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列表所列的是广义的潮州在历史各个时期的地理范围、行政区划沿革情况。
(注意:广义的潮州并非指现今的潮州市本身,具体请参考潮州市条目中的相关解释)
秦至吴
晋至隋
东晋至隋
|
公元
|
年代
|
隶属
|
沿革
|
置县
|
备注
|
331年 |
东晋咸和六年 |
广州 |
东官郡 |
海阳、绥安、海宁、潮阳 |
是年分南海立东官郡。
|
413年 |
东晋义熙九年 |
广州 |
义安郡 |
海阳、绥安、海宁、潮阳、义招 |
分东官郡立义安郡。诸县惟海阳立于晋初,余均旧东官郡地,与义安郡同时置为县。
|
420年始 |
宋 |
广州 |
义安郡 |
海阳、绥安、海宁、潮阳、义招 |
泰始四年(268年)绥安县省。
|
479年始 |
齐 |
广州 |
义安郡 |
海阳、绥安、海宁、潮阳、义招、程乡 |
绥安为郡治。程乡以程旼得名。
|
523年 |
梁普通四年 |
东扬州 |
义安郡 |
海阳、绥安、海宁、潮阳、义招、程乡 |
是年属东扬州
|
|
梁 |
瀛州 |
义安郡 |
海阳、绥安、海宁、潮阳、义招、程乡 |
梁置东扬州,后改曰瀛州。瀛州领郡四:义安郡、高要郡、乐昌郡、阳春郡。梁武帝瀛州时治义安郡绥安。领郡六:义安、东官、梁化、海昌、乐昌、新会。又梁末陈初,瀛州统郡三:义安、梁化、东官。
|
557年-559年 |
陈永定年间 |
|
义安郡 |
海阳、绥安、海宁、潮阳、义招、程乡 |
永定中废瀛州。陈太建时瀛州治海阳。
|
590年 |
隋开皇十年 |
循州 |
义安县 |
海阳、绥安、海宁、潮阳、义招 |
开皇三年罢诸郡,九年平陈,十年罢义安郡,省海阳县,仍于郡廨置义安县,以属循州。省程乡。
|
591年 |
隋开皇十一年 |
|
潮州 |
海阳、绥安、海宁、潮阳、义招、程乡 |
是年于义安县立潮州,以潮水往复为名。潮州名始此,改郡为州此为首次。是年复程乡。
|
607年 |
隋大業三年 |
扬州 |
义安郡 |
海阳、海宁、潮阳、万川、程乡 |
是年罢州为义安郡。是年改义招为万川。省绥安入龙溪。
|
唐至元
唐
|
公元
|
年代
|
隶属
|
沿革
|
置县
|
备注
|
621年 |
武德四年 |
广州总管府 |
潮州 |
海阳、潮阳、程乡 |
是年复潮州。唐武德元年改郡为州,其时潮州尚未归府,故迟至四年始改州。 是年省万川并入海阳,唐初省海宁并入潮阳。
|
622年 |
武德五年 |
循州总管府 |
潮州 |
海阳、潮阳、程乡 |
是年改龙川郡为循州总管府,管循潮二州。
|
628年 |
貞觀二年 |
广州中都督府 |
潮州 |
海阳、潮阳、程乡 |
是年省循州都督,以循潮二州隶广府
|
629年 |
貞觀三年 |
江南道 |
潮州 |
海阳、潮阳、程乡 |
潮州遥隶江南道
|
636年 |
貞觀十年 |
岭南道 |
潮州 |
海阳、潮阳、程乡 |
是年潮州隶岭南道
|
650年 |
永徽元年 |
岭南道 |
潮州 |
海阳、程乡 |
潮阳并入海阳
|
686年 |
垂拱二年 |
岭南道 |
潮州 |
海阳、程乡 |
岭南总管陈元光请建漳州于泉潮二州间绥安旧地
|
711年 |
景雲二年 |
福州都督府 |
潮州 |
海阳、程乡 |
是年置福州都督府督福、泉、建、漳、潮五州,寻罢。
|
712年—713年 |
先天年间 |
福州都督府 |
潮州 |
海阳、潮阳、程乡 |
是年复潮阳
|
733年 |
开元二十一年 |
福建经略使 |
潮州 |
海阳、潮阳、程乡 |
是年置福建经略使领福建漳潮泉五州,治福州。
|
734年 |
开元二十二年 |
岭南经略使 |
潮州 |
海阳、潮阳、程乡 |
是年漳潮二州隶岭南经略使
|
742年 |
