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慎皇贵妃
淑慎皇贵妃(1859年12月24日—1904年4月13日),富察氏,滿洲镶黄旗人。员外郎凤秀之女,即乾隆帝孝賢純皇后的伯父馬齊的七世孫女。清朝同治帝之皇貴妃[1]。 生平咸丰九年(1859年12月24日)十二月初一日出生。同治十一年(1872年),其虚岁刚十四,在选入宫时还不足十三岁。 两宫皇太后在皇后人選上意見分歧。西太后慈禧喜愛的富察氏,姿色俏丽,风流多情,善体人意。東太后慈安喜愛的阿鲁特氏是翰林院侍讲崇绮之女,比同治帝大两岁,同時也是慈安的表甥女。 慈禧太后認為富察氏像自己年輕的時候,而十分喜愛,此外,慈禧太后的母親也是姓富察,所以主张选富察氏,慈安太后却主張富察氏美貌豔麗,轻佻好动,不足以母仪天下;而阿鲁特氏端庄文静,知书达理,可以正位中宫,實際上的原因是阿魯特氏是慈安太后表姐之女。两太后各持己见,争执不下,最后决定听从皇帝的意见。 同治帝虽是慈禧太后的亲生儿子,却对慈禧的日常做法十分厌恶,因此母子之情不深。慈安忠厚慈祥,对同治皇帝视为己出,关怀备至,因此深受同治帝爱戴和尊重。所以在选后时,同治帝按慈安的意愿,选了阿鲁特氏。慈禧十分火大,認為同治帝不遵從自己的意願,於是她一方面横加干预同治帝后的生活,另一方面处处优待富察氏,本来四人[2]是同时进宫的,慈禧却把富察氏封为慧妃,享受贵妃待遇,另外那三个人,两个封为嫔,一个封为贵人。 依照清宮慣例,皇妃、宮嬪的冊封禮應與皇后的冊立禮同日舉行。可是同治帝的大婚礼,只安排慧妃的册封礼与皇后的册立礼同日举行,将瑜嫔、珣嫔的册封礼安排在一个月后举行。 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一月十五日,將慧妃直接晉封為皇貴妃,連升了兩級,而其他三位都只升一级。同治帝駕崩半个月後,慈禧又封富察氏为敦宜皇贵妃。光绪二十年(1894年)正月,慈禧六十大寿之前,又封她为敦宜荣庆皇贵妃。皇贵妃得到四个字的封号,在有清一代仅此一例。 光绪三十年二月二十八日(1904年4月13日),富察氏過世,终年四十六岁。谥号为淑慎皇贵妃。 她于光绪三十一年九月二十一入葬惠陵妃园寝第一行正中(其他都葬第二行),成为惠陵妃园寝内第一个墓主人,同時她也是同治帝的所有妃子中享年最短的人。遵照慈禧的安排,其宝顶居前排居中位置(前排唯一一座墓),地宫是石券规格,以显示居其他同治帝妃嫔之上的尊贵地位。民国十七年(1928年)3月29日,淑慎皇贵妃墓被盗挖。 先世影视作品
延伸阅读[在维基数据编辑] 参考沙濟地方始祖
【註1】 指配怡親王允祥第三子弘暾,未嫁守貞,雍正帝諭封貝勒夫人。【註2】 錫祜無嗣,以族兄承忠次子宗傑改名敦崇入嗣。 【註3】 明瑞無嗣,以弟奎林次子惠倫入嗣。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