1718年—1784年 |
文敬 |
滿洲正紅旗 |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 |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 |
正月以東閣大學士、閩浙總督兼署,三月事畢回朝改任殿試讀卷官。
|
陳輝祖 |
1733年—1783年 |
孝蘊 |
湖南祁陽 |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 |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 |
乾隆四十六年四月由江南河道總督調任閩浙總督兼管浙江巡撫;乾隆四十七年九月因侵吞去年奉命所查抄王亶望的家產,事發革職下獄,原判斬監候,後因在任內被彈劾多有缺失,隔年二月被賜自盡。
|
福崧 |
1747年—1793年 |
岳甫 |
滿洲正黃旗 |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 |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 |
烏雅氏。乾隆四十七年十月自甘肅布政使加兵部侍郎、右副都御史銜兼管兩浙鹽政陞任;乾隆五十一年三月加二等侍衛、調署山西巡撫。
|
伊齡阿 |
1736年—1795年 |
精一 |
滿洲鑲黃旗 |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 |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 |
佟佳氏。乾隆五十一年四月自工部右侍郎、管理錢法事務調任浙江巡撫加兵部侍郎、右副都御史銜兼管兩浙鹽政;八月回京任總管內務府大臣上行走兼管崇文門監督。
|
琅玕 |
1744年—1802年 |
恪勤 |
滿洲正藍旗 |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 |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 |
覺羅氏。九月自刑部右侍郎調任,加兵部侍郎、右副都御史銜;乾隆五十五年七月加頭等侍衛,調署杭州織造。
|
顧學潮 |
1721年—1794年 |
小韓 |
江蘇蘇州府元和 |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 |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 |
七月中旬以浙江布政使兼署浙江學政護理,八月中旬交接,年底致仕。
|
海寧 |
1739年—1790年 |
勤毅 |
滿洲正藍旗 |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 |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 |
伊爾根覺羅氏,前巡撫明山之子。八月中旬自山西巡撫加兵部侍郎、右副都御史銜調任,兼管杭州織造、南新關和北新鈔關和印務。十月卒於任。
|
福崧 |
1747年—1793年 |
岳甫 |
滿洲正黃旗 |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 |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 |
乾隆五十五年十一月以兩江總督兼管;乾隆五十七年十二月因兩浙鹽政虧損,為和坤等人攻訐,遂逮致京師審議,中途飲鴆自盡。
|
長麟 |
1748年—1811年 |
牧菴 |
滿州正藍旗 |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 |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 |
(民)覺羅氏。乾隆五十八年正月由山西巡撫調任,八月升兩廣總督加太子少保銜。
|
吉慶 |
1753年—1802年 |
星源 |
滿洲正白旗 |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 |