天宝元年 |
福建经略使 |
潮阳郡 |
海阳、潮阳、程乡 |
漳潮二州复隶福建经略使,是年州改郡制
|
751年 |
天宝十年 |
岭南经略使 |
潮阳郡 |
海阳、潮阳、程乡 |
是年漳潮二州隶岭南经略使,
|
756年 |
至德元年 |
岭南节度使 |
潮阳郡 |
海阳、潮阳、程乡 |
是年升五府经略讨击使为岭南节度使,领广韶循潮等二十二州,治广州。
|
758年 |
乾元元年 |
岭南节度使 |
潮州 |
海阳、潮阳、程乡 |
是年复潮州
|
862年 |
咸通三年 |
岭南东道节度使 |
潮州 |
海阳、潮阳、程乡 |
岭南分东、西道
|
895年 |
乾宁二年 |
清海军节度使 |
潮州 |
海阳、潮阳、程乡 |
是年赐岭南东道名清海军
|
917年-971年 |
(南汉年间) |
|
潮州 |
海阳、潮阳 |
唐末五代初潮州属闽之王潮,继卢光睦、谭全播取其地后,刘岩击走光睦始兼有潮。至刘晟时,升程乡为敬州。
|
宋
|
公元 |
年代 |
隶属 |
沿革 |
置县 |
备注
|
971年 |
开宝四年 |
广南东路 |
潮州 |
海阳、潮阳 |
宋初沿南汉之旧,敬州不隶潮。 开宝四年敬州改名梅州,隶广南东路。
|
1073年 |
熙宁六年 |
广南东路 |
潮州 |
海阳、潮阳、程乡 |
是年,废梅州仍置程乡,隶潮州
|
1082年 |
元丰五年 |
广南东路 |
潮州 |
海阳、潮阳 |
是年复梅州,程乡隶梅州
|
1121年 |
宣和三年 |
广南东路 |
潮州 |
海阳、潮阳、揭阳 |
是年新置揭阳
|
1132年 |
绍兴二年 |
广南东路 |
潮州 |
海阳 |
是年省揭阳、潮阳并入海阳
|
1136年 |
绍兴六年 |
广南东路 |
潮州 |
海阳、程乡 |
是年废梅州,程乡又隶潮
|
1138年 |
绍兴八年 |
广南东路 |
潮州 |
海阳、程乡、潮阳、揭阳 |
是年复潮阳、揭阳二县
|
1144年 |
绍兴十四年 |
广南东路 |
潮州 |
海阳、潮阳、揭阳 |
是年复梅州
|
元
|
公元 |
年代 |
隶属 |
沿革 |
置县 |
备注
|
1279年 |
至元十六年 |
江西等处行中书省 广东道宣慰使司 |
潮州路 |
海阳、潮阳、揭阳 |
至元十五年归附,十六年改为总管府。
|
1286年 |
至元二十三年 |
同上 |
潮州路 |
海阳、潮阳、揭阳 |
又领录事司一,至元二十二年始立
|
1295年 |
元贞元年 |
同上 |
潮州路 |
海阳、潮阳、揭阳、梅州 |
梅州领程乡,是年以梅州隶潮州路总管府
|
1317年 |
延祐四年 |
同上 |
潮州路 |
海阳、潮阳、揭阳 |
是年十月改梅州隶广东道宣尉司
|
明
明
|
公元
|
年代
|
隶属
|
沿革
|
置县
|
备注
|
1369年 |
洪武二年 |
广东等处行中书省 |
潮州府 |
海阳、潮阳、揭阳、程乡 |
是年改府。梅州废,程乡隶潮。
|
1376年 |
洪武九年 |
广东承宣布政使司 |
潮州府 |
海阳、潮阳、揭阳、程乡 |
是年改行中书省为布政使司
|
1398年 |
洪武三十一年 |
广东布政使司按察司 岭东分巡道(驻潮州) |
潮州府 |
海阳、潮阳、揭阳、程乡 |
|
1403年-1424年 |
永乐年间 |
广东布政使司按察司 岭东分巡道(驻潮州) 岭东分守道(驻潮州) |
潮州府 |
海阳、潮阳、揭阳、程乡 |
|
1477年 |
成化十三年 |
(同上) |
潮州府 |
海阳、潮阳、揭阳、程乡、饶平 |
新置饶平
|
1505年 |
弘治十八年 |
广东布政使司按察司 岭东分巡道加兵备衔 |
潮州府 |
海阳、潮阳、揭阳、程乡、饶平 |
岭东分巡道驻长乐(今五华)
|
1524年 |
嘉靖三年 |
(同上) |
潮州府 |
