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帶低氣壓618
熱帶低氣壓618(英語:Tropical Depression 618)是2000年在香港海域形成的一个热带低气压。该热带低气压在近岸海域形成,只有被香港天文台升格。 氣象歷史2000年6月18日一道低壓槽影響南海北部及廣東沿岸地區[1],當晚9時該低壓槽的其中一個大氣旋渦在香港天文台總部之西南偏南約35公里的大嶼山以南海域增強為一小型熱帶低氣壓,香港天文台評定其中心風力為每小時60公里[2]。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也曾對此熱帶擾動評級為「低」,即有一定成數的機會形成熱帶氣旋,但最終也未將其升格為熱帶低氣壓。該熱帶低氣壓向北移動[3],在大嶼山及香港島之間掠過,然後橫過青衣島,並於當晚10時15分之前在荃灣附近登陸[4],掠過八鄉和雞公嶺。熱帶低氣壓於午夜時分離開香港,在落馬洲附近進入深圳[5]。其後,熱帶低氣壓618繼續進入廣東內陸,並迅速消散[6]。 影響香港
熱帶低氣壓618導致香港天文台懸掛2000年首個熱帶氣旋警告信號,亦是千禧年後首個正面吹襲香港(距離香港100公里內掠過)的熱帶氣旋。由於一股熱帶低氣壓在香港境內形成,香港風力迅速增強,因此天文台於晚上9時15分直接懸掛三號強風信號[7]。此為自1993年以來香港首次直接懸掛三號強風信號,當時熱帶低氣壓集結於香港天文台總部之西南偏南約35公里[8]。此熱帶低氣壓直徑約為200公里,強風半徑則約為25公里,中心風力為每小時60公里。該熱帶低氣壓在當晚10時左右最接近天文台總部,並在天文台總部以西約10公里掠過,然後在10時15分之前在荃灣附近登陸(初報認為在10時30分左右登陸),橫過新界西部,凌晨轉吹西南風,風勢緩和[4]。東部地區的持續風力短暫達到烈風程度,西貢的10分鐘平均風速曾達每小時70公里。 隨著熱帶低氣壓進入內陸及開始消散,天文台於午夜表示短期內除下三號信號[9],並於翌日凌晨1時45分除下所有熱帶氣旋警告信號[10]。在熱帶低氣壓618影響香港期間,小西灣及柴灣分別有棚架倒塌和木板從地盤高處墮下,無人傷亡。 一個熱帶低氣壓在如此接近陸地的海面形成較罕見,上一個在近距離生成的熱帶氣旋是1996年的熱帶風暴麗莎,位置在香港之東南約160公里,當時只需要懸掛一號戒備信號。事後這熱帶低氣壓被稱為「熱帶低氣壓618」。 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認為該低壓區強風圈範圍細小而沒有把其升格,因此沒有懸掛任何信號,使港澳兩地出現2級氣旋警告的差距[註 1]。 6月18日下午受低壓槽影響下,澳門氣象局曾在下午3時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隨後在下午5時15分取消所有暴雨警報信號,澳門當天各區累積雨量達84.8至126.6毫米。當天澳門錄得最低氣壓為1005.2 hPa。 熱帶氣旋警告使用紀錄
備註參考文獻
相關條目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