嘉慶元年(1796年) |
覺羅氏(紅帶子宗室),多羅武功郡王。乾隆五十八年九月由山東巡撫調任浙江巡撫、督理南新關稅務、兼管杭州織造、署理兩浙鹽政;嘉慶元年六月升兩廣總督兼理廣東巡撫。
|
玉德 |
1737年—1808年 |
達齋 |
滿洲正紅旗 |
嘉慶元年(1796年) |
嘉慶四年(1799年) |
瓜爾佳氏。嘉慶元年七月山東巡撫兼署河東河道總督調任,加兵部侍郎、右副都御史銜,管理北新鈔關和南新關,二年再兼管杭州織造;嘉慶四年五月入京朝覲,十月陞任閩浙總督。
|
謝啟昆 |
1737年—1802年 |
蘊山 |
江西南康 |
嘉慶四年(1799年) |
嘉慶四年(1799年) |
嘉慶四年六月以浙江布政使護理,八月加兵部侍郎、右副都御史銜升任廣西巡撫。
|
書麟 |
1730年—1801年 |
紱齋 |
滿洲鑲黃旗 |
嘉慶四年(1799年) |
嘉慶四年(1799年) |
高佳氏。嘉慶四年八月以閩浙總督,加授太子少保、協辦大學士護理,十月遷雲貴總督、加升太子太保。
|
阮元 |
1764年—1849年 |
伯元 |
江蘇儀征 |
嘉慶四年(1799年) |
嘉慶十年(1805年) |
嘉慶四年十一月以戶部左侍郎署理,隔年正月實授,加兵部侍郎、右副都御史銜,管理北新鈔關兼署兩浙鹽政;嘉慶十年閏六月丁父憂。
|
清安泰 |
約1746—1809年 |
平階 |
滿洲鑲黃旗 |
嘉慶十年(1805年) |
嘉慶十二年(1807年) |
費莫氏。嘉慶十年七月由江西巡撫調任,加兵部侍郎、右副都御史銜,兼署兩浙鹽政、杭州織造;嘉慶十二年十二月遷河南巡撫。
|
阮元 |
1764年—1849年 |
伯元 |
江蘇儀征 |
嘉慶十三年(1808年) |
嘉慶十四年(1809年) |
嘉慶十三年正月以兵部右侍郎、署理河南巡撫兼理河道回任;嘉慶十四年八月回京任文穎館行走、國史館編修。
|
廣玉 |
約1752—1818年 |
桂亭 |
滿洲正白旗 |
嘉慶十四年(1809年) |
嘉慶十四年(1809年) |
他塔喇氏。嘉慶十四年九月以浙江布政使護理至十一月中旬。
|
蔣攸銛 |
1766年—1830年 |
穎芳 |
奉天遼陽 |
嘉慶十四年(1809年) |
嘉慶十五年(1810年) |
隸漢軍鑲紅旗。嘉慶十四年十一月由江蘇巡撫加右副都御史銜調任、督理南新關稅務,嘉慶十五年九月遷江南河道總督。
|
慶保 |
1759年—1833年 |
佑之 |
滿洲鑲黃旗 |
嘉慶十五年(1810年) |
嘉慶十五年(1810年) |
章佳氏。嘉慶十五年十月以江蘇布政使護理,十一月卸任。
|
同興 |
1755年—1827年 |
景卿 |
滿洲鑲黃旗 |
嘉慶十五年(1810年) |
嘉慶十五年(1810年) |
鈕祜祿氏。嘉慶十五年十一月由湖北巡撫調任,未上任,旋調貴州巡撫。
|
蔣攸銛 |
1766年—1830年 |
穎芳 |
奉天遼陽 |
嘉慶十五年(1810年) |
嘉慶十六年(1811年) |
嘉慶十五年十一月回任,賞戴花翎兼署兩浙鹽政、管理北新鈔關;嘉慶十六年九月升兩廣總督。
|
鐵保 |
1752年—1824年 |
冶亭 |
滿洲正黃旗 |
嘉慶十六年(1811年) |
嘉慶十六年(1811年) |
棟鄂氏。嘉慶十六年十月由副都統銜喀什噶爾參贊大臣調任,未上任,旋調吏部左侍郎。
|
高杞 |
1748年—1826年 |
孟蟾 |
滿洲鑲黃旗 |
嘉慶十六年(1811年) |
嘉慶十八年(1813年) |
高佳氏。嘉慶十六年十月由直隸熱河道道台升任;嘉慶十八年三月遷刑部左侍郎兼總管內務府大臣。
|
方受疇 |
1754年—1822年 |
次耕 |
安徽桐城 |
嘉慶十八年(1813年) |
嘉慶十八年(1813年) |
嘉慶十八年四月由直隸布政使加兵部侍郎、右副都御史銜升任,七月遷河南巡撫兼理河道。
|
李奕疇 |
1754年—1844年 |
書年 |
河南夏邑 |
嘉慶十八年(1813年) |
嘉慶十九年(1814年) |
嘉慶十八年七月由安徽巡撫加兵部侍郎、右副都御史銜調任;嘉慶十九年四月升漕運總督。
|
許兆椿 |
1748年—1814年 |
茂堂 |
湖北雲夢 |
嘉慶十九年(1814年) |
嘉慶十九年(1814年) |
嘉慶十九年四月由貴州巡撫兼署倉場侍郎調任,未上任,五月以病懇辭,卒於秋季。
|
陳預 |
1765年—1823年 |
立凡 |
