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伟
潘建伟(1970年3月11日—),男,汉族,浙江东阳人[3],中国物理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多年从事量子信息领域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开创性的研究成果[4]。 生平潘建伟生于浙江省东阳市[3],1987年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读书,1992年毕业,获学士学位[3]。1995年,在该校获硕士学位[3]。1996年至1999年,潘赴奥地利留学,获维也纳大学博士学位。2005年,加入九三学社[3]。 2013年12月,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2015年5月,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5]。 社会兼职2018年1月,当选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7]。 2021年1月22日,第八届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第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召开,大会选举其担任第八届理事会副会长[8][9][10][11]。 学术贡献2007年,潘建伟在世界上首次用光量子计算机实现大数分解量子秀尔演算法。2009年,他带领小组成功实现了世界上最远距离的量子态隐形传输(16公里)[12],2012年將纪录推展到97公里[13]。 2012年,潘建伟团队在合肥市建成了世界上首个规模化(46个节点)量子通信网络[14]。 2016年,潘建伟任首席科学家的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成功发射,開展世界上首次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2019年墨子號整體實驗設計獲美國科學促進會評選得克利夫蘭獎,但由於特朗普總統的對中政策嚴審中國科學家簽證,潘建伟簽證未過,故由他人代表領獎,克利夫蘭獎評選委員會主席傑里米表達抗議[15]。 2017年,潘建伟团队构建了世界首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ENIAC)的光量子计算原型机[16]。 2019年,潘建伟团队实现了20光子输入60模式干涉线路的玻色取样,其输出复杂度相当于48个量子比特的希尔伯特态空间,逼近了量子计算优越性[16]。 2020年12月4日,潘建伟带领的团队成功构建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17],达成量子计算优越性[16]。 奖项和荣誉
参考文献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