海阳、潮阳、揭阳、程乡、饶平、惠来 |
新置惠来
|
1526年 |
嘉靖五年 |
(同上) |
潮州府 |
海阳、潮阳、揭阳、程乡、饶平、惠来、大埔 |
新置大埔
|
1562年 |
嘉靖四十一年 |
广东布政使司 岭东分守道(驻长乐) 伸威分巡道(驻惠州) |
潮州府 |
海阳、潮阳、揭阳、程乡、饶平、惠来、大埔 |
|
1563年 |
嘉靖四十二年 |
(同上) |
潮州府 |
海阳、潮阳、揭阳、程乡、饶平、惠来、大埔、澄海、普安 |
新置澄海、普安二县
|
1564年 |
嘉靖四十三年 |
广东布政使司 岭东分守道 伸威分巡道海防兵备道 |
潮州府 |
海阳、潮阳、揭阳、程乡、饶平、惠来、大埔、澄海、普安、平远 |
增设伸威道。新置平远县。
|
1576年 |
万历四年 |
(同上) |
潮州府 |
海阳、潮阳、揭阳、程乡、饶平、惠来、大埔、澄海、普安、平远 |
是年设南澳镇
|
1577年 |
万历五年 |
广东布政使司 岭东分守道(驻惠州) 海防兵备道 |
潮州府 |
同上 |
伸威道裁,分巡道由海防道兼
|
1582年 |
万历十年 |
(同上) |
潮州府 |
海阳、潮阳、揭阳、程乡、饶平、惠来、大埔、澄海、普宁、平远 |
是年普安改普宁
|
1634年 |
崇祯七年 |
(同上) |
潮州府 |
海阳、潮阳、揭阳、程乡、饶平、惠来、大埔、澄海、普宁、平远、镇平 |
是年新置镇平县,镇平本平远县石窟巡检司,至是改为县,析程乡旧龟浆、松源二图益之。
|
清
清
|
公元
|
年代
|
隶属
|
沿革
|
置县
|
备注
|
1647年 |
顺治四年 |
广东总督布政使司 岭东分守道 海防分巡道 |
潮州府 |
海阳、潮阳、揭阳、程乡、饶平、惠来、大埔、澄海、普宁、平远、镇平 |
是年置广东总督布政使司
|
1663年 |
康熙二年 |
广东总督布政使司 岭东分守道 |
潮州府 |
海阳、潮阳、揭阳、程乡、饶平、惠来、大埔、澄海、普宁、平远、镇平 |
海防分巡道裁
|
1666年 |
康熙五年 |
两广总督布政使司 岭东分守道 |
潮州府 |
海阳、潮阳、揭阳、程乡、饶平、惠来、大埔、普宁、平远、镇平 |
康熙三年,广东、广西合并为一。自康熙三年迁界至五年,澄海全县毕裁。
|
1667年 |
康熙六年 |
两广总督布政使司 |
潮州府 |
(同上) |
分守道裁
|
1669年 |
康熙八年 |
两广总督布政使司 |
潮州府 |
海阳、潮阳、揭阳、程乡、饶平、惠来、大埔、澄海、普宁、平远、镇平 |
澄海展复
|
1670年 |
康熙九年 |
两广总督布政使司 岭东分守道 |
潮州府 |
(同上) |
岭东分守道复设
|
1683年 |
康熙二十二年 |
两广总督布政使司 惠潮分巡道(驻潮州) |
潮州府 |
(同上) |
惠潮分巡道初设,岭东分守道裁
|
1730年 |
雍正八年 |
广东总督布政使司 惠潮分巡道加兵备衔 |
潮州府 |
(同上) |
是年广东自为总督
|
1732年 |
雍正十年 |
广东总督布政使司 惠潮分巡道加兵备衔 |
潮州府 |
海阳、潮阳、揭阳、程乡、饶平、惠来、大埔、澄海、普宁、平远、镇平 |
是年析饶平属隆澳、深澳,诏安属云澳置南澳厅。
|
1733年 |
雍正十一年 |
广东总督布政使司 惠潮嘉分巡兵备道 |
潮州府 |
海阳、潮阳、揭阳、饶平、惠来、大埔、澄海、普宁 |
是年析程乡、平远、镇平三县置嘉应州。
|
1738年 |
乾隆三年 |
两广总督布政使司 惠潮嘉分巡兵备道 |
潮州府 |
海阳、潮阳、揭阳、饶平、惠来、大埔、澄海、普宁、丰顺 |
是年新置丰顺县
|
1858年 |
咸丰八年 |
两广总督布政使司 惠潮嘉分巡兵备道 |
潮州府 |
海阳、潮阳、揭阳、饶平、惠来、大埔、澄海、普宁、丰顺 |