順天府宛平 |
嘉慶十九年(1814年) |
嘉慶十九年(1814年) |
嘉慶十九年五月由福建巡撫調任,七月加兵部侍郎、右副都御史銜遷山東巡撫。
|
顏檢 |
1757年—1833年 |
惺甫 |
廣東連平 |
嘉慶十九年(1814年) |
嘉慶二十年(1815年) |
嘉慶十九年八月以山東 鹽運使升任,嘉慶二十年十二月坐正犯由賄囑誣認,褫職。
|
孫玉庭 |
1752年—1834年 |
寄圃 |
山東濟寧 |
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 |
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 |
嘉慶二十ㄧ年正月由雲南巡撫調任,五月旋升湖廣總督。
|
張映漢 |
1753年—1830年 |
筠圃 |
山東海豐 |
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 |
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 |
嘉慶二十一年五月由湖北巡撫調任,未上任,六月旋留任湖北巡撫。
|
楊頀 |
1744年—1828年 |
邁功 |
江西金谿 |
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 |
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 |
嘉慶二十一年六月由江蘇巡撫加兵部侍郎、右副都御史銜調任;嘉慶二十三年七月授從三品京堂、遷禮部主客司郎中。
|
程國仁 |
1764年—1824年 |
濟棠 |
河南商城 |
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 |
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 |
嘉慶二十三年八月由甘肅布政使陞任;嘉慶二十四年三月遷山東巡撫。
|
陳若霖 |
1759年—1832年 |
宗覲 |
福建閩縣 |
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 |
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 |
嘉慶二十四年四月由河南巡撫加兵部侍郎、右副都御史銜調任;嘉慶二十五年十二月升湖廣總督加兵部尚書、都察院右都御史銜。
|
帥承瀛 |
1766年—1841年 |
仙舟 |
湖北黃梅 |
道光元年(1821年) |
道光四年(1824年) |
道光元年正月由刑部左侍郎加兵部侍郎、右副都御史銜調任;道光四年九月以丁父艱,且目疾久不愈,致仕。
|
黃鳴傑 |
1768年—1841年 |
冠英 |
安徽合肥 |
道光四年(1824年) |
道光五年(1825年) |
道光四年十月以浙江布政使護理,道光五年正月升授署理巡撫加兵部侍郎、右副都御史銜,後於三月致仕。
|
程含章 |
1762年—1832年 |
象坤 |
雲南景東 |
道光五年(1825年) |
道光六年(1826年) |
道光五年四月由倉場侍郎調任;道光六年十月遷山東巡撫。
|
劉彬士 |
1770年—1838年 |
輔文 |
湖北黃陂 |
道光六年(1826年) |
道光十年(1830年) |
道光六年十一月由刑部右侍郎、搜檢大臣調署,八年實授;道光十年十月遷任太僕寺卿。
|
富呢揚阿 |
1788年—1845年 |
海颿 |
滿洲鑲紅旗 |
道光十年(1830年) |
道光十四年(1834年) |
富察氏。道光十年十一月由盛京工部侍郎兼奉天府尹調任;道光十四年十一月)再授盛京工部侍郎,兼管順天府尹事,十五年任盛京刑部侍郎,尋遷科布多參贊大臣加副都統銜。
|
烏爾恭額 |
1789年—1841年 |
敬齋 |
滿洲鑲黃旗 |
道光十四年(1834年) |
道光二十年(1840年) |
富察氏。道光十四年十二月由盛京工部侍郎兼奉天府府尹、盛京牛馬稅監督,署理鑲紅旗漢軍都統調任;道光二十年六月因鴉片戰爭第一次定海之戰戰敗,定海失陷一事獲罪奪職,發往軍臺效力贖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