辟潮州为通商口岸,同治纪元改以汕头为商埠,隶澄海。
|
中华民国(大陆时期)
中华民国
|
年代
|
隶属
|
沿革
|
置县
|
备注
|
1912年 民国元年 |
广东都督府 |
|
海阳、潮阳、揭阳、饶平、惠来、大埔、澄海、普宁、丰顺、南澳 |
废惠潮嘉道。光复初废府未设道,置潮州安抚使。四月改为潮州军务督办,寻改潮梅镇守使(驻汕头)。七月改南澳厅为县。
|
1914年 民国三年 |
广东巡按使署 |
潮循道 |
潮安、潮阳、揭阳、饶平、惠来、大埔、澄海、普宁、丰顺、南澳、惠阳、梅县、兴宁、陆丰、海丰、博罗、河源、五华、紫金、蕉岭、和平、连平、龙川、新丰 |
是年六月行道制,全省分六道,设潮循道尹,驻汕头。海阳改名潮安。
|
1916年 民国五年 |
广东省省长公署 |
潮循道 |
同上 |
七月六日立省长公署。
|
1920年 民国九年 |
广东省省长公署 |
|
同上 |
潮循道裁
|
1921年 民国十年 |
广东省省长公署 |
|
同上 |
设汕头市政厅,与澄海分治。
|
1925年 民国十四年 |
广东省政府 |
东江行政委员公署 |
潮安、潮阳、揭阳、饶平、惠来、大埔、澄海、普宁、丰顺、南澳、惠阳、梅县、兴宁、陆丰、海丰、博罗、河源、五华、紫金、蕉岭、和平、连平、龙川、新丰 |
七月三日省长公署改省政府。是年设东江行政委员公署(驻汕头),未一年废。
|
1928年 民国十七年 |
广东省政府 |
东江善后委员公署 |
同上 |
公署十八年六月罢。公署驻汕头。
|
1929年 民国十八年 |
广东省政府 |
|
同上 |
改汕头市政厅为市政府。
|
1932年 民国二十一年 |
广东省政府 |
东区绥靖委员公署 |
潮安、潮阳、揭阳、饶平、惠来、大埔、澄海、普宁、丰顺、南澳、惠阳、梅县、兴宁、陆丰、海丰、博罗、河源、五花、紫金、蕉岭、和平、连平、龙川、新丰、汕头市 |
公署二十一年春设,兼掌军事行政。初设潮安后迁汕头,民国二十五年十月十六日废。
|
1935年 民国二十四年 |
广东省政府 |
同上 |
同上 |
南山移垦委员会改为南山管理局
|
1936年 民国二十五年 |
广东省政府 |
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
潮安、潮阳、揭阳、澄海、饶平、惠来、普宁、丰顺、南澳、汕头市、南山管理局 |
大埔改属第六区。公署驻潮安。
|
1947年 民国三十六年 |
广东省政府 |
第六区 |
潮安、潮阳、揭阳、澄海、南澳、饶平、惠来、普宁、大埔、丰顺、南山管理局、东沙群岛。改汕头市为省辖市。 |
第109次广东省务会议通过,惟迄未实行。
|
1949年 民国三十八年 |
广东省政府 |
第七区 第八区 |
第七区:普宁、惠来、潮阳、陆丰、南山 第八区:潮安、丰顺、澄海、饶平、揭阳、汕头、南澳 |
潮汕分七、八两区。第七区专署设潮阳,第八区专署设潮安。大埔划入第九区。
|
中华人民共和国
起始时间 |
沿革 |
备注
|
1953年 |
潮州市(省辖市) |
|
1958年 |
潮州市(县级市) |
|
1958年11月 |
潮安县 |
撤销潮州市并入潮安县
|
1979年 |
潮州市(县级市) |
恢复潮州市
|
1983年 |
潮州市(县级市) |
撤销潮安县并入潮州市
|
1989年1月 |
潮州市(省辖市) |
|
1990年 |
潮州市(副地级市) |
|
1991年12月 |
潮州市(地级市) |
新恢复的潮安县、新设立的湘桥区、枫溪区和原汕头市管辖的饶平县一同并入
|
参考书目
- 饶宗颐。《潮州志》。民国38年(1949)。
- 周硕勋。《潮州府志》。清光绪19年